伟大的佛陀
时间:公元一九八九年元月
地点:基隆极乐寺
听众:法师、居士(弟子永传记)
一、佛陀会生气吗?
二、佛陀会悲伤流泪吗?
三、佛陀有没有欢喜的时候?
四、佛陀在生活中有没有享受的一面呢?
五、佛陀有感情吗?
六、佛陀会不会说谎呢?
七、佛陀有没有工作呢?
八、佛陀有灾难吗?
九、佛陀被人毁谤过吗?
十、佛陀会不会有无奈的时候呢?
各位法师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在座的各位,我想都是佛陀的弟子,我们做人儿女,一定认识自己的父母,身为一个佛弟子,对佛陀能不认识吗?也许你们会说,对佛陀怎么不认识呢,这里不是有佛像吗?看到佛像就算认识佛陀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做一个佛弟子,对真正的佛陀不认识,这是很遗憾的。有一首偈子:“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真是末法时代我们佛弟子共同的心情。
我亲近佛陀已经五十多年,写《释迦牟尼佛传》时,也下过很多功夫,可以说,我是一个比较认识佛陀的人,所以;今天我想向各位介绍,我所认识的佛陀的真实风范。
你们大家可能想到:佛,是一位来无影,去无踪,神通广大,本领高强的神仙,假如你们以为我要讲这样的佛陀,可能会失望。你们或许也想:佛陀是大慈大悲的,向他祈求什么就有什么,这也不尽然。我觉得一般人比较喜欢佛陀趺坐在莲台上,沉静安祥,不多言语,也不活动。假如现在佛陀也讲话,指示我们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是这样”,可能大家就不会喜欢佛陀了。现在我们见到佛陀就要礼拜,可能是因为他对我们不批评,不计较,也不责备,我们大家觉得他很好,就心悦诚服的顶礼他。
现在,我要以十个问题来形容佛陀,让我们大家也认识佛陀的本来面目:
一、佛陀会生气吗?
人常常会生气,佛陀是不是也会生气呢?当然了!佛陀当然会生气,只是佛陀的生气,跟一般人的生气不一样。
我们生气,是因为别人欺负我,障碍我,为了要保卫自己,所以才会生气;佛陀不是这样子的。你对佛陀不好,佛陀不会计较;但是你待别人不好,佛陀会生气。我举经典的事例跟大家说明:
有一次,佛陀带领一群比丘弟子出外弘法,弟子中,有性情急躁的,也有迟缓的;那些急性子的抢先把床位占了去:“这是我的!”“那是我的!”所有的床位都被占满了,首座弟子舍利弗没有地方睡,只好在屋外经行。佛陀看见时,上前垂询道:“舍利弗,你这么晚不睡觉,在庭院间走来走去做什么呢?”舍利弗据实回答:“人多,床位少,初学比丘都想找个床位休息,我就让他们。”佛陀听后非常生气,连夜集合大众,开示对于长老应有的尊敬。
今天社会秩序混乱,长幼伦理脱节,就是因为不尊敬长辈的关系。过去,父母对儿女教训:“你们怎么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呢?”现在,儿女对父母抱怨:“爸爸妈妈你们怎么不听我的话呢?”甚至年幼的小孩子跟父母要东西时都会撒赖:“你们如果不买给我,我就再也不替你们念书了!”过去,老师教导学生,学生一定虚心接受;现在学生却时兴批评老师:“某某老师不好,每次我建议什么,他都不听。”过去,老板指导员工事情如何如何做;现在的员工反过来要求老板:“下次饭要煮软一点,比较好吃。”“薪水应该提高到这个数目,才够家用。”过去在军队里是长官命令,部下遵循,现在部下可以开会批评长官。上下没有标准,社会的伦理不能维持,社会秩序自然会混乱。
对于只知谋一己之利,漠视他人的辛苦、困难,佛陀会生气;就是一个出于童心的戏言,只要侵犯到他人,佛陀都会生气。举一个例子:佛陀未出家前有个孩子叫罗睺罗,小小年纪就跟佛陀出家了,因为年纪小,顽皮,爱说一些不当的话,有人遇到罗睺罗,就问他道:“罗睺罗,知道佛陀在哪里里吗?”佛陀本来在左边房子里,他就偏偏指着右边告诉对方:“那边,那边。”等到对方扑了空折返,罗睺罗就很开心。佛陀知道后,把罗睺罗找来,罗睺罗一看到佛陀严肃的样子,不敢讲什么话,默默端了一盆水给佛陀洗脚,好让佛陀赶快登座说法。洗过脚后,佛陀吩咐罗睺罗:“把这盆水喝下去!”罗睺罗一听,惊讶的回答说;“佛陀!洗过脚的水很髒,不能喝的呀!”
佛陀开示道:“你说谎妄语,你的嘴就像盆里的污水一样髒,人家也不要你啊!”
倒掉水,佛陀又说道:“将这个木盆拿去盛饭吃!”
罗睺罗显得很为难,说道:“佛陀!洗过脚的盆很髒,不能把饭菜装到里面去呀!”
佛陀责备道:“你的嘴时常说谎骗人,就像这肮脏的盆一样,好的东西永远装不进去。”
话刚说完,佛陀一脚朝盆子踢了过去,盆子咚咚地滚了好远,罗睺罗吓了一跳。佛陀问道:
“你怕我把盆踢坏吗?”
“不是的,盆很贱,踢坏了可以再买一个,没关系!”
佛陀再一次呵斥道:
“说谎的孩子,就像这坏盆子一样不值钱,踢坏了也不可惜。”
从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佛陀无私无我,对说谎欺骗别人,佛陀是会生气的!佛陀教导罗睺罗的方式,正是天下父母对于孩子“爱之深,责之切”的寄望。佛陀的生气,是从慈悲心出发,不是从瞋恨心出发,所以佛心和天下父母心一样啊!
二、佛陀会悲伤流泪吗?
你们各位有没有想过:佛陀也会伤心流泪吗?实际上,佛陀有伤心的时候,也有流泪的时候。
曾经,有一个外道魔王对佛陀说道:
“我们不喜欢你的佛法流行,以后我们要跟你斗争!”
佛陀一点也不介意道:
“你怎样来破坏,我都不怕!”
“我们到处批评你、毁谤你!”
佛陀平淡地说道:“不怕!”
“我们用刀枪、棍棒打击你!”
“刀枪、棍棒我也不怕!”
魔王一听,心想,他这也不怕,那也不怕,他再说道:
“那我们做你的弟子,穿你的袈裟,吃你的饭,却不行你的道,你讲戒定慧,我们就行贪瞋痴,一切作为都和你的佛法相反,用这样的方法来破坏你。”
佛陀听到这里,愍念末法众生的灾难,不禁流下伤心的眼泪,佛陀终于哭了。
这叫“狮子身上虫,还吃狮子肉”,今天有很多人打着佛教的旗帜,穿袈裟,做佛子,却败坏佛门清誉,佛陀怎会不伤心呢?一个家庭中出了不肖子孙,家庭会衰败;一个统理天下的国王宰相,如果家有悍妻,任凭你天大的权威,也无可奈何。对于不受教的儿女,父母会伤心悲哀,对于不肖的弟子,佛陀也会伤心流泪的!
僧团里,有一种办法对治这类人,就是默默摈置,不理睬他,这是消极的对治办法;但是对于僧团以外的这类人,就很难有约束力了。所以,一个家庭里,对儿女的教育要多加强;佛门也一样,必须致力法制组织与教育才是净化僧团之道。
三、佛陀有没有欢喜的时候?
这是必然的,佛陀都是生活在欢喜里。佛陀的生活有两种:一种是自受用的生活,一种是他受用的生活。
简单地说,你们每天有多少钱,供自己衣食住行,这叫自受用;每天有多少钱布施给别人,救苦救难,这叫他受用。佛陀每天的自受用是他的真理法喜,以及从禅定中得到定静的禅悦。佛陀的他受用是他说法给你欢喜,他以慈悲庄严给你欢喜,佛陀所有一切与众生结缘的,都叫他受用。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都要懂得把握佛法,了解哪里些是自受用,哪里些是他受用。礼佛、诵经、打坐、忍辱、精进、持戒,是自受用的生活;每天讲好话给人欢喜,做好事帮助别人,解决别人的苦难,多行慈悲,多行布施,时时广结人缘,让大家快乐,这就是他受用的佛法。《金刚经》云:“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这就是佛陀自受用和他受用的生活。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会,也叫僧自恣日;又因为佛陀是日日欢喜,但是到了这一天特别欢喜,所以又叫佛欢喜日。为什么七月十五日特别欢喜呢?原来诸比丘每年从四月十五日结夏安居,到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修行圆满了,信徒藉此因缘供养僧众,这份供养的功德,让信徒历代祖先也能仰仗比丘们的修行而受福,真是人天普渡啊!所以非常欢喜。
我讲这个的意思是:大家要懂得佛法,佛法是提倡欢喜快乐的,我们每天都应当培养喜悦的性格。我看有的人经常沉着脸,一付忧愁的样子,日日如此,一生都如此,时时在忧愁苦恼烦闷中过日子,实在好可惜啊!偈云:“面上无瞋是供养,口里无瞋出妙香;心中无瞋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如果我们能学习凡事将怒气忍之于口,不形于色,甚至不只不形于色,而且也能不起于心,那么,心上无争,脸上自然就能安祥愉悦,诸事吉祥了。
大家要记住: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布施给别人不要紧,最要紧的,是把欢喜布满人间。人世间的烦恼虽繁,但至少不要把白天的烦恼和忧愁带到床上,晚上睡觉安安稳稳的睡;也不要把悲伤苦闷带到饭桌上,吃饭的时候,欢欢喜喜的吃。伤心难过不要带到明天,更不要挂在脸上让别人看到,影响别人。像我,学生徒众不少,但他们快乐的时候都不来找我,等到他们烦恼、苦闷、痛哭流泪的时候才来找我,我笑着问他们道:“喂!我每天见到你们的时候,我都是欢喜,天天都把欢喜的话讲给你们听,你为什么就要把烦恼忧愁抛给我呢?我每天看到你们忧愁满面,眼泪鼻涕的,我也受不了,以后欢喜的时候来找我,烦恼的时候不要来找我,好不好?”你们各位回去不妨订个家庭合约,父母兄弟姊妹,见面的时候要互相欢喜,不欢喜就不要见面。
我经常提倡见面三句话,就是人和人见了面要讲:“你好啊!”“天气很好啊!”“大家好!”总之,你见人就要对人说三句好话,让人从你的话 感到欢喜受用。
人有时候很…
《伟大的佛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