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佛陀
時間:公元一九八九年元月
地點:基隆極樂寺
聽衆:法師、居士(弟子永傳記)
一、佛陀會生氣嗎?
二、佛陀會悲傷流淚嗎?
叁、佛陀有沒有歡喜的時候?
四、佛陀在生活中有沒有享受的一面呢?
五、佛陀有感情嗎?
六、佛陀會不會說謊呢?
七、佛陀有沒有工作呢?
八、佛陀有災難嗎?
九、佛陀被人毀謗過嗎?
十、佛陀會不會有無奈的時候呢?
各位法師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今天在座的各位,我想都是佛陀的弟子,我們做人兒女,一定認識自己的父母,身爲一個佛弟子,對佛陀能不認識嗎?也許你們會說,對佛陀怎麼不認識呢,這裏不是有佛像嗎?看到佛像就算認識佛陀了嗎?當然不是。我們做一個佛弟子,對真正的佛陀不認識,這是很遺憾的。有一首偈子:“佛在世時我沈淪,佛滅度後我出生;忏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真是末法時代我們佛弟子共同的心情。
我親近佛陀已經五十多年,寫《釋迦牟尼佛傳》時,也下過很多功夫,可以說,我是一個比較認識佛陀的人,所以;今天我想向各位介紹,我所認識的佛陀的真實風範。
你們大家可能想到:佛,是一位來無影,去無蹤,神通廣大,本領高強的神仙,假如你們以爲我要講這樣的佛陀,可能會失望。你們或許也想:佛陀是大慈大悲的,向他祈求什麼就有什麼,這也不盡然。我覺得一般人比較喜歡佛陀趺坐在蓮臺上,沈靜安祥,不多言語,也不活動。假如現在佛陀也講話,指示我們說:“這個不可以”、“那個不是這樣”,可能大家就不會喜歡佛陀了。現在我們見到佛陀就要禮拜,可能是因爲他對我們不批評,不計較,也不責備,我們大家覺得他很好,就心悅誠服的頂禮他。
現在,我要以十個問題來形容佛陀,讓我們大家也認識佛陀的本來面目:
一、佛陀會生氣嗎?
人常常會生氣,佛陀是不是也會生氣呢?當然了!佛陀當然會生氣,只是佛陀的生氣,跟一般人的生氣不一樣。
我們生氣,是因爲別人欺負我,障礙我,爲了要保衛自己,所以才會生氣;佛陀不是這樣子的。你對佛陀不好,佛陀不會計較;但是你待別人不好,佛陀會生氣。我舉經典的事例跟大家說明:
有一次,佛陀帶領一群比丘弟子出外弘法,弟子中,有性情急躁的,也有遲緩的;那些急性子的搶先把床位占了去:“這是我的!”“那是我的!”所有的床位都被占滿了,首座弟子舍利弗沒有地方睡,只好在屋外經行。佛陀看見時,上前垂詢道:“舍利弗,你這麼晚不睡覺,在庭院間走來走去做什麼呢?”舍利弗據實回答:“人多,床位少,初學比丘都想找個床位休息,我就讓他們。”佛陀聽後非常生氣,連夜集合大衆,開示對于長老應有的尊敬。
今天社會秩序混亂,長幼倫理脫節,就是因爲不尊敬長輩的關系。過去,父母對兒女教訓:“你們怎麼不聽爸爸媽媽的話呢?”現在,兒女對父母抱怨:“爸爸媽媽你們怎麼不聽我的話呢?”甚至年幼的小孩子跟父母要東西時都會撒賴:“你們如果不買給我,我就再也不替你們念書了!”過去,老師教導學生,學生一定虛心接受;現在學生卻時興批評老師:“某某老師不好,每次我建議什麼,他都不聽。”過去,老板指導員工事情如何如何做;現在的員工反過來要求老板:“下次飯要煮軟一點,比較好吃。”“薪水應該提高到這個數目,才夠家用。”過去在軍隊裏是長官命令,部下遵循,現在部下可以開會批評長官。上下沒有標准,社會的倫理不能維持,社會秩序自然會混亂。
對于只知謀一己之利,漠視他人的辛苦、困難,佛陀會生氣;就是一個出于童心的戲言,只要侵犯到他人,佛陀都會生氣。舉一個例子:佛陀未出家前有個孩子叫羅睺羅,小小年紀就跟佛陀出家了,因爲年紀小,頑皮,愛說一些不當的話,有人遇到羅睺羅,就問他道:“羅睺羅,知道佛陀在哪裏裏嗎?”佛陀本來在左邊房子裏,他就偏偏指著右邊告訴對方:“那邊,那邊。”等到對方撲了空折返,羅睺羅就很開心。佛陀知道後,把羅睺羅找來,羅睺羅一看到佛陀嚴肅的樣子,不敢講什麼話,默默端了一盆水給佛陀洗腳,好讓佛陀趕快登座說法。洗過腳後,佛陀吩咐羅睺羅:“把這盆水喝下去!”羅睺羅一聽,驚訝的回答說;“佛陀!洗過腳的水很髒,不能喝的呀!”
佛陀開示道:“你說謊妄語,你的嘴就像盆裏的汙水一樣髒,人家也不要你啊!”
倒掉水,佛陀又說道:“將這個木盆拿去盛飯吃!”
羅睺羅顯得很爲難,說道:“佛陀!洗過腳的盆很髒,不能把飯菜裝到裏面去呀!”
佛陀責備道:“你的嘴時常說謊騙人,就像這肮髒的盆一樣,好的東西永遠裝不進去。”
話剛說完,佛陀一腳朝盆子踢了過去,盆子咚咚地滾了好遠,羅睺羅嚇了一跳。佛陀問道:
“你怕我把盆踢壞嗎?”
“不是的,盆很賤,踢壞了可以再買一個,沒關系!”
佛陀再一次呵斥道:
“說謊的孩子,就像這壞盆子一樣不值錢,踢壞了也不可惜。”
從這段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佛陀無私無我,對說謊欺騙別人,佛陀是會生氣的!佛陀教導羅睺羅的方式,正是天下父母對于孩子“愛之深,責之切”的寄望。佛陀的生氣,是從慈悲心出發,不是從瞋恨心出發,所以佛心和天下父母心一樣啊!
二、佛陀會悲傷流淚嗎?
你們各位有沒有想過:佛陀也會傷心流淚嗎?實際上,佛陀有傷心的時候,也有流淚的時候。
曾經,有一個外道魔王對佛陀說道:
“我們不喜歡你的佛法流行,以後我們要跟你鬥爭!”
佛陀一點也不介意道:
“你怎樣來破壞,我都不怕!”
“我們到處批評你、毀謗你!”
佛陀平淡地說道:“不怕!”
“我們用刀槍、棍棒打擊你!”
“刀槍、棍棒我也不怕!”
魔王一聽,心想,他這也不怕,那也不怕,他再說道:
“那我們做你的弟子,穿你的袈裟,吃你的飯,卻不行你的道,你講戒定慧,我們就行貪瞋癡,一切作爲都和你的佛法相反,用這樣的方法來破壞你。”
佛陀聽到這裏,愍念末法衆生的災難,不禁流下傷心的眼淚,佛陀終于哭了。
這叫“獅子身上蟲,還吃獅子肉”,今天有很多人打著佛教的旗幟,穿袈裟,做佛子,卻敗壞佛門清譽,佛陀怎會不傷心呢?一個家庭中出了不肖子孫,家庭會衰敗;一個統理天下的國王宰相,如果家有悍妻,任憑你天大的權威,也無可奈何。對于不受教的兒女,父母會傷心悲哀,對于不肖的弟子,佛陀也會傷心流淚的!
僧團裏,有一種辦法對治這類人,就是默默擯置,不理睬他,這是消極的對治辦法;但是對于僧團以外的這類人,就很難有約束力了。所以,一個家庭裏,對兒女的教育要多加強;佛門也一樣,必須致力法製組織與教育才是淨化僧團之道。
叁、佛陀有沒有歡喜的時候?
這是必然的,佛陀都是生活在歡喜裏。佛陀的生活有兩種:一種是自受用的生活,一種是他受用的生活。
簡單地說,你們每天有多少錢,供自己衣食住行,這叫自受用;每天有多少錢布施給別人,救苦救難,這叫他受用。佛陀每天的自受用是他的真理法喜,以及從禅定中得到定靜的禅悅。佛陀的他受用是他說法給你歡喜,他以慈悲莊嚴給你歡喜,佛陀所有一切與衆生結緣的,都叫他受用。我們每一個學佛的人,都要懂得把握佛法,了解哪裏些是自受用,哪裏些是他受用。禮佛、誦經、打坐、忍辱、精進、持戒,是自受用的生活;每天講好話給人歡喜,做好事幫助別人,解決別人的苦難,多行慈悲,多行布施,時時廣結人緣,讓大家快樂,這就是他受用的佛法。《金剛經》雲:“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咐囑諸菩薩”,這就是佛陀自受用和他受用的生活。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是盂蘭盆會,也叫僧自恣日;又因爲佛陀是日日歡喜,但是到了這一天特別歡喜,所以又叫佛歡喜日。爲什麼七月十五日特別歡喜呢?原來諸比丘每年從四月十五日結夏安居,到七月十五日這一天修行圓滿了,信徒藉此因緣供養僧衆,這份供養的功德,讓信徒曆代祖先也能仰仗比丘們的修行而受福,真是人天普渡啊!所以非常歡喜。
我講這個的意思是:大家要懂得佛法,佛法是提倡歡喜快樂的,我們每天都應當培養喜悅的性格。我看有的人經常沈著臉,一付憂愁的樣子,日日如此,一生都如此,時時在憂愁苦惱煩悶中過日子,實在好可惜啊!偈雲:“面上無瞋是供養,口裏無瞋出妙香;心中無瞋無價寶,不斷不滅是真常”,如果我們能學習凡事將怒氣忍之于口,不形于色,甚至不只不形于色,而且也能不起于心,那麼,心上無爭,臉上自然就能安祥愉悅,諸事吉祥了。
大家要記住:我們沒有什麼東西布施給別人不要緊,最要緊的,是把歡喜布滿人間。人世間的煩惱雖繁,但至少不要把白天的煩惱和憂愁帶到床上,晚上睡覺安安穩穩的睡;也不要把悲傷苦悶帶到飯桌上,吃飯的時候,歡歡喜喜的吃。傷心難過不要帶到明天,更不要挂在臉上讓別人看到,影響別人。像我,學生徒衆不少,但他們快樂的時候都不來找我,等到他們煩惱、苦悶、痛哭流淚的時候才來找我,我笑著問他們道:“喂!我每天見到你們的時候,我都是歡喜,天天都把歡喜的話講給你們聽,你爲什麼就要把煩惱憂愁抛給我呢?我每天看到你們憂愁滿面,眼淚鼻涕的,我也受不了,以後歡喜的時候來找我,煩惱的時候不要來找我,好不好?”你們各位回去不妨訂個家庭合約,父母兄弟姊妹,見面的時候要互相歡喜,不歡喜就不要見面。
我經常提倡見面叁句話,就是人和人見了面要講:“你好啊!”“天氣很好啊!”“大家好!”總之,你見人就要對人說叁句好話,讓人從你的話 感到歡喜受用。
人有時候很…
《偉大的佛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