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与世尊菩提等者,况复过上。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能知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世尊心之分齐,然我能知今之诸佛世尊法之分齐……。”(前已说明)
《增一阿含》卷十八也说:“诸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上首弟子先取般涅槃,然后佛取般涅槃……”的经文。
《长阿含经》卷十二(十二)也说:“舍利弗白佛言:我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心中所念,我不能知,佛总相法我则能知……。”
我们必须分辨清楚:经文上很明显的开示说有“今现在诸佛”同时出世在十方世界中。既然是“现在诸佛”,则此“今诸佛”便是“现在佛”出世,非“灭度佛”。
8.何以证明“今现在诸佛”非“辟支佛”出世?
这便说明了一个事实,在现在的十方虚空中有“十方诸佛”存在的事实,并且非指在他方世界有今现在“诸辟支佛”出世。亦即是肯定的说,在两千五百多年前,除了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出世度众生之外,同时确定尚有无数诸佛也同释迦牟尼佛一样的共同出现在十方世界中成佛,只是我们凡夫众生不知、不觉、不见罢了。而何以证明“今现在诸佛”的“诸佛”非诸“辟支佛”出世?如在《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七(六)中有记述“诸佛世尊戒律、智慧、三十二相庄严身平等的经文”,《八十华严》中亦有记载“诸佛智慧、慈悲、福德平等的经文。”而且在《阿含经》中早就分辨“佛与辟支佛是不一样的内涵”。若是辟支佛出世在十方世界,经文上就应译为“今现在诸辟支佛”,而非译为“今现在诸佛”的“诸佛”二字。并且辟支佛如大迦叶者皆不具备佛的三十二相及并不会在得证辟支佛果后,广修福慧资粮,于十方世界乘愿度众生,教令无数众生发成佛心,行菩萨道。故知“今现在诸佛”,是指诸佛出世,而非指辟支佛出世。
9.现世之中有三类弟子愿意留在这个世界创造“人间净土”
而现在一分佛学者因为不承认有“今现在诸佛”与释迦牟尼佛一样的同时出世在十方世界度众生,也就是只确认娑婆世界是十方世界中“唯一有佛出世的世界”,否定有他方世界中现在正有无穷无尽的菩萨行者正在无量无边的秽士世界中及善性世界“庄严净土”,广度众生的“大乘经证”,故将“菩萨道”局限在这个世界,鼓励“初学者”留在这个世界创造“人间净土”,而不鼓励“初学者”求生净土,这对于“初学者”未来世中的“佛种慧命”是否能再延续的问题,是相当危险的。此与另一类菩萨行者相信大乘佛法,却愿意留在这个世界行菩萨道,做人间的“清道夫”,等待“弥勒菩萨”出世,愿与弥勒菩萨一同开创人间净土,是不一样的。又有一类弟子,学“诸佛”发大悲愿心,发愿留在这个世界行菩萨道,度化苦难众生,并不是为等待弥勒净土出现而留在这个世界行菩萨道,完全是因为“个人的大悲愿中”之故。此三者虽然皆愿留在这个世界“创造人间净土”,但是“依何知见为导”做为“开创人间净土”的“动机”却是截然不同的。
10.又有一类弟子发愿求生净土、亲近诸佛、随佛修行
而同时又有另一类信受“大乘佛经”的佛弟子,深信他方世界中同时有诸佛出世说法,而因自己“根器不利”,不愿再留在这个世界受生,也自认没有像大菩萨一样的根器、智慧、福德、悲愿,而不愿也不能留在这个世界行菩萨道,开创人间净土的佛弟子,在深信释迦牟尼佛于《无量寿经》及《弥陀经》中介绍“有一尊阿弥陀佛”是与娑婆世界的众生最有缘的确认下,而依“弥陀经等”所示,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从而认定释迦牟尼佛为当时的佛弟子介绍的阿弥陀佛,就是与释迦牟尼佛一样,同时出现在十方世界中已经成佛的现在诸佛之一。如《阿弥陀经》上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现在正于西方极乐世界为众生说法。”而愿求生“极乐世界”,随佛修行。
11.《阿含经》中早有他方净土世界有佛出世的经证
而在“大乘诸经”中处处提到“有今现在诸佛出世”的经文,又介绍他方世界“无数现在佛的名号”并不稀奇,因为是“大乘经典”的常法。事实上,早在《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九(二),就有一段记载因为诸比丘轻慢目连,世尊便令其显现神力,以神足通飞至他方世界中有一尊叫做“奇光如来”出世的“净土世界”,以释众疑。如经文说:“尔时诸比丘自相谓言:世尊口自记,我声闻中神足第一者,目连比丘是也。然今日不如舍利弗。尔时诸比丘起轻慢想于目连所。
是时世尊便作是念,此诸比丘生轻慢之想向目连受罪难计。告目连曰:现汝神力使此众见,无令大众起懈怠想。
目连对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礼世尊足,即于如来前没不现,往诣东方七恒河沙佛土,有佛名奇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彼土。是时目连以凡常之服,往诣彼土在钵盂缘上行,又彼土人民形体极大。是时诸比丘见目连已,自相谓言:汝等视此虫正似沙门,是时诸比丘复持示彼佛。
唯然世尊:今有一虫正似沙门。
尔时奇光如来告诸比丘曰:西方去此七恒河沙,彼土世界佛名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是彼弟子神足第一。
尔时彼佛告目连曰:此诸比丘起轻慢意,现汝神足使大众见之。
目连对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闻佛教已,以钵盂络盛彼五百比丘至梵天上。是时目连以左脚登须弥山,以右脚著梵天上。
尔时便说此偈:
常当念勤加,修行于佛法;
降伏魔众怨,如钩调于象。
若能于此法,能行不放逸;
当尽苦原际,无复有众恼。
是时目连以此音响遍满祇洹精舍。诸比丘闻已往白世尊:目连为住何处而说此偈?
世尊告曰:此目连比丘,去此佛土七恒河沙正在东方以绳络盛彼五百比丘,左脚登须弥山,右脚著梵天上,而说此偈。(请注意:这是大阿罗汉不可思议的神通力。)
尔时诸比丘叹未曾有,甚奇甚特,目连比丘有大神足,我等起于懈慢于目连所,唯愿世尊,使目连比丘将此五百比丘来至此间。是时世尊遥现道力,使目连知意。是时目连将五百比丘来至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而为说法,时大目连将五百比丘至世尊所,然释迦文佛弟子仰观彼比丘。
是时东方世界比丘,礼世尊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汝等比丘,为从何来是谁弟子?道路为经几时?
彼五百比丘白释迦文佛:我等世界今在东方,佛名奇光如来,是彼弟子。然我等今日亦复不知为从何来?为经几日?
世尊告曰:汝等知佛世界乎?
诸比丘对曰:不也世尊,汝等今日欲诣彼土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世尊,欲还诣彼土。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今当与汝说六界法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六界之法?比丘,当知六界之人禀父母精气而生。云何为六?所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是谓比丘有此六界,人身禀此精气而生六入,云何为六?所谓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是谓比丘有此六入由父母而得有,以依六入便有六识身。云何为六?若依眼识则有眼识身,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谓比丘此名六识身。若有比丘解此六界、六入、六识者,能度六天而更受形。设于彼寿终来生此间聪明高才,于现身上,尽于结使,得至涅槃。
尔时世尊告目连曰:汝今还将此比丘诣彼佛土。目连报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复以络盛五百比丘,绕佛三匝便退而去,如屈伸臂顷,以至彼佛土。是时目连舍此比丘已,礼彼佛足已,还来诣此忍界。是时彼土比丘闻此六界已,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声闻神足难及,所谓大目乾连比丘是也。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是在《中阿含》及《长阿含》及《增一阿含》经中除了记载“弥勒菩萨将在未来人间净土成佛”的经文外,唯一一、两篇记载有“他方净土世界(善性世界),现在正有一尊叫做奇光如来出世的经文”。而“此《阿含经》中有他方净土(善性世界)”的经证,便是说明了有“十方诸佛”在“十方世界”同时出世度化众生的事实。
12.《杂阿含》及《增一阿含》皆有“十方佛”的经文
另《增一阿含》卷三十八记载此世界以前曾经有“人间净土”出现,又《中阿含》卷三十(一三○)及卷四十皆有此世界过去曾有“人间净土”的经文,并且有关“十方诸佛”的经文,早在《杂阿含经》卷三十四(九四六)经便有说明,如经文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恭敬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未来世当有几佛?
佛告婆罗门:未来佛者如无量恒河沙。
尔时婆罗门作是念:未来当有如无量恒河沙三藐三佛陀,我当从彼修诸梵行。尔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去。时婆罗门随路思惟,我今唯问沙门瞿昙未来诸佛不问过去。
即随路还,复问世尊:云何瞿昙,过去世时,复有几佛?
佛告婆罗门:过去世佛亦如无量恒河沙数。
时婆罗门即作是念:过去世中有无量恒河沙等诸佛世尊,我曾不习近,设复未来如无量恒河沙三藐三佛陀,亦当不与习近娱乐,我今当于沙门瞿昙所修行梵行,即便合掌白佛言,唯愿听我于正法律出家修梵行。
佛告婆罗门,听汝于正法律出家修梵行,得比丘分。尔时婆罗门即出家受具足,出家已独一静处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乃至得阿罗汉。”
《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六(三三九)亦说:“……佛答之言:未来当有恒河沙诸佛出现于世……,过去有无量恒河沙诸佛已出于世。时婆罗门复作是念:过去、未来诸佛出世我不值遇,今得值佛云何空过?出家修行得阿罗汉。”
《杂阿含》卷二十九(八五)亦说:“诸比丘、过去诸佛亦有比丘众,所行正事如今此众,未来诸佛,所有诸众,亦…
《略谈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 下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