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业因缘已经“了结”,转变为“佛道业网”纯熟时,才能究竟成佛。而诸佛与“所度众生的共业因缘”有“先后成熟的时间不同”之故,是以“一佛出世无二尊佛同时出世”,更不可以凡夫法看两尊佛同时出世有“权力、斗争等疑问”。相对的,大菩萨行者“所度众生”的共业因缘,自然也有“先后成熟的时间不同”,因为在此娑婆世界“度化众生”的“共业因缘不成熟”,“非在此一时期而显化”,故未明显“出现”在此世界“受生”令众生知见。此是略说。
(4)大菩萨为何不会出世在“末法之中”的理由?
有一比丘问:如果有“大乘佛法”,为何现世之中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具有“广大神通”的“大菩萨”出世度众生?可见“菩萨”名词是后起的。我们是应该好好想想:现世之中尚有许多出家弟子依《阿含经》在修声闻解脱法,更何况佛在世时尚有出家弟子依“佛所说修菩萨法”,难道现世之中就没有“在家居士及出家弟子”延续《阿含经》乃至依“大乘经典”所说在修“菩萨成佛之法”吗!
而可以肯定的是,现代佛弟子中“小菩萨”很多,但是却不见“大菩萨”出世度化众生?应该省思:佛在世时,诸多大菩萨均是以“变化之身”在佛说“大乘法义”时才在“诸佛交会”时出现法会上,并没有出世在当时的印度,何况是末法的今天!
何谓“菩萨”行者?大菩萨为什么不会出现在现世之中?疑惑者应该从“清净业力”与“浊恶共业”等业、缘、果、报等课题重新省思吧!
(5)成立大乘佛法是佛说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最后以《成唯识论》内引述《大乘庄严论》中弥勤菩萨所说七种原由,成立大乘佛法是佛说!
1.若大乘经,佛灭度后,有余为坏正法故说(有想要破坏正法的邪魔外道所杜撰,假借是佛说的正法),何故世尊,非如当起诸可怖事,先预记别?
2.大小乘教,本来俱行,宁知大乘独非佛说?(本俱行亦即指声闻乘与菩萨乘非先非后,一时同行,即佛在世大、小乘经藏同时结集之意)。
3.大乘所说,广大甚深,非外道等思量境界。彼外道经论中,曾所未说;设为彼说,亦不信受;故大乘经,非非佛说。
4.若谓大乘是余佛说,非今佛语;则大乘教,是佛所说,其理极成。
5.若有大乘,即应信此诸大乘教,是佛所说,离此大乘不可得故。若无大乘,声闻乘教,亦应非有。以离大乘,决定无有,得成佛义。谁出于世,说声闻乘?故声闻乘是佛所说,非大乘教,不应正理。
6.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故应信此是佛所说。
7.大乘所说意趣甚深,不可随文而取其义,便生诽谤,谓非佛语,是故大乘真是佛说。
4.佛为破众生“执相之心而说法”不破因果缘起“法相”的存在
从以上所说得到一个结论,就是无论“大乘经典”及《阿含经》皆肯定的告诉四众弟子,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中,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量诸佛出现在十方有众生居住的世界中弘法、度众,所以必然有秽土世界与净土世界的缘起“事相”存在,而且众缘和合而生的净土世界,绝对不会因有人对“净土的看法不同”,而不存在︵如有人持“唯心净土”的观点而不承认有他方缘起的净土世界存在。︶
笔者有一次请问一位尼师说:“你念佛那么久了,对往生净土有没有把握?”
尼师居然回答说:“心净则佛土净,没有另外的净土,你难道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手指往地下一按,此界立刻变净土,这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我现在念佛心里很自在,不需要求生净土,因为此世界便是净土。”
我质问说:“心净则佛土净,是有其“修行层次的,有其历劫庄严净土的过程”的,不是一蹴而得的︵见《唯摩诘所说经》及见“净土探究”下册所释︶。纵然你“内心清净”,但是“缘起净土”不会因为“你现在心清净了而不存在”,阿弥陀佛现在仍然在“极乐净土”说法、度众。”
尼师回答说:“是的,是的,还是有“极乐世界存在”,这里依然有“现实娑婆世界的显相存在。””
我又问:“你说现在念佛心得自在,请问:若是你的住处遭遇偷窃,小偷用枪对著你,强抢你身上的衣物,你会不会害怕?甚至伊拉克的战争发生在我们这里,军队户户搜刮至你的住处,你会不会受到惊吓、害怕?”
尼师回答说:“当然会害怕。”
我又问:“若是仍然会惊惧、害怕,如何说“你的心已经得到自在”,不必求生净土?”
事实上证明对凡夫众生而言,这里的现实环境,就是充满“污秽、罪恶、战争、恐怖事件”的“秽土”,是众生恶业聚会、共业所成的“浊恶世界”,对在众生烦恼心现前的当下没有净土。释迦牟尼佛在《维摩诘经》上所说的“唯心净土∣在佛力摄持下令与会大众亲见“娑婆成净土”的经文”,那是“圣言量的证境”,非凡夫“现观所见”。否则释迦牟尼佛就不会在“大乘经典”中处处说明有“无数他方缘起的净土世界”中,现在有无数诸佛正在说法、度众的“经证出现”,劝导此方众生求生净土,亲近诸佛。为何“大乘经典”中特别重视、一再提及有“十方净土”的缘起事相确实存在的“事证”?四众弟子应深思这个课题!
5.临终犹知念佛、求生净土者胜过平素精进禅修而临终定力使不上力又不知念佛者
而在此末法之中,修禅、修净、修密者是三足鼎立的,或有“修禅者”自称已经经过“四禅、四空定”的历程,证果、解脱,而广收徒众,引入所修法门,速得开悟、证果!在九十二年间,有“某行者”平素自谓已经了脱生死,又广收信众,亦称已证声闻初果、二果……。而这位行者在四十八岁时,突然面临“死亡”,于临终前半年患了癌症,居然平生所修、所证禅法、深定之力使不上力,内心惶恐莫名,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尚未证果、解脱,于是向佛大忏悔、向在旁的学人大忏悔……,而转为念佛,并且于命终时在旁人“助念”声中安祥往生,这位行者在临终前半年犹知忏悔、念佛,而且劝导信众也念佛,是值得肯定的,笔者亦亲自听到一位居士追忆他出家的哥哥说,在其兄长出家期间,日日“禅修精进”,但是到了临死前“色身”虚弱得已经没有气力“禅坐”了,生前的“禅定力”在临终完全使不上力。这两个例子,对笔者有很深的感触及启示,临终修禅者若是没有到达“无间定”的境界,即“定业纯熟”的境界以及“禅福果报尚未成熟”的情况(通外道所修),依然会随业而转的。同理,念佛者若是平素念佛未至“一心不乱”,仍然会随业而转,但是净行者临终时却仍然可以在色身虚弱甚至动弹不得时“意识念佛”,只要“自心念佛”至“清净心成遍”,求生净土的信愿、强烈、坚执在佛的“大悲本愿”接引上,仍然有希望往生净土的,而胜于禅修者在临终时“平生所修禅法”使不上力,又不知念佛(因排斥念佛、或死前业障已经现前,阻碍其念佛,或者认为“唯心是净土”,不想念佛之故),当然随业而转,不如临终犹知念佛与佛本愿力相应者。故应如何选择“一门深入”的法门做为终身“修持的依据”,是值得佛弟子“深思与抉择”的!
6.往生净土实例
因为今生若是不能创造共业中的别业往生净土,又不能成就“无间定”之业以及禅福果报未成熟,又没有“纯善之福的生天业”,来世绝对随著「散乱业识”的业缘、业网随业而转,不由自主!不知去向!
最后用往生净土的实例与四众弟子共勉,期望你、我均是临终超生净土的其中之一人!
(1)上品实例
实例一
“净土圣贤录易解”(一)说,唐、善导。不清楚他的出身,唐太宗贞观年间(西元六二七~六四九年),看到西河道绰禅师的净土九品道场,欢喜地说:“这真是进入佛法的入门要道。修行其他的法门,迂回艰困难以成就,唯有此净土法门,可以迅速地超脱生死轮回。”于是诚恳老实地精勤苦修,日夜不断地礼拜读诵。不久之后善导到了京城,激励策发四众弟子修行念佛。每次进入念佛堂,必定长跪念佛,不念到声嘶力竭则不罢休。出念佛堂,则向人演说开示净土法门。如此修行三十多年,从来不曾躺卧睡眠。
善导大师一生严格护持戒律威仪,从不毁犯一丝一毫,好的饮食必定供养大众,粗糙恶劣的才自己食用。凡是接受供养布施的所有财物,都用来书写《阿弥陀经》,总共有十万多卷。画西方极乐世界的变相图,总计有三百多幅的壁画,并且整修建造佛塔寺院,燃光明灯供佛照明。无论出家在家,追随他受教化的非常多,有的课诵《阿弥陀经》十万到五十万遍,有的每日称念佛号一万到十万声不等。在他的徒弟信众之中证得念佛三昧的,多得无法记载叙述。有人问:“念佛可以得生净土吗?”善导大师说:“随著你的精进念佛,必定满足你的愿求。”接著善导大师自己念一声佛号,同时则有一道光明从他的口中放出,念十句乃至百句,光明也是同样一一放出(以此证明念佛功德真实不虚)。
善导大师有一天忽然跟别人说:“这个色身实在令人厌恶,我将要向西归去极乐故乡了。”因此登上寺院前的柳树,向著西方祈愿说:“愿阿弥陀佛接引我,菩萨护念帮助我,令我不失正念,得以往生极乐世界。”说完,即从树上投身而下而往生,唐高宗知道善导大师的修行神异不可测,因此赐赠寺院匾额题名为“光明”。(佛祖统记。乐邦文类)
按善导大师终身发菩提心,以六度波罗蜜自利、利他成就,必然上品往生,临终之时从树上投身而下,非自杀也,而是“舍命业报如此”。书中未记载“命终见佛来迎之事”,非不见佛,只是“本人未陈述”,然而从善导大师对人说:“我将要西归”之预言,即是“生西成熟之兆”,临终必有见佛与见圣众以及见化佛来迎之经证,而且是上品往生。
实例二
宋、有基,字及贤,俗姓王,浙江钱塘人。五岁出家,依止天台山寿昌寺的法超法师为和尚,十岁…
《略谈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 下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