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略谈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 下集▪P23

  ..续本文上一页时,受具足戒。听闻四明山宝云寺(即义通法师的道场)在传授智者大师的天台教观,因此前往追随侍奉,承受《法华经》及止观法门的教法。随著所教导的言语文句都能了解它的义理,究竟穷尽其中深奥玄妙之处。宋太宗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同郡的人请他宏扬教法于太平兴国寺,当时跟随他学习的有数百人。每个月的十五日及月底的那一天,必定集合大众诵菩萨戒。有基一生普遍地劝导僧俗二众念佛求生净土,达四十年之久,所度的众生数目有万人之多。每当遇到年岁收成不好的时候,则持钵以食物供养大众。

  宋真宗祥符八年(西元一○一五年)六月,示现疾病。弟子令祥请示说:“和尚将要西归极乐净土,难道不遗留训示吗?”有基因此广谈圆教的要旨。过了一个时辰之后,大众忽然看到西方现出光明,空中奏出美妙的音乐。有基说:“西方三圣人来了!”说完就右胁卧面向西方而往生。有人梦见有基具足威仪往生西方;有人梦见有基坐在青莲华上对著佛说法或对回答佛所教授的问题或对著净土天人说法(按净土天人个个真金色,圆满庄严,或有将净土天人误视为佛的可能,故说:有人梦见有基对著佛说法);有人梦见阿弥陀佛为有基授记。法智大师听闻有基往生的音讯后说:“卧病谈禅,临终见佛,这实在是希有难得的事啊!”有基火化后,得舍利子无数。(佛祖统纪)

  (2)中品实例

  实例一

  如书内说,宋、慧才。俗姓王,浙江永嘉乐清人,北宋真宗祥符初年(西元一○○八年)获准剃度,年十三岁时,受具足戒,前往四明山追随学习于法智大师。由于悔恨自己的愚痴迟钝,因此时常持诵大悲咒。有一天忽然梦到一位清净僧人,身长数丈之高,脱下袈裟披在慧才身上。第二天,莅临讲座听经时,豁然开悟,从前一直到现在所听闻到的佛法,一时之间都洞彻明了。后来拜见慈云遵式大师,以师礼来奉侍服劳,日夜精勤从不懈怠。北宋英宗治平初年(西元一○六四年),居住于法慧宝阁,赐号为“广慈”。不久,隐退居住在雷峰塔下,每天翘足诵大悲咒一百零八遍为功课,又曾翘足仰望一昼夜,诵阿弥陀佛圣号。

  有一天晚上,梦见到达了极乐世界的七宝楼阁清净宫殿,有人告诉他说:“净土中品,是你所生的阶位。”北宋神宗元丰元年(西元一○七八年)春天,为僧俗二众千人授菩萨大戒于雷峰塔,正在羯摩作法时,观音像的头顶放出光明,灯烛火炬与日光,都被此道光明映照而失去了光辉。净慈守一禅师为此事作了一篇《受戒放光记》。元丰六年(西元一○八三年)五月二十一日,慧才更衣就座,书写偈颂赞佛之后,说:“我往净土是决定不移了!”然后安然而往生,时年八十六岁。(佛祖统记。释氏稽古略)

  实例二

  如书内又说,唐、大行。齐州(今山东历城县)人。最初学习天台宗的教法,后来进入泰山居住。编结茅草为衣,捡拾果子为食。精进修行法华三昧,感得普贤菩萨现身。有一天,感叹说:“人命无常,终究要归于消失磨灭,不知道未来之世,要往何处去投胎受生?”因此就进入经阁恳切地叩头祈祷,然后随手探取一本经典,拿到了《阿弥陀经》。大行于是专一心意思惟忆念阿弥陀佛。如此经过了二十一天,在半夜里,忽然看到极乐世界琉璃为地,心眼于是洞彻明了。又见到阿弥陀佛以及观音、势至两位大士,从地涌出伫立在虚空之中。唐僖宗听闻到大行的德行高名,因此下诏迎请入皇宫,赐号为“常精进菩萨”。过了一年之后,有一天,琉璃地又再度出现,大行于是告诉左右的徒弟说:“琉璃宝地又再次出现,往生极乐世界的时候到了。”就在当日,右胁卧而命终往生。(宋高僧传。佛祖统纪)

  实例三

  书内又说,唐、知玄,字后觉,俗姓陈,眉州(今四川眉山县)洪雅人。七岁时,在宁夷寺,听人讲《涅槃经》,觉得好像以前就学过了。那天晚上,梦到佛用手抚摩他的头顶。十一岁时出家。凡是教授给他的经典注疏,都能贯彻通达其中深奥的义理。年纪才十三岁的时候,即在讲堂升座讲经演说,而僧俗二众则在下面听讲。唐宣宗的时候(西元八四七~八五九年),皇上诏请入京城,赐给他紫色袈裟,知玄因此奏请宣宗,恢复全国之内在唐武宗时代被废除的寺院。不久之后知玄就向皇上请求回到过去居住的山林寺院。

  唐僖宗的时候(西元八七四~八八八年),皇上赐号为“悟达国师”。僖宗赐给他一个沉香座,那时他的膝盖上忽然长出人面疮,知玄特地前往四川彭州的九龙山,拜访以前在京城所遇到患迦摩罗病(癞病)的僧人,来向他请求救护治疗。那位僧人命令一个童子带引他到一处泉水的地方,以泉水洗净之。这时人面疮忽然说:“你知道袁盎杀晁错的故事吗?你就是袁盎,我即是晁错啊!我累世以来想要报仇,而你十世以来都是高僧,奉持戒律精细严密,使我没有下手的方便。现在你所受到的奉赐太过奢华,因此我有机可乘才来害你。今日承蒙迦诺迦尊者,以三昧水来洗净我,我现在可以超脱离去,不再与你为怨了。”洗了三昧水之后,膝盖上的人面疮即消失痊愈。

  知玄平日少欲知足,过了中午就不吃饭。六时精进行道,屡次获得明显的感应。有一天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必生净土。”知玄于是询问说:“是谁在说话?”空中回答说:“佛也!”知玄又看到一位菩萨,从空中下降到庭院之间,再三的嘱咐和赞叹他,然后突然不见。等到知玄临命终时,遗嘱命令弟子们将他的尸体舍弃去喂鱼鸟,然后说:“我很久以来就与西方净土有约,今天就是约定的时候了。”说完之后,右胁而卧,面向西方而往生,时年七十三岁(宋高僧传。神僧传)。

  (3)下品实例

  实例一

  宋、思义,字和甫,俗姓凌,湖州(浙江吴兴)武康人,考试《法华经》,第一名而得度出家。依止明智韶法师学法,领悟理解的能力超过常人。修习四种三昧行,后来颈子上生出一个肉瘤,夜里梦见功德天拿桃子给他吃,他的疾病即消失,北宋神宗熙宁四年(西元一○七一年),皇上赐紫色袈裟,赐号“净慧”,丞相苏颂在统理杭州的时候,迎请思义居住于天竺寺,因此在当地广大地弘扬佛法正道。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西元一○八八年)二月十八日半夜,忽然结跏趺坐,告别大众而往生。大众在旁诵念佛号,一段时间之后,忽然又苏醒过来,说:“刚才我随著观世音菩萨而行,见到一个金色身相的人,身体非常高大而垂下手臂,告诉我说:“你的业报因缘尚未尽,过七日后当来迎接你。””到了二十五日,又结跏趺坐而往生,埋葬的那一天,有红色的云彩低垂遍布在空中,如同引导的样子,向西而去渐渐消失。(佛祖统纪)

  实例二

  梁、道珍,不清楚他的出身,梁朝初年,居住在庐山中,作《观无量寿佛经》中的“弥陀观”,观想阿弥陀佛,然而心里尚有疑虑,志向未定。有一天夜里,梦见有一群人乘船于大海之中,说是要前往西方极乐世界去的,道珍也希望能够上船跟随一起去。船上的人说:“你尚未营造浴室供养众僧,也没有诵《阿弥陀经》,净土的功业仍未圆满,尚不能去。”等到梦醒之后,道珍乃营造浴室供僧沐浴,并且持诵《阿弥陀经》,如是经历数年而不中断。

  后来有一次在房中观想时,见到一个人携带白银莲台而来,并且说:“法师业报已尽,应当升坐此台。”又说:“以法师的功业和修行,应当乘坐金台,奈何法师最初发心时犹豫不决,因此只得此银台而已。”道珍心中欢喜,因而暗自用纸记下此事,把它藏在经典的匣子里头。临命终那天的晚上,半山腰以上,如同排列了数千把火炬一样的光明。附近村子里的人远远望见,以为是诸侯要朝见天子的场面,等到天亮,才闻知是道珍往生了。后来弟子们搜寻整理经匣子,才知道道珍往生前的祥瑞感应。(续高僧传。乐邦文类)

  (十)回答“菩萨修行次第”一书“中册”内有关“证初果不离佛道悲愿行等”之疑问

  问:作者在“菩萨修行次第”中册提到阿罗汉要修四无量心定,才能了脱生死,并且说阿罗汉入灭尽定中依然“悲智不灭”,不离具有成佛悲愿心坚定的四无量心定,又说须洹果不离佛道悲愿行(四无量心定)做基础。此说不符合《阿含经》所述“须陀洹果”是断“身见、戒取、疑”三结,经过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解脱经文。《阿含经》中并没有说每一位声闻行者皆要修四无量心定才能了脱生死。如慧解脱阿罗汉当世就没有经过“四禅”、“四空定”的历程,而依“慧证得解脱”,何来“四无量心定”之修观?解脱生死的修行方法,如修四念处观、四圣谛观、十二因缘观……等三十七助道品,即可了脱生死,“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针对嗔恚心重者所说“对治行门”,非首要“助道法”。就如《法华经》也说,证阿罗汉者,是断有无等见,不受一切法,证空、得解脱,与修学六度波罗蜜、四无量心定等佛道悲愿行有何关连?

  从凡夫地至得证阿罗汉果的历程依《法华经》所说是要历经“无量劫数”的

  1.依《法华经》所说“阿僧祇劫”是数不尽的劫数之意、非单指“一念之间”的转念、顿悟而已

  答:声闻行者当然是断身见、戒取、疑三结,才能证初果,进一步定慧等持,灭尽贪、嗔、痴,证得寂灭、解脱。但是芸芸众生无始以来生生世世与“八识心田”相应的“贪、嗔、痴、慢、疑”等俱生烦恼及众生不断在过去世、今世、未来世三世的身、口、意三业造作善恶业行与生俱生的烦恼惑业,无有穷尽,不是单凭一位凡夫俗子一世、两世、多世、多生多世的修学定慧就能将所有与欲界、色界、无色界“各各界地”相应的“贪、嗔、痴、慢、疑、无明”等烦恼惑业完全断尽的!

  何以证明?见《法华经》“化城品”所说释迦牟尼佛出世时所度化比丘及佛灭度后未来世(包括现世末法中真正具有《阿含经》中所说宿劫熏习深厚的解脱正见,并且宿劫熏修四无…

《略谈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 下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