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难才随佛出家。而在佛五十五岁时,本来要目连做佛侍者,那时目连已六十岁,不堪为侍者,才转由阿难做佛侍者,一直随侍佛至涅槃,其间经过二十五年的时间,如《中阿含》卷八及《增一阿含经》所说。
由此证知,在阿难还没有随佛出家以前的十三年当中,佛已经对许多不同根器的出家弟子和在家弟子以及数不尽的修道人和天上的天人说法以及六道里的众生说法。而在《阿含经》中所记载的“闻法听众”可说是亲近佛及亲近千阿罗汉等以“千罗汉”为主导的“闻法大众”,做为对佛说法的重点为记述,并不能够代表佛在世时所有闻法大众所闻法义。由此可知,佛所说的法,在阿难出家之前,早就已经广泛的流通在印度各国和欲界(包括龙的世界、各类神祇世界,如前述佛最初引渡许多福德似天的药神)、色界各层天上,还有在沙门、婆罗门等无数的修道人之间流传。因为在《阿含经》中和许多“大乘经典”(如《般若经》、《宝积经》…等)常常可以看到经常有天人向佛请问法义,又有许多外道修行人向佛问法的情形。如综合起来就是有佛对弟子说的、有对外道说的、又有弟子自说的、也有佛对诸天说的及佛对非人说的,亦有大菩萨与大菩萨之间的对话及佛弟子对诸天及外道问答……等等。
所以佛所说的正法、经藏和律藏,并不是等到阿难出家之后,由阿难等弟子听佛说法后,才在佛涅槃后,将佛所说的法结集起来后,才认定是佛所说的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事实上,在阿难出家以前的十三年当中,早就有无数听佛说法、授佛法藏、持佛法义、诵读佛法、背诵佛法、记录佛法的无数佛弟子,只是没有“正式的文字”结集而已,而后均辗转散见在诸经论中,并且每一个听佛说法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自许自己所记诵,受持从佛那里所听闻过的佛法,是正确的,并且辗转为众生弘扬自己所听闻过的佛法。这点从现存的大、小乘经论的内容中,可以做个考察。
诸如在《阿含经里》和“大乘经典”里常常记载,释迦牟尼佛除了对印度当地的群众聚集说法之外,也经常对某一个人单独说法,或者是对天上的天人个别说法或对天龙八部说法。
我们都知道,佛住世说法的时间,大约有五十年。在这五十年之间,阿难随侍佛陀的时间只有二十五年,而且在二十五年当中,阿难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跟随在佛的身边。由此证明,还有许多佛所说过的法,譬如大乘经典所记载的菩萨法,如《华严经》、《地藏经》等阿难和第一次结集经藏的千位阿罗汉都没有听过,或者说不是他们所修持的法门。如《佛本行集经》卷三十六说:“……尔时世尊,告阿难言:长者阿难,汝今不知如此义理,所以者何?长者阿难,汝若知理应不发问,今此三昧,非汝境界……。”
3.经法不仅流传于人间亦流传于天上及他方世界
试问:佛所说法不仅限于印度当时各种根器的佛弟子所听闻,尚涉及欲界、天人及色界、非人听闻,那么“经法的记忆、背诵、叙述、结集与流传,能够局限于人间部分的佛弟子所传述吗”?
如《杂阿含经》卷二十五(六四○)说:“……我(佛)若以教法付嘱人者,恐我教法不得久住,若付嘱天者,恐我教法亦不得久住,世间人民则无有受法者;我会当以正法付嘱人、天,诸天世人共摄受法者,我之教法则千岁不动……。”当时天帝释、四大天王遵佛所教,护持正法。
又《中阿含》卷十九(七九)记载,佛以他心智,知彼梵天心之所念,于一刹那顷,离开人间,往梵天上教化梵天的经文。此佛在天上说法经文,亦非阿难所闻,却结集在《中阿含》经内。
又《长阿含》卷十二(一九)亦说:“……复有十方诸神妙天皆来集会……,佛告比丘,今者诸天大集,十方诸神妙天,无不来此礼觐如来及比丘僧,(诸如)四天王天、梵天、四净居天、十万鬼众、地神七千,皆来集会。
又如《杂阿含经》卷十九(五○六)记载,佛至三十三天为母说法的经文,当时目连受僧众所请,以神足通飞至天上探望佛陀为佛请安。”非阿难所听闻。
又《中阿含》卷九(三七)佛自述:“阿难,我往诣天上无量百千四三五天众共坐谈论,念可彼意共坐定已,若彼问义我答彼义,复次我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如是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他化自在天、化乐天、梵身天、梵富楼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晃昱天、少净天、无量净天、偏净天、无挂碍天、受福天、果实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阿难,我往诣无量百千色究竟天众共坐谈论……,彼不知谁,为天为异天……。”由此可知,佛住世时,曾无数次用变化身往返欲界、色界天上,为天人说法,人间众生不知、不闻、不见,阿难当然亦不知。卷十八(七三)经亦有佛与彼天共同集会,有所论说、有所答对经文。
又《杂阿含》卷四十五“一一九六”说:“尔时世尊知彼梵天心之所念,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虚空中结跏趺坐,正身系念……,于舍卫国没,现梵天上,……。尔时目连亦至梵天为彼梵天种种说法。”
又《杂阿含》卷二十三记述佛灭度后,宾头卢尊者自述:“如来在天上与母说法,时我亦在于中,与母说法竟,将诸天众,从天上来,下僧伽耆国……。”
又《中阿含》卷十七又说:“我(佛)因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即得光明,便见(天)形色,及与彼天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
由此可知,佛住世时,离开人间,上升欲界天、色界梵天及色界各层天上的次数有多次不只一次。甚至到天上的“次数”有(无量次)不见记载于《阿含经》上者,亦未可知!
《般舟三昧经》也说:“现世于此受我教,分别供养是舍利。安谛受习佛所化,皆悉讽诵有所付,著于塔寺及山中,若付天龙、乾陀罗,各各转授经卷已,业命终讫生天上。”
由此说明,佛亦将经法付嘱天龙八部的“经证”,而天龙八部等命终之后,再转生天上,弘扬“经法”于天界,亦是不容抹煞的“事证”,故知欲界天上亦有“大乘经典”的“珍藏”。
又《四阿含》及“大乘经典”均记载有无数欲界、色界天人下凡人间向佛问法的经文。
故知“经法不仅应众生根器所需流传于人间各处,亦流传于天上……,乃至他方世界……。”故知每一部经首的“如是我闻”,绝非仅“人间阿难”所闻之义而已。再举数例,以兹证明“佛所说法”不仅流传于天上人间,尚流传于十方世界诸佛菩萨利生之圣会之中……。
如《地藏经》就是叙述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的重要经典。如经文说:“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此经已涉及超过娑婆世界的时空范围,为无数具有大神通力及大修证者所见闻。绝非人间阿难所听闻,因阿难未至天上听佛说法。
又如《八十华严》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无边菩萨道场众会,咸集其所……。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时天帝释,在妙胜殿前,遥见佛来……。”(见升须弥山顶品)。佛又接著在夜摩天宫、兜率天宫说法。(见升夜摩天宫品、升率天宫品)。
由此可知,佛初成佛时,亦在天上说《华严经》,当时阿难并未出家,当然未闻佛说“华严法义”。
又如《密严经》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出过欲、色、无色、无想,于一切法自在无碍,神足力通密严之国,非诸外道、二乘行处,与诸邻极修观行者,十亿佛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俱,皆超三界心意识境,智意生身转于所依,成就如幻首楞严法云三昧,处离诸有莲花之宫(皆远离有相、有为之法身坐金色莲花上),为无量佛手亲灌顶,其名曰……。”
佛对大菩萨说《密严经》,不在人间,不仅阿难不知、不觉,就连所有“二乘行者”亦不知。
又如《梵网经》说:“尔时释迦牟尼佛在第四禅地中摩醯首罗天王宫与无量大梵天王、不可说不可说菩萨众说莲花台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这是佛在色界禅天上说法的经证,非“人间”阿难所见闻。
又《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说:“于时上首诸大声闻,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叶、离婆多、须菩提、阿楼驮、难陀、劫宾那、迦栴延、富楼那等。诸大声闻在逝多林,皆悉不见如来神力,如来严好,如来境界、如来游戏、如来神变、如来尊胜,如来妙行,如来威德,如来住持,如来净刹,亦复不见不可思议菩萨境界,菩萨大会,菩萨普入,菩萨普至,菩萨普诣、菩萨神变、菩萨游戏、菩萨眷属、菩萨方所,菩萨庄严师子座,菩萨宫殿,菩萨住处,菩萨所入三昧自在,菩萨观察,菩萨频申,菩萨勇猛,菩萨供养,菩萨受记,菩萨成熟,菩萨勇健,菩萨法身清净,菩萨智身圆满,菩萨愿身示现,菩萨色身成就,菩萨诸相具足清净,菩萨常光众色庄严,菩萨放大光网,菩萨起变化云,菩萨身遍十方,菩萨诸行圆满,如是等事,一切声闻诸大弟子,皆悉不见,何以故?以善根不同故,本不修习见佛自在善根故,本不赞说十方世界一切佛刹清净功德故,本不称叹诸佛世尊种种神变故,本不于生死流转之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本不令他住菩提心故,本不能令如来种性不断绝故,本不摄受诸众生故,本不劝他修习菩萨波罗蜜故,本在生死流转之时不劝众生求于最胜大智眼故,本不修习生一切智诸善根故,本不成就如来出世诸善根故,本不得严净佛刹神通智故,本不得诸菩萨眼所知境故,本不求超出世间不共菩提诸善根故,本不发一切菩萨诸大愿故,本不从如来加被之所生故,本不知诸法如幻菩萨如梦故,本不得诸大菩萨广大欢喜故,如是皆是普贤菩萨智眼境界,不与一切二乘所共,以是因缘诸大声闻不能见、不能知、不能闻、不能入、不能得、不能念、不能观察、不能筹量、不能思惟、不能分别,是故虽在逝多林中,不见如来诸大神变。”
…
《略谈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 上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