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略談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說 上集▪P7

  ..續本文上一頁難才隨佛出家。而在佛五十五歲時,本來要目連做佛侍者,那時目連已六十歲,不堪爲侍者,才轉由阿難做佛侍者,一直隨侍佛至涅槃,其間經過二十五年的時間,如《中阿含》卷八及《增一阿含經》所說。

  由此證知,在阿難還沒有隨佛出家以前的十叁年當中,佛已經對許多不同根器的出家弟子和在家弟子以及數不盡的修道人和天上的天人說法以及六道裏的衆生說法。而在《阿含經》中所記載的“聞法聽衆”可說是親近佛及親近千阿羅漢等以“千羅漢”爲主導的“聞法大衆”,做爲對佛說法的重點爲記述,並不能夠代表佛在世時所有聞法大衆所聞法義。由此可知,佛所說的法,在阿難出家之前,早就已經廣泛的流通在印度各國和欲界(包括龍的世界、各類神祇世界,如前述佛最初引渡許多福德似天的藥神)、色界各層天上,還有在沙門、婆羅門等無數的修道人之間流傳。因爲在《阿含經》中和許多“大乘經典”(如《般若經》、《寶積經》…等)常常可以看到經常有天人向佛請問法義,又有許多外道修行人向佛問法的情形。如綜合起來就是有佛對弟子說的、有對外道說的、又有弟子自說的、也有佛對諸天說的及佛對非人說的,亦有大菩薩與大菩薩之間的對話及佛弟子對諸天及外道問答……等等。

  所以佛所說的正法、經藏和律藏,並不是等到阿難出家之後,由阿難等弟子聽佛說法後,才在佛涅槃後,將佛所說的法結集起來後,才認定是佛所說的法。(這一點非常重要)

  事實上,在阿難出家以前的十叁年當中,早就有無數聽佛說法、授佛法藏、持佛法義、誦讀佛法、背誦佛法、記錄佛法的無數佛弟子,只是沒有“正式的文字”結集而已,而後均輾轉散見在諸經論中,並且每一個聽佛說法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自許自己所記誦,受持從佛那裏所聽聞過的佛法,是正確的,並且輾轉爲衆生弘揚自己所聽聞過的佛法。這點從現存的大、小乘經論的內容中,可以做個考察。

  諸如在《阿含經裏》和“大乘經典”裏常常記載,釋迦牟尼佛除了對印度當地的群衆聚集說法之外,也經常對某一個人單獨說法,或者是對天上的天人個別說法或對天龍八部說法。

  我們都知道,佛住世說法的時間,大約有五十年。在這五十年之間,阿難隨侍佛陀的時間只有二十五年,而且在二十五年當中,阿難也不是時時刻刻都跟隨在佛的身邊。由此證明,還有許多佛所說過的法,譬如大乘經典所記載的菩薩法,如《華嚴經》、《地藏經》等阿難和第一次結集經藏的千位阿羅漢都沒有聽過,或者說不是他們所修持的法門。如《佛本行集經》卷叁十六說:“……爾時世尊,告阿難言:長者阿難,汝今不知如此義理,所以者何?長者阿難,汝若知理應不發問,今此叁昧,非汝境界……。”

  3.經法不僅流傳于人間亦流傳于天上及他方世界

  試問:佛所說法不僅限于印度當時各種根器的佛弟子所聽聞,尚涉及欲界、天人及色界、非人聽聞,那麼“經法的記憶、背誦、敘述、結集與流傳,能夠局限于人間部分的佛弟子所傳述嗎”?

  如《雜阿含經》卷二十五(六四○)說:“……我(佛)若以教法付囑人者,恐我教法不得久住,若付囑天者,恐我教法亦不得久住,世間人民則無有受法者;我會當以正法付囑人、天,諸天世人共攝受法者,我之教法則千歲不動……。”當時天帝釋、四大天王遵佛所教,護持正法。

  又《中阿含》卷十九(七九)記載,佛以他心智,知彼梵天心之所念,于一刹那頃,離開人間,往梵天上教化梵天的經文。此佛在天上說法經文,亦非阿難所聞,卻結集在《中阿含》經內。

  又《長阿含》卷十二(一九)亦說:“……複有十方諸神妙天皆來集會……,佛告比丘,今者諸天大集,十方諸神妙天,無不來此禮觐如來及比丘僧,(諸如)四天王天、梵天、四淨居天、十萬鬼衆、地神七千,皆來集會。

  又如《雜阿含經》卷十九(五○六)記載,佛至叁十叁天爲母說法的經文,當時目連受僧衆所請,以神足通飛至天上探望佛陀爲佛請安。”非阿難所聽聞。

  又《中阿含》卷九(叁七)佛自述:“阿難,我往詣天上無量百千四叁五天衆共坐談論,念可彼意共坐定已,若彼問義我答彼義,複次我爲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爲彼說法。……如是叁十叁天、焰摩天、兜率天、他化自在天、化樂天、梵身天、梵富樓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晃昱天、少淨天、無量淨天、偏淨天、無挂礙天、受福天、果實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阿難,我往詣無量百千色究竟天衆共坐談論……,彼不知誰,爲天爲異天……。”由此可知,佛住世時,曾無數次用變化身往返欲界、色界天上,爲天人說法,人間衆生不知、不聞、不見,阿難當然亦不知。卷十八(七叁)經亦有佛與彼天共同集會,有所論說、有所答對經文。

  又《雜阿含》卷四十五“一一九六”說:“爾時世尊知彼梵天心之所念,即入叁昧,如其正受,于虛空中結跏趺坐,正身系念……,于舍衛國沒,現梵天上,……。爾時目連亦至梵天爲彼梵天種種說法。”

  又《雜阿含》卷二十叁記述佛滅度後,賓頭盧尊者自述:“如來在天上與母說法,時我亦在于中,與母說法竟,將諸天衆,從天上來,下僧伽耆國……。”

  又《中阿含》卷十七又說:“我(佛)因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即得光明,便見(天)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

  由此可知,佛住世時,離開人間,上升欲界天、色界梵天及色界各層天上的次數有多次不只一次。甚至到天上的“次數”有(無量次)不見記載于《阿含經》上者,亦未可知!

  《般舟叁昧經》也說:“現世于此受我教,分別供養是舍利。安谛受習佛所化,皆悉諷誦有所付,著于塔寺及山中,若付天龍、乾陀羅,各各轉授經卷已,業命終訖生天上。”

  由此說明,佛亦將經法付囑天龍八部的“經證”,而天龍八部等命終之後,再轉生天上,弘揚“經法”于天界,亦是不容抹煞的“事證”,故知欲界天上亦有“大乘經典”的“珍藏”。

  又《四阿含》及“大乘經典”均記載有無數欲界、色界天人下凡人間向佛問法的經文。

  故知“經法不僅應衆生根器所需流傳于人間各處,亦流傳于天上……,乃至他方世界……。”故知每一部經首的“如是我聞”,絕非僅“人間阿難”所聞之義而已。再舉數例,以茲證明“佛所說法”不僅流傳于天上人間,尚流傳于十方世界諸佛菩薩利生之聖會之中……。

  如《地藏經》就是敘述佛在忉利天爲母說法的重要經典。如經文說:“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诃薩皆來集會。”此經已涉及超過娑婆世界的時空範圍,爲無數具有大神通力及大修證者所見聞。絕非人間阿難所聽聞,因阿難未至天上聽佛說法。

  又如《八十華嚴》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菩提場中,始成正覺……,無邊菩薩道場衆會,鹹集其所……。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上升須彌、向帝釋殿,時天帝釋,在妙勝殿前,遙見佛來……。”(見升須彌山頂品)。佛又接著在夜摩天宮、兜率天宮說法。(見升夜摩天宮品、升率天宮品)。

  由此可知,佛初成佛時,亦在天上說《華嚴經》,當時阿難並未出家,當然未聞佛說“華嚴法義”。

  又如《密嚴經》說:“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出過欲、色、無色、無想,于一切法自在無礙,神足力通密嚴之國,非諸外道、二乘行處,與諸鄰極修觀行者,十億佛土微塵數菩薩摩诃薩俱,皆超叁界心意識境,智意生身轉于所依,成就如幻首楞嚴法雲叁昧,處離諸有蓮花之宮(皆遠離有相、有爲之法身坐金色蓮花上),爲無量佛手親灌頂,其名曰……。”

  佛對大菩薩說《密嚴經》,不在人間,不僅阿難不知、不覺,就連所有“二乘行者”亦不知。

  又如《梵網經》說:“爾時釋迦牟尼佛在第四禅地中摩醯首羅天王宮與無量大梵天王、不可說不可說菩薩衆說蓮花臺藏世界盧舍那佛所說心地法門。”這是佛在色界禅天上說法的經證,非“人間”阿難所見聞。

  又《華嚴經》入法界品第叁十九之一說:“于時上首諸大聲聞,舍利弗、大目犍連、摩诃迦葉、離婆多、須菩提、阿樓馱、難陀、劫賓那、迦栴延、富樓那等。諸大聲聞在逝多林,皆悉不見如來神力,如來嚴好,如來境界、如來遊戲、如來神變、如來尊勝,如來妙行,如來威德,如來住持,如來淨刹,亦複不見不可思議菩薩境界,菩薩大會,菩薩普入,菩薩普至,菩薩普詣、菩薩神變、菩薩遊戲、菩薩眷屬、菩薩方所,菩薩莊嚴師子座,菩薩宮殿,菩薩住處,菩薩所入叁昧自在,菩薩觀察,菩薩頻申,菩薩勇猛,菩薩供養,菩薩受記,菩薩成熟,菩薩勇健,菩薩法身清淨,菩薩智身圓滿,菩薩願身示現,菩薩色身成就,菩薩諸相具足清淨,菩薩常光衆色莊嚴,菩薩放大光網,菩薩起變化雲,菩薩身遍十方,菩薩諸行圓滿,如是等事,一切聲聞諸大弟子,皆悉不見,何以故?以善根不同故,本不修習見佛自在善根故,本不贊說十方世界一切佛刹清淨功德故,本不稱歎諸佛世尊種種神變故,本不于生死流轉之中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故,本不令他住菩提心故,本不能令如來種性不斷絕故,本不攝受諸衆生故,本不勸他修習菩薩波羅蜜故,本在生死流轉之時不勸衆生求于最勝大智眼故,本不修習生一切智諸善根故,本不成就如來出世諸善根故,本不得嚴淨佛刹神通智故,本不得諸菩薩眼所知境故,本不求超出世間不共菩提諸善根故,本不發一切菩薩諸大願故,本不從如來加被之所生故,本不知諸法如幻菩薩如夢故,本不得諸大菩薩廣大歡喜故,如是皆是普賢菩薩智眼境界,不與一切二乘所共,以是因緣諸大聲聞不能見、不能知、不能聞、不能入、不能得、不能念、不能觀察、不能籌量、不能思惟、不能分別,是故雖在逝多林中,不見如來諸大神變。”

  …

《略談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說 上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