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經文得知,佛在世時諸大阿羅漢,因“宿世善根所修不同……”(如經文所說),故雖身處佛宣說《華嚴經》及其他極殊勝“大乘經典”的法會上,猶不見佛的神力變化及不見諸大菩薩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所現神通變化,諸大阿羅漢尚不知佛的特殊神力變化,何況是僅證初果的阿難!
所以可以肯定的說,在“大藏經”裏許多經典最初安立的“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並不代表都是阿難與千羅漢自稱自己所聽聞過的佛法。換句話說不是“如是我聞”的開頭都是阿難自稱。
相對的,在阿難隨侍佛陀受持法藏之前和隨侍佛陀之後,絕對有許多不同根器親自聽佛說法、持法的佛弟子,都“如是我聞”的聚集大衆結集經藏,輾轉弘揚佛法。(如窟內結集外,尚有窟外結集的許多情形,而以上所舉,何嘗不是“窟外結集”的經證。)然而諸如以上所舉如《華嚴經》等結集的“地點”,“在人間又不在人間”,“在天上又不離人間菩提樹下上升天界等,更牽涉“多度時空”及“不同層次、高智慧的化生衆生”參與說法大會的情形,豈是生存在“叁度時空”的“史學家”所能以“凡常思慮”憶測、理解的。
4.古印度許多文獻資料早已散失
于此又說明了一個事實,就是在佛在世的時候和佛涅槃以後,很多佛弟子弘揚的佛法,已經涉及天人、人、非人等在多度時空間相互交融、傳遞訊息的“業場”出現,都已經不是現在印度碩果僅存的曆史文獻搜集資料的內容所能考證的。
研究過印度曆史的人一定會知道,印度是一個不重曆史的國家,許多的文獻資料早就已經散失了。如史學家亦承認佛住世時有許多的曆史資料流傳下來,但是到了阿育王時代已經不多了,之後更沒有留下人與事的記錄可供參考,完全憑“想像”來探索“大乘佛教”的興起與演進!如是用僅存的史實考據佛教的演變,難免會失去純正的可信度,就是因爲文獻資料有限,在考據原始佛法的曆程中,必然會運用我們主觀的推論意識,去揣摩、假想和推測,在人文思想等種種背景演繹下,一切可能發生的情形和過程。因此就會用我們的推測和判斷來斷定什麼是佛涅槃以後第一手的原始佛法經典,當然會失去純正的可靠性。這一點,在現在很多研究原始佛教的書籍上都可以看得到。(如學者多會用我推想、猜測、很可能、不一定、假設、質疑等字眼作論辯。)
而且佛在世的時候,並沒有明文規定應該由誰來結集經典。佛只有對阿難說,以後誦法的人傳誦佛所說的法,要用“如是我聞”做爲開端,佛並沒有在涅槃前指示一定要阿難來背誦佛所說一切經藏。
又阿難隨侍佛側二十五年,聽過各種法義,當然聽過佛說“菩薩法義”,但是在結集會上是以“持律、修頭陀行的大迦葉等千阿羅漢爲主導”,故爲僧團和合,恭聽大迦葉等意見,誦出聲聞經藏,優婆離誦出律法,而阿難一定也有他的“學法集團”,而後流傳、延續其“學法僧團”(大衆部)的佛法知見。阿難在王舍城的最初的結集會上,(如《雜阿含》、《中阿含》)並未廣泛誦出菩薩法,應是尊重大迦葉等長者意見及尊重聲聞行者所學、所修法義。
5.佛在世時任何聞法者皆有傳誦法義的自由
我想我們研究佛法,一定要有一個客觀的學法和辨法的態度,應該明白佛所說過的經典和戒法,並不是屬于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團體專門擁有的。佛在世的時候,任何一個聽佛說法和解悟法義的人,都可以自由讀誦和受持自己從佛陀那裏聽過、見聞過、理解過的經法和戒律。
由此觀點,可以確認,佛涅槃後,第一次經藏的結集,除了五百位阿羅漢在印度王舍城靈鹫山的山窟內結集經典外,同時必然會有無數的佛弟子也一定一個團體一個團體的聚集在王舍城靈鹫山的山窟外和當時印度各地,述說、結集自己從佛陀那裏所聽過、見聞過、領悟過的經法和戒律,甚至可以說,當時應該還有無數無法考證的小團體結集佛所說過的經典和戒法,以及個人親自從佛陀那裏聽佛說法,私自記錄、背誦起來的正法、經戒,都已經超出現在僅有的文獻資料範圍內,這些都不是由聲聞弟子阿難第一次結集時傳誦的“如是我聞”聽聞過的佛法,散見于“各大乘經論”中及屬于“聲聞經律的一部分”。
而且從許多經藏中觀察,不一定是佛親自爲出家弟子說法,經常有出家弟子們在聽佛說法後,解釋或者演繹佛所說過的法,有的弟子是直接將聽過的佛法對後學比丘或者在家居士加以廣泛的解釋。有的是天上的天人在請問佛陀佛法後,將自己聽聞過的法義,對天衆說法。(如《雜阿含》卷四十四便有諸梵天及梵天王下凡人間向佛請法的經文,又如《大般涅槃經》、《寶積經》等多處均有天人下凡人間向佛請法的經文)
6.阿羅漢所結集的經法並不能夠代表佛在世時所有聞法大衆所聽聞、所理解的一切佛法
而我們再將《阿含經》的內容和“大乘經典”的內容互相比照,就可以知道,五百位阿羅漢第一次結集出來的經藏和律法,當然是結集這五百位阿羅漢從釋迦牟尼佛那裏聽聞過和領悟過的佛法,並不能夠代表佛在世的時候所有的聞法大衆,也就是所有的在家和出家的佛弟子所聽聞過、理解過的一切佛法,同時也不能夠表達出佛陀多生累劫以來所修證的深廣無邊的究竟智慧。這一點可以從“大乘經典”中如《華嚴經》所敘述佛多生累劫以來所修證的無量無邊的大悲願行的內容就可以了解。
7.宇宙中有無數衆生聽佛說法而形成不同層面的弘法情形
由此可知,自從佛陀涅槃後,一直到今天,一定還有失傳和遺失或者人爲因素,改編的佛法,而且有許多“大乘經典”記載的內容,如《華嚴經》、《密嚴經》、《地藏經》等,都不是阿難和第一次結集的五百羅漢一定聽聞過的。可以說,如果在阿難之後或者在阿難之前,由印度當時佛弟子另外背誦出來的佛法,那麼現在流傳在世界各地的大、小乘經典中,在經文一開始的“如是我聞”這四個字,當然絕對不是單單指聲聞藏的持法人阿難一個人所聽聞過的佛法,如“一類大乘經典”及“一類密教經典”。這就說明了宇宙中有無數衆生,都曾經聽過釋迦牟尼佛說法,而形成不同層面的弘法情形,但是並不代表現存的所有經、律、論等大、小乘經典中所記載的“內容”,絕對皆是佛所親說,如有的是不違佛所說法再演譯的“內涵”,或者有人爲因素,再改編的“內文”……。
8.認識大、小乘經典所說業緣果報的事實
可以說,只要每一個人在學佛的過程中,不要把自己關在世間人本知識的觀點裏,不要把自己封鎖在世間思惟的狹小天地裏,只要我們不要“坐井觀天”,以世間知識的眼光來思惟、衡量出世修證的佛法,就一定能夠對佛法所說廣大善惡因果報應的真理,有深一層的領悟,貫通大、小乘佛經所說的因緣果報真理。任何一個佛弟子都一定能夠在親身認識、實踐佛、法、僧叁寶,依法修行的過程中,獲得未來的因果善報。
而且由此所說因果報應的這一點,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就是佛教所說的因果報應,可以從兩方面來看:第一、從近處看,是以我們這個地球世界的衆生共業的因緣果報爲代表,第二、從遠處看,就是在說明廣大宇宙星空中的各各有衆生居住的世界中形成各類衆生生命力的宇宙因果觀的事實。
諸如可以觀看在“大乘經典”中和在《阿含經》中都有提到,釋迦牟尼佛不僅出現在這個地球世間,同時也以千百億化身出現在宇宙中有衆生出世的世界中度衆生。這就是告訴我們在宇宙太空之中,一定有不同于地球衆生業力的其他衆生生存在其他的星球上,或者有生存在其他不同于地球時空中的另一類衆生的共業世界存在,如《阿含經》略說,“大乘經典”中廣說。
譬如有天人世界的衆生,餓鬼世界的衆生,阿修羅世界的衆生,天魔世界的衆生、“龍”世界的衆生、地獄世界的衆生乃至有清淨共業因緣和合而形成的淨土世界的“時空”存在。
9.天人結集的經法亦留傳于人間
釋迦牟尼佛過去出現在我們這個地球世間,佛法當然會流傳、廣布在地球世間的各各角落。同時也一定會流傳在欲界、色界等天上的叁界天中及宇宙中其他清淨的世界和穢土世界中。因爲在“大乘經典”和《阿含經》裏告訴我們,不僅地球的人類在聽佛說法,同時天界的衆生和他方善性世界的無數聖衆也會運用神足通下來人間來聽釋迦牟尼佛說法。
我們就拿《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一○)、《中阿含》卷五十五(二○叁)裏所敘述的地球時間和天上的時間換算來說:地球世間的五十年是欲界第一層天四天王天的一日一夜,人間的一百年是欲界第二層天忉利天的一日一夜,地球人間二百年是焰摩天一晝一夜,人間四百年是兜率天的一天,人間八百年,是化樂天一晝一夜,地球人間一千六百年是第六層天他化自在天的一日一夜。
再看看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如果用地球人間的時間來計算,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了,但是換算成欲界第二層天忉利天的時間,只有二十五天之多;又只是第叁層天兜率天的七天,第六層天他化自在天的第二天的中午時刻。
我們想想看,天界的衆生,也曾經聽過佛說法,佛也曾經到忉利天說過法,乃至欲界、色界各層天上說法。(見《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中阿含經》)。佛既然在天上爲天人說過法,當然天上的衆生,也有流傳佛法的自由,更有結集經典的自由。如果天界的衆生,也將他們所聽過的佛法整理、結集出來。而且將他們所結集的經法和戒律,也輾轉流傳到我們世界來,那麼由天人衆生聽佛說法,流傳到我們這個世界的經典,也不是只有阿難在第一次結集經藏時恭誦的“如是我聞”四個字做爲原始佛教的依據所能背誦出來的。也就是說明《阿含經》中和“大乘經典”內的許多內容都不是阿難等聲聞弟子一定聽過的。只要是合乎“修證佛法”的內容,就是具有大智慧的學者聽佛說法而傳誦出來的。
1…
《略談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說 上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