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汉传禅观遗珍集▪P13

  ..续本文上一页乃可入道。良以众生皆以识心分别计度。瑜伽论云。阿赖耶识于一切时。无有间断。器世间相。譬如灯焰生时。内执膏炷。外发光明。缘内执受。而生坚七转。识为最有力。缘外器相。而生取五尘境。助发不停。逐境生心。从缘成熟。与现行。互为因果。与明了。递为所依。展转生烧起灭。无间穷之。而无始成种子之名言。望之而无涯生现行之果法。俱时现有。岂待新熏。如唯识论云。一切种子。皆本性有。不从熏生。楞伽经云。大慧不思议熏。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以此则知。本有新熏。合生现行。增长本识。此以无明熏真如故。净法亦尔。准此例知。若取其正义。真如亦不受熏。真如无为。非心之因。亦非种子能有果法。如虚空等故。非有漏心性。是无漏。名本性净。何以故。若常住法。不成种子。一切时无差别故。就净边说。亦具种子之名。涅槃四德。是四大种子。从本觉起而熏无明。论四德本来是有。不从种子生。从因作名故。称种子。能侵损本识故。繇是行人信乐大乘。以大智慧人虚空器三昧。运大悲行。以毗卢果德。用成因位熏无明故。又当知。本识极劣无记。非能熏也。唯七转识。及相应一分。能缘虑心。力最强胜故。有力自熏此无明。无体本觉斯起。纯成四德。烁尽无明故。云四德圆时本识睹尽。况无明耶。如千年闇室。一灯能破。则弥满清净中不容他。即十界缘起悉成净用故。云大小鳞毛。普现色身三昧也。果入得此一步。则尘尘刹刹。悉皆普入。便好蹈祖师门。求向上事。只待脚跟线断。捩转鼻头。别为通气。始是到家时节。不然只饶及尽玄微。总是他门活计。非当家种草也。

  一具黄金骨  深生于正信  浚发大机用  通佛所说教  当求妙悟门  

  若滞名数句  闻与不闻等  惟吾祖师禅  端不存知解  直探于本源  

  心如墙壁入  阿赖耶执受  而坚于现行  展转生烧相  数数无间然  

  净法亦如是  以佛果德相  成行人因位  本觉熏无明  如沸汤浇雪

  四德纯圆时  识想从何起  清净不容他  十界用无辍  待了本因缘  

  再为仁者说

  示证之禅人

  夫为学者。熟烂圣经。凡一言一字。须消归自己。所谓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谓开众生佛之知见耳。如贫家伏藏。若获其藏。更不复贫。圆觉云。如来大光明藏。是众生清净觉地。既称清净。何有众生。下文云。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复云。此无明者。非实有体。果知无体。大光明藏。觌体全彰故。云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断云。非作故无。本性无故。至普贤章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中峰大师云。此二章。宛有衲僧气象。至于以幻修幻。皆吾佛不得已而言之。非佛之本意也。若云理彻圆融。何妨行布。殊不知。一念具三千。一心融万行。绝去来之迹。延促同时。泯远近之殊。遐迩一致。当下无我法界理成八相。成道于殊方。理无分剂。万行圆修。于当念事不他求。观彼久远。犹若今日。获大宝车。行步平正。其疾如风。所谓圆融而不碍行布。事事斯成。行布而不碍圆融。心心靡间。以此则知。才闻名字。观行斯起。无明斯断。六根斯净。究竟斯成。说个佛字。犹为剩语也。若乃求三乘之行迹。楷六即之是非。便乃断三惑。成三智。证三德。乃至庄严国土。教化众生。则吾不得预其数。亦当缄口。以待三僧祇劫。再与诸昆仲别峰相见也。

  佛以佛知见  化一切众生  众生受佛化  佛生不可得  知无明无体  

  犹如空中花  如来因地中  即了于生死  知幻即云离  离幻即云觉  

  觉了斯实际  知亦不可立  于不可立中  而兴大悲心  一念具万行  

  一时圆多劫  恒沙界微尘  理无分剂故  即此称圆证  证此曰真知

  果证便知非  证对因人说  了因证不立  斯称大圆觉  最胜修多罗  

  悉宗乘注脚  欲觅祖师禅  而生大勇猛  譬如狮子儿  悬空翻筋斗  

  哮吼不思议  群兽皆脑裂  待了本因缘  再为仁者说

  示象先禅人

  夫为学者。闻慧弥彰。生诸实智故。云不离文字。不执文字。而为道用。华严谓。成就无边之慧。先赖多闻佛藏说。速入涅槃之门。皆因听法。果究心之者。鸟鸣花笑。尚乃发机。况佛金口亲宣。而不润心田灵苗智种耶。当知。众生心内佛。为佛心中众生说法。佛心中众生。听众生心内佛说法。又当知。佛心中众生无听者。众生心中佛无说者。两俱双辩。二相顿空。经云。如来不说法。亦不度众生。楞伽经中。表离言说。名不思议。良以学人不达自心。执诸名相。觅果佛妙严之位。昧因心实智之缘故。达磨大师。遣其执滞。直指人心。摄三祇之修行。圆于当念。开生盲之慧眼。妙在刹那。揭露衣珠。顿呈家宝。息伶俜之苦。不假营求。入利济之门。广延行度。菩提无树。明镜非台。作众生之真依。为菩萨之智母。意消能所。情断是非。如大集云。不待庄严了知诸法。以得一。总得余故。所以云。一叶落天下秋。一尘起大地收。乘此宝乘。游于四方。嬉戏快乐。不亦宜乎。或云行布位次。教有明文。何乃执心。顿废斯旨曰。是何言欤。当知。位次无尽。心无尽故。若能了此真如一心无尽之理。则一切六度四摄万行。皆无有尽。转示他心。亦同无尽。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悉无尽故。初祖达磨。以无尽之旨。传无尽之灯。烁万劫昏暗之迷途。成一时光明之佛事。须从悟入。不假言诠。果发明大理。如烈火沸汤。不容片雪。无明不待断。而自断。果位不待成。而自成。如祖师门下。单提一句话头。看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么处去。如在万丈坑中。只欲跳出。纵八境交加于前。亦不暇顾。若一刻中不寻出路。则丧身失命了也。故云。如一人与万人敌。觌面那容眨眼看。如此用心真切。则[囗@力]地一声。桶子底脱矣。依然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佛法尚不留些子朕迹。况人我世缘。曰修与不修者乎。

  总持无文字  文字显总持  不离文字缘  而为道者用  成就无边慧  

  速入涅槃门  水鸟与树林  尚乃谈实相  何况佛所说  而不滋智种  

  心佛及众生  互说无间歇  亦无能说者  亦无所听众  远离于言说  

  是名不思议  若不识自心  云何觅佛果  国土妙庄严  岂离自心有

  长远三大劫  一念悉圆成  珠宝本具足  更不向他求  广开利济门  

  绵绵用无竭  了此一心法  游行于四方  慧灯破幽暗  冥者悉皆明  

  如香象渡河  截流直到底  倏然登彼岸  更不论先后  一断一切断  

  一成一切成  教理通无碍  当乐祖师禅  一口气不来  毕竟甚处去

  如在万丈坑  只要亲跳出  八境交于前  亦不生暇顾  如人破大敌  

  那容眨眼看  如此切用心  倏然桶子脱  不是旧时人  世缘何处有  

  不于世生心  便是好时节  待了本因缘  再为仁者说

  示超乘禅, 人

  夫为学者。最先要具择法眼。将如来一大藏教。疏通理本。彻究行缘。心绝狐疑。成办个事。永明大师云。备一乘之基地。坚万行之垣墙。始能架高造实不妨。向吾祖师门下。求个彻头。不然。尽掠虚声。非关究竟。须知。宗之一字。是教网纲维。如起信论云。止者止一切相。乃至心不可得为止。而观因缘生灭为观。永明云。或以理观。对于事止。谓契理妄息也。或以事观。对于理寂。谓无念知境也。当知。参禅之者。才提起一句话头。妄想心不待息。而自息。岂非止耶。何止之可言。大理不待明。而自明。岂非观耶。何观之可说。才方念起。便落意思。分别始萌。即犯药忌。二祖搜心。不可得。当下心安故。知无心之旨。众妙之门。若了无心。触途无滞。绝一尘而作对。何劳遣荡之功。无一念而生情。不假忘缘之力。以此则知。无心于事。则万机顿赴。而不挠其神。无事于心。则千难殊对。而不干其虑。岂待永明叮咛告诫学者。就路还家。则得便宜多矣。若乃穷宗乘之极致。究祖道之玄微。只须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故云。命根断后。方得言诠。不然。尽落今时。永沉苦海。无量亿之邪见。根于断常百千种之傍门。生乎情想。惟吾祖道最极深玄。契一道以圆收。会千途而共辙。不涉三乘之渐次因果同时。岂干五教之参差。佛生顿泯。刹那彻于多劫。法界入于毫端。犹是第二之筹。未遂拈花之旨。临济大师云。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理彻寰中。见超物表。了吹毛之利。慎勿迟疑。廓照用之机。毋容住足。岂浅根劣解者之所能知。非守株抱愚者之所能到。果深信于教外别传之者。触目逢缘。当以斯意。自勉也。

  若了生死源  先具择法眼  行理俱通彻  亦不涉狐疑  具此净白心  

  始求无上道  譬如架楼阁  先当筑基址  又如琉璃瓶  能盛狮子乳  

  教理通无碍  作宗乘助缘  欲究向上事  单提一句话  不起分别想  

  是名真止观  五百安心门  无心顿超越  不涉于三乘  何关于五教

  果绝后再苏  当体离心念  心念远离故  邪见无繇生  刹那入多劫  

  法界敛毫端  犹是第二筹  未遂拈花旨  吹毛用了时  慎勿怀迟疑  

  顿入不思议  始名甘露灭  待了本因缘  再为仁者说

  示寓中禅人

  夫为学者。彻究根原。无烦枝叶。何谓根者。三界惟心。何谓原者。万法惟识。故云。未达境。惟心起种种分别。达境。惟心已分别即不生。祖师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良以听学之人。诵得名相。齐文作解。心眼不开。全无理观。习禅之者。惟尚理观。触处心融。暗于名相。二俱互阙。或忘缘。趣解脱之门。或执妄。取究竟之果。拨波求水。即泥是瓶。不了唯心。妄生执著。不了唯识。妄意有无。永明大师云。阿赖耶识。广容周遍。为万法之根原。此体不可说。微细最难思。周遍法界。而无住心。任持一切。而不现相。入唯识之正受。破计执之邪心。楞严圆通章。弥勒云。我从灯王如来。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结云。…

《汉传禅观遗珍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