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漢傳禅觀遺珍集▪P13

  ..續本文上一頁乃可入道。良以衆生皆以識心分別計度。瑜伽論雲。阿賴耶識于一切時。無有間斷。器世間相。譬如燈焰生時。內執膏炷。外發光明。緣內執受。而生堅七轉。識爲最有力。緣外器相。而生取五塵境。助發不停。逐境生心。從緣成熟。與現行。互爲因果。與明了。遞爲所依。展轉生燒起滅。無間窮之。而無始成種子之名言。望之而無涯生現行之果法。俱時現有。豈待新熏。如唯識論雲。一切種子。皆本性有。不從熏生。楞伽經雲。大慧不思議熏。不思議變。是現識因。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熏。是分別事識因。以此則知。本有新熏。合生現行。增長本識。此以無明熏真如故。淨法亦爾。准此例知。若取其正義。真如亦不受熏。真如無爲。非心之因。亦非種子能有果法。如虛空等故。非有漏心性。是無漏。名本性淨。何以故。若常住法。不成種子。一切時無差別故。就淨邊說。亦具種子之名。涅槃四德。是四大種子。從本覺起而熏無明。論四德本來是有。不從種子生。從因作名故。稱種子。能侵損本識故。繇是行人信樂大乘。以大智慧人虛空器叁昧。運大悲行。以毗盧果德。用成因位熏無明故。又當知。本識極劣無記。非能熏也。唯七轉識。及相應一分。能緣慮心。力最強勝故。有力自熏此無明。無體本覺斯起。純成四德。爍盡無明故。雲四德圓時本識睹盡。況無明耶。如千年闇室。一燈能破。則彌滿清淨中不容他。即十界緣起悉成淨用故。雲大小鱗毛。普現色身叁昧也。果入得此一步。則塵塵刹刹。悉皆普入。便好蹈祖師門。求向上事。只待腳跟線斷。捩轉鼻頭。別爲通氣。始是到家時節。不然只饒及盡玄微。總是他門活計。非當家種草也。

  一具黃金骨  深生于正信  浚發大機用  通佛所說教  當求妙悟門  

  若滯名數句  聞與不聞等  惟吾祖師禅  端不存知解  直探于本源  

  心如牆壁入  阿賴耶執受  而堅于現行  展轉生燒相  數數無間然  

  淨法亦如是  以佛果德相  成行人因位  本覺熏無明  如沸湯澆雪

  四德純圓時  識想從何起  清淨不容他  十界用無辍  待了本因緣  

  再爲仁者說

  示證之禅人

  夫爲學者。熟爛聖經。凡一言一字。須消歸自己。所謂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謂開衆生佛之知見耳。如貧家伏藏。若獲其藏。更不複貧。圓覺雲。如來大光明藏。是衆生清淨覺地。既稱清淨。何有衆生。下文雲。永斷無明。方成佛道。複雲。此無明者。非實有體。果知無體。大光明藏。觌體全彰故。雲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斷雲。非作故無。本性無故。至普賢章雲。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中峰大師雲。此二章。宛有衲僧氣象。至于以幻修幻。皆吾佛不得已而言之。非佛之本意也。若雲理徹圓融。何妨行布。殊不知。一念具叁千。一心融萬行。絕去來之迹。延促同時。泯遠近之殊。遐迩一致。當下無我法界理成八相。成道于殊方。理無分劑。萬行圓修。于當念事不他求。觀彼久遠。猶若今日。獲大寶車。行步平正。其疾如風。所謂圓融而不礙行布。事事斯成。行布而不礙圓融。心心靡間。以此則知。才聞名字。觀行斯起。無明斯斷。六根斯淨。究竟斯成。說個佛字。猶爲剩語也。若乃求叁乘之行迹。楷六即之是非。便乃斷叁惑。成叁智。證叁德。乃至莊嚴國土。教化衆生。則吾不得預其數。亦當緘口。以待叁僧祇劫。再與諸昆仲別峰相見也。

  佛以佛知見  化一切衆生  衆生受佛化  佛生不可得  知無明無體  

  猶如空中花  如來因地中  即了于生死  知幻即雲離  離幻即雲覺  

  覺了斯實際  知亦不可立  于不可立中  而興大悲心  一念具萬行  

  一時圓多劫  恒沙界微塵  理無分劑故  即此稱圓證  證此曰真知

  果證便知非  證對因人說  了因證不立  斯稱大圓覺  最勝修多羅  

  悉宗乘注腳  欲覓祖師禅  而生大勇猛  譬如獅子兒  懸空翻筋鬥  

  哮吼不思議  群獸皆腦裂  待了本因緣  再爲仁者說

  示象先禅人

  夫爲學者。聞慧彌彰。生諸實智故。雲不離文字。不執文字。而爲道用。華嚴謂。成就無邊之慧。先賴多聞佛藏說。速入涅槃之門。皆因聽法。果究心之者。鳥鳴花笑。尚乃發機。況佛金口親宣。而不潤心田靈苗智種耶。當知。衆生心內佛。爲佛心中衆生說法。佛心中衆生。聽衆生心內佛說法。又當知。佛心中衆生無聽者。衆生心中佛無說者。兩俱雙辯。二相頓空。經雲。如來不說法。亦不度衆生。楞伽經中。表離言說。名不思議。良以學人不達自心。執諸名相。覓果佛妙嚴之位。昧因心實智之緣故。達磨大師。遣其執滯。直指人心。攝叁祇之修行。圓于當念。開生盲之慧眼。妙在刹那。揭露衣珠。頓呈家寶。息伶俜之苦。不假營求。入利濟之門。廣延行度。菩提無樹。明鏡非臺。作衆生之真依。爲菩薩之智母。意消能所。情斷是非。如大集雲。不待莊嚴了知諸法。以得一。總得余故。所以雲。一葉落天下秋。一塵起大地收。乘此寶乘。遊于四方。嬉戲快樂。不亦宜乎。或雲行布位次。教有明文。何乃執心。頓廢斯旨曰。是何言欤。當知。位次無盡。心無盡故。若能了此真如一心無盡之理。則一切六度四攝萬行。皆無有盡。轉示他心。亦同無盡。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悉無盡故。初祖達磨。以無盡之旨。傳無盡之燈。爍萬劫昏暗之迷途。成一時光明之佛事。須從悟入。不假言诠。果發明大理。如烈火沸湯。不容片雪。無明不待斷。而自斷。果位不待成。而自成。如祖師門下。單提一句話頭。看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如在萬丈坑中。只欲跳出。縱八境交加于前。亦不暇顧。若一刻中不尋出路。則喪身失命了也。故雲。如一人與萬人敵。觌面那容眨眼看。如此用心真切。則[囗@力]地一聲。桶子底脫矣。依然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佛法尚不留些子朕迹。況人我世緣。曰修與不修者乎。

  總持無文字  文字顯總持  不離文字緣  而爲道者用  成就無邊慧  

  速入涅槃門  水鳥與樹林  尚乃談實相  何況佛所說  而不滋智種  

  心佛及衆生  互說無間歇  亦無能說者  亦無所聽衆  遠離于言說  

  是名不思議  若不識自心  雲何覓佛果  國土妙莊嚴  豈離自心有

  長遠叁大劫  一念悉圓成  珠寶本具足  更不向他求  廣開利濟門  

  綿綿用無竭  了此一心法  遊行于四方  慧燈破幽暗  冥者悉皆明  

  如香象渡河  截流直到底  倏然登彼岸  更不論先後  一斷一切斷  

  一成一切成  教理通無礙  當樂祖師禅  一口氣不來  畢竟甚處去

  如在萬丈坑  只要親跳出  八境交于前  亦不生暇顧  如人破大敵  

  那容眨眼看  如此切用心  倏然桶子脫  不是舊時人  世緣何處有  

  不于世生心  便是好時節  待了本因緣  再爲仁者說

  示超乘禅, 人

  夫爲學者。最先要具擇法眼。將如來一大藏教。疏通理本。徹究行緣。心絕狐疑。成辦個事。永明大師雲。備一乘之基地。堅萬行之垣牆。始能架高造實不妨。向吾祖師門下。求個徹頭。不然。盡掠虛聲。非關究竟。須知。宗之一字。是教網綱維。如起信論雲。止者止一切相。乃至心不可得爲止。而觀因緣生滅爲觀。永明雲。或以理觀。對于事止。謂契理妄息也。或以事觀。對于理寂。謂無念知境也。當知。參禅之者。才提起一句話頭。妄想心不待息。而自息。豈非止耶。何止之可言。大理不待明。而自明。豈非觀耶。何觀之可說。才方念起。便落意思。分別始萌。即犯藥忌。二祖搜心。不可得。當下心安故。知無心之旨。衆妙之門。若了無心。觸途無滯。絕一塵而作對。何勞遣蕩之功。無一念而生情。不假忘緣之力。以此則知。無心于事。則萬機頓赴。而不撓其神。無事于心。則千難殊對。而不幹其慮。豈待永明叮咛告誡學者。就路還家。則得便宜多矣。若乃窮宗乘之極致。究祖道之玄微。只須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蘇。欺君不得。故雲。命根斷後。方得言诠。不然。盡落今時。永沈苦海。無量億之邪見。根于斷常百千種之傍門。生乎情想。惟吾祖道最極深玄。契一道以圓收。會千途而共轍。不涉叁乘之漸次因果同時。豈幹五教之參差。佛生頓泯。刹那徹于多劫。法界入于毫端。猶是第二之籌。未遂拈花之旨。臨濟大師雲。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須磨。理徹寰中。見超物表。了吹毛之利。慎勿遲疑。廓照用之機。毋容住足。豈淺根劣解者之所能知。非守株抱愚者之所能到。果深信于教外別傳之者。觸目逢緣。當以斯意。自勉也。

  若了生死源  先具擇法眼  行理俱通徹  亦不涉狐疑  具此淨白心  

  始求無上道  譬如架樓閣  先當築基址  又如琉璃瓶  能盛獅子乳  

  教理通無礙  作宗乘助緣  欲究向上事  單提一句話  不起分別想  

  是名真止觀  五百安心門  無心頓超越  不涉于叁乘  何關于五教

  果絕後再蘇  當體離心念  心念遠離故  邪見無繇生  刹那入多劫  

  法界斂毫端  猶是第二籌  未遂拈花旨  吹毛用了時  慎勿懷遲疑  

  頓入不思議  始名甘露滅  待了本因緣  再爲仁者說

  示寓中禅人

  夫爲學者。徹究根原。無煩枝葉。何謂根者。叁界惟心。何謂原者。萬法惟識。故雲。未達境。惟心起種種分別。達境。惟心已分別即不生。祖師雲。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良以聽學之人。誦得名相。齊文作解。心眼不開。全無理觀。習禅之者。惟尚理觀。觸處心融。暗于名相。二俱互阙。或忘緣。趣解脫之門。或執妄。取究竟之果。撥波求水。即泥是瓶。不了唯心。妄生執著。不了唯識。妄意有無。永明大師雲。阿賴耶識。廣容周遍。爲萬法之根原。此體不可說。微細最難思。周遍法界。而無住心。任持一切。而不現相。入唯識之正受。破計執之邪心。楞嚴圓通章。彌勒雲。我從燈王如來。修習唯心識定。入叁摩地。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叁昧。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結雲。…

《漢傳禅觀遺珍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