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頓入圓明之際。恒沙如來。從我流出。無自無他。恒沙染淨之緣。從此發生。絕思絕慮。如磁石無覺。而轉移。周回六趣。似摩尼無思而雨寶。廣濟群生。號衆生之源。即如來之藏。從凡而入聖。位位殊分。以聖而照凡。重重洞徹。聖凡雙泯。一道齊彰。心識互融。千途共濟。是以文殊以理印行。差別之道無虧。普賢以行會理。根本之門不廢。果因互用。非計因中有果也。因果同時。非計果中有因也。無容計度。不屬思惟。體用相含。心境交徹。空具德而徹萬有之表。事無礙而全一理之中。方可入祖師之門。求向上之路。藏身處沒蹤迹。抖碎虛空。沒蹤迹莫藏身。掀翻大地。果然生鐵流金汁。便好將身帶活埋。
究竟根原人 無煩于枝葉 唯識與唯心 不生分別想 誦文尚理觀
習禅了名相 二者交互通 是名佛出世 解脫非忘緣 究竟無妄取
識體最微細 深密不思議 遍界無住心 任持不現像 成無上妙圓
淨穢唯心變 了此唯識性 流出諸如來 入圓成實故 離依他遍計
似磁石引針 如摩尼雨寶 理與行交徹 行與理俱濟 心境雙融處
入此無礙門 藏身沒蹤迹 抖出虛空髓 沒迹莫藏身 掀翻大地薮
藉寓法界垣 中道不須論 生鐵流金汁 禅道從斯瞥 待了本因緣
再爲仁者說
示道揆禅人
夫爲學者。圓頓之教。了義之诠。廣博精研。窮源極數。一一得其實用。慎勿執名相階級。並遮表文字。障諸佛之光明。翳衆生之慧目。執持行位。違遠圓通。不識方便之诠。盡落止啼之說。當知。吾佛的指生心。是心作因。是心成果。是心立位。是心標名。于無名位中。而安名位。不離跬步。法爾如然。于無因果中。而建果因。豈待報緣。而隨念具足。華嚴經頌雲。若以威德色種族。而見人中調禦師。是爲病根顛倒見。彼不能知最勝法。良以衆生自生劣想。昧本勝緣。不識果顯之法身。是因隱之本覺。非他佛智遍自。是自佛智遍他。非自因趣他果。本是他果極承我因。以此則知。因果同時。聖凡一道。了無二相。即過群魔。直剖純圓。豈存漸次。不得一法安住佛乘。果然一道齊平。則萬差俱泯。古頌雲。千尋滄海底。萬仞碧峰頭。日出當中夜。花開值九秋。若不如是。盡是背覺合塵。舍己循物。華嚴論雲。滯名即名立。廢說即言生。指鹿作馬。期悟遭迷。執影是真。以病爲法。錯解佛意。謬滯生緣。如來說名可憐憫者。不亦宜乎。惟吾祖師門中。一句話頭。挫鋒破敵。譬如窮海。到底方休。看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非思議之可知。豈情識之能解。四相離而命根頓斷。四病了而慧性純清。如日照秋霜。似箭穿石鼓。其話頭功力。百千萬種修證之門。不能較其少分也。故叁千七百祖師。非此門。無繇出路。如六祖問南嶽大師。汝在甚麼處來。曰。嵩山來。祖曰。甚麼物與麼來。嶽無對。遂經八載。忽爾開悟曰。說似一物即不中。祖曰。還假修證否。曰。修證即不無。汙染即不得。汝看他悟底人。開言吐語。不犯纖毫忌諱。可謂透網金鱗也。如看一口氣不來。當與斯案爲表裏。果知去處。則知來處。如去處不明。當疑情頓發。針劄不入。水灑不濕。盡大地黑漆漆地。撞不入頭。要得個入頭。既得個入頭。要得個出頭。須信有千聖不傳底道理。如德山吹滅油燈條。孚座主聞鼓角聲。便省得從前過咎。豈但將娘生底鼻孔扭捏。便雲。窮諸玄辯。如毫末。撮于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于巨壑。乃至上堂雲。聖名凡號盡是虛聲。殊相劣形。皆爲幻色。汝欲求之。得無累乎。及其猒之。返成大患。以此則知。功門行位上著腳。大似隔靴抓癢也。
圓頓了義教 廣博窮其源 一一得實用 慎勿執名相 雖說功行位
心具悉無遺 勝劣若生心 病眼顛倒見 果顯之法身 是因隱本覺
因果同時故 不生遠近想 了無二相者 即過魔境界 不知此一法
未乃稱佛乘 滯名即名生 廢說更言說 期悟複遭迷 不解于佛意
惟吾祖師禅 單提一句話 譬如窮海者 到底始方休 工夫非作意
止滅任俱離 我人衆生相 命根斷何起 百千修證門 不能喻少分
果知甚處去 即會與麼來 道心絕遮攔 聖揆無羁滯 動念屬染汙
生情即藥忌 一口氣不來 疑情須頓發 大地黑漆漆 信有向上路
是諸祖行徑 不得此路時 情想終不瞥 有志丈夫兒 豈肯暫休歇
待了本因緣 再爲仁者說
示同水禅人
夫爲學者。凡經律論。叁藏文字。大小偏圓。靡不遍涉。清涼大師雲。以聖教爲明鏡。照明自心。以自心爲智燈。燭經幽旨。如鵝王擇乳。如日照高山。大心圓信。繇此深入。切不可高推聖境。自生下劣。經雲。若聞是經。不驚不怖者。當知。此人非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百千萬億佛所。種諸善根矣。華嚴經雲。如來初成正覺。歎雲。奇哉奇哉。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此即凡聖同源。正類法華開示衆生佛之知見耳。聞斯而發圓信者。稱諸佛之本懷。了群經之妙義。下文雲。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謂凡夫妄想。二乘執著。不達斯源。如妄想本空。則圓融無礙。執著何有。當知。一心之旨。隨機設教。殊途同歸。海慧禅師雲。森羅萬象。至空而極。百川衆派。至海而極。一切聖賢。至佛而極。一切教法。至圓而極。如大華嚴事事無礙。頓絕凡情。法法全收。無存聖解。清涼亦雲。含衆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經雲。若人欲得如來智。應離一切妄分別。有無通達皆平等。疾作天人大導師。如來智慧。含靈本具。無明本淨。妄想本空。淨則智故。空則如故。無有智外之如。爲智所入。亦無如外之智。能證于如。約偏計而妄空。即凡心而圓聖。智如偏計而真有。即聖智以化凡心。觸物皆中。無他無自。舉體觌具。非聖非凡。理無修證。行絕參差。若雲無作無修。定受落空之禍。若雲有求有證。終遭蹈有之譏。約理故說無漏智性。不假他營。約事則無所求中。吾故求之耳。萬行並起。一性圓明。一多互融。小大遍入。一刹入一切刹。一佛入一切佛。一切身入一身。一切劫入一劫。是以初心。便成正覺。不壞本相。因果同時。如十信攝于諸位。諸位十信曆然。如十住攝于諸位。諸位十住不亂。不亂即行布。互具即圓融。故有相即相入。非自非他。如乳投水。廢己同水。彼成己成。故得一多無礙。大小相融。恒沙斂于微塵。多劫彰于頃刻。假使有人。縱經多劫修六波羅蜜。菩提分法。未聞此如來不思議大威德法門。或複聞已不信不解。不順不入。不得名爲真實菩薩。以不能生如來家故。若聞即便信受。隨順悟入。當知。此人即如來真子矣。清涼大師雲。剖微塵之經卷。則念念果成。盡衆生之願門。則塵塵行滿。如于一塵中修一切行。一切塵亦然。一刹那際度一切生。一切劫亦然。以此無行之行。無生之生。終日無化。其行度大焉。若不了此圓妙之旨。未免有亡羊喪真之歎。經之過欤。人之過欤。
佛以一音聲 對機種種說 衆生妄分別 不能測佛智 聞經不驚怖
斯人多善本 凡聖本同源 莫生優劣想 聞斯發圓信 了諸經妙義
亦不執聖解 亦不生凡情 凡聖了然故 是名大導師 一身入多身
多劫入一際 因該于果海 果徹于因源 因果同時故 勿生分別想
萬法歸自己 己亦不可得 萬法本如如 如亦不可立 譬如乳投水
廢己即同水 彼成己亦成 大小互無礙 最妙最深玄 是禅門注腳
若覓祖師禅 心如牆壁入 更問西來意 庭前柏樹子 才生分別想
灼然沒交涉 待了本因緣 再爲仁者說
示雪憨禅人
夫爲學者。以一大藏教。開自己清淨眼目。自眼本淨。何用更開。爲不了者說。圓覺經雲。皆以圓照清淨。永斷無明。方成佛道。知無明本無。識性虛妄。猶若交蘆。則山河不礙于眼光。根塵何傷于覺體。照破恒沙四天下。似不難矣。今時學人。孰不知妄心無體。及乎征妄。妄念紛然。則以妄印心。縱修阿僧祗。終無了底日子。何以故。以沙作飯故。錯亂修習。知妄空而認有。斷妄何期。知即佛而背真。求心安在。以直道而迂之。以無體而斷之。以即真而棄之。以現因而遠之。所謂泉眼不通。則被沙礙。道眼不通。則被眼礙也。楞嚴經雲。有叁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當知。此路即衆生本源。流出如來。故雲超出。既雲路者。的指因心。因徹行緣。始稱具足。若于此題中了辦。全身擔荷。不待別求矣。勞如來重重逐破。乃至七處征心。俱不可得。始知。真心無住。淨體無依。圓明了知。不因心念。塵非亭主。客義斯成。妄意修求。悉名顛倒。認漚爲海。迷中倍人。真性無還。便能了月得指。見性周遍。何妨即物明心。物體本虛。心非我見。故雲。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空中花。複雲。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雲何是中有是非是。則因緣和合及非和合等。皆成戲論。陰根塵識。緣生無性。則鏡中之影像俄消。七大十虛。無性緣生。則水面之漚花倏起。究竟無體。妄徹真源。如來之寶藏全開。饑虛普濟。窮子之衣珠頓獲。永絕攀求。寶王刹現于毫端。大*輪轉于塵界。便好安水月之道場。修空花之萬行。報無報之慈恩。豈待曆僧祗之劫也。不然。至等覺。猶乃被呵。南泉之惡口可據。成佛果。尚雲擔糞。德山之痛棒堪加。汝既發心。當生深信。只此一門決了生死。看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忽朝疑團迸破。眉毛只在眼上。一口氣演出一大藏教。一一毛孔中。悉得究竟堅固。無位真人在汝面門出入。六根門頭。則放光動地也。如疑情不破。誓不休心。直須切上加切。疑上加疑。慎勿向人涎唾下。別求開示也。若知到不到者。大慧黃楊木。高峰不夢不惺時。識得自己主人翁。便好長伸兩腳臥。
性本自清淨 非佛亦非生 十方諸如來 一門頓超出 的指因地心
具足果中行 知具得圓修 了修即圓證 不起修證想 是名真解脫
如幻叁摩地 彈指超無學 亭主無來去 旅…
《漢傳禅觀遺珍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