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汉传禅观遗珍集▪P19

  ..续本文上一页

  评。赵州著甚死急。然虽如是。岁月长。讨个三二十年不异心者也难得。

  赵州云。老僧十八岁便解破家荡产。又云。我当时被十二时辰使。如今使得十二时。

  评。在家产上作活计。被十二时辰使。破得家产者。便使得十二时。忽有僧问。如何是家产。博山答云。卸却皮囊即向汝道。

  赵州云。你若一生不离丛林。不语五年十年。无人唤你作哑汉。已后佛也不柰你何。

  评。不语即是不杂用心。若不向衣线下究理。则太远在。

  天台韶国师云。假饶答话拣辨如悬河。只成得个颠倒知见。若祗贵答话拣辨。有甚么难。但恐无益于人。翻成赚误。

  评。今时人学得一肚皮。寻常问来答去。将佛法为戏具。非但无益。多成罪过。而今恣闲言闲语以当宗乘。看古人说话。面皮厚多少。

  国师云。诸上座从前所学拣辨.问答.记持。说道理极多。为甚么疑心不息。闻古人方便。特地不会。只为多虚少实。

  评。拣辨.记持皆属缘虑。生死根不断。如何会得古人意。所以云。微言滞于心首。返为缘虑之场。实际居于目前。翻为名相之境。

  国师云。上座不知从脚跟下一时觑破。看是甚么道理。有多少法门与上座作疑求解。始知从前所学底事。只是生死根源。阴界里活计。所以古人道。见闻不脱。如水里月。

  评。见闻缘虑。谁人不有。要有大转变始得。若不与工夫相应。从水晶宫里穿下过来。终没交涉。古德云。知解入心。如油入面。永无出期。不可不谨。

  绍岩禅师云。诸仁者。今日国主致请。只图诸仁者明心。此外别无道理。诸仁者还明心也未。莫不是语言谭笑时。凝然杜默时。参寻知识时。道伴商略时。观山玩水时。耳目绝对时。是汝心否。如上所解。尽为魔魅所著。岂曰明心。

  评。语不是。默不是。见闻不是。离见闻亦不是。作么生会。即今禅者莫乱统好。

  岩云。更有一类人。离身中妄想外。别认遍十方世界。含日月。包太虚。谓是本来真心。斯亦外道所计。非明心也。

  评。此唤作偏空外道。又安得身心一如。身外无余耶。即今禅和子不曾遇人。自作主宰。多落斯见。

  又诸仁者要会么。心无是者。亦无不是者。汝拟执认。其可得乎。

  评。前二种是病。过在执认二字上。此段是药。但无是非执认。病即愈矣。

  瑞鹿禅师云。大凡参学。未必学问话是参学。未必学拣话是参学。未必学代语是参学。未必学别语是参学。未必学捻破经论中奇特言语是参学。未必捻破祖师奇特言语是参学。若于如是等参学。任你七通八达。于佛法中倘无见处。唤作干慧之徒。岂不闻。聪明不敌生死。干慧岂免苦轮。

  评。今时人类皆如是。正所谓抛却真金拾瓦砾。不肯真实参究。恣口头三昧。如香岩问一答十。问十答百。岂不是通达。于佛法中。无有见处。父母未生前一句子便不柰何。今时学语之流。且道济得甚么边事。

  瑞鹿禅师云。若也参学。应须真实参学始得。行时。行时参取。立时。立时参取。坐时。坐时参取。眠时。眠时参取。语时。语时参取。默时。默时参取。一切作务时。一切作务时参取。既向如是等时参。且道参个甚么人。参个甚么语。到这里。须自有个明白处始得。若不如是。唤作造次之流。则无究竟之旨。

  评。要切究此参底语是甚么语。参底人是甚么人。若不究此语。不识此参底人。是谓空过。非参学也。

  芭蕉云。如人行次。忽遇前面万丈深坑。背后野火来逼。两畔是荆棘林。若也向前。则堕在坑堑。若也退后。则野火烧身。转侧。则被荆棘林碍。当与恁么时。作么生免得。若也免得。有出身之路。若免不得。堕身死汉。

  评。直须不顾危亡。始得个彻头。稍生疑议。则丧身失命。芭蕉此语。最为工夫紧要。学者多求知解。堕在玄奥窠臼里。不向这里留意。是谓空过一生。

  云门云。有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董。到处驰骋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转。饶你从朝问到夜。论劫恁么还曾梦见么。

  评。云门当时正骂十者一二人而已。今时纷纷皆是。何曾向衲衣下体究。设或坐片向之时。不是昏沉。便是散乱。盖为一肚子落索吐不去。割不断。若是个伶俐的汉。才闻恁么举。具大惭愧始得。

  云门示众云。诸兄弟。切莫容易过时。大须仔细。古人大有葛藤相为处。只如雪峰道。尽大地是汝自己。夹山道。百草头上荐取老僧。闹市里识取天子。洛浦云。一尘才起。大地全收。一毛头狮子。全身总是。汝把取翻覆思量看。日久岁深。自然有个入处。

  评。此三段语牵你入门。要你肯入。不然尽在鬼窟里作活计。你若入得门。自然怗怗底。不见有山河大地。不见有自己。荐与不荐。是两头语。

  云门云。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又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又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己见犹。坐在法身边是一。直饶透得法身去。放过即不可。仔细点检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

  评。此病全在境量上作活计。不曾坐断。不曾透脱。不曾得转身吐气。这里若别生异念。则成魔作怪有分在。

  玄沙云。夫学般若菩萨。须具大根器。有大智慧始得。若有智慧。即今便出脱得去。

  评。大根器者。一闻千悟。得大总持。说个出脱字。早是方便之辞也。何以故。从来不曾系缚故。

  玄沙云。若是根机迟钝。直须勤苦。日夜忘疲。无眠失食。如丧考妣相似。恁么急切。尽一生去。更得人荷挟。克骨究实。不妨易得构去。且况如今谁是堪任学底人。

  评。尽大地人都堪任。惟除无知不具信根者。纵是释迦佛放光动地。其柰尔何。

  玄沙云。仁者。莫祗是记言记语。恰似念陁罗尼相似。蹋步向前来。口里哆哆啝啝。被人把住诘问著。没去处。便嗔道。和尚不为我答话。恁么学事。大苦。知么。

  评。记言语者。谓之杂毒入心。碍正知见。世间读书人记文字多。便不能融化。何况究出世法。肯食他人涎唾耶。

  玄沙云。有一般坐绳床和尚。称善知识。问著摇身动手。点眼吐舌瞪视。

  评。此等之流。通身是魔。通身是病。到腊月三十日。未免闹去在。

  玄沙云。更有一般说昭昭灵灵。灵台智性。能见能闻。向五蕴身田里作主宰。恁么为善知识。大赚人。知么。我今问汝。汝若认昭昭灵灵是汝真实。为甚么瞌睡时又不成昭昭灵灵。若瞌睡时不是。为甚么有昭昭时。汝还会么。这个唤作认贼为子。是生死根。妄想缘气。

  评。此是弄精魂汉。瞌睡时既做不得主。生死到来作么生折合。一生胡乱做去。岂但哄人。皆自哄耳。

  玄沙云。汝今欲得出他五蕴身田主宰。但识取汝秘密金刚体。古人向汝道。圆成正遍。遍周沙界。

  评。秘密金刚体。即圆成正遍。遍周沙界。分明向汝道。须是全身拶入始得。

  玄沙云。佛道闲旷。无有程途。无门解脱之门。无意道人之意。不在三际。故不可升沉。建立乖真。非属造化。

  评。若会得此意。不费纤毫功行。立地成佛。还多了个成字。

  玄沙云。动则起生死之本。静则醉昏沉之乡。动静双泯。即落空亡。动静双收。颟顸佛性。

  评。行人多厌动取静。静久复思动。须剔起眉毛。打破动静窠臼。始是道人用心也。

  玄沙云。必须对尘对境如枯木寒灰。临时应用。不失其宜。镜照诸像。不乱光辉。鸟飞空中。不杂空色。

  评。如枯木寒灰。盖无心不失其宜。盖应物岂与灰心泯智者同日而语哉。其不乱光辉。不杂空色云云。自彼于我何为。

  玄沙云。所以十方无影像。三界绝行纵。不堕往来机。不住中间意。个中纤毫道不尽。即为魔王眷属。句前句后。是学人难处。所以一句当天。八万门永绝生死。

  评。此语贵在一句当天八万门。尽十方世界无纤毫空缺处。无纤毫影像。无纤毫行迹。可谓光烁烁。活泼泼。佛祖众生没处安著生死二字。是阿谁恁么道。

  玄沙云。直饶如秋潭月影。静夜钟声。随扣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犹是生死岸头事。

  评。坐禅人万一不到恁么田地。到得尚是生死岸头事。须是自寻个活路始得。

  玄沙云。道人行处。如火销冰。终不却成冰。箭既离弦。无返回势。所以牢笼不肯住。呼唤不回头。古圣不安排。至今无处所。

  评。道人之心。合当如是。但将此段细抹。将来自然省力。沾连些儿不得。若将识心凑泊。正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玄沙云。今时人不悟个中道理。妄自涉事涉尘。处处染著。头头系绊。纵悟。则尘境纷纭。名相不实。

  评。处处染著。头头系绊。只是究心不切。命根不断。不肯死去。真正参学人。如过蛊毒之乡。水也不可沾著一滴。始得个彻头。

  玄沙云。便拟凝心敛念。摄事归空。闭目藏睛。才有念起。旋旋破除。细想才生。即便遏捺。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外道。魂不散底死人。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

  评。病在不起疑情。不究公案。不肯全身入理。只是将识心遏捺。纵是澄澄湛湛。毕竟命根不断。终不是做工夫人。

  玄沙云。仁者。莫只长恋生死爱网。被善恶业拘将去。无自由分。饶汝炼得身心同虚空去。饶汝到精明湛不摇处。不出识阴。古人唤作如急流水。流急不觉。妄为恬静。

  评。识心不断。纵炼得身心如虚空。终被恶业牵引去。精明湛不摇处。正是识阴。如何免得生死。总而言之。不究彻大理。悉是虚妄。

  玄沙云。恁么修行。尽出他轮回不得。依前被轮回去。所以道。诸行无常。直是三乘功果。如是可畏。若无道眼。亦不究竟。

  评。总收上数段法语。皆非究竟。三乘行人纵行六度万行。皆生灭法。于实际理地。且喜没交涉。

  径山云。今时有一种外道。自眼不明。只管教人死獦狙地休去歇去。若如此休歇。到千佛出世。也休歇不得。转使心头迷闷耳。

  评。不肯起疑情。则命根不断。命根既不断。休亦不去。歇亦不得。即此休歇二字。便是生死根本。纵百劫千生。终无了底日子。

  径山云。又一等人。教人随缘管带。忘…

《汉传禅观遗珍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