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文)以六句叹。
《唐译》云:「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福智殊胜,人相端严。」(文)
此等广叹高德,今略以二句叹高德,悉摄矣,岂世间行乎!可知矣。
「与世超异」者,不但显超世人,又显出世间行超世间行矣。
第三明发愿相五:一赞偈发愿,二选择净土,(「佛告阿难,比丘说此颂已」下)三正说大愿,四重誓自要,五总结誓愿。(「于是法藏比丘」下)初中亦二:一先修虔敬,二次正说偈。
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以颂赞曰.
初,菩萨欲赞师佛,先修敬仪也。诣佛礼足者,是身业敬也,以颂赞曰者,口业敬也,意业在于其中,钦慕佛德故,修敬之至无以尚焉。
梵「曩谟」,此云「归命」,亦云「稽首」,亦云「顶礼」,亦直云「礼」。(《青龙疏》)
《应音》九(三左):「《周礼》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郑玄曰:「稽,至也;首,头也,谓头至地也。」《归敬仪》下曰:「经律文中多云『头面礼足』,或云『顶礼佛足』者,我所贵者顶也,彼所卑者足也,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礼之极也。」(文)
「右绕三匝」者,绕,旋绕。净影:「右绕,爱也。旋绕不舍故表爱。」
《寄归传》三(廿三)曰:「言旋右者,梵云『钵喇特崎拏』,『钵喇』字缘乃有多义,此中意趣,事表旋行;『特崎拏』即是其右,总明尊便之目故。时人名右手为『特崎拏手』,意是从其右边为尊为便,方合旋绕之仪矣。西国五天,皆以东方为前方,南为右方,亦可依斯以论左右。诸经应云『旋右三匝』,若云『佛边行道』者非也。经云『右绕三匝』者,正顺其仪,或云『绕百千匝』,不云右者,略也。然右绕、左绕稍难详定,为向佛左手边为右绕,为向佛右手边为右绕耶?乃至向佛右边为右绕,向左边为左绕,斯为圣制,勿致疑惑。」(文)
「以颂赞曰」者,偈颂,歌美之义。郑注《周礼》云:「颂,诵也,容也。」《考声》:「颂者,歌盛德之诗,美其形容,告于神明,故谓之『颂』。」(《琳音》十八之三)
「偈颂」新旧梵汉不同,如别所明。何故用偈颂耶?《十地义记》二(八右):「言立意者有二:一偈言巧约,少字之中能摄多义,易解易持,故立偈颂;二偈音美妙,用之赞咏,是故须立等。」
二正说偈,大分为三段:一自初至「震动大千」七偈,总叹佛三业德,二自「愿我作佛」至「快乐安稳」十偈,述心中所欲之愿,三「幸佛信明」等三偈,请佛证明。初中有四,一叹身业德:(二偈半,十句)
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隐蔽.犹如聚墨.如来颜容.超世无伦.
《吴译》无偈,但于长行自含其义耳。余本皆有,或五言八十句,(《汉本》)或七言四十二句,(《唐本》)或七言三十六句,(《宋本》)偈句多少不同,大义无别。今本四言二十行八十句,初七偈总叹佛三业德。
嘉祥云:「酬前说法之恩,兼表归依之情。」
净影云:「初赞叹佛德,明其所求(自求三业佛德)。」
今祥:二师并用方可,既叹佛德,容有其多义故,今法藏菩萨所以赞叹佛德,为成咨嗟誓,此赞叹济凡要术,何以故?弥陀不赞诸佛者,诸佛亦何赞叹弥陀,诸佛不赞叹弥陀,云何得闻此法,故今赞叹师佛三业,而得成就三业庄严功德也。于中今二行半叹佛身业德,身业即光明,次口业者即名号,叹光明名号佛德也。
净影意:「初一句总叹身光二德,光巍巍叹佛光胜,颜巍巍叹佛身胜。『威神』已下七句显光巍巍,『威神无极』,光发所依,由佛威神力无极,故能放光;『如是焰明』正举光体;『无与等者』对人显胜,余人身光无与齐等;『日月摩尼』至『若聚墨』对事显胜,此等诸光,若对佛光,皆悉隐蔽,犹如聚墨在珂贝边。『如来』等两句显颜巍巍,如来容颜超世无伦,故颜巍巍,『伦』谓匹矣。」(文)
憬兴全用之。《会疏》不肯用净影光与身之配释,故初「光颜巍巍」是其体相,「威神无极」外用德,「如是」等二句述最胜,「日月」等下比挍显胜,后半行结叹。此举容颜摄光明。
今谓:净影配释似凿,今意:初二句总显身业最胜,以光明为身业故,《唐译》云「无量无边光」;「如是」下释其胜,有二:一无对胜,二有对胜。无对胜故曰「如是焰明,无与等者」(焰,《说文》:火行焰焰也,《说文》:炎,火光上也。)佛光照曜最第一,故名「光炎王」,何有与等者;「日月摩尼」等四句,二有对显胜,日月摩尼举世所知。《应音》一(三右):「言『摩尼』者讹也,正言『末尼』,谓珠之总名也。」新译《音义》:「『末』谓末罗,此云『垢』也,『尼』,此云『离』也。言此宝光净,不为垢秽所染也。」世光之大,无过日月摩尼光,对映于佛光,皆为所隐蔽焉,岂有漏之光能比佛无漏光乎!故云「皆悉隐蔽,犹若聚墨」。下重誓言「日月戢重晖,天光隐不现」,今赞王佛,下自所愿。
「如来容颜,超世无伦」者,双结无对胜、有对胜云「超世无伦」也。
正觉大音.响流十方.(二句)
二叹口业德。
《唐译》云:「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文)
《汉本》云:「如是大音声,遍诸无数刹。」(文)
《宋本》云:「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遍界」等。(己下述己愿,《会疏》云云。)
「正觉大音」者,在王佛则梵音声,(所赞)在弥陀则名号正觉名故。(所成)过去赞叹为要所成,故法藏愿齐此佛口业德,故弥陀为口业德则名号也。今日名号即「大音」,下云「无量寿佛大音宣布」,法照云「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是也。正觉大音及正觉之响,于十方世界无不流布,共以为口业功德。
正觉大音者,语密梵音声,《论》所谓「如来微妙声」是也。如《略笺》引《涅槃》〈圣行品〉。望西引《大论》三十。(《大论》三十(三十一)云:「佛音声所到无有限,若如对面,如《密迹经》中所说,目连试佛音声,极至西方,犹闻佛音若对面。」)
正觉之响者,正觉成就果名,《论》云「梵响闻十方」是也。
戒闻精进.三昧智慧.威德无侣.殊胜希有.深谛善念.诸佛法海.穷深尽奥.究其涯底.无明欲怒.世尊永无. (二偈半十句)
三叹意业德。
《唐本》云:「戒定慧进及多闻,一切有情无与等,心流觉慧如大海,善能了知甚深法,惑尽过亡应受供,如是圣德惟世尊。」(文)
《汉》云:「或以三昧定,精进及智慧,威德无有辈,殊胜亦希有,深微谛善念,从是得佛法,持觉若如海,其限无有底,瞋恚及愚痴,世尊之所无。」(文)
影意:叹意业中,初两偈叹佛行德,(行是菩提)后半偈叹佛断德。(断是涅槃)前中初偈叹德胜,(胜是教行)后一偈(「深谛」已下)叹德深。(深是证行)前叹胜中,「戒闻」等举其德体,「威德」等就德显胜;后叹深中,「深谛」等二句趣证方便,如来藏性是佛法海,(是所念)「穷深」等二句证行成就,此叹行德。(教行、证行)后「无明」等叹断德,无明是痴,欲是贪,怒是瞋,佛断永无,故断德胜矣。
憬兴分文同影,「初二偈叹业胜,即菩萨品也,后半偈叹果胜,即果果断也。初又有二,初一偈叹涉事胜,后『深谛』等一偈叹证理胜也。初中,『戒』即业体,以思种故,『闻精进』等即业眷属云云。」
《会疏》:「初四句摘举五德,赞其殊胜,次『深谛』下六句,别约二德(菩提涅槃)叹其究竟,『深谛』等四句菩提德,『无明』等二句涅槃德云云。」此「深谛」已下为二德,与影、兴异,各据一义。
今谓:「戒闻」等者,六度之中,进度合忍辱,多闻摄法施,故为五也。戒者,梵语「尸罗」,此翻「戒」,防非为义;闻谓多闻,飡教广多,故云多闻,此中摄施;精进者,梵「毗梨耶」,此云「精进」。练心于法名之为「精」,精心务达说以为「进」,精进无别,体督众行。(《天台止观》)今合忍辱,(进度合)下文开为二,云「戒忍精进」故。
「三昧」者,三摩地定也;「智慧」者,般若。此之五度以意为业体,佛能圆满此等行,成威神功德最胜,故云「无侣希有」,「侣」之言匹也、伴也。
净影云:「威德无侣,他不能齐,殊胜希有,佛德过彼。」(文)
「深谛善念」等明所念、所证深广。(《要解》)
憬兴:「深谛(谛,审察)善念法海为后得智所证,穷深尽奥等为无分别智所证也。」
《会疏》云:「『深谛善念』者能证智,『诸佛法海』者所证理,诸佛法藏广大幽邃,故喻大海云云。」
今云:诸佛所证广大无涯边、深奥无底云「法海」,如来胜智深谛善念,能究深奥、尽边际,能冥法海,成菩提智德也。
「无明欲怒」等者,断尽界内界外惑,成涅槃断德也。
人雄师子.神德无量.功勋广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动大千.
四总结叹。
净影云:「自下结叹。」
嘉祥:「『无明欲怒』下一偈(「无明」二句,「人雄、神德」二句)叹无为德,次一偈(「功勋广大」等一偈)叹德用等。」
今从净影,初二句总以结叹,「功勋」下别以结叹。佛名「人雄」,人中最雄杰故。佛亦名「人中师子」,师子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外道,一切人天中,降伏一切,得无所畏故。(《大论》文)「神德无量」,总圆满三业威神功德无测量也,故曰「威神功德」。
别结中,《影疏》云:「『功勋广大』结叹前口,正觉大音响流十方故,佛化他功德广大;『智慧深妙』结叹前意业,前有多德,偏结其慧,以行主故,『深』结前『深』,『妙』结前『胜』;『光明威相』等结叹前身。」(文)
憬兴:「『功勋广大、智慧深』叹意业果业用,『光明威相』叹身业胜。(此同净影)『震动大千』叹正觉音。(与影别也)」
二师中净影为优,何者?如兴解,「光明威相」为身,「震动大千」为口业,…
《大无量寿经甄解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