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文选(成一法师)▪P33

  ..续本文上一页生。应该像弥勒菩萨那样开口笑、少说话、放大肚量。既然有缘来此学佛共修,就是有缘人,所以要相敬相亲,这样就能够身安、心安了。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养,但是大部分的人很少注意这个问题,因此容易起烦恼。起了烦恼,功夫就用不下去,或者一生气,就回家去了。这损失可就太大了。所以参加佛七,要把排除自己内心的妄想,列为第一重要,不计较这些人际的困扰因素,列为第二重要。

  有人问起:“打佛七,为什么要限定七天?六天或者八天不可以吗?”这个限定是有道理的。七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数字。不论中外人士,都对此七字很重视。因为很多自然生态,都以七天做为一个循环。医学上的说法是,人类体内的细胞生命,也是以七天为一期。中国古书易经复卦有“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之句。西方人以七天为一个星期,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而定的。一个是生理的循环,一个是物理的循环。我们希望在七天当中,从今天开始,把体内染污的细胞变成干净的细胞,以心理影响生理,以期达到转凡成圣地步。这也就是佛法中“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不离佛,佛不离心”的道理。把心理上的清净和生理上的清净,真正地修养成功,显露出来,这样就做到转凡成圣的境界了,所以要用七天为度。这是一个说法。

  还有一个说法与佛学的理论有关。唯识学说,我们人有八个心王、五十一个心所。这八个心王,前面的六个,叫做眼识心、耳识心、鼻识心、舌识心、身识心、意识心,也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意识。我们的眼睛能够看东西,因有一个眼识心;耳朵能够听声音,因有一个耳识心;乃至心能思想,因为有个意识的原故。那么普通不知道内容的人,就会说:“这六识心应该有个依据呀!它的依据是什么呢?”在我们心理作用当中,有一种执著坚持的心。这是个什么心理呢?那就叫做第七末那心。还有一个八识心,叫做总报体,又叫做藏识心。它就像仓库一样。我们平常所想的、所讲的、所做的,不管是好的、坏的,一举一动,都有一个影响的力量。这个影响的力量,就是由那个第七识心搬送到第八识心里面去收藏起来。所以第七识又叫做传送识,第八识叫做含藏识。第七识心的特性就是执著自我,产生“我”的观念。成佛所要破的,就是这个现有的执著心,也就是我们的烦恼根本。所以打七就是要将这个第七识心打散、打死、打破,然后转凡成圣。转过来以后,就不叫末那识,而称为平等性智。所谓转八识成四智,就是转前五识成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转第八识而为大圆镜智。识转成智,就是成佛了。所以把第七识的我执心转变过来,叫做平等性智,是很有意义的。不过这个理论有很深的内容,是不常听得到的,祗能简单地提示到。总而言之,打七就是有这些重要的意义。了解之后,就能够排除烦恼妄想,进而悟明心地,这就是参加佛七所要著力的地方。把这功夫绵延不断地用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成功、成佛的。今天就讲到此。念佛,回向!

  七十四年一月十二日 星期六 下午二时

  各位大德!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下午,要讲的题目是“我们所念的佛菩萨圣号”。我们佛七期间,所念的佛号跟人家不一样。大家一定感到很奇怪,不是吗?人家打佛七念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我们念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这是什么道理呢?我要告诉大家,普通佛七只念佛宝或法宝,我们是三宝齐念。“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法宝,“华严海会佛”是佛宝,“菩萨”是僧宝。同时持念三宝,这是我们华严宗的一个特色。因为佛教以三宝为中心,而华严教是圆教,不以念一佛、一法、一僧为限制。念佛,即念一切佛;念法,则念一切法;念僧,即念一切僧。因为华严圆教的修行理论,讲的是法界缘起,所以早上念的是祝祷文“遮那妙体,遍法界以为身”,毗卢遮那如来的身相,是遍法界以为身的。这个法界,也就是指我们的清净心体。清净心体,就是在时间上没有开头的时候,也没有终了的时候,所以叫“竖穷三际”──过去过去无始,未来未来无终,超越了我们的心量所知道的三世时间,同时也超越了我们心量所知道的空间。我们心量所知道的空间是所谓十方。十方,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方,再加上方、下方,就是众生心量所能够知道的这个空调。而佛的法身是超越这个空间的,所谓无始终、无内外。那么根据这样的一个原理,我们就知道佛有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在时间上有三世诸佛的不同,在空间上也有十方诸佛不一样。假定我们念一尊佛号、一尊菩萨圣号,便不能圆。念现在佛,不能念过去、未来佛;念此土佛,不能念他方佛。但所谓十方世一切佛、法、僧三宝,都在我们现前一念之间具足。所以我们这一声佛号,就是包括了十方诸佛、十方诸法、十方贤圣僧,也包括了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过去一切尊法、现在一切尊法,未来一切尊法;过去一切僧宝、现在一切僧宝、未来一切僧宝。这是我们念法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原理。我们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华严海会佛菩萨”,就是晓得这个关系。三世诸佛、十方诸佛在一心中,所以我们一念就是十方三世佛、法、僧三宝。三宝是佛教的中心,三宝也是我们归依、学习的对象。我们依三宝来学,才能够成就我们的法身。三宝的定义,相信归依过的人都会知道,师父在为你归依的时候,都有解释过。恐怕你们有的忘记,或者有的人还没有归依过的,所以我再把三宝的定义解释一下。

  “佛宝”,平常我们是指教主释迦牟尼佛,实际上是应该包括一切诸佛。“佛”,印度话叫做“佛陀”,中国话翻译为“觉者”。“觉”就是觉悟。大觉大悟的一位圣者,就是佛陀。怎样才叫做大觉呢?既能自觉,又能觉他,同时自觉、觉他,都做得圆满无缺,是为“佛陀”。人现在是凡夫,但我们原有本觉自性,如上午所说:无始以来的妄想、执著,使我们的心不易觉悟,不能成佛、沦于迷执。不知道我们一念具足三宝的功德,所以不能成就。我们听到佛法以后,能够了知佛性平等,每个人都可以成佛,也知道我们一念当中具足三宝的功德,这就是“觉”。依照这个道理去修,自然能够完成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三觉。完成了三觉,就是完成了佛果。佛宝的意义就是这样。

  “法宝”,就是佛陀给我们开示的一切佛法。在这里面又包括著宇宙万有的真理,以及让我们转凡成圣的修行方法。对于宇宙万有的生起,佛教与其他宗教在基本上有不同的说法和看法。因为佛从大觉海中证悟到宇宙万有的生起,祗是因缘和合而已,是缘起而性空的。无论大小,一切事物的生起,都是集合各种不同的条件因素而成功。所以佛教不承认什么东西都是上帝造的,或者什么东西都是天生的、神造的。事实上,一切诸法的生起,都是众缘和合而起,也就是要具备一切所需要的条件,才能够生起。这就是一个很合乎科学的真理。以上是约“空间”方面的说法。若由“时间”方面来说,一切诸法的成就是因果的关系。有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稻种子生起来的是稻苗,结起果来的是稻子;麦种子生起来的是麦苗,结起果来的是麦子。因果是一类的。这万有缘生的真理是佛法。万法缘起,佛也不例外。法华经说:“佛种从缘起。”所以缘起法,也包括了修行的方法。佛说,每人都平等地具有佛性,原来就是佛,祗是因为一念昧不觉,所以就轮转生死。现在我们了解了,就依照佛说的方法来修行,就路还家。上根利智的人,也许听到这个真理以后,即能一念回光返照,马上就能够证悟到清净本然的这个法界心体而成佛。不能了解的人,就要经过各种修行方法──所谓三十七道品、四摄、六度。依照这些方法来修行,一步一步、渐渐地具足功德,无不转迷成悟、转凡成圣。这就是佛所说的法宝。

  “僧宝”,是依佛的制度来出家修行,或者依佛的制度做到上求佛法大觉真理、下化一切迷昧众生的修行者。这些都叫做“僧宝”。“僧”是和合的意思。和合有“理和合”和“事和合”。理和合就是同以佛法的真理来了解、来证悟;事和合就是同以佛法的律仪来生活、来修行。这就是僧宝的意义。

  三宝的功德、意义,解释起来,是深广无边的。如上就我所知道的给各位简单地介绍。然而仅就上面所介绍这一点价值来说,也就等于是满世间的功德力了。所以我们依照三宝的指示来修、来学、来证悟,这是绝对正确的一个修行方法,也是转凡成圣的不二法门。因此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就是念三宝的因德、念三宝的真理、念三宝的胜义,把我们的自性三宝显露出来。从我们绵绵密密、不断持念当中,来完成这个功德。这是华严佛七期中,所念佛号的意义。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接著唱华严字母。

  七十四年一月十三日 星期日 下午二时

  各位大德!各位同学!大家好!

  “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昨天我曾说过,这句佛号里面,包括了佛、法、僧三宝。三宝是佛教的中心。佛修世、出世法,解脱以后,圆成大觉,是为佛宝;佛陀一生四十九年当中,曾有三百多次讲经、说法,所遗留下来的遗教叫做法宝;佛在世时,乃至后来一直到现在,依佛制度出家、修行、研究佛法、化度众生的这些出家的法师、师父,是为僧宝。这是三宝的简单定义。三宝的存在,是相互为主导的。有时佛宝领先,因为没有佛,就没有法和僧;有时法宝领先-佛法是成佛的路径,假定没有佛法,也就没有佛宝和僧宝;僧宝是弘扬佛法的使者,佛陀不常住在世间,佛经自己不会讲话,它能够留传千古、为世明灯,是僧宝的功德。假使佛陀涅槃以后,没有他的弟子们结集三藏,没有历代祖师研究宏扬,这佛法老早就在这地球上消失了。所以三宝有时分别来起主导的作用,同时也是互相依存…

《华严文选(成一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