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九章 神圣的回归 第三节 此中有真意(1)

  第九章 神圣的回归 第三节 此中有真意(1)

   借着辩论的契机,对汉藏、显密佛法真义进行综合性探析和开显,是写作本书的目的。这个即将实现的目的,将在一定程度上还大乘佛法以本来面目,给好长时间以来困扰中国佛教界的疑惑和纷争划上句号。

   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本书所涉及的内容,不能说是面面俱到。但是,大乘显密教法中最紧要之处,基本都得到了认真的剖析,另有不少问题,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量可靠的教证和理证,给了笔者肃清邪说流毒、回报佛恩师恩的信心。当然,作为不具圣者无漏智慧的普通凡夫学人,我们不敢对即将告竣的这项大工程抱以过多奢望,更不敢说所有问题都已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今后佛教界定是风平浪静。但是,一些过度失真的误解得以消除,一些可笑的成见和偏执得以淡出,却是可以预期的。

   应该申明,自始至终,本书的主旨都不是针对几个具体人士,也不是针对几个具体的错误观点,而是旨在揭破某些低劣的思维模式,以及有可能在众多凡夫人身上诱发的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事实证明,正是这些负面因素,夺走了谤法群小悟入显密佛法真义的机会,并且酿就了一度不正常的佛教人文生态。为了不让类似的悲剧重复上演,除了釜底抽薪,我们别无选择。

   没有哪一种世间学问像佛法这样,容易遭人歪曲和破坏。对治凡夫心的大乘教法,面对凡夫心永不言败的挣扎、反扑和利用,有时也倍感无奈。这和离戏法界的超言绝思、终极真理的玄秘难解,有很大关系。若对佛教界本身的问题进行反省,那么应当说,人们对大乘佛法根本要义的日趋生疏和淡漠,是造成邪师谬论甚嚣尘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乘佛法的根本是什么呢?智者大师在《维摩经玄疏》中讲得十分清楚:“一切大乘经但有一法印,所谓诸法实相。若大乘经有实相印,即是大乘了义经,闻者乃可得菩萨道。若无诸法实相印,即是不了义经,闻者多堕二边不能得无生忍也。复次若无实相印,虽说种种愿行犹滥魔之所说。(印顺:“佛法的如实相,无所谓大小,大乘与小乘,只能从行愿中去分别。”——引者注)所以者何?魔王亦能说种种愿行,但不能说诸法实相。故大智论云:除诸法实相,其余一切皆是魔事。诸法实相即是真性解脱之异名也。……菩萨大悲根利,易悟生死即涅槃相,能不舍生死,不取涅槃,入不二法门,故佛但说诸法实相印也。”

   “生死即涅槃”、“不二法门”的一实相印,说得再明白些,即是现空双运轮涅无二。对此,金刚密乘进行了最极精彩的演绎和发挥,印、萧邪说的割裂、偏堕,则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摩诃止观》云:“邪人不同,又为三:一佛法外外道,二附佛法外道,三学佛法成外道。……三学佛法成外道,执佛教门而生烦恼,不得入理。大论云:若不得般若方便入阿毗昙,即堕有中;入空,即堕无中;入昆勒,堕亦有亦无中。中论云:执非有非无名愚痴论。倒执正法,还成邪人法也。若学摩诃衍四门即失般若意,为邪火所烧,还成邪人法。”破法者的偏堕、邪执,十分生动地说明了,背离双运离戏实相而“学佛法成外道”,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于是,更加严肃的问题摆到人们面前:为什么无缝印合于究竟实相的密宗,竟然备受曲解和诋毁,而某些低劣的凡夫思维模式和情绪化冲动,却能够长期大行其道呢?

   这个问题让我们注意到,在超言绝思的胜义实相面前一筹莫展的凡夫分别心,摆布与它同类的凡夫心理时却身手非凡,表现出了极其卓越的才干和优势。可以说,正是这种不光彩的优势,给中国佛教界带来了太多的混乱和麻烦。

   平心而论,绝大多数佛教徒在一开始,对大乘显密教法并没有怀着多大的偏堕和成见。可是,善良和单纯,毕竟架不住机关巧设的捕捉、狡诈险恶的误导、孜孜不倦的煽动。当小人意志得以尽情挥洒之际,再优良的传统,再胜妙的教法,也难免遭遇不幸。

   小人的扑腾,往往源自某些幼稚、狭隘得可笑的个人利益或荒唐观念。可他们无比健旺的病态活力,以及无所不用其极的行为方式,却常常对周边人文生态造成剧烈破坏。为了达到自己卑微的目的,小人们从来不计成本,不顾后果。他们早已习惯在混乱中觅取成就感,在破坏中体验人生乐趣。

   尤为不幸的是,小人的负面智商,在捣乱过程中得到开发。有效地调动亲切通俗的词汇、真诚无辜的表情、正义凛然的形象,还有精心的歪曲、怪异的逻辑、煽情的攻击,通过最佳搭配和巧妙包装,来俘虏同处相对层面中的凡夫心,这是做一名合格小人的基本素质。这些素质,对于把人心中的黑暗面和丑恶面顺利诱发出来,并予充分利用,意义重大。于是,将邪恶打扮成真理,让小人冒充为大师(导师),把人心和舆情玩弄于股掌之间,就不再困难。

   在多数情况下,小人不是与你进行堂堂正正的辩论或格斗,而是死缠和耍赖。他们知道你没有这般时间、这般口舌、这般情绪,他们确信,只要死皮赖脸地缠下去,总会有你的耐心到达极限的一刻。因此,小人不管实际上胆子多小,撒起泼来总有一种玩命的外相。当一个人的人格支出已然无所顾忌的时候,当一切都以个人的生理性冲动为转移的时候,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下面这些言论,就反映出典型的无赖小人特征:

   “他们十年来将平实的书,取来对照三乘经典,很努力的想找出错误之处;可是私下努力的寻经觅论,比对之后,发觉平实所说的法与佛说完全一样,没有错误。再去找别的大法师讨论一番,结果也是一样:和佛在三乘经典里面所说的完全一样,根本无法反驳。

   他们原来以为自己的法正确,以为平实错了;后来读了平实的书,想要找出平实的法义错误所在,结果是:对照三乘经典以后,发觉原来是自己以前误解佛所说的法义。所以十年来,被平实所评论的那些大法师、大法王、大喇嘛、大仁波切们,个个都噤若寒蝉,不敢公开出书或写文章破斥平实,多只是教座下的一些在家弟子们,用化名在网站上无根诽谤平实,作种种人身攻击的言论;或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歪理,作一些无意义的狡辩。”(《佛教之危机》)

   “密宗诸师生大瞋恚于余——大肆诋毁余为外道,然彼等只能私下对信众饰言:“平实居士于密法外行,吾人不屑与之对话或辩论。”而皆不敢、亦不能对平实之言论,公开书具真名地址而提出佛教法义上之辨正,只能作诸饰辞及遮掩之说。”(《狂密与真密》)

   “如是所修、所观、所想,皆是虚妄之想,若如是而修、可得成就诸法者,应今密宗诸多法王、上师、喇嘛、仁波切……等人,悉皆已有广大神通也,云何皆需等待彼等死已、方由徒众喧腾宣传之?云何彼等有大神通、他心通者,皆不能知余心中所想种种般若智慧耶?云何皆不敢于拙著所说诸法置一辞耶?

   既言可由此法而修证大神通境,彼诸上师复又极喜神通之境,云何竟不能修成?而竟不能稍现神通以伏平实耶?而竟不能稍现他心通以知平实之所说法意耶?故说宗喀巴如是所言世间神通境等修行法门,皆是密宗祖师之自意妄想,非真佛法中正修神通之法也!”(同上)

   “是故,凡我佛子,修学正法之时,若无绝对把握,千万不可妄评他人之法;否则逢遇正法之师加以响应评破之后,便显露其诽谤正法之本质,岂非自取其辱?纵使真善知识或因事冗而未加以辨正评论之,然而彼人妄评真善知识所弘正法时,岂非已经实质成就谤法之无间地狱业?不须更待后时真善知识之评破,方得地狱罪也!是故平实恳劝一切佛弟子:于此千万谨慎行之,万勿依于己意及私心瞋恚而造次行之,以免舍寿时自救不及也!此是平实老婆,特意提醒,我诸佛门大师及与弟子四众,千万勿作马耳东风!”(《灯影-灯下黑》)

   “如果不想在下一世成为老人痴呆症的患者,就不要对了义正法作轻微的诽谤,也不要对证悟者作轻微的诽谤,否则来世免不了会成为老人痴呆症的一员;如果是作严重的诽谤,早就下地狱受长劫尤重纯苦了,不可能还在人间。所以想要免除未来世成为老人痴呆症的患者,千万不要对正法及弘传正法者作出轻谤的行为。若能如此,将来你活到八九十岁时,仍将像现在一样头脑伶俐、非常灵光的。”(《甘露法雨》)

   “导师不仅将正确的佛之法教传授给我们,解答了以上的种种佛法疑问,提升了整体佛教界的知见水平,更为我们铺设好了一步步确实可行的佛道次地,让我们能够依之修学,亲悟实相,次第增上。……何况您索达吉密教法王、上师,根本不曾、也没有能力察觉导师的著作中有任何过失。”(《真假邪说》)

   “就法理上来说,密教既然自认为最能代表佛之正法,如今遇到另一佛之正法:正觉同修会,对其密教密续提出质疑,提出种种证据辨正,数达五十五万言(指《狂密与真密》——引者注),处处指证密教所传之法背反佛法、谓其密教乃是邪淫外道、谓其密教假冒佛教惑乱群众。密教四大教派的法王,为护密教“正法”,皆应挺身而出,效法世尊与玄奘菩萨当年摧邪显正、救护学人的为法忘躯精神才是。但是,面对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以四大册的专书而作如此重大、广泛的指控,密教上上下下领头之四大法王,居然全躲在甲壳中而不做回应。汝等既称受佛深恩而弘佛法,如今此等做为,岂不辜负世尊教诲之恩?岂不辜负三界众生供养仰望之恩?岂不辜负父母师长国家养育之恩?岂不正是无慈无悲之辈?舍报之后又将如何面对世尊呢?……自诩为佛之正教的密教四大教派,对于密法会有传不下去的隐忧,却选择保持沉默而不做回应,难道这就是密教四大法王所能想出的最好办法吗?难道密教对于“护持正法、摧邪显正、…

《第九章 神圣的回归 第三节 此中有真意(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