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定之依据,重要的是看内在本质与神髓。认为佛教的持咒修法来源自婆罗门教的观点由来已久,持这些观点的大多是一些像《印度佛教史》的作者那样,名气虽大,实则对密法的研究、修持几无真正心得体会的人。以讹传讹,人们对密法的误解便越来越加深了。如果这种仅从表面文字入手,或从死的历史资料入手,而不是从切身的修行入手,不从严谨的深入经藏入手的研究方法、思路、作风再不加以改变的话,后人会不会一看到《药师经》中有咒语就误以为这是一部外道典籍?而《大藏经》中有二十多函都是有关续部的内容,这当中的很多典籍都讲到了咒语;显宗经论中也有多处地方涉及到咒语。如果认为凡是咒语都来源自外道,那这些经典岂不更要被当成外道鸦片?这种做法到底是在弘扬佛法,还是以无知和偏见在剿灭佛法,有智之人理应深思。”
……
暂停。谤密者在那厢示意已经考虑成熟了,那就有请他们发言吧:
“第五章持明、手印及梦瑜伽……第二节持咒不能令人获得佛法上之果证。”(《狂密与真密》)
“是故初期密宗乃是求诸护法神帮助之宗教,所修“持咒”等密行,谓为持明,皆是不为外人公开宣说之密行。由此等口密事行,而获得世间法之利益,及获得排除修学佛法时之种种障碍,是名口密。”(同上)
“密宗祖师如是以真言法而取代佛法之涅槃本际——如来藏——以建立其法义,如是以鬼神之咒语而取代涅槃法之八识心王一切种智,外于真正佛法而说外道法为“佛法”,即如世俗农稼之“李代桃僵”。……密宗祖师如是作为,即是欲令佛教永远为密宗之外道法服务,令真正之佛教永无翻身之日。”(同上)
“莲池大师,依据多种经典(或许有参考密续,然而密续内的咒语,显教大多也有。印度佛经不是只有传入西藏,印度早期中期的实义佛法佛经于八世纪前也已经传入中国,所以显教佛经自然也会有这些总持咒的存有)汇集而成《瑜伽焰口》一套仪轨,做为与众生结缘,度化有缘的鬼道众生,此是好事,不同于密教以鬼神作为观想中的佛父、佛母,索达吉堪布且莫拿来无风起浪。”(P330~331)
这儿玩的逻辑仍然令人费解。刚才不还在说“西藏一开始就接受的佛法教义,并不是显教的真正佛法,而是印度密教的密续……是故,西藏密教与印度密教皆是源于非佛法的后来兴起的金刚乘,印度密教与西藏密教都不是佛教佛法,都是属于附佛教佛法的外道宗教,渗透入佛教中,假借佛教僧人表相与佛教法义名相,冒充是佛教”,怎么一眨眼,就变成了“印度佛经不是只有传入西藏,印度早期中期的实义佛法佛经于八世纪前也已经传入中国,所以显教佛经自然也会有这些总持咒的存有”呢?
既然想极力证明“显教佛经”里的总持咒,与藏传密咒一样纯净神妙,想证明“印度早期中期的实义佛法佛经”在“不是只有传入西藏”之际,“也已经传入中国”,以致“显教佛经自然也会有这些(密教特色的)总持咒的存有”,那又为何要妄言密乘经论皆为密教祖师“集体伪造”,“都是属于附佛教佛法的外道宗教”、“冒充是佛教”呢?如果真的“西藏一开始就接受的佛法教义,并不是显教的真正佛法”,而这同时“密续内的咒语,显教大多也有”、传入西藏的众多显密经论“也已经传入中国”,那么如此一来,萧张师徒岂不等于在说汉地的显教也“都是属于附佛教佛法的外道宗教”、“冒充是佛教”、“以鬼神作为观想”吗?!
萧平实还在《狂密与真密》中讲道:“早期之密宗只是依附于佛教而存在之持明(念咒以求护法神感应除灾)之宗教,本非佛教。”请问,玄奘法师所译的密典,算不算是“早期之密宗”?其中所含的大量密咒,是否亦为“本非佛教”?藏密里的诸多咒语,如释迦牟尼佛心咒、阿弥陀佛心咒、药师咒、观音心咒、文殊心咒、地藏神咒、般若佛母咒、楞严咒等等,是否也“都是属于附佛教佛法的外道宗教”、“本非佛教”、“以鬼神作为观想”呢?
由此可见,萧平实师徒的密咒观,是十分颠倒、混乱的。兴之所至,臧否之词就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这是一切不讲原则的投机小人的共同特点。
除了与显教共同尊奉的无量海会圣众,藏地的密教本尊,也大多可在汉文大藏经中找到其尊名,例如:毗卢遮那如来、不动明王、不空成就佛、金刚萨埵、金刚橛、圣阎曼德迦威怒王、文殊师利耶曼德迦大威德、马头观音、不空罥索观音、金刚手菩萨、大孔雀明王、秽迹金刚、般若波罗蜜多佛母、准提佛母、二十一圣救度佛母、大白伞盖佛母、吉祥天女……这么多显密圣尊,这么多胜妙神咒,难道仅凭萧平实师徒的几句杂音,就能一笔勾销么?难道充溢着“以鬼神作为观想”的汉文大藏经,竟能瞒住千余年的高僧大德们的慧目么?
不是我们心狠,硬要逼他们三番五次地去碰坚若磐石的大藏经,实是因为这伙“终结者”太喜欢采取自杀性冲锋来终结自己的邪说了!要陷害藏传佛教,就必须付出跟整部汉文大藏经和整个汉传佛教相对抗的代价。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呢?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卷二中讲道:“又清凉疏主,于经律论三藏之外立一杂藏,收陀罗尼而成四藏,三乘各四,成十二藏。既三乘中各有陀罗尼,例知五教下亦各有密咒也。如诸阿含经中咒,即是小教;诸般若经中咒,即是始教;金光明经中咒,即是终教;楞伽经中咒,即是顿教;大乘庄严宝王经中,六字大明准提神咒,即是圆教(又上来十门中所引诸陀罗尼经,多是圆教)……
一切真言更无胜劣,皆是毗卢遮那大不思议秘密心印(一代教中乃至鬼神所说真言,皆是毗卢遮那如来,欲普门益生,全体变作彼鬼神类而说真言,非实鬼神能说真言。余类皆尔)。又贤首清凉以义判教,一经之中容有多教,即知一切经中真言,皆是圆教。……
二就随自意门,一切陀罗尼皆被不思议圆根。故佛顶颂云:神通胜化不思议,陀罗尼门最第一。今有未曾钻仰密教者,多云陀罗尼藏唯被下根,斯言甚谬。且诸经中说陀罗尼,或名最上乘或名无上乘,或名金刚乘或名不思议乘,岂可唯被下根耶?故清凉云:“以浅为深有符理之得,以深为浅有谤法之愆。”冀诸学者,切宜留心,不得固执先闻而生轻忽。五天中夏,显密双明方是通人。”
由此可见,传统佛教对咒语的功德,可谓崇赞备至无以复加。佛菩萨示现为鬼神说咒度生的法行,也由此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说明。同时,密乘的殊胜和显密之无违,也通过对陀罗尼藏唯被下根的破斥而得以开显。这些由大藏经带来的传统观点,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现在来读《莲池大师全集》,到底是谁在“无风起浪”,立即真相大白:
“焰口施食,启教于阿难,盖瑜伽部摄也。瑜伽大兴于唐之金刚智广大不空二师,能役使鬼神,移易山海,威神之力不可思议。”
“瑜伽之为教也,神变威灵不可思议……夫瑜伽以相应为义,谓口诵咒,手结印,心作观,三业齐修,而施作佛事,是之谓相应耳。”
“予依集要,而重加参定,以成善本。庶登坛者,知三业相应之谓瑜伽。手之所结,必端必严,毋拈弄舞扬而类戏掉;口之所诵,必真必正,毋扭捏弹咤而淆密语;意之所作,必精必专,毋散心乱想而亏正观。夫然后身与口协,口与意符,意与身会,而以此度生,亦以此自度,功德不可思议。瑜伽行人,愿相与谛审而力行之。”
“修者炼磨习之谓也。以众生三业念念纷纭,欲期与佛法相应,故假修治,俾三密变为三身,八识转成四智,速登圣位,利益群品也。如神变疏云:“若用三密为门,不须经历劫数具修诸行,只于此生满足诸波罗密。”此在正报说。设者,铺排建立也,谓建立胜妙坛场,排列香华供养,奉攀诸圣,而施作佛事也,此在依报说。梵语瑜伽,华言相应,谓三业同时而不先后,共缘一境也。手结印,口必诵咒,意必作观,三业齐施,无有参差,始名相应。以相应故,则外无异缘,内有主宰。以有主宰故,岂非全身总是大悲王。以无异缘故,正是脱体俱成纥哩字。审如是,三密即是一心,一法遍含诸法,方能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出世间,随愿即成,凡有所作,皆获如意。此瑜伽大本有五部:一佛部,即佛说咒。二莲华部,诸菩萨咒。三金刚部,金刚神咒。四宝部,诸天神咒。五羯磨部,诸鬼神咒。每部复各有五,即成二十五部,于中皆权实双彰,显密并谈……”
“又金光明云:“十地菩萨尚以咒护持。”何况凡夫?首楞严云:“若不持咒,而坐道场远诸魔事,无有是处。”凡陀罗尼,或一字多字,皆是佛菩萨自觉圣智所证法界妙心,字字皆从无相国流出,所以词句惟佛与佛乃能究尽,只宜诵经持咒供养,则生福发慧,断障除愆,凡所希求,必获如意,不可妄自臆度,裁量圣心。小乘极果,尚不知大乘初心,况于如来秘藏乎?又咒乃诸佛菩萨名号,称其名者,必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或是诸天魔梵及鬼神王名号,称其名号,则部从敬主,不敢为难行殃;又咒似军中密号,唱号即应,不敢违背;又咒者祝愿也,愿此事毕竟成就也,如蜾蠃之祝螟蛉,似我似我,而此似我之声,念兹在兹,相续不断,诸虫受熏,莫知然而化为蜾蠃矣,诸佛菩萨以慈悲教化熏诸众生,故众生莫知然而离苦得乐转凡成圣矣。如大悲菩萨陀罗尼曰:“譬如灵丹妙药,点铁成金,诵此陀罗尼,变凡作圣。”此之谓也。”
“今行者既从旷劫以来,随无明等缘故,感现在苦果,今以戒定慧观照方便之力,神咒加护之功,照自他身心境体相皆自性空,无内外有,即我此心同佛智海,是称为还灭门也。所以十明论云:“迷十二…
《第四章 不容亵渎的尊严 第五节 是融通,还是抗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