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定之依據,重要的是看內在本質與神髓。認爲佛教的持咒修法來源自婆羅門教的觀點由來已久,持這些觀點的大多是一些像《印度佛教史》的作者那樣,名氣雖大,實則對密法的研究、修持幾無真正心得體會的人。以訛傳訛,人們對密法的誤解便越來越加深了。如果這種僅從表面文字入手,或從死的曆史資料入手,而不是從切身的修行入手,不從嚴謹的深入經藏入手的研究方法、思路、作風再不加以改變的話,後人會不會一看到《藥師經》中有咒語就誤以爲這是一部外道典籍?而《大藏經》中有二十多函都是有關續部的內容,這當中的很多典籍都講到了咒語;顯宗經論中也有多處地方涉及到咒語。如果認爲凡是咒語都來源自外道,那這些經典豈不更要被當成外道鴉片?這種做法到底是在弘揚佛法,還是以無知和偏見在剿滅佛法,有智之人理應深思。”
……
暫停。謗密者在那廂示意已經考慮成熟了,那就有請他們發言吧:
“第五章持明、手印及夢瑜伽……第二節持咒不能令人獲得佛法上之果證。”(《狂密與真密》)
“是故初期密宗乃是求諸護法神幫助之宗教,所修“持咒”等密行,謂爲持明,皆是不爲外人公開宣說之密行。由此等口密事行,而獲得世間法之利益,及獲得排除修學佛法時之種種障礙,是名口密。”(同上)
“密宗祖師如是以真言法而取代佛法之涅槃本際——如來藏——以建立其法義,如是以鬼神之咒語而取代涅槃法之八識心王一切種智,外于真正佛法而說外道法爲“佛法”,即如世俗農稼之“李代桃僵”。……密宗祖師如是作爲,即是欲令佛教永遠爲密宗之外道法服務,令真正之佛教永無翻身之日。”(同上)
“蓮池大師,依據多種經典(或許有參考密續,然而密續內的咒語,顯教大多也有。印度佛經不是只有傳入西藏,印度早期中期的實義佛法佛經于八世紀前也已經傳入中國,所以顯教佛經自然也會有這些總持咒的存有)彙集而成《瑜伽焰口》一套儀軌,做爲與衆生結緣,度化有緣的鬼道衆生,此是好事,不同于密教以鬼神作爲觀想中的佛父、佛母,索達吉堪布且莫拿來無風起浪。”(P330~331)
這兒玩的邏輯仍然令人費解。剛才不還在說“西藏一開始就接受的佛法教義,並不是顯教的真正佛法,而是印度密教的密續……是故,西藏密教與印度密教皆是源于非佛法的後來興起的金剛乘,印度密教與西藏密教都不是佛教佛法,都是屬于附佛教佛法的外道宗教,滲透入佛教中,假借佛教僧人表相與佛教法義名相,冒充是佛教”,怎麼一眨眼,就變成了“印度佛經不是只有傳入西藏,印度早期中期的實義佛法佛經于八世紀前也已經傳入中國,所以顯教佛經自然也會有這些總持咒的存有”呢?
既然想極力證明“顯教佛經”裏的總持咒,與藏傳密咒一樣純淨神妙,想證明“印度早期中期的實義佛法佛經”在“不是只有傳入西藏”之際,“也已經傳入中國”,以致“顯教佛經自然也會有這些(密教特色的)總持咒的存有”,那又爲何要妄言密乘經論皆爲密教祖師“集體僞造”,“都是屬于附佛教佛法的外道宗教”、“冒充是佛教”呢?如果真的“西藏一開始就接受的佛法教義,並不是顯教的真正佛法”,而這同時“密續內的咒語,顯教大多也有”、傳入西藏的衆多顯密經論“也已經傳入中國”,那麼如此一來,蕭張師徒豈不等于在說漢地的顯教也“都是屬于附佛教佛法的外道宗教”、“冒充是佛教”、“以鬼神作爲觀想”嗎?!
蕭平實還在《狂密與真密》中講道:“早期之密宗只是依附于佛教而存在之持明(念咒以求護法神感應除災)之宗教,本非佛教。”請問,玄奘法師所譯的密典,算不算是“早期之密宗”?其中所含的大量密咒,是否亦爲“本非佛教”?藏密裏的諸多咒語,如釋迦牟尼佛心咒、阿彌陀佛心咒、藥師咒、觀音心咒、文殊心咒、地藏神咒、般若佛母咒、楞嚴咒等等,是否也“都是屬于附佛教佛法的外道宗教”、“本非佛教”、“以鬼神作爲觀想”呢?
由此可見,蕭平實師徒的密咒觀,是十分顛倒、混亂的。興之所至,臧否之詞就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這是一切不講原則的投機小人的共同特點。
除了與顯教共同尊奉的無量海會聖衆,藏地的密教本尊,也大多可在漢文大藏經中找到其尊名,例如:毗盧遮那如來、不動明王、不空成就佛、金剛薩埵、金剛橛、聖閻曼德迦威怒王、文殊師利耶曼德迦大威德、馬頭觀音、不空罥索觀音、金剛手菩薩、大孔雀明王、穢迹金剛、般若波羅蜜多佛母、准提佛母、二十一聖救度佛母、大白傘蓋佛母、吉祥天女……這麼多顯密聖尊,這麼多勝妙神咒,難道僅憑蕭平實師徒的幾句雜音,就能一筆勾銷麼?難道充溢著“以鬼神作爲觀想”的漢文大藏經,竟能瞞住千余年的高僧大德們的慧目麼?
不是我們心狠,硬要逼他們叁番五次地去碰堅若磐石的大藏經,實是因爲這夥“終結者”太喜歡采取自殺性沖鋒來終結自己的邪說了!要陷害藏傳佛教,就必須付出跟整部漢文大藏經和整個漢傳佛教相對抗的代價。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呢?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卷二中講道:“又清涼疏主,于經律論叁藏之外立一雜藏,收陀羅尼而成四藏,叁乘各四,成十二藏。既叁乘中各有陀羅尼,例知五教下亦各有密咒也。如諸阿含經中咒,即是小教;諸般若經中咒,即是始教;金光明經中咒,即是終教;楞伽經中咒,即是頓教;大乘莊嚴寶王經中,六字大明准提神咒,即是圓教(又上來十門中所引諸陀羅尼經,多是圓教)……
一切真言更無勝劣,皆是毗盧遮那大不思議秘密心印(一代教中乃至鬼神所說真言,皆是毗盧遮那如來,欲普門益生,全體變作彼鬼神類而說真言,非實鬼神能說真言。余類皆爾)。又賢首清涼以義判教,一經之中容有多教,即知一切經中真言,皆是圓教。……
二就隨自意門,一切陀羅尼皆被不思議圓根。故佛頂頌雲:神通勝化不思議,陀羅尼門最第一。今有未曾鑽仰密教者,多雲陀羅尼藏唯被下根,斯言甚謬。且諸經中說陀羅尼,或名最上乘或名無上乘,或名金剛乘或名不思議乘,豈可唯被下根耶?故清涼雲:“以淺爲深有符理之得,以深爲淺有謗法之愆。”冀諸學者,切宜留心,不得固執先聞而生輕忽。五天中夏,顯密雙明方是通人。”
由此可見,傳統佛教對咒語的功德,可謂崇贊備至無以複加。佛菩薩示現爲鬼神說咒度生的法行,也由此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說明。同時,密乘的殊勝和顯密之無違,也通過對陀羅尼藏唯被下根的破斥而得以開顯。這些由大藏經帶來的傳統觀點,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
現在來讀《蓮池大師全集》,到底是誰在“無風起浪”,立即真相大白:
“焰口施食,啓教于阿難,蓋瑜伽部攝也。瑜伽大興于唐之金剛智廣大不空二師,能役使鬼神,移易山海,威神之力不可思議。”
“瑜伽之爲教也,神變威靈不可思議……夫瑜伽以相應爲義,謂口誦咒,手結印,心作觀,叁業齊修,而施作佛事,是之謂相應耳。”
“予依集要,而重加參定,以成善本。庶登壇者,知叁業相應之謂瑜伽。手之所結,必端必嚴,毋拈弄舞揚而類戲掉;口之所誦,必真必正,毋扭捏彈咤而淆密語;意之所作,必精必專,毋散心亂想而虧正觀。夫然後身與口協,口與意符,意與身會,而以此度生,亦以此自度,功德不可思議。瑜伽行人,願相與谛審而力行之。”
“修者煉磨習之謂也。以衆生叁業念念紛纭,欲期與佛法相應,故假修治,俾叁密變爲叁身,八識轉成四智,速登聖位,利益群品也。如神變疏雲:“若用叁密爲門,不須經曆劫數具修諸行,只于此生滿足諸波羅密。”此在正報說。設者,鋪排建立也,謂建立勝妙壇場,排列香華供養,奉攀諸聖,而施作佛事也,此在依報說。梵語瑜伽,華言相應,謂叁業同時而不先後,共緣一境也。手結印,口必誦咒,意必作觀,叁業齊施,無有參差,始名相應。以相應故,則外無異緣,內有主宰。以有主宰故,豈非全身總是大悲王。以無異緣故,正是脫體俱成纥哩字。審如是,叁密即是一心,一法遍含諸法,方能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六道衆生,與諸衆生同一悲仰,世出世間,隨願即成,凡有所作,皆獲如意。此瑜伽大本有五部:一佛部,即佛說咒。二蓮華部,諸菩薩咒。叁金剛部,金剛神咒。四寶部,諸天神咒。五羯磨部,諸鬼神咒。每部複各有五,即成二十五部,于中皆權實雙彰,顯密並談……”
“又金光明雲:“十地菩薩尚以咒護持。”何況凡夫?首楞嚴雲:“若不持咒,而坐道場遠諸魔事,無有是處。”凡陀羅尼,或一字多字,皆是佛菩薩自覺聖智所證法界妙心,字字皆從無相國流出,所以詞句惟佛與佛乃能究盡,只宜誦經持咒供養,則生福發慧,斷障除愆,凡所希求,必獲如意,不可妄自臆度,裁量聖心。小乘極果,尚不知大乘初心,況于如來秘藏乎?又咒乃諸佛菩薩名號,稱其名者,必爲諸佛菩薩之所護念;或是諸天魔梵及鬼神王名號,稱其名號,則部從敬主,不敢爲難行殃;又咒似軍中密號,唱號即應,不敢違背;又咒者祝願也,願此事畢竟成就也,如蜾蠃之祝螟蛉,似我似我,而此似我之聲,念茲在茲,相續不斷,諸蟲受熏,莫知然而化爲蜾蠃矣,諸佛菩薩以慈悲教化熏諸衆生,故衆生莫知然而離苦得樂轉凡成聖矣。如大悲菩薩陀羅尼曰:“譬如靈丹妙藥,點鐵成金,誦此陀羅尼,變凡作聖。”此之謂也。”
“今行者既從曠劫以來,隨無明等緣故,感現在苦果,今以戒定慧觀照方便之力,神咒加護之功,照自他身心境體相皆自性空,無內外有,即我此心同佛智海,是稱爲還滅門也。所以十明論雲:“迷十二…
《第四章 不容亵渎的尊嚴 第五節 是融通,還是抗衡?》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