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打钟……仍书破地狱真言,于中口诵三遍。
晨朝
普为一切法界众生旋绕念一字王心陀罗尼,普愿圆证心王,居总持位。
普为尽十方面众生念施戒陀罗尼,普愿具佛律仪,谨洁无犯。
普为尽十方面众生擎炉焚香、忏悔先业,念七佛灭罪陀罗尼,普愿三业无瑕、毕竟清净。
午时
普为一切法界众生,旋绕念观音本身陀罗尼,普愿具圆通身,成普门行。
普为尽十方面众生擎炉焚香,念诸佛心中真言,普愿发真妙心,开佛知见。
黄昏
旋绕念文殊心陀罗尼,普愿入阿字门
普为尽十方面众生擎炉焚香,念阿弥陀佛心真言,悉愿证悟佛心同生安养。
初夜
普为一切法界众生,旋绕念观音莲华部心陀罗尼,普愿具大悲门,圆自在慧。
普为尽十方面众生擎炉焚香,念般若大悲心陀罗尼,悉愿谛了自心圆明般若。
中夜
普为一切法界众生旋绕念佛顶金轮陀罗尼,普愿无见顶相作****王。
普为尽十方面众生擎炉焚香,念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悉愿安法界胎,孕菩提子。
后夜
普为一切法界众生旋绕念金刚经心中心陀罗尼,普愿证金刚三昧坚固佛身。
普为尽十方面众生擎炉焚香,念阿字一切佛心智门陀罗尼,悉愿入无生门,具真佛智。
常常
受持秽迹陀罗尼,普愿一切法界众生所向之处,身心内外境界悉皆清净。
受持回向真言,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无上菩提,念念圆满;三回施法界一切众生,同生净土。
受持往生真言,愿临命终时,与一切法界众生同生净土,念往生咒一遍。
普为一切法界众生受持一切如来大宝出生灌顶陀罗尼,悉愿决定成就无上菩提,为法王之真子。
带持大随求等一百道不可思议神咒,普愿一切法界众生所求如意。
带持大佛顶,普愿一切法界众生,永祛魔障。”
延寿大师(904~975)住世至北宋初年,其思想与行持受到密宗较大的影响,实属正常。惠洪禅师(1071~1128)距其入灭晚了不到一个世纪,他写的《禅林僧宝传
延寿传》就提到了《自行录》一书,因此该书的可信度是相当高的:“予初读《自行录》,录其行事,日百八件,计其貌状,必枯悴旭劣。及见其画像,凛然丰硕,眉目秀拔,气和如春;味其平生,如千江之月;研其说法,如禹之治水,孔子之关韶,弄之射,王良之御,孙子之用兵,左丘明、太史公之文章。呜呼!真乘悲愿而至者也。”
太虚大师在《佛理要略》中也宣说了密法的殊胜性:““总持”即陀罗尼义。普通指陀罗尼为咒,是取狭义。然陀罗尼义实甚广,如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忍陀罗尼等。此中所明一切法大陀罗尼,即指陀罗尼中之大陀罗尼也。非但指密宗之咒,——密咒中有是大陀罗尼,亦有仅为一事一用之小陀罗尼。一切法皆大总持义,如天台圆教一色一香皆法界义,贤首圆教事事无碍法界义,皆任何一法包一切法,等于密教大陀罗尼。何以故?如云随拈一法皆为法界,今拈一纸亦即摄一切法;盖任拈一法既皆法界,则一切法皆不能出此法界外也,又如事事无碍,则任何一事物即一切事物,一切事物亦即一事物,即境即心,即身即佛。此一切法大总持即大乘之妙用……例如密宗,也不过发挥此法法皆大总持之妙用;欲界特盛之贪莫过淫欲,最重之恶莫过忿杀,——欲界魔所恃以害修行人的极凶工具亦莫过淫杀,而无上密宗即以淫杀为大修行法,则魔失其恃而即魔成佛矣。最狠毒之鬼亦成近卫,最污秽之物亦成上供,可谓极乎烦恼即菩提之能事;然亦实现此无法非大总持之功用耳。若知佛是干屎橛,道在屎溺,则更何足怪哉!”
大师复于《心经》讲记中云:“上所说者为显,而咒为密。显说者,以一种道理表示于人,而咒则为法之真体,不容解说。如医生治病,开方与人者,显也;不说明药方,仅与丸药令人照服者,密也。咒之密义,包含世出世间善法无不圆满,并具有极大神力,人能常久持念,即依般若波罗密多而起无量不可思议功德。”
“神、变化不测义,谓有神妙不测之力用,能令受持之者,得大解脱,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故曰大神咒。能破根本无明,显露真心实体,故曰大明咒。能总持无量法门,直趋无上觉,故曰无上咒。无等等者,等于无等之义,无等、谓无可与等;真如法性,平等圆满,万法皆依之为本体,故无与之相等者,然诸佛得无上正等正觉时,觉满真如,智如正等,无欠无余,故曰无等等咒。……盖显密无二,咒义即经义。惟文愈简而义愈深,故此经为诸法之总持,此咒又为此经之总持也。偈曰:显说密说,不离不即;是观自在,智波罗密……”
在《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中,太虚大师还将密宗明确判为最极究竟的“法界圆觉宗”:
“然大乘法广,应分摄三宗以除偏执……
一、法性定慧宗通达一切法的真如实性,必须了知一切法的自性皆空,然这要有毕竟空慧,才能究竟通达诸法空性……
二、法相唯识宗……
三、法界圆觉宗……凡等觉菩萨以下,皆未能一刹那圆遍觉知诸法性相,以菩萨地上,以前刹那起根本智见诸法性,要后一刹那后得智生方得见诸法相而未能周尽。佛智则不如是,一刹那间就能够周遍了知诸法性相。这在许多大乘经论中也都有所说明的。而天台、贤首所判圆教,亦皆依佛智境界而阐说。如天台圆教讲一念圆具三千性相,即是在佛的智境上明。依此发心修行的菩萨,即所谓圆顿法门,以佛智境界为法门,而直趋无上菩提,禅、净、密等也都属此宗。”
联系到学术研究的过患,太虚大师在《斗诤坚固中略论时轮金刚法会》里进一步替密宗澄清道:“中华民国朝野名德缁素硕彦,于二十三年四月日,公请班禅护国广慧大师莅杭州灵隐寺修建“时轮金刚法会”。时轮金刚,乃西藏黄衣派密宗无上瑜伽五大金刚之一;而班禅大师则黄衣派之宗主也。法会诸公将出会刊以宣扬妙义,征及刍荛,时值太虚讲法华于四明延庆寺,爰就密宗与法华略言其要:佛一切教法,莫不建立在佛果智证境上,所谓自觉圣智境界,所谓法界清净等流,皆是斯义。法华云:“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更明示佛果自证之法,除信力坚固之菩萨无能得解,而地涌出之上行等,乃至为弥勒之所不识,极明从佛果所起之行虽等觉亦不能测,其显示唯是可以信力接受之佛果法者为何如耶?藉是以观密宗之经咒仪轨,皆为佛地自受用法乐之事,皆为如来果分不可说之说,亦安足奇怪耶?且融以法华之意,直可谓凡为佛所施设之法,无一非“佛果分”之妙法;特以众生自迷自蔽,致成佛所独得之秘密及成众生皆不可思议之秘密耳。世人有习声闻乘三藏而斥菩萨藏非佛法者,亦有于菩萨藏中执法相唯识、执华严、乃至执法华、而斥密宗非佛法者,核其所据理由,则大抵近于世俗所云历史考证方法,就释尊应现人间之一期事迹为绳检耳!如必局此为言,则无菩萨乘,且无声闻乘所从出之佛陀,又安有声闻乘法耶?设以密宗之时轮经等传自所谓香拔拉国,或南天铁塔,以其无史实可稽而斥之,则深密、瑜伽于释尊寂后九百年间,弥勒由兜率降中印土而说出,亦非可例以平常之人事者;华严之出自龙宫,法华之分坐多宝塔中,更无人世事实可征……故执之以难密宗者,自教先无以成立。若悟皆出于常情莫测之佛果不思议法,则声闻乘固洪源有自,而香国、龙宫亦通达无碍。如不承认不可思议之佛果,及假智诠所不能到之诸法离言自性,而必以人事为准,比量为断,则虽流转五趣之世间因果,亦无以证成安立!何况三乘出世因果?何况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之诸法实相耶?……时轮金刚法,亦自为诸佛大巧方便之一妙法,时节因缘,当机者胜。普愿见闻随喜信受奉行,则善心齐法,灾劫潜消,一沾法音,俱成佛种矣!”
(《太虚大师年谱》亦记曰:“时大师作有“梵网经与千钵经抉隐”,以证密典亦古译旧传。又作“佛法一味论之十宗片面观”,除素所赞仰之禅宗外,特赞密宗之殊胜曰:“然真空门妙极于禅宗,而假相门妙极于密宗。故行证之妙门,独以此二为崇。盖天台、华严,着重于玄妙的描写,致行证反成无力也”!……五月,大师抵杭州,参加时轮金刚法会。十八日圆满摄影,大师预会(灵隐寺悬相片)。时大师从班禅受金刚阿阇黎灌顶,执弟子礼。”)
虽说因于种种客观限制,太虚大师在那个时代不一定有很全面地研习密教法义的机会,但总的来说,大师对密教的认识还是较为客观的。
此外,能海上师也讲过:“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圆瑛法师云:“余生平本热门户之见,初学禅宗,后则兼修净土,深知禅净同功;先学天台,后学贤首,乃知台贤一致;始学性宗,继学相宗,了知性相不二。今对密教,亦极信仰,固知显教是佛所说,密教亦佛所说,我佛观众生之机,应得显益者为说显教,应得密益者为说密教,显密虽殊,同为对机应病之法药,故对显密同一信仰。”
这些说法,与《显密圆通成佛心要》所言“五天中夏,显密双明方是通人”,显然异曲同工,体现了汉地佛教界对显密关系的基本认识。
萧平实在《狂密与真密》中列举“密教兴而佛教亡”的“七大因”时,竟然无视事实地说:“第七:古来显教中证悟般若者太少,力量薄弱。…
《第四章 不容亵渎的尊严 第五节 是融通,还是抗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