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四章 不容亵渎的尊嚴 第五節 是融通,還是抗衡?▪P5

  ..續本文上一頁生打鍾……仍書破地獄真言,于中口誦叁遍。

   晨朝

   普爲一切法界衆生旋繞念一字王心陀羅尼,普願圓證心王,居總持位。

   普爲盡十方面衆生念施戒陀羅尼,普願具佛律儀,謹潔無犯。

   普爲盡十方面衆生擎爐焚香、忏悔先業,念七佛滅罪陀羅尼,普願叁業無瑕、畢竟清淨。

   午時

   普爲一切法界衆生,旋繞念觀音本身陀羅尼,普願具圓通身,成普門行。

   普爲盡十方面衆生擎爐焚香,念諸佛心中真言,普願發真妙心,開佛知見。

   黃昏

   旋繞念文殊心陀羅尼,普願入阿字門

   普爲盡十方面衆生擎爐焚香,念阿彌陀佛心真言,悉願證悟佛心同生安養。

   初夜

   普爲一切法界衆生,旋繞念觀音蓮華部心陀羅尼,普願具大悲門,圓自在慧。

   普爲盡十方面衆生擎爐焚香,念般若大悲心陀羅尼,悉願谛了自心圓明般若。

   中夜

   普爲一切法界衆生旋繞念佛頂金輪陀羅尼,普願無見頂相作****王。

   普爲盡十方面衆生擎爐焚香,念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悉願安法界胎,孕菩提子。

   後夜

   普爲一切法界衆生旋繞念金剛經心中心陀羅尼,普願證金剛叁昧堅固佛身。

   普爲盡十方面衆生擎爐焚香,念阿字一切佛心智門陀羅尼,悉願入無生門,具真佛智。

   常常

   受持穢迹陀羅尼,普願一切法界衆生所向之處,身心內外境界悉皆清淨。

   受持回向真言,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二回向無上菩提,念念圓滿;叁回施法界一切衆生,同生淨土。

   受持往生真言,願臨命終時,與一切法界衆生同生淨土,念往生咒一遍。

   普爲一切法界衆生受持一切如來大寶出生灌頂陀羅尼,悉願決定成就無上菩提,爲法王之真子。

   帶持大隨求等一百道不可思議神咒,普願一切法界衆生所求如意。

   帶持大佛頂,普願一切法界衆生,永祛魔障。”

   延壽大師(904~975)住世至北宋初年,其思想與行持受到密宗較大的影響,實屬正常。惠洪禅師(1071~1128)距其入滅晚了不到一個世紀,他寫的《禅林僧寶傳

  延壽傳》就提到了《自行錄》一書,因此該書的可信度是相當高的:“予初讀《自行錄》,錄其行事,日百八件,計其貌狀,必枯悴旭劣。及見其畫像,凜然豐碩,眉目秀拔,氣和如春;味其平生,如千江之月;研其說法,如禹之治水,孔子之關韶,弄之射,王良之禦,孫子之用兵,左丘明、太史公之文章。嗚呼!真乘悲願而至者也。”

   太虛大師在《佛理要略》中也宣說了密法的殊勝性:““總持”即陀羅尼義。普通指陀羅尼爲咒,是取狹義。然陀羅尼義實甚廣,如法陀羅尼、義陀羅尼、忍陀羅尼等。此中所明一切法大陀羅尼,即指陀羅尼中之大陀羅尼也。非但指密宗之咒,——密咒中有是大陀羅尼,亦有僅爲一事一用之小陀羅尼。一切法皆大總持義,如天臺圓教一色一香皆法界義,賢首圓教事事無礙法界義,皆任何一法包一切法,等于密教大陀羅尼。何以故?如雲隨拈一法皆爲法界,今拈一紙亦即攝一切法;蓋任拈一法既皆法界,則一切法皆不能出此法界外也,又如事事無礙,則任何一事物即一切事物,一切事物亦即一事物,即境即心,即身即佛。此一切法大總持即大乘之妙用……例如密宗,也不過發揮此法法皆大總持之妙用;欲界特盛之貪莫過淫欲,最重之惡莫過忿殺,——欲界魔所恃以害修行人的極凶工具亦莫過淫殺,而無上密宗即以淫殺爲大修行法,則魔失其恃而即魔成佛矣。最狠毒之鬼亦成近衛,最汙穢之物亦成上供,可謂極乎煩惱即菩提之能事;然亦實現此無法非大總持之功用耳。若知佛是幹屎橛,道在屎溺,則更何足怪哉!”

   大師複于《心經》講記中雲:“上所說者爲顯,而咒爲密。顯說者,以一種道理表示于人,而咒則爲法之真體,不容解說。如醫生治病,開方與人者,顯也;不說明藥方,僅與丸藥令人照服者,密也。咒之密義,包含世出世間善法無不圓滿,並具有極大神力,人能常久持念,即依般若波羅密多而起無量不可思議功德。”

   “神、變化不測義,謂有神妙不測之力用,能令受持之者,得大解脫,成就不可思議功德,故曰大神咒。能破根本無明,顯露真心實體,故曰大明咒。能總持無量法門,直趨無上覺,故曰無上咒。無等等者,等于無等之義,無等、謂無可與等;真如法性,平等圓滿,萬法皆依之爲本體,故無與之相等者,然諸佛得無上正等正覺時,覺滿真如,智如正等,無欠無余,故曰無等等咒。……蓋顯密無二,咒義即經義。惟文愈簡而義愈深,故此經爲諸法之總持,此咒又爲此經之總持也。偈曰:顯說密說,不離不即;是觀自在,智波羅密……”

   在《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中,太虛大師還將密宗明確判爲最極究竟的“法界圓覺宗”:

   “然大乘法廣,應分攝叁宗以除偏執……

   一、法性定慧宗通達一切法的真如實性,必須了知一切法的自性皆空,然這要有畢竟空慧,才能究竟通達諸法空性……

   二、法相唯識宗……

   叁、法界圓覺宗……凡等覺菩薩以下,皆未能一刹那圓遍覺知諸法性相,以菩薩地上,以前刹那起根本智見諸法性,要後一刹那後得智生方得見諸法相而未能周盡。佛智則不如是,一刹那間就能夠周遍了知諸法性相。這在許多大乘經論中也都有所說明的。而天臺、賢首所判圓教,亦皆依佛智境界而闡說。如天臺圓教講一念圓具叁千性相,即是在佛的智境上明。依此發心修行的菩薩,即所謂圓頓法門,以佛智境界爲法門,而直趨無上菩提,禅、淨、密等也都屬此宗。”

   聯系到學術研究的過患,太虛大師在《鬥诤堅固中略論時輪金剛法會》裏進一步替密宗澄清道:“中華民國朝野名德缁素碩彥,于二十叁年四月日,公請班禅護國廣慧大師莅杭州靈隱寺修建“時輪金剛法會”。時輪金剛,乃西藏黃衣派密宗無上瑜伽五大金剛之一;而班禅大師則黃衣派之宗主也。法會諸公將出會刊以宣揚妙義,征及刍荛,時值太虛講法華于四明延慶寺,爰就密宗與法華略言其要:佛一切教法,莫不建立在佛果智證境上,所謂自覺聖智境界,所謂法界清淨等流,皆是斯義。法華雲:“本從無數佛,具足行諸道。甚深微妙法,難見難可了!于無量億劫,行此諸道已,道場得成果,我已悉知見。如是大果報,種種性相義,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諸余衆生類,無有能得解,除諸菩薩衆,信力堅固者!”更明示佛果自證之法,除信力堅固之菩薩無能得解,而地湧出之上行等,乃至爲彌勒之所不識,極明從佛果所起之行雖等覺亦不能測,其顯示唯是可以信力接受之佛果法者爲何如耶?藉是以觀密宗之經咒儀軌,皆爲佛地自受用法樂之事,皆爲如來果分不可說之說,亦安足奇怪耶?且融以法華之意,直可謂凡爲佛所施設之法,無一非“佛果分”之妙法;特以衆生自迷自蔽,致成佛所獨得之秘密及成衆生皆不可思議之秘密耳。世人有習聲聞乘叁藏而斥菩薩藏非佛法者,亦有于菩薩藏中執法相唯識、執華嚴、乃至執法華、而斥密宗非佛法者,核其所據理由,則大抵近于世俗所雲曆史考證方法,就釋尊應現人間之一期事迹爲繩檢耳!如必局此爲言,則無菩薩乘,且無聲聞乘所從出之佛陀,又安有聲聞乘法耶?設以密宗之時輪經等傳自所謂香拔拉國,或南天鐵塔,以其無史實可稽而斥之,則深密、瑜伽于釋尊寂後九百年間,彌勒由兜率降中印土而說出,亦非可例以平常之人事者;華嚴之出自龍宮,法華之分坐多寶塔中,更無人世事實可征……故執之以難密宗者,自教先無以成立。若悟皆出于常情莫測之佛果不思議法,則聲聞乘固洪源有自,而香國、龍宮亦通達無礙。如不承認不可思議之佛果,及假智诠所不能到之諸法離言自性,而必以人事爲准,比量爲斷,則雖流轉五趣之世間因果,亦無以證成安立!何況叁乘出世因果?何況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之諸法實相耶?……時輪金剛法,亦自爲諸佛大巧方便之一妙法,時節因緣,當機者勝。普願見聞隨喜信受奉行,則善心齊法,災劫潛消,一沾法音,俱成佛種矣!”

   (《太虛大師年譜》亦記曰:“時大師作有“梵網經與千缽經抉隱”,以證密典亦古譯舊傳。又作“佛法一味論之十宗片面觀”,除素所贊仰之禅宗外,特贊密宗之殊勝曰:“然真空門妙極于禅宗,而假相門妙極于密宗。故行證之妙門,獨以此二爲崇。蓋天臺、華嚴,著重于玄妙的描寫,致行證反成無力也”!……五月,大師抵杭州,參加時輪金剛法會。十八日圓滿攝影,大師預會(靈隱寺懸相片)。時大師從班禅受金剛阿阇黎灌頂,執弟子禮。”)

   雖說因于種種客觀限製,太虛大師在那個時代不一定有很全面地研習密教法義的機會,但總的來說,大師對密教的認識還是較爲客觀的。

   此外,能海上師也講過:“顯是密之顯,密是顯之密”。圓瑛法師雲:“余生平本熱門戶之見,初學禅宗,後則兼修淨土,深知禅淨同功;先學天臺,後學賢首,乃知臺賢一致;始學性宗,繼學相宗,了知性相不二。今對密教,亦極信仰,固知顯教是佛所說,密教亦佛所說,我佛觀衆生之機,應得顯益者爲說顯教,應得密益者爲說密教,顯密雖殊,同爲對機應病之法藥,故對顯密同一信仰。”

   這些說法,與《顯密圓通成佛心要》所言“五天中夏,顯密雙明方是通人”,顯然異曲同工,體現了漢地佛教界對顯密關系的基本認識。

   蕭平實在《狂密與真密》中列舉“密教興而佛教亡”的“七大因”時,竟然無視事實地說:“第七:古來顯教中證悟般若者太少,力量薄弱。…

《第四章 不容亵渎的尊嚴 第五節 是融通,還是抗衡?》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