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二章 掂一掂萧张师徒的份 第二节 哗众未必可以取宠▪P8

  ..续本文上一页个来历不明的女人发生肉体关系一样的没智慧。……这个意思就是说,有智慧的人要有慧力去判断,人家所说的话是真、是假?你要有慧力去判断。佛修证到成佛了,会去跟一个女人同居生孩子吗?修证到我这个阶段的人,会是跟人家订货而不认帐的人吗?”(同上)

   《灯影——灯下黑》一书,更是萧氏同修会窝里反的产物:“缘于二○○三年初,农历新年期间,有本会亲教师杨居士、蔡居士、法莲师伙同悟观师(即紫莲心海沙弥)等人,结伙串联而否定阿赖耶识心体,将佛所说“本来而有、永不可坏”之金刚心阿赖耶识心体谤为生灭法,欲使大众误会三乘菩提根本法体之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并以私下结伙串联之方法,迷惑近百人追随之,以种种手段极力运作,欲使正觉同修会瓦解于一旦。后时因为彼等拒我于千里之外,致使平实始终无法获得机会与彼等对话……又因彼等努力串联,影响会中约三十位法师(注)离开同修会随其学法,杨、蔡、莲等诸人诬谤平实之法有误,又捏造无根之事实,诬谤平实身口意行,促诸法师随其退出同修会,随其修学“更高之正法”……”

   “复次,彼等座下随学之人,往往抗声而言:“萧老师怎可因为杨老师说阿赖耶识另有所依之本体,怎可因为法莲师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就将他们的开悟印证加以取消?开悟之事会有“有时开悟、有时不悟”的事情吗?太荒唐了吧?”如是抗议乃是无理之言也!有智之人,以喻得解:

   譬如小儿愚痴,不解算术,师长教之:“一加一等于二,汝知否?”小儿初时不解,师长便谓之为“不懂算术。”小儿勤学之后,忽然得知,确认“一加一等于二”,师长便印证之曰:“你懂算术了。”然而后时小儿因于邪教导故,不再信受师长所教之法,坚持“一加一等于三,老师所说一加一等于二之说法不正确。”复又始终不肯与师长探讨研究修正,由是缘故,师长便取消以前所作言说,改口说言:“你如今却又不懂算术了。我以前说你懂得算术的话,今天收回。”如是收回其言,何曾有错?时空有异故,彼之见解已经有异故。……

   要待后时,彼若精研经教而得全盘贯通,对阿赖耶识重新观行而确认为实相心、确认为最初识与最终识,如是重新体验,确认阿赖耶识即是真如之体,再公开忏悔之后,余将于确认彼已重新认定阿赖耶识为实相心及已公开忏悔之后,方有可能再度为其印证为悟。便如小儿忽然想通,重新确认“一加一等于二,老师说的确实没错”,舍弃“一加一等于三”之错误观念以后,师长始有可能再度言其“懂得算术”也!……是故若有人退失,而被平实取消开悟之印证者,亦是常事。”

   谁都知道,佛门神圣严肃的开悟明心和世间算术,根本不是同一层面的事情,也无法进行直接的类比。因此稍有头脑的人,都不会理睬萧平实的这番狡辩。靠谤法骂人起家的萧平实,到头来竟落得个为人“诬谤平实之法有误,又捏造无根之事实,诬谤平实身口意行”的下场,而且发难者竟是他自己早先凿凿印证过的得道门徒!瞧着这一戏剧性场面,真是让人对佛门因果正理信心倍增。

   感受此种果报,与萧平实对自己的受学恩师的薄情寡义,也很有关系。网络上提供的信息是:“萧平实居士过去在农禅寺学佛,刚开始时,他说圣严法师有印证他开悟,我们才去跟他学;后来圣严法师和果辉法师都证实没有。我们去那儿学习,有得有失,劝后学的人注意慢心,不要跟着他毁谤法师,否则得不偿失。”

   萧平实的自述是:“余当时亦将《无相念佛》书稿面呈余师(圣严法师),供作农禅寺接引学人之用;学人若能成就此功夫,得大受用,即不必舍农禅寺,再游他处。然余师藉词推拖,无意出版;书稿于农禅寺三进三出,最后遗置于彼寺知客处十余天,几乎被丢弃于字纸篓。后因果权法师发现翻阅,知为余所缮,方以电话通知领回。然余于师不敢有怨言,后因林淑华来电佯称召开干部联谊会,嘱余必须参加;至已方知是干部会议。会中余师当面否定余之悟境,谓非是悟,令诸干部面闻。散会返家途中,余思悟者行事不当如是,莫非师犹未悟?返家乃重阅师诸著作﹙悟后尚未曾检阅,悟前先入为主之观念,不曾怀疑师之悟否?﹚,方知师犹未悟。便发愿:有朝一日助师证悟。此意于《悟前与悟后》书中曾明白记载,但未言师名尔。如是之愿今犹不改,以俟吾师。是故此后凡有书出,必定赠与吾师,不曾漏赠一册;以后仍将如是。余离开农禅寺后,出而弘法,亦尽量避免接引与吾师有关之人。然数年赠书以来,余师都无改变;乃至于传戒大会对众暗示:“阳明山下有个居士在弘法,他的法是不如法的。”﹙彼时余借阳明精舍弘法﹚抵制如故,唯不形之于文字尔。亦继续以常见外道见出书不断,误导众生如故。显教中则有中台山惟觉法师,并处处抵制余法,禁止徒众阅读余书,乃至不许持有余书,故于今年《楞伽经详解》第三辑起称名披露,不再隐其名讳。……”

   “譬如圣严法师,他是平实此世菩萨戒与五戒的得戒和尚,但他所传的常见外道法的虚妄想,并不因为传戒而转移到平实身上来;甚至于在与他亲近学习的六年时光中,他对平实所教授的常见外道见,初期虽让平实信受了,但是到最后仍旧不能使平实同他一样堕在常见外道见中。”(《佛教之危机》)

   “一般显宗的邪见有十个部分:……三、我这一生的师父,九百多年前的师兄(把辈份扯平,在神通鬼通无边的萧平实那里,岂不小事一桩!——引者注)——法鼓山圣严法师:他也是以这觉知心没有妄想、放下一切、不执著烦恼,叫做开悟,这也是常见外道法。又以虚空粉碎称为开悟;虚空粉碎在两种状况会出现:未到地定和初禅;在这两种定境中出现时,还是不离觉知心,而且是生灭变异之法,不是恒常不灭的法,这也是常见外道法;他不敢公开宣示已经证悟,却用巧妙的言词,让人以为他已经证悟:“开悟的人绝不会说他已经开悟。——师父我从来不曾说过已经开悟。——”多年以来,他一直以常见未悟之身,而暗中不断抵制我法,私下诬指我法为“不如法”。”(《邪见与佛法》)

   萧平实欺师叛祖的言行到底如不如法,佛陀早在《善恭敬经》中做出了回答:“又复弟子于其师所不得粗言,师所呵责不应反报……阿难,凡有师者,随在谁边学四句偈,或听或读或问或咨一四句等,是即为师。时彼学者于其师所,常起恭敬尊重之心。若不如是名不敬者,亦不名住正行之者。若于他边说师过者,彼人不得取我为师,何以故?阿难,彼无敬心不爱佛故。彼无行人况爱法者,彼无敬人当不爱法。彼大恶人亦不爱僧,不入僧数(何况“胜义菩萨僧”!——引者注)。何以故?彼愚痴人不行正行……阿难,师实有过尚不得说,况当无也!……阿难,若有人等,于教授师所,施自在师所,教法行师所,教真行师所,起不恭敬,受是重殃!阿难,彼痴人辈,自余更得无量无边苦患之法。阿难,若从他闻一四句偈,或抄或写书之竹帛所有名字,于若干劫取彼和上阿阇梨等荷檐肩上,或时背负或以顶戴常负行者,复将一切音乐之具,供养是师。阿难,作如是事,尚自不能具报师恩,亦复不名深敬于师。”

   《宗门血脉》里的一番话,也道出了久埋于萧平实心中的一段隐情:“(1992年夏,)彼时余仍没没无闻,尚无著作问世,又现居士身,弘法困难;某同修鉴于吾法胜妙,湮没可惜,欲令广大佛子得益,思觅有名法师,令其明心见性。弘传宗门正法不断,余即可以如愿退隐;遂代邀见,与余同谒净空法师,以曾闻其风格廉净故。不意见面之下,如同大阳和尚,语语扞格不入,话不投机;余虽有心送法,而彼姿态极高;余若述及实相念佛,彼便扣余帽子:“那你是大菩萨喽!”丝毫不信余言,对我取相生慢。余观机缘不逗,二十分钟后,略事供养而退。后来亦曾寄赠拙著,都无片笺只语返谢于我,失之为人之道。如是邪见及与狂傲,岂唯现今诸师?古已有之。……”

   看得出,“将《无相念佛》书稿面呈余师,供作农禅寺接引学人之用”,以及“思觅有名法师,令其明心见性”等举措的接连碰壁,对萧平实的刺激是相当大的。仇视主流文化和上层名人的种子,很早就在心中植下了。衔恨而返的投机者,由此一改自投门庭、合作互惠的邀名策略,转而迭走狠批恶斗传统教界的险招,盘算着把别人都扳倒了,自己就可以趁势站起来。世上总有人不耐平淡无奇的正常生活,需求一些新奇的刺激点。他抓住了这个心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折腾,萧平实总算吐出了几口久郁胸中的恶气,挣得几分虚名。否则,他这辈子大概就只能沿着自述的“出生于台湾中部小镇农家、世代务农”的生命轨迹,默默无闻地终其一生了。而现在,别的姑且不论,至少在我们这本书中,就不得不多次提到这个不甘寂寞的名字,多少能给他一些心理抚慰。

   然而话又说回来,“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狂傲”、“不要再让人家怕……换我来怕大家好了”的萧先生,一不高兴竟连自己的授业授戒恩师也骂个不休,这种为徒之道,怎么也说不过去吧!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不知萧先生是没听说过这话呢,还是想学大义灭亲的高风亮节?

   自己早已斯文扫地大伤师道了,还想赢得别人的恭敬,显然不太现实:“最后我们要说,修学禅净圆融、禅净双修的法门,必须尊师重道。诸位来到十方禅林学法,传法的师父也是倾囊相授;但是诸位来到这里,一定要尊师重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尊师重道很重要。此外,修学净业三福,并非只有修学净土法门的人适用,学禅的人一样要学、一样要修。……所以末法之世,禅净双修的法门很难得遇见,如果已经遇见的话,要常常感念佛恩师恩,不可以忘本。

   世间人学世间法而有成就,尚且要念父母恩,要念师恩。如今佛子来修学无上了义甚深之法,尤其是出世间禅净双修之法,如果不念佛恩、不念师恩,反而谤师,那就不如世间的凡夫了,我们认为这种人没有资格学佛,何况修学禅净圆融法门?所以我们普愿一切佛子常念佛恩,常念师恩,因为这样必定可以迅速得道的缘故。”(《禅净圆融》)

   “以身作则”的萧先生的这番教诫,真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连授业授戒恩师(“九百多年前的师兄”)都不放过,难得萧平实还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在佛门中,也说世间法上的圆融,就是不说人我是非,只是纯粹做法义的辨正,这个才是圆融。那么常常有会外的人说:“萧平实都不圆融,都要批评人家的法。”可是他说我不圆融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圆融了,因为他已经落在人身批评上,而不是作法义辨正了。

   但是大家都没想到:“萧老师虽说人家的法不对,指出错误所在,可是萧老师从来没有说人家不圆融。”我从来没有批评别人身口意行,我从来只做法义的辨正。我也从来不说别人不圆融,所以应该这样讲:我才是真正圆融的人喔!(大众鼓掌)好!谢谢各位!(谁能相信,如此热烈奔放的分别妄执、我慢烦恼,竟出自一位“胜义菩萨僧”之口!——引者注)从今天起,请大家记住:说萧老师不圆融的人,他自己就是不圆融的人,因为他是对萧老师作人身攻击;特别是已经得了萧老师的法,更不应该说萧老师不圆融;因为他被萧老师救出邪见深坑了,得到萧老师的救助而证得般若,他如果还这样说,就是佛教中最不圆融的人。”(《我与无我》)

   谁都知道,如果把涉及人身攻击的文字剔掉,萧平实的言论中就再难剩下别的什么东西了。如果萧先生不赶紧加强口腔卫生,戒除“圣者瘾”,岂止是落个“不圆融”之名,恐怕还有更加不幸的萧墙之祸无妄之灾等在前面哩!

   《地藏十轮经》这段话,实在值得萧先生好生读一读:“复次善男子,有诸众生禀性暴恶言辞粗犷,实是愚痴怀聪明慢,不断杀生乃至邪见,于他所得利养恭敬世所称誉深生嫉妒,常自追求利养恭敬世所称誉,曾无厌倦,恒自赞誉轻毁于他,不自防护身语意业常乐习行一切恶行,内行碜毒无有悲愍,无惭无愧喜触恼他,于诸福田好简胜劣,于归我法诸出家人,常乐伺求所有瑕隙,才得少相未审真虚,即便轻毁呵骂谪罚,其心刚强佷戾迷乱,常喜触恼诸出家人,不省己过念讥他阙,虽闻赞叹大乘功德发意趣求,而心好为诸重恶事,曾未寂静,诳惑他故,于大乘法现自听闻教他听闻,现自读诵教他读诵,为自荐举陵伏他故,于大乘法恭敬赞美,自于大乘诸行境界,不曾修学未能悟解,而自称号我是大乘,诱劝他人附己修学,规求名利以自活命。……如是谄曲虚诈众生,下贱人身尚当难得,退失善趣二乘涅槃,况得大乘终无是处。当堕恶趣难有出期,诸有智人不应亲近。而无惭愧于大众中自号大乘如师子吼,为名利故诱诳愚痴,令亲附己共为朋党。譬如有驴披师子皮,而便自谓以为师子,有人遥见谓真师子,及至鸣已皆识是驴,咸共唾言“此非师子,是食不净真弊恶驴。”种种呵叱,皆共舍去。我说如是补特伽罗,常乐习行十恶业道,烧灭一切人天种子,尚退声闻独觉乘法,况于大乘能成法器。愚痴憍慢自号大乘,诳惑他人招集利养,譬如碍慢无手足人,欲兴战伐,入于大阵徒设功效,终无克成。诈号大乘亦复如是。”

   经中说的这号人,在现实中存不存在,敬请萧先生三思。

   作为一个必要的前奏,本章对萧平实师徒的底细和档次作了适当披露,扫清了公正客观的法义辩论的外围障碍。希望萧平实师徒从此记住:做人要讲良心,做辩论更要讲道理。释迦如来、玄奘法师和人辩论时,从没有以势压人,高唱“我是圣者,你是凡夫”、“我是上地,你是下地”,而是以智慧、道理和实力服人。世间的比赛,也十分强调参予者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抢跑”的行为是决不允许的。所以在研讨佛法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应该动辄以自我吹嘘和循环论证,把自己优先供在“上地”、“圣者”、“主宰”、“裁判”的特殊位置上,然后盛气凌人地指手划脚。

   不管是谁,无视法义辩论的基本原则,一再搞些无根自诩、自赞毁他的小动作,我们都要善意提醒一声:

   先生,你犯规了!——请放老实点!

  

《第二章 掂一掂萧张师徒的份 第二节 哗众未必可以取宠》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