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一章 无尽的恩赐 第二节 雪域佛光

  第一章 无尽的恩赐 第二节 雪域佛光

   汉传佛教的源流和教义,对于诸位汉族佛友来说,应当不陌生。同为大乘主流之一的藏传佛教,就有所不同了,因此有必要略加介绍。自宗宁玛派大德华智(巴珠)仁波切(1808~1889)撰著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讲到这方面情况:

   “经过历代王朝,到了圣者普贤菩萨的化身拉托托日年赞期间,永布拉岗皇宫顶层楼上出现了身所依——十一面观音像;语所依——《宝箧经》、《百拜忏悔经》诸经藏;意所依——一肘高的水晶佛塔,这就是正法的开端。

   在此之后的第五个朝代,圣者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国王松赞干布出世,建造了镇肢寺、镇节寺及拉萨大昭寺。迎娶至尊度母化身的汉族(文成)公主以及颦眉度母化身的尼泊尔(赤尊)公主,同时迎请两尊觉沃佛像入藏。在此期间,囤弥桑布扎创立文字而结束了西藏无有文字的历史。他从印度班智达天明狮子前学习了声明,并从《三宝云》等经藏开始翻译。国王松赞干布从自己的白毫间幻化出一位化身比丘名为阿嘎玛德,调伏了印度圣地的外道国王,并从印度与铜洲交界处的一株蛇心栴檀中取出了五尊栴檀观音,同时塑造了拉萨的十一面观音像。国王松赞干布时期才真实地树立起佛教的法幢。

   又过了五个朝代,圣者文殊菩萨的化身国王赤松德赞诞生,当他十三岁时父王就不幸去世,在十七岁之前他一直与鄂达日乐贡和拉桑乐华等诸位大臣共议国事,出兵征服了许多边陲地区作为附属国。后来,国王翻阅祖先的完整史料,从中得知拉托托日年赞时期是正法的开端,国王松赞干布时期树立起法幢,他发现历代国王全部是依靠佛法治理国家,于是便下决心:我一定要将正法发扬光大。接着与班玛贡赞为首的主要法臣商议,其余大臣也出谋划策,最后一致同意建造寺庙。在寻找净地上师的时候,国王前去请问他的国师也就是住在桑耶青普的妙定(年当珍桑波)尊者。国师依靠寂止光明智(通过寂止而得之一种神通,有的史料中说他得肉眼通而得知)而了知印度东方萨霍地区住有法王故玛得谢的太子大堪布静命,便告诉了国王。于是国王迎请大堪布静命作为净地上师。

   在修建过程中需要砍除阿雅巴罗洲的一堆荆棘丛,住在该处的恶龙得知后喊来所有鬼神作为援助,招集二十一优婆塞等鬼神的军队,到了晚上,就把人们白天所修砌的建筑摧毁无余,并将所有的土石都归回到原地。

   国王请问堪布:“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我业障深重还是堪布您没有加持,要么是说修建寺庙的事不能如愿以偿?”

   堪布回答说:“我虽然菩提心已经纯熟,但是依靠这种寂静方法实在不能调伏它们,这些鬼神必须要用降伏法才可调伏。如今在印度金刚座有一位化生的邬金莲花生大士,他精通五明、谙熟胜义的功用,已经获得了共同、殊胜成就,可以摧毁一切魔众,随心所欲吩咐天龙八部,所有鬼神闻风丧胆,他足可制服一切恶魔,如果请他来,所有鬼神就不会再来为非作歹,也会让大王心愿得以彻底实现。”

   国王说:“那会不会请不来这位大师呢?”

   堪布静命胸有成竹地对国王说:“因为有以前的发愿,所以一定能请来。从前,在尼泊尔境内有个养鸡人叫萨来,他的女儿胜乐母分别和养马、养猪、养鸡、养狗的四个人生下了四个儿子(即莲师、瓦彻月、国王、静命之前身),这四个人在建造夏绒卡绣佛塔的时候曾经发愿:将来在藏地弘扬佛法……。”

   听到堪布讲述完这其中发愿的详细经过以后,国王又派遣瓦彻月、降魔金刚、钦释迦光、普吉祥狮子各带一藏升金粉、一斛金饰前往印度。他们拜见阿阇黎(莲师)后献上供品请求道:“务必请大师前往藏地加持寺庙地基。”莲师应允后便起程前往。途中依次降伏了十二地母、十二护母、二十一优婆塞等藏地的所有鬼神。来到红岩,举行寺庙净地仪式,就这样建造起四周由四大洲、八小洲、罗刹洲、日月、铁围山围绕的三层桑耶自成寺。堪布静命、阿阇黎莲师、大智者布玛莫扎三位大师为该寺开光,抛散三次鲜花,当时,他们大显神变,奇妙的瑞相纷纷呈现。

   此后,静命堪布传讲戒律,弘扬显宗教法;阿阇黎莲师与布玛莫扎弘扬密法。当时邬金第二佛与大智者布玛莫扎二位尊者为意子君臣友三人、妙定禅师等堪为法器的具缘者明显地宣讲了区分、决定、自解的法门。也就是转了大圆满阿底约嘎等内三续****。自此以后的传承被共称为补特伽罗耳传。

   不仅如此,邬金第二佛还为君臣具缘者传授了相应各自根机的不可思议法门,并撰写在金纸上隐藏成伏藏,发愿以此饶益未来的随学者,并交付于护法神来保护。后来,授记时间已经到来之际,获得昔日愿力的大成就者之化身一个个骤然降临于世,开启了甚深伏藏之门,摄受了众多具缘补特伽罗而饶益众生,所有的传承共称为六种传承或九种传承等。”

   由此可见,佛教大规模传入“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并得到足够重视,是在法王松赞干布时期(公元七世纪初)。到了赤松德赞朝(公元八世纪中叶),崇佛至极盛况空前,迎来了西藏佛教的首个黄金时期。在师君三尊(莲花生大师、静命论师、赤松德赞王)的通力合作下,建成了桑耶不变自成大殿等身所依的寺庙;遴选出贝若扎那等一百零八位智者学习梵文,译出印度圣地的大量经续论典作为语之所依;复有预试七人等出家创立僧团,为意所依。从此,如来圣教落地生根,藏地法运欣欣向荣。

   为规范佛教界秩序,法王赤松德赞宣布戒律方面依“说一切有部”,见解依龙树中观。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前译教法兴盛之愿文》中讲到此点:“希奇萨霍堪布(即静命论师)之行为,无比具德龙树之见二,钦定双融传承之教规,祈愿莲生大师教法兴”。所谓的“前译教法”,就是指宁玛(意为古老、旧时)派,亦即由邬金大金刚持莲花生大士在前弘期开创并历经沧桑流传至今的殊胜教派。在藏传佛教史上,宁玛派以其卓越精深的见地和修证,长盛不衰,度化了无量众生,为佛教作出不朽的贡献。

   越过朗达玛(公元836至842年在位)灭佛后的“百年黑暗”,大致在北宋初年,雪域高原迎来了伟大的后宏期,佛教的圣幢重新树立起来!这期间,高僧大德纷纷应世,创建了一系列新兴教派。

   说起后译,就绕不开一切智者之顶严的阿底峡尊者。公元1041年,经古格王朝智慧光、菩提光两代国王的倾诚迎请,尊者入藏弘法。他主要驻锡于阿里地区和拉萨附近的聂塘,其间大力整顿佛教,严饬戒律,极力强调皈依三宝和发菩提心的意义,并且开显大乘清净正见,作了许多正本清源的努力。应弟子菩提光王之请,尊者撰写了《菩提道灯论》一书,指明依严密菩提道次第修持一乘佛道的方向。作为一位续佛慧命的大祖师,阿底峡尊者对藏地诸大教派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开创的噶当派尤以注重修心法门而闻名。

   除了众多印度大德入藏宏法,其时还有宝贤译师、玛尔巴译师、卓译师等藏族英才纷纷赴印求学,两地间的佛法交流极为活跃。前后约经二、三百年,印度显密教法全面汇入藏地,形成人类文化传播史上一大奇观。随着噶mb、贡嘎宁布、宗喀巴、笃朴巴等祖师出世转轮,藏传佛教全面复兴,噶举、萨迦、格鲁、觉囊、夏鲁、觉宇等大小宗派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

   历经一千多年风风雨雨,藏传佛教虽有过暂时的低谷,但总体上闻思修行从未中断,代代皆有持教大德弘扬正法。当前,无论在东方社会还是西方世界,也都可以看到藏传佛教大师为法忘躯的慈悲身影,以及随学信众普沾法益的可喜景象。

   下面略为介绍藏传佛教主要教派的情况。

   噶举,藏语原意为佛语传承,汉译为口传。该派早期有两系:一为香巴噶举,创始人琼波南交,起先学习宁玛派大圆满等法要,后赴印度,从那洛巴尊者之妹乃格玛空行母求得乃格玛六法及五金法,三个月速得成就。回藏后,琼波南交从朗日塘巴尊者受比丘戒,于后藏香地(今南木林)建寺弘法。十四至十五世纪间,宗喀巴大师及弟子克主杰等尚先后向此系僧人求学,但后来便逐渐湮没无闻,融入他派。

   人们现在提到的噶举派,通常是指由南岩玛尔巴大译师创立的塔波噶举。大师和阿底峡尊者、宝贤译师同时,出身望族,少年入佛门,曾历尽千辛万苦多次亲赴印度、尼泊尔,师从那洛巴、麦哲巴、古古热杂等大成就者求学显密大法,以那洛六法、耳传夺舍法等最有名。玛尔巴大师究竟证悟万有一味的大手印境界,即身圆成无上菩提。座下有四柱传人(四大心子),最杰出的首推至尊米拉日巴大师(1040~1123),被藏人誉为雪域“成就之王”。大师精诚事师、苦修务道的感人事迹脍炙人口,流芳百世,具有不朽的教化意义。

   米拉日巴尊者的主要弟子是冈波巴和热琼巴。冈波巴大师(塔布拉杰)为月光童子化身,早年学习噶当派教法,善巧法义,三十二岁左右以比丘身份投入米拉日巴尊者门下,受学甚深密法,迅速升起兆相,依静处精修得圆满成就。他把噶当派的“道次第”和米拉日巴尊者的“大手印”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大手印分作显宗大手印和密宗大手印两部,以便应机施教。

   冈波巴大师之后,塔波噶举逐渐分出许多支派,有“四大(噶玛、蔡巴、拔戎、帕竹)八小”之称。噶玛噶举是流传到现在最有名的一支,创始人都松钦巴,三十岁时从冈波巴大师学修佛法,三十八岁在类乌齐附近噶玛地方建噶玛丹萨寺。第五世噶mb尊者得银协巴曾应明成祖之请,到南京为其灌顶授法,被尊为国师,并受封为“DB法王”。

   值得一提的是,藏传佛教的转世制度即肇始于该派,因而噶mb堪称历史最悠久的“活…

《第一章 无尽的恩赐 第二节 雪域佛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