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去摄受教化调伏众生,不忘记菩萨上求下化的事业,不忘失自己成佛的大愿,这样子就对三宝最好的孝顺。
所以我觉得,在今天,我们把佛教的观念,是可以运用到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我们可惟用六和敬来推进社会的和谐,以佛教的慈悲心来推进人格的和谐,以佛教的报恩心来推进道德的和谐。那么从社会、人格、道德三个方面都得到提升之后,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之后,我们的和谐社会也就自然圆满地构建成功。作为我们自身,在这个和谐的社会里面,肯定能够身心安乐,非常快乐地去学佛、去生活。也就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修、我们的道业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进步和增上。
今天,花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为大家做《佛教和谐观》的讲座,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佛教怎么样认识和谐的,从和与谐两方面作了解释;另一方面主要是怎样利用佛教的思想观念具体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从三个方面作了解释。希望大家能够对我们夏令营的主题——“为和谐加油”有所了解。我希望我这个讲座为我们夏令营也加小小的一滴油,或者说添了一块瓦。那么我感谢大家在这个酷暑能够耐心地听完我的讲座,也感谢大家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
基师:虽然已经过了两个半小时,但是好像只有十分钟,因为我们大家都听得很开心,是不是?下午法师要赶回武汉,希望大家抓住机会,从法师这里接着得到智慧!
问:法师说到,为了和谐的构建,我们在社会当中不要去充当一个很个性的人。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有些人在大众的眼中显得非常有个性,当然这些很少。那些你觉得在大众眼中,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呢?那我们学佛人,要修行成佛,不就是很有个性吗?
答:学佛人要讲中道。你们不要说法师狡猾大大地。我们既不能太没个性,也不能太有个性。这并不是给大家玩弄语言或逻辑的游戏。什么东西不要个性呢?就是不要故意地表现出自己与众不同,故意弄得很怪。这就像我常与居士们讲的,一学佛马上衣服也穿得不一样了,早晚起居生活规律也不一样了,搞得一家人都非常烦恼。这样的人在居士里面非常非常多。我过去认识自己居士要修法,早上五点钟起来,铃铛当当当地一摇,你们全家人还能睡得着觉吗?你们家里这样怎么还能和谐得起来呢?这种刻意就不应当表现出来。因为你好像是在成就自己的道业,其实你伤害了自己最亲近的人。从这个角度说,慈悲到哪里去了?慈悲没有的话,说这个人能成就,我感到很困难。你天天让别人烦恼,结果你还说自己修得很好,从恒顺众生这些方面,我觉得不应该表现得刻意。但是呢?从另一方面,从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方面来说,就需要表现出比别人要高,比别人要好。当别人贪的时候,你应当不贪;当别人嗔恨的时候,你应该慈悲柔软。这些才是你应当表现的个性。至于刚才讲到的那些具体的事例,那可以明确地讲,他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作为一个医疗机构,他要救护的是人的生命,虽然蚊子也是生命,如果蚊子爬了那些必须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导致人的生命危险的话,你救了一只蚊子的命,杀了一条人命,大家说应该怎么办呢?不是要你故意地去杀苍蝇杀蚊子,是要你预防。首先就要创造一个清洁的,不要让它进来的环境。
其实这在过去就有很多办法。佛在世的时候,冲洗浴室就遇到过这个问题。浴室中积了很多水,长了很多小虫子,比丘们说,不能杀生,没有人敢下手。佛陀告诉他们说,你存的念头不是要杀死蚊虫,是为了清洁浴池,让僧众有一个清洁的生活环境。这就是告诉我们要看自己安的是什么心。对于蚊子苍蝇这个心,其实很好办,你把环境搞得干净一点,装上纱门纱窗,在房子周围洒一些石灰,让它不要在这里生存,这些办法都可以做到,我觉得这其实是个小问题。关键是他的心态没有摆正,如果说爱了苍蝇的生命,却牺牲了人的生命的话,那我觉得这种慈悲是一种假的慈悲。
问:法师讲到佛在因地发愿是否清净问题时,是说佛在凡夫位上的事,为什么发愿是在因地呢,佛就不发愿了吗,不发愿他怎么度众生呢?
答:菩萨发愿有两种愿。一种叫总愿,一种叫别愿。所谓别愿,就是每位佛各自所发的不同于其他佛的誓愿,比如说药师佛的十二大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等。这叫别愿。我们每天念的四弘誓愿是总愿。总别二愿都必须具足。单有总愿没有别愿,你就缺少度众生的方便;单有别愿没有总愿,你度众生的方便就没有落实之处,你不能缘于法界一切有情,度生的事业就不能圆满。所以必须把总别二愿统一起来。
第二点,所有愿都叫从成就的佛果来讲是叫做本愿,因为这是菩萨在因地中所发的誓愿,所以叫本愿。作为圆满的佛陀,他已经成就了因地中所发的誓愿,不需要刻意地发愿,他时时都是自然任运的。救度众生也好,安住涅槃也好,都是在自然状态下。
所以愿都是在因地中发的,成佛以后早就超越了这个境界了,佛肯定不需要再发什么大愿。就像我们受菩萨戒一样,菩萨戒的戒体是尽未来际的,也就是一直到成佛。不要说成佛,菩萨修行到一定位次的时候,自然就不会违犯戒律的要求。这个时候戒不戒对他来讲已经是无所谓的事情了,不需要刻意的去守了。
问:法师讲到放生念三皈依的问题。请问已经放生的众生是否有因果呢?怎么样放生才算如法?
答:我的表述可能不清楚。放生时念三皈依是必要的,但是实际上被加持的这些动物并没有得到皈依体。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念不念三皈依和它有没有得到三皈依是两回事。尽管它没有得到,但还得给它念,因为有加持和回向的作用,给它种下一个种子,在将来还是能够得到解脱的。所以如法的放生,我觉得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是要及时。头天买了很多堆在那里,第二天还要举行隆重的法会,念完了这些,叮叮咚咚又敲又唱的,最后倒下去鱼死掉一半了。你说这究竟是放生还是害生,实在是不好讲。什么是如法的放生呢?就是印光大师过去讲的,看看《印光大师文钞》讲得很清楚,你把它买来了,赶快给它念三皈依,代它念忏悔、发愿、回向,赶紧放了就可以了。如果在寺院如法地做更好,条件不具备,自己这样做也可以。就是借三宝的加持力为它种一个未来得解脱的因,这也是如法的。不过这些被放生的众生不会因为你给它念了三皈依,它的身体里就能生起皈依体。皈依体具有防非止恶的作用,关于这个问题,你可以再去听一下我的那个讲座,因为时间不允许解释得太多详细,就这样简单解释一下吧。
问:关于放生的问题,现在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因为现在专门有人到街上买动物放生,结果有人就专门做这种生意。这次你到街上买来放了,下次有人又打这些放生的抓来让你买。再就是有的小动物,买来放生后,过几天就死了,为什么呢,因为它本来就是家养的,根本就没有在野外独立生存的能力。你说这种放生有什么意义?再就是刚才买鱼这种情况……
答:这些问题问得非常现实。真的很好。如其谈玄说妙,不如解决一点实事。我始终有一个观点,放生不如护生。救护生命比放生更重要。放生是需要智慧的。这些情况,都是因为缺少放生的智慧导致的结果。第一点,放生本来就不应当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或者专买某一类的动物。这样你越是去放生,人家捕捉得更多,你这不是害人家造恶业吗?那些鱼到了放生的日子也真的难过!鱼也都怕过初一、十五!一到初一、十五,鱼们都提心吊胆。因为渔民到了初一、十五肯定要比平常捕捞得更多呀,满足你们放生的需要嘛。这样就不好了。第一不要有固定的时间,第二不要买固定的某些类的动物放生。第三,家养的就是家养的,就是温室里的花,只能就在温室里面,这也是要了解的。还有放乌龟也是这样的,有的旱乌龟它只能在陆地生活的,你就不能把它放到水里,有的人不还把它放到河里去,结果放进去死掉了。还有的,买一些外来的物种放生,破坏也很大。前一段时间的食人鱼,弄得大家很恐怖。那些动物没有天敌。还有牛蛙,也是外来引进的,由于它没有天敌,最后泛滥开来,就挤占了其它物种的食物,可能它活下来了,当地的其它物种就死掉了。这样你救了少数的,结果害了多数的。这样的放生,应当改变一下。还是要更多地从护生来做工作。什么呢?就是要改善它的生存环境。我们可以把放生的钱拿去净化水质呀,保护山林呀,多种树,保养水土呀,改善生态环境,乃至于做这些方面的宣传工作。我觉得这是更为重要的。
《佛教的和谐观》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