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现代僧伽禅修教育刍议

  现代僧伽禅修教育刍议

  圣凯法师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的住世与弘扬,需要清净的僧伽。在佛陀时代,佛陀以崇高的人格与清净的智慧,制订律仪,摄受僧众于清净的僧团中。弟子在僧团中依止阿阇黎而学习修行,这是佛陀为未来弟子的教育方式所作的典范。佛法传到中国,随着丛林与清规的建立,僧教育逐渐演变成家风式的师徒制教育。到了本世纪初,为了因应清末排佛思想所遗留下来“庙产兴学运动”的破坏,同时为了复兴佛教,培育优秀的僧材,因此产生了中西合并式的佛学院,以有计划、有体制的方式,来长期培育僧材。

  一个世纪以来,佛学院以其学院式的教育确实为中国佛教培养了大批人材,为佛教在本世纪的弘扬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佛学院由于本身教育理念及体制的原因,在教育方法及培养成果上总有些令人难以满意的地方。而佛教是一个重视实践的宗教,佛法的教理是用来作为修行的指导与检证,所以如何造就解行相应的清净僧伽是未来佛教发展的关键。

  一切佛法的总纲,不出戒、定、慧三学,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发慧,所谓“无漏清净慧,皆从禅定出”。所以,禅定是修道的重心,是佛教各宗派所共修的法门,是佛教的根本行持,是佛法住世的根本保证。由于众生根机的不同,佛法所流传的地域及时代不同,所以便有各种各样的禅修法门。

  在即将步入二十一世纪时,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模式,我们佛教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而其中僧教育是最主要的问题。所以,如何在现有的教育方式上,建立一种合适的机制来弥补佛学院教育的不足?在现代社会环境及佛教的现状下,如何提倡禅修法门?禅修在僧教育中的地位如何?禅修法门如何与其他法门得到很好的结合?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引起佛教界大德们对僧伽禅修教育的重视。

  一、当今佛教内外修行实践剖析

  当今佛教是继承明清佛教以来的余脉,在修行实践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种种“误区”。明清以来,佛教的主流是禅、净二宗,特别是净土宗,由于简单易行,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欢迎。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资讯的发达,东西方文明的交汇贯通,佛教内外在修行实践上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首先从佛教外部来说,一些新兴宗派及气功的出现,对佛教的修行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财富迅速增长,但是人类却面临着能源枯绝、环境污染、旱灾洪水,社会的动荡不安,人群生活的贫富两极分化,引起整个社会群体的心态失去平衡。人们烦躁不安、心理紊乱、迷失自我、精神空虚,各种精神病、爱滋病等不断蔓延于每一个角落。所以,人们在心灵的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有一种方法能调节自己的身心,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平衡。而新兴宗派及气功正是利用人们的需求,从而大大地流行起来。在大陆地区,各种借佛教、道教巧立名目的气功比比皆是,而且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引入两个误区:一是攀神附教,故弄玄虚,标榜神奇,使气功走向宗教化、巫术化;一是夸大其词,巧立名目,待价而沽,使气功趋向功利化、市场化。

  这几年在大陆地区,尤其是李洪志的“*轮功”,发展尤为迅速,它以气功之名行宗教之实,打着佛教旗号,干着反佛教勾当,把气功宗教化推向了高潮,给佛教界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在台湾地区,各种新兴宗派及气功更是五花八门,尤其是禅修型的“新兴宗派”,如清海的“禅定学会”、妙天的“印心禅学会”、彭金泉的“大乘禅功学会”、李元松的“现代禅教团”等在台湾岛内外引起了轰动性效应。而其中原因顾然很多,但是这四个教团都各自有一套超常心理体验的实践法门,都相当重视现代化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都积极地推动大型的布道传法活动。我们且不管这里面的是与非,至少说明一点:现代人需要心灵的体验,来满足现代利益的需求。

  从佛教内部来说,民国以来,禅宗出现了虚云老和尚、来果禅师等具有真修实证的禅师,所以出现了一时的兴盛,但是随着这些老禅师的过世,又很快地衰落下去。在祖国大陆,目前仍然有一些寺院坚持禅修的遗风,坚持禅堂坐禅、冬季打禅七,如扬州高旻寺、西安卧龙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都是非常有名的禅宗寺院。但是,一些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禅宗祖庭却因为忙于经忏佛事、外事活动,偌大的禅堂已经虚有其名了。出家人如果不是出家于禅修的寺院,对禅修便极为陌生,不知坐禅为何、如何坐禅,更不要说“参话头”、“默照禅”等禅修法门。所以,很多青年人出家后,由于没有受到熏陶,便以为修行就是诵经、念佛等。既然出家人自己不会坐禅,没有禅修的体验,所以也很难指导在家信众进行禅修,所以很多居士便修气功来安定自己的身心,这样也就使佛教失去了许多信众,尤其是一些知识分子。

  净土法门自从民国以来,由于印光老法师的弘扬,迅速得到广大出家人及居士的信仰。近几年以来,经过一些法师、居士的努力弘扬,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条件,使净土念佛法门出现空前的流行。由于现代社会的动荡,人们渴望能得到生命的终极关怀,净土法门由于极乐世界的庄严、弥陀的悲愿、法门的简易,仿佛成为佛教的唯一修行法门。所有刚出家的僧人、初学佛的居士,不择根机、兴趣,便只劝念佛。同时,由于在弘扬及理解上的偏颇,在思想上出现对现实佛教及人生漠不关心;在实践上,以专修念佛法门来排斥其他法门及学习教理,使佛教徒在见解上造成很多混乱。净土法门的兴起,从佛教内部原因来说,就是因为在修行实践上出现真空状态,禅修等其他法门的衰落,人们便很自然接受净土法门。

  另外,当今佛教也出现一股“密宗热”与“南传热”。在四川、山西、北京等地区由于原来就是藏传佛教的寺院,再加上藏传具有系统的禅法等修证次第,而且能很快得到效果,所以许多法师、居士便转学密法,内地许多汉传佛教的法师不远千里到四川康定的五明佛学院、西藏学习。其次,便是“南传热”,除了大批留学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的留学僧以外,有许多法师、居士对南传的禅法十分感兴趣,因为南传禅法具有次第系统、简易等特点,尤其“内观禅”已经有人专门修习、弘扬。随着资讯的发达,交通的便利,文化不断地交流,“密宗热”与“南传热”可能还会升温,汉传佛教势必面临着一些冲击。

  通过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现代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人们渴望在身心上能得到一种安灵,在正法弘扬处于劣势时,各种气功及新兴宗派便纷纷涌出。从佛教内部来说,修行的功利主义、求简单速效,对神秘体验的好奇,在修行上出现一些“误区”。而之所以出现这些原因,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们对具有二千年传统的中国汉传佛教产生一种不信任感,转而外求于藏传佛教与南传佛教。所以,汉传佛教将如何发挥历史及地域的优势,承担起教化众生的责任,使众生能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得到佛法的利益,这是每一位汉传佛教徒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僧伽禅修教育重要性

  未来世界的发展,随着电脑网络的发达,交通的便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逐渐呈现出融合的趋势。佛教也由东方向西方世界发展,目前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形势,但是在西方国家里,所弘扬的主要是藏传与南传两个系统;汉传佛教由于人材等因素,很少在西方国家流行。所以当今的汉传佛教不仅面临着佛教自身的继承与建设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如何将汉传佛教向全世界弘扬的困难,如何使全世界的人类能得到汉传佛教特有的智慧与利益,这就是需要我们在汉传佛教中能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之道。

  汉传佛教能在中国大地绵延两千年之久,这正是说明汉传佛教的无穷魅力。但是民国以来,许多僧俗大德对传统佛教尤其其积弊进行反省批判,成为现代中国佛教界的主流思潮,成为佛教复兴、转型的起点。面对时代新潮和凋敝不堪的佛教现状,大德们首先将反省的目光一致投向作为佛法住持者的僧团,一致认为僧尼窳滥、素质低劣乃振兴佛教务兴解决的关键问题。整理僧伽、办学育僧,被杨仁山以来的诸多大德共认为振兴佛教的头等策略。在这样的背景下,于是产生中国佛教僧教育的新产物--佛学院。一个世纪以来,佛学院确实为中国佛教培养了大批人材,目前在佛教界从事弘法、管理的大德,无论是老一辈,还是年轻一代,大部分都是毕业于佛学院。

  但是,当今佛教的佛学院都是继承民国以来太虚大师的办学理念,以灌输佛学知识为主,课程设置以教史、教理及文化课为内容,以提高僧人的文化修养及佛学修养为目标,而对宗教情操的培养没有采取相应的办法。所以,佛学院的毕业生,在佛学理论有一定的造诣,而在信仰及实践上则很难跟上去,对以后的弘法利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当今佛教的多元化发展已经势不可挡,作为现代社会的僧人当然很难面面俱全,但是对于宗教情操的培养及实践上的提高则是僧人的根本。从现代社会来看,心灵浮躁的现代人需要来自佛法清凉智慧的安抚,这就需要现代僧伽契理契机地弘扬佛法。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人因为得不到佛法的利益,而迷失于气功与各种邪门外道中;在佛教内部,亦因为在佛法弘扬上的不足,造成佛教徒对整体佛教在理解与实践上有些偏差,对未来佛教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在中国佛教中,最能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饥渴,安定人类的心灵,能纠正当今佛教在修行上的误区,应该是佛教的禅修。但是,当今佛教的僧伽由于各种因素对禅修表现出极大的陌生,而培养青年僧伽的佛学院也对禅修的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也是极其漠视,于是造成本是中国佛教特质的禅却成为中国佛教徒陌生的东西,这也是当今佛教的可悲之处。

  所以,从佛法的自利利他来说,重视僧…

《现代僧伽禅修教育刍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