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王族护法波斯匿王▪P2

  ..续本文上一页佛陀住处的长者居士,一律出门列队,恭候大驾。但也有不买帐的,如《有部毗奈耶》第四十五卷中所说的善与长者,他只是继续听佛说法。王便心生嗔恚,告诉左右,等长者出来后即刻遣出国界。波斯匿王却没想到善与长者为诸天所护,结果被诸天所放的一群毒蜂猛蜇,一直追到宫内仍不放过。王只好又狼狈地跑回来,向佛陀求救。佛陀告诉王,当亲自去善与长者的住处,与长者握手,谢罪忏悔。波斯匿王只好依教奉行,佛陀随宜赞王是大自在人。

   有一年轻婆罗门鸯掘魔听信邪师之言,以为杀人即能生天,于是每天杀人,取指为鬘,祸害一方。佛陀以神通智慧度化鸯掘魔后,波斯匿王正集兵前去捉拿鸯掘魔,途中来到佛陀住处。佛陀得知王此行的目的,就问他,如果鸯掘魔尽舍前恶、信心坚固而出家学道,王将怎样处置他呢?波斯匿王回答说,如果真能这样,该承事供养,随时礼拜。在王心目中,这个杀人恶魔毫无人性,断无出家之理,波斯匿王却万万没想到他已成为佛陀座下的具戒比丘。王大叹奇特,世所难见,因为有言在先,只好向鸯掘魔礼拜,发心供养。波斯匿王经过佛陀的教化调伏,而能放下国王之尊、我执我慢,确实难能可贵。

   波斯匿王在祖母去逝时,悲伤难过。佛陀劝王说,一切众生皆当归死,没有出生而不死的。就算是佛的声闻弟子、缘觉佛和佛陀本人,也不能幸免。众生只是因业的善恶而有上升和下堕的不同。后波斯匿王将近百岁的老母也去世,王因此不思饮食,得了重病。佛陀同样开解他,一切众生皆归于死,人力不能免却老病死和无常这四大恐怖。并劝王以法治化,莫以非法,这样在命终之时就能生善处天上。又波斯匿王身体肥大,行动不便,加上印度天气炎热,所以经常全身汗透。佛陀随宜为他说一饮食知量的四句偈子,王欢喜听受,命人在他进食时念诵此偈,随后成功减肥,连容貌也变得比以前端正。因此波斯匿王对佛陀更是感恩戴德。

   佛陀时常劝化波斯匿王,要以法治化,莫以非法。以法治化者,于人间美名不朽,命终后能生天上,增六事功德:天寿、天色、天乐、天神足、天豪、天光。波斯匿王也以六功德赞叹恭敬礼拜如来,一是如来正法和雅、智者所行,二是如来圣众和顺、法法成就,三是如来四部之众依教奉行,四是如来善伏外道、无与伦比,五是如来除世邪见、修其正见,六是众生忆念如来、得生天上。佛陀告诉比丘们,对于刚才波斯匿王所说的,应当向四部众广演其义。摩揭陀国与憍萨罗国多次兴起战争。阿阇世王首先进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兵败,恐怖狼狈地退回舍卫城。后来波斯匿王结集两倍于敌的兵力,摧毁来军,生擒阿阇世王,押到佛陀面前又放他回国。波斯匿王已经消减暴戾之气,二王止息兵争,以法治化,为两国人民增添了祥和,带来了福祉。这是因为佛陀的教化调伏。

  闻思佛法

   经中说波斯匿王是于法观法、明识真伪而于佛陀生起敬信的。

   有一次,波斯匿王、毗沙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等五国王在集会中,讨论色声香味触等五欲,其中何为最妙第一?诸王或说色,或说声,或说香,或说味,或说触,他们各持己见,争执不下。最后他们请佛陀释疑裁决。

   又有一次,善与长者、戒胜长者及哥罗王子(波斯匿王之弟)等各各请教佛陀甚深法义,佛陀一一如理随事而答。当时波斯匿王也在场,对于他们之间的问答不能理解,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最后只好礼佛告退。王回到宫中,因此忧愁不乐。末利夫人问明原因后,即劝王政务之暇可读佛经。王说如今年迈不能习读,又政务繁重无暇学经,但他提出一法,末利夫人与行雨夫人先习读佛经,而后于夜间再向自己讲说。二位夫人称善,从此佛陀开许比丘可为夫人教授佛法。末利夫人即请迦留陀夷为师,行雨夫人请舍利弗为师。于是这两位大德比丘天天来到宫中,为二夫人教授佛经。这是《有部毗奈耶》第四十五卷中所说。

   佛陀也时常为波斯匿王随机说法,将他安置到佛法的正道中。如说有四种人,有的先暗而后明,有的先明而后暗,有的先暗而后暗,有的先明而后明。所谓明暗,分别指今生受生处的富贵与卑贱、来世投生的善趣与恶趣。佛陀劝王应当学先明而后明,即先生于豪族家,后也行善法,身坏命终得生善处。波斯匿王作为一国的君王,自有他处理的国家政务,又大权在握,能随意而行,人生的大好时光就消耗在这些事务和五欲中。一次佛陀告诉王说,人身难得,随时有险恶恐怖,所以当于佛法中精进修义、修法、修福、修善、修慈。

   佛陀年已八十,皮缓力衰。波斯匿王问佛陀诸佛都是金刚之体,也会有老病死吗?佛陀告诉王,生老病死这四法是天、人、王、佛等所共有的,所以众生要成就戒、定、慧、解脱,达到不生、不老、不病、不死的涅槃寂静。

   波斯匿王由于经常亲近佛陀听闻佛法,以及受到一些大德比丘的影响,他也注重思惟和实践佛法。如王独一静处,观察思惟什么是自念、不自念,什么是自护、不自护,什么是善知识、恶知识,以及老病死等世人所不爱念的三法。又如王独一静处,观察思惟是不是有这么一个法,通过经常修习而能成就圆满现法、后世种种利益。佛陀告诉王,有这么一个法,那就是不放逸。

  护持佛教

   佛教出现于世时,传统的婆罗门宗教思想在印度仍然根深蒂固。出家的婆罗门通过种种苦行来清除自己的罪业,以期死后生于梵天之上,所以又称他们为梵志。波斯匿王也受到这种苦行思想的影响,尊重恭敬种种苦行外道。而对于离开苦乐二边、中道而行的佛教僧团,最初并没有生起足够的敬信,而常见比丘之过。如国中有一位勇健的将领受法教化,后于僧团中出家学道。波斯匿王事先不知情,到了国内出现叛乱急需用人之际,却得知这位将领已经出家,王因此讥嫌沙门释子无有正法。佛陀因此制戒,不得度在职官人。

   但是波斯匿王逐渐见识到比丘们的神通威力,又转而增信,恭敬供养。如有一次,十七群比丘来到阿脂罗河取水洗浴,有些人边洗边玩,种种游戏,象小孩子们一样。恰巧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在不远处的大殿楼台上,都一一看在眼里。波斯匿王就对将脸转向一边的末利夫人说:“看,这就是你的福田。”末利夫人劝王不要因此不生敬信,以免长夜受苦。其中有一位比丘没有下水洗浴,在一旁坐禅,于定中听见他们二人的对话后,即唤起比丘们上岸穿好衣服,以瓶盛水掷向空中,比丘们以神通力跟在瓶后,象雁阵一样飞过大殿。波斯匿王见后,大是欢喜,敬信转增。

   波斯匿王随着亲近佛陀,随着与大德比丘们越来越多的接触了解,如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天眼第一的阿那律等,他对比丘僧团的信心也越来越坚定,便由最初常见过失转向恭敬供养、维护僧团、护持佛教。

   有一次,波斯匿王有建新好的浴室,因为恭敬比丘,就问他们要不要洗浴。比丘们就答今天要洗浴,于是王吩咐下人今天准备诸比丘洗浴。有的比丘早上吃饭时洗,有的比丘饭后洗,有的比丘晚上洗。王晚上想来洗浴,结果一直被比丘们占着,直到天快亮时,方能进去洗浴。波斯匿王也很关心比丘们的道念和修行。有一次王听说难陀比丘因孙陀利女而还俗,便“心怀愁忧”,即刻前往难陀的住处,知道是误传后,因此欢喜不已。

   《有部毗奈耶》第三卷中说,佛陀先后为影胜王(即频婆娑罗王)、胜光王(即波斯匿王)说法,令得见谛、得调伏。当时二王各于国内宣布教令,国中所有比丘同王太子一样免除赋税,诸比丘尼同后宫妃嫔一样免除赋税,他们携带物品越界过关也不用交税。另《五分律》第十卷说,波斯匿王有令,若国内有轻慢释子沙门者,“当重治之”。如波斯匿王得知迦留陀夷尊者为某盗贼所杀,即治凶手全家死罪,夺去左右十家邻居的财物,又抓捕平日与凶手来往密切的五百盗贼,全部截去手足。从此,一般人连在肢体上碰触释子沙门都不敢。

   波斯匿王作为王族护法,也有过失,如曾侵犯罗汉尼。该罗汉尼因无欲受而不犯戒,波斯匿王则痛哭流涕,殷重忏悔。

   另外波斯匿王有子名祇陀,将自己拥有的祇园献于佛陀,由须达长者在此建立祇园精舍,佛陀一生中很多时光都用在这里教化众生。王又有女名胜鬘夫人,为阿逾阇国友称王之妃。她从小受父母的薰陶而皈依佛道,礼敬赞叹如来。后又对友称王说大乘之法,与王共同教化国中人民。由此看来,波斯匿王的这个王族家庭多数成员都敬信佛法、护持佛教。

  

  

《王族护法波斯匿王》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