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安立三千生 声闻麟喻德 菩萨正离生 列众善为喻
以无量福德 显佛无间道 无间三摩地 一切种智性
此所缘无实 是述主体念 此中行相寂 好辩者常诤」
七十义之四十九
意乐此所缘 受持此自性 一切种智智 胜义及世俗
加行及三宝 巧便证能仁 颠倒及道等 能治所治品
性相及修行 诸邪说分别 依一切种智 说为十六种
以上顶加行第五品竟
渐次加行品第六 七十义之五十至六十二
施等至般若 于佛等随念 法无性自性 渐次边际行
以上渐加行第六品竟
刹那加行品第七 七十义之六十三
一一施等中 摄诸无漏法 能仁一刹那 证彼智德全」
如士夫水车 步势一处动 全备悉顿转 刹那智如彼」
七十义之六十四
何时诸白法 自性智究竟 完成法性生 即时刹那智」
七十义之六十五
由布施等行 诸法如梦住 诸法相无性 一刹那能证」
七十义之六十六
梦中此能见 不见有二理 诸法无二性 一刹那能观
以上刹那加行圆菩提第七品竟
法身品第八 七十义之六十七
能仁自性身 得诸法无漏 一切种清净 彼自性即相」
七十义之六十八
顺菩提无量 净解脱等至 九次第自体 十遍处体性
威伏根殊胜 差别有八种 无诤愿智满 神通正等明
无碍四清净 十自在十力 及四无畏等 身等三不护
及三种念住 法性无忘失 习气正真断 大悲诸众生
唯佛不共法 说凡十八种 及一切种智 称名法之身」
声闻无诤定 见者烦恼断 佛无诤永断 聚落等烦恼」
大觉之愿智 任运成舍贪 无著而常住 普答一切问」
善因成熟者 於彼彼所化 何时能饶益 即於彼彼现」
如时雨普洽 唯种坏不生 诸佛虽出世 根缺不获益」
事业广大故 说佛定遍满 即此无尽故 而亦说为常」
七十义之六十九
妙相三十二 八十随形好 受用大乘故 名佛受用身
手足轮相足掌龟腹平 手足指等纲鬘联合生
手足柔软细滑若童肤 彼身七处各各得充满
指节纤长踵广身洪直 膝骨不突诸毛皆上靡
腨如鹿王快迅臂修圆 阴藏密赘豆蔻乳第一
肤色紫金细薄而无垢 毛孔一一妙润皆右旋
眉间毫相庄严狮子身 臂腕圆实接膝顶广正
於非妙味转现上妙味 身相修广腱脯若水薪
顶圆肉髻舌相净广长 狮颊端严悦意净梵音
齿牙洁白齐平细密满 数足四十安布而完善
目睛皎洁深碧牛王睫 敦妙严肃三十二相圆
如是彼彼相 能成以何因 由彼彼圆满 能感此众相
迎送师长等 正律仪坚固 亲近四摄事 布施妙资财
解救他生命 受善转增长 是能成之因 依经而宣说」
佛爪赤铜色 色泽高众指 广圆而纤细 脉不现无结
踝隐足正平 动步若狮象 王等势右旋 妙直进坚密
光洁身相称 洁净软清净 身相皆圆满 身肢大且好
步庠序双目 清净童子肌 身无怯充盛 最极策励身
支节善开展 观视净不障 身圆无凹凸 动止中正直
脐深右方旋 众皆所乐见 行洁身无痛 无诸黑黶痕
手如兜罗绵 手纹深长显 面门不太伸 唇若频婆果
舌柔软薄利 红赤发雷音 语美妙牙圆 锋利白整齐
鼻干细高修 准圆极洁净 目广眼睫密 犹如莲心蕊
眉修而细软 清润复整齐 手广长耳齐 损害过失断
额部善分开 开广顶周圆 头发如童青 稠密软不乱
不湿出妙香 能夺众生意 德纹吉祥相 是为佛随好」
七十义之七十
三有各各中 种种利有情 清净平等身 变化流无尽」
尽轮回生死 事业无止息 诸趣解脱业 设置四摄事
今知诸杂染 及知诸净证 有情如义至 六度彼岸事
佛道自性空 尽灭二戏论 假名无所缘 成熟有身命
及立菩萨道 遣除诸执实 得菩提严净 佛土等决定
无量有情义 敬侍佛功德 菩提分诸业 不坏失见谛
舍离诸颠倒 彼无根本理 清净及资粮 有为及无为
悉不知其异 安立大涅槃 法身之事业 说有二十七
以上法身第八品竟
释余略义 相及彼加行 彼极彼位次 彼竟彼成熟 另摄为六义」
摄境有三种 因四加行性 法身事业果 摄义又三相
今此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者,是至尊依怙弥勒菩萨说。由西土大德不死论师,同大德具慧译师,译为藏文,决择最善之本也。比丘能海於庚午辛未年之间在拉萨译汉只及论三智品,後於戊寅年於成都南郊近慈寺安居中续译竟。译者识。
右颂文之眉上及旁侧,用小字所标出之「科别」与「七十义」,系根据《现证庄严论文句颂解》而附加者。 编者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
梵语云 阿巴哈马耶阿朗嗄[日/阿]那马札[你/耶]巴米打[五/勿]巴得厦打折帝
藏语云 悉饶已拔惹覩请巴们[我/阿]登足鄂笃京寫甲瓦折巴
弥勒菩萨造颂
狮子贤菩萨造疏 能海上师译
大觉佛佛子各各顶礼
今於般若波罗密 彼中文品所作者 一切庄严成就师 众解释者恭敬礼
贪利有情成大贪 圣者无著救怙主 不败尊前亲听闻 本论指导造广说
天亲根支行义等 以自胜解立主要 是处内识之所知 正真依於净解脱
圣者陇补之派流 受持清净解脱行 此中应作不知见 住中慧行教相外
如是以下解脱类 住信心地知识等 本论究竟未寻求 随自思见作广论
如是善巧作光明 真实深隐未得获 本论始终根本见 谁能获得甚希有
是中最极难得者 此甚深道根本见 大觉於此成自在 诸善巧者分别明
本体一切清净者 别无行境与功德 最後成就为自他 利益乐欲生欢愉
圣慈氏说,坚隐之自行,及随顺炽然利他之教者,谓由各各自明之慧,依止般若波罗密多经,所有至极之教,是将来能得一切妙善主要之因也。如此所云,应作决定摄持,则余佛母广大功德宝蕴,莫不容易出生,且於无量事义生、住、趣、入、之处,所作徒涉之点,能生超举甚大之智明。是故初始於母经功德如何,如其所作名诠,先行赞颂、顶礼、归依。
诸求声闻寂灭 遍知等性 凡於顺解脱 能作得者
能为众生义利 诸道智性 若饶益世间 使成就者
能仁正等诸身 一切种智 於种种一切 彼宣说者
声闻菩萨众会 究竟大觉 诸圣众之母 皆赞礼者
如是等云云。
此中颂义者,是於彼广大体性中,蕴育出生等义具足诠显者也。如闻会解,且发信心,后来复随行等因缘,於经中佛说无疑,因之更能迅速发生炽然之信。以此法随法行,乃至了知於中,执一及多之自性,与离弃之故,所作名言体量,及道,及其行相生灭,完全了知。
由彼了知颂辞文义性相之故,不见经中过失,乃至於般若波罗密多一切智性之三种,其中体性义理三法具有现证。了知於大觉等能作敌对之魔罗,即是三有甚深之性,即彼决定取持者,以此炽然能作生者之性故。於此炽然等中间,又以此为现欲功德之补特迦罗性。此之二说,及此中依止最胜善说,种种一切摄持等等之义,现证明了,必须最极恭敬,随顺法行乃能作也。
复次,由闻发生信念,以此了知诸法次第生起,是善能成就最上第一之成就,以此之故,於佛母经至极信仰随行者,是善能获得一切主要之因也。
此中一切智性三种者,摄持八品之义,其体即是般若波罗密经,亦是论中分别成就之理,一切义相完全同经具足故。以此印摄於心,令一切智性三种之门,能作总持成就之故,故於般若波罗密多,作成就之赞也。
颂之初句
此中声闻亦摄缘觉,由彼集积清净解脱之次第多同,而其本体缘觉少胜,是故教中摄之为一也。凡於涅槃乐欲等体上,寻求一切性是无生,悉皆了知,以蕴及俱有,及蕴不可得之性相修为,凡诸顺彼解脱涅槃二种之道,此中皆能得者。
颂第二句
若诸菩萨,能作尽其所有轮回众生义利之事,以诸道无生自性之证。凡诸众生义利究竟,能作修行成就者皆是。
颂第三句
种种一切无生,内心刻印悉皆具足者,大觉正等戒身,具足瑜伽,具足自在之主,诸行对治之*轮,种种无尽无余,一切能作动转者。
颂第四句
若此大觉声闻等中,修行悉皆圆满,及成就能作之性,母经般若,是我所顶礼者也。
如是顶礼,先行赞颂,能於现证庄严论,论体及对治及种种诸业悉皆相应建立能作摄持者也。
观初颂一类,是无义殷勤者也。彼於般若波罗密多经论,性相体业未说未知,而令接受生信,任何出生亦无有也。观第二类所摄,悉皆清净真实所摄,烦恼遍行实所不摄,将何而…
《能海上师全集(第五辑)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