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能海上师全集(第五辑)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P38

  ..续本文上一页常修空行,由大悲力,不舍有情,故名平等。天王当知,若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於一切法心缘自在,心缘无相而修菩提,不见无相及菩提异,故名平等。心缘无愿,不舍三界,不见无愿及三界异,故名平等。」

   复次,梦不是醒,醒不是梦,梦心者,睡眠力之所损害故,彼无果故,是相似故。以此所说之喻不成。(答云)如彼梦中善与非善并作,觉时不作呼叹伤悲(不善轮回)。但作适意佳美(涅槃之境),欲令随行心中,心意现前失真之医治,完全医治故,而说生死涅槃平等之喻。明生死涅槃二者平等之性相,又是自分大觉刹土应觉了之成就故。故此以下作大觉佛刹最极严净者以此。

   七十义之四十 净治佛刹加行

   颂云:如有情世间 器世间未净 修治成清净 严净佛刹行

   解云:此颂云者,有情等器世间之希望分别,与大觉清净刹土,二者地位之观待,如彼饥与渴,刺与石等之性,皆是不净。此对治者,神圣与罪失,习行工作与全体等出生一门乃至一切清净者,是大觉刹土之清净也。修行者,无住方便之善巧也,如其时劫是所须要。

   七十义之四十一 化身因中之方便善巧加行

   如其时劫於大觉之所作,须要之方便善巧云何?

   颂云:一此境及加行 能度诸魔怨 二无住三如力势 四不共行相等

   五不贪六如所缘 七无相八尽诸愿 九表相及十无量 方便善巧十

   解云:此颂意十种方便善巧者:一、中断之法正真过度者,神圣与魔业并超。二、一切法平等性,即此清净行相修行亦不住而住。三、愿道修成以他义为前趋之势力,此圣者之能作也。四、难行之一切最极修为性,不是通常。五、清净白法,一切受持而不执着。六、清净解脱门,空性之无所缘。七、清净解脱门无相,即此无相亦无。八、清净解脱门无愿,即此愿性亦无。九、请问舍断不退法门名诠、征相、决择、及境。十、请问一切智性之无量,般若波罗蜜之境了知。如是十法,现前所作,时非时中智慧知解,即加行中方便善巧之总持门是也。

   圆加行品第四竟。

  

   顶加行品第五

   七十义之四十二 於道向上之加行

   於果上得增长自在向上故,以名加行。分别有四:一、加行道,二、见道,三、修道,四、无间道。

   一切种智道现证圆满获得,欲其炽然究竟发起观证容易、了知所作故,故作特徵等叙述,依此前行摄持现证高上。

   颂云: 梦中於诸法 亦观如梦等 徵至顶加行 所说有十二

   解云:此颂云者:一、以最极修行故,住类者在梦中,亦於一切法在梦中能作相似等观见。二、於声闻等地位欢喜久住,其心不生。三、於如来诸佛等观见。四、於诸佛之神通种种神变得所缘。五、宏法之心生。(以上皆梦中)六、於地狱等有情见彼先前行业,自於佛土努力,断彼恶趣随行在念。(梦及醒)七、在城市中住少作言说,能作真实加持成就。八、魔害布施及非人所作,无中生有,作实有之词等成事,知远离。九、依自现前了知彼边,方便降伏故,依止善知识亲近受教。十、学习一切种智般若波罗蜜多。十一、於一切法现前而无错失。十二、於佛菩提随顺成就。

   此之十二是现证顶加行能得之住位分别表现徵兆之相也。(暖)

   七十义之四十三 福德增加殊胜之十六相

   复次,如是表徵作用之行相,复更摄入福德增加殊胜之十六相。

   颂云: 约南洲士夫 供佛善根等 多种喻所作 增盛十六相

   解云:此颂所云者:一、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南严浮提之有情不惜财货,特能於如来所,作特殊之供养。二、特於般若波罗蜜能作意念。三、能得无生法忍。四、於所应作之菩提及能作之诸法,能无所缘。五、於十善等及无色之修习悟入易得。六、接近诸天邻次之, 下。七、自能镇伏诸魔势力。八、与导师及相同之士夫共在一处。如是等所说之福德有八。

   复次:一、一切种种善巧方便学处完全清净。二、具足成就如来种性。三、能得佛果之因相具足。四、於波罗蜜反背方面,心意不生。五、於色等及俱有,具足之观念心非炽然生。六、普摄广大波罗蜜能正知。七、一切圆满成就能得。八、正等圆满菩提相近随顺转成。如是所作福德又八种等别解者,以於无上等大觉至尊供养之善根等种种众多所作,增上复增上特殊之圣性住类等种种行相八种,成为十六之自性增盛之相也(顶)。

   七十义之四十四 决定坚固

   复次,如是增盛行相,种种添扣转成自根界种,以此能得究竟殊胜之种种性相故,如是决定坚固依止,务须决定坚固依止也。

   颂云: 三智性诸法 圆满最无上 不舍有情义 现得坚实称

   解云:如此颂云,一、依止正真(坚固诸义)大悲方便善巧之力,於种种圆满三智无上诸法,未知者求知之住类。二、大悲现前,能作自性有情之义利完全不舍之性相。三、依一切种智性中,如何所说一切智性三种之法。(以悲心故)於他发心等作增上大声宣说,因此获得悉皆圆满无上之决定坚固之依止也。(忍)

   七十义之四十五 明福德殊胜之相

   复次,如是坚实,能作决定坚实,成就此之性相,是住众生位之住者,未得圣者住位故,福德殊胜故。

   颂云: 四洲小千等 中大千为喻 以无量福德 等持悉全宣

   解云:此颂所云者,称量能称量之标准也。如其大千中千小千之三千世界及四洲等之福德,比於般若波罗宣多中一切智性三昧之福德及智慧之量,各各作喻校量,比广大福德之性及三昧正定之相,乃至此体殊胜(般若),比於圣性差别,并是超量。(胜)

   以上特徵记持增加暖等决择出离之四支分自性,内心刻记应作也。

   以上加行道之顶加行竟

  

   七十义之四十六 见道之顶加行

   此中所说不随顺品、对治品、及俱有有四种。今先不随顺品、所取行相分别之二。

   颂云: 流转与还灭 各各能所取 体性各又九 非如其境性

   解云:此中所取者,由流转与运灭,即无所缘与所缘之自性体,於中菩萨与声缘等各各於法之弃舍、爱取之修行门路上,於境失实,及我性所取,非得般若本体之知见故。又此所取行相,复分烦恼(无明所起)相似(错失所起),此二皆不顺实境,成为境上之妄计分别,各有九种,皆是於真实性及未随行趣入性上,颠倒显现故。於如其所有之境,皆不知本体自性、及错失之知见所作也。如是所取行相二类分别教示矣。

   能取行相分别云何?

   颂云: 判异生圣者 情实安立假 许能取分别 各各九体性

   若所取义如 彼能取何性 是彼之执着 自性空之相

   解云:如是颂云,各各士夫及圣者补特伽罗体上,士夫有我执之见,圣者有随行安立,由此因缘,有能取体。此能取体行相上妄计分别作遮止者,是彼於不随顺品中,彼能成就境界及妄度分别故,成境与妄度分别,各各有九种也。任何时中,谓此等境界有一分真实,能成所取之体义,彼体如其所取而有自性者,非是。此所云者,彼任何时。言有能取者,是不如理。以此之故,执彼能取体上,谓彼有能取之自性,及有阿练若之自性,悉是颠倒之显现故。境界如何,即是如何的不是,要知自性之自性是净空理故。

   复次,所取行相分别之量,最初错失之因缘行相九种云何?

   颂云: 一自性及二种性 三於道正修行 四智所缘无误 五不共对治品

   六自证及七能作 八彼业九所作果 趣入转依品 分别相说九

   解云:一、修真阿练若者,无证寂静之自性。解云:真阿练若之名诠者,谓真净本体及正修行处,或名净地,不是专指坐山闭关等而言。真净本体者,即前所说甚深义之自性也。正修行处者,指瑜伽相应之点,如前说八种甚深行相等,无论何时何地行之皆住正修行处;又如佛说六度相摄及般若导引诸度行法,不论何时何地何事境上随所修行,皆与般若诸度相摄,不离甚深般若之慧念,即名正修行处。净地者,指严净波罗提木叉戒者之行、心,依持威仪、住处、行根、面首之众事般若,合汇甚深理智般若修行。如度量有则有法,行路有图有站,无差无失,瑜伽相应,合佛轨度,以事见理,以理成事,乃至得成一切无碍无失之正见正行,此正见正行之处,名为净地。如是真净本体、正修行处、及净地等,皆明修阿练若之自性也,亦证寂静(灭谛)之自性也。於此等自性不知不学,自法安立种种所取,不随法行,或摘取经中便己之一事一行佛说对机方便之教,执为无上,放舍般若究竟修行重要之说,皆由错失颠倒之所缘,随自所取之见,违反般若甚深之教,是为无证寂静之自性者也。此是所取第一。

   二、於不动地等中趣行,求佛之种姓决定清净。解云:不动地者,大乘第八地。等者,极喜、离垢、发光、焰慧、极难胜、现前、远行、不勤、(後二)善慧、法云。又声缘等十地标名者,种姓、八人、见、薄、离欲、作证、声闻、缘觉、(後二)菩萨、佛地等。(後二应知舍利弗毗昙及佛地经论)此趣行人,但依大乘不动地等以前诸地修行,或依小乘缘觉等以前诸地修行,不欲摄修後之二地:一者愿欲永作菩萨,不乐後二清净究竟难行之行,多持留惑利生之见以为究竟。一者,劣乘自利偏多,压怖胜乘後二之地,以此发心趣行,欲得究竟佛法,於如来种性之体,所谓三大及佛决定清净,不知不行。一者不了究竟清净,执留惑之见,保守我执习气。一者压怖究竟清净,不知平等无我之见,以此习气我执不忘之性,趣求佛道究竟决定清净之性,依自…

《能海上师全集(第五辑)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