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能海上师全集(第五辑)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P8

  ..续本文上一页天等异熟身光末末无见。以此惭愧改悔暗昧,发心仰佛光明,出胜天王经,彼唯显彼由於证解发心之说也。此中所云者,是由智慧所作故,是由言语音声动耳因缘之名诠故。复次,发菩提心者,分别有五,一唯依一种缘及俱分各各决定者,二依三乘种种行相建立参忆之所作者,是中(拣别)唯究法相者不摄也,以依如是等道理发业之一切士夫,是以成就无上正等圆满菩提所有究竟发心故,三以此之故,欲贪及离,是以後瑜伽所作,而亦佛性得成之所作故。此道智性者,是依修行之所作故也。四有发菩提心者,尽轮回所有之有情之义利能作趣入,而於烦恼性等种种一切断弃

  

  为非是者。如是所云者,是(私)自性因也。五此之以下,依由自因所有之业务知识,於正真之现边不决定能作,有情有摄有不摄,於此般若等中颇能作方便善巧等等能作者,又是一类。

   如是所依上说五种等之名类,於道智性之品类中,一切道圆满所作之旨趣知道者,声闻道也。

   道智之理者 谓四圣谛等 行相所缘门 声闻道应知

   如是等云者,此(苦)苦谛中,如次安列无常、苦、空、无我、等缘,如彼之相性寂然,四种行行相清净。(集)集谛者,集因、集集、集生、自性之缘缘性、病行、果、痛刺、罪之行相等等。及作意贪欲,及离贪欲之所为与遮止故,或希望契入也,是名曰集。故(灭)苦与集谛,彼彼之体性,各各作意所生之相性,有彼岸及坏灭之法。而行相自性本清净,由欲贪与离贪体之自性的欺骗动风故,而此坏灭之行相本净。以此遮止坏灭集因自性,与病集集之根源,及集生逼害行相等也。又灭谛之灭者,自性无我故,寂静及财势行相之我性隐没故。决定出离之性相性空,及量不可得。异熟不可得。现在行为不可得。如是等之行相清净者也。(道)道谛之道,即发趣之能作性者,恰当须要道品,修行成办,决定开悟(亦曰离生),行相种种等自性无所缘之门。乃至道智性之品中,声闻等之道,亦是菩萨应当於彼完全了知之所作也。

   四谛(暖顶忍胜法)悉皆了知者,决定开悟一分或全分观证之前行俱有,是称道之名诠,乃至亦曰决定分全开悟。

   圣者声闻道 色等即空故 空无分别暖 彼等无所缘

   能成者为顶 即此常等理 住者并遮忍 十地等部中

   广教亦无住 说彼胜法成 凡此故云何 佛诸法无住

   此中所云者,(暖)色等蕴中,各各自性与空性等,互为彼此,异性不可得。(顶)色等之中,如前的无所缘。及(忍)如彼色等之中常常存在,又不是。(断)非常又不是也。如此所缘之理说是住止(坚然)不变者,亦遮而不许。第一何以故,如彼如来善逝者,菩提现圆大觉,于彼诸法未经见者,如其所作之量能生,是无所缘之因故。此是於极喜地等中指示无住叫教之说。如是云云,作此等行相者,以此行相如次安立四谛之所缘,决定分判所证之分全,是士夫之所作故也。

   於声闻中上首之趣入者,称为缘觉道之名,种性积集深厚故。如彼声闻诸业中,如其圣者之差别云何者,此亦如其彼道。但凡必须吸入者,迎入之接取力强时快,殊胜契入成就之性也。

   自体生证故 他教未趣寻 麟角喻智生 现证甚深名

   如是颂云,经云声闻等者,由他之教,随众视闻,而自证菩提之成就。或由他体之名诠,及俱有诸法之教示,而能发生善根趣入之能作性也。诸缘觉者,先所闻等,现时所作,於他之教未有视闻之主性,而自现证菩提之成就。是何故耶。如是缘觉等中,於佛示教之主要所作者,特能独具殊胜趣入之性是也。是故彼於声音名句教法之门,乃至听闻等分别之智,善巧习练能作证解,如是等者,自体所得之智慧等自性之心,能不须声音教法之指示也。而彼自行观他(平等慧心力故),於十善等事(调伏),亦自能作趣入。以此之故,彼等所证非智慧性,而是殊生契入之性也。

   又如其未闻之法明解接收之主要者是何,欢悦迎取是也。

   云何调伏证 证义相云何 如是彼彼等 无声彼彼成

   如是云者,於此行相未精通,於此行相未观察,颂词无教授,於此名声行相汎滥(错乱极多)依文。又复能作斗乱,相续传演。乃至云彼菩萨不须佛教名诠法义之转教传习,而谓由自定愿之完成也。

   此中云者,与佛相似故,故称自觉性之(有自昧故而非大觉)住类,由先教愿等心力故,故此世无声而成。但须如何吸映往世之体,是何行相,如其听闻乐欲,如彼行相所知事义,依彼彼行相之上,如印显现成就,所谓无声之教者以此。施教法者之声义,如彼名诠所作之法,听者了知之行相,最极深印。以此发生如是作用是也。有如此殊胜趣入之名称,乃至殊胜道等(领受等)特能独有之圣者,是故义立独觉之道。

   境事分别断 而未断能执 麟角所依道 正等摄应知

   如是云者,独觉之道,此中所说云何。言彼唯独真实(期于觉证)修行,於外物如何引诱因缘出生,而能不碍修行者。所执能执之事,行相分别,如其位次,断与未断,自能觉了。乘之所摄所依之法体,殊胜特具了知之圣者。或是具足法证之菩萨智见,能作所作之道,非只一切行相之了知者也。如是云者,是独觉之道也应知。

   决定判别彼缘觉所得证解之分与全者,如其所说,道生决定(之境相)。

   决择法无违 且证空成暖 顶於色等法 增益影亦断

   内外色皆空 色等无执忍 色等生灭等 相皆无法胜

   此所云者,於色等诸法合集安立而生决择彼法之性,与空性(成暖)不违。色等诸法依於胜义相影,及增语等义亦断(顶)。自性即是空之故,於内外色等空性亦悉无执(忍)。色等生灭无(行相亦无)等,所作之行相皆无(胜)等。如其次第,依四谛所缘中,决定分判开悟之分及全之生住者是也。

   缘觉道之契入如前,今菩萨道者:

   於谛及谛忍 与智四刹那 道智中见道 所有功德云

   如是云者,道智性之类中,菩萨之法忍、法智、类忍、类智,如是所作之忍与智,於一刹那间,在此四者之上,各各分别苦等之谛,及其随行具足清净等相。及利他彼此功德清净俱有修行之所作见知者,是大乘二利见道之名诠也。

   此见道中种种修法之相云何?

   一如性与觉智 二互依故无依 三不许分类说 四大如量皆非

   五无量及无边 六彼住清净于色性 七觉性定等持 八取舍皆无作

   九修慈等无量 十空十一觉性正得 十二摄种种悉净 十三忧患诸病离

   十四涅槃等执尽 十五诸佛获念等 十六断命等能止 十七种智理中住

   十八自住安有情 十九及无尽施等 二十回向圆菩提 道智刹那性

   如是等云者。一胜义道理如性是也。二佛清净所依与能依无实,以此之故,彼体彼此相数,说有住在不成许可。三于色等法界之自性大性(种相不分别也)。四彼大性与如性等皆是非量。五如当前虚空不可量,无边际可量故。如是所云者,於彼苦等之谛相作清净故也。

   六于色等自性不可得,则常与断之边际性等亦不可得。七般若波罗密住者(了知)之法界自性,即於色等中见彼真如性,如是决定摄持。八如是彼中住者,於一切法取作及舍除,以不可得而作修行等。九以自性无之胜解而作前行,修四无量等之所作也。如是所云者,於彼集谛等之相,作清净故也。

   十色等之自性,彼本然自性唯是空性。十一法界与平等善根之果真如觉性正得。十二般若波罗密诸对治等,种种一切皆摄。十三了知如性故,外内忧苦极能息灭,如此所云者,於彼灭谛等之相,能作清净故也。十四唯修无自性及色等及涅槃等现前失实寂静。十五般若与方便善巧契入,得佛护念救济覆被清净能作。十六现前乐欲佛故,於彼作断命等能止。十七自於一切种智性中住。十八乃至於彼性中为彼图谋创立。十九无尽施等愿欲能作。二十悉皆回向正等圆满菩提之所作也。

   如是等所云者,是於彼道谛种种清净相也。如是者是道智之刹那体也。

   (问)有说云,此中文颂所作顺义排列令作奉持耳。一未明宗道之义相。二於彼见道之十六刹那随顺排列随时作法应说者完全未说。三於决定能作分全等之义,应决定如何观察等,颂词文中皆未说明也。

   (答)彼者於此修中,各各次第等未全尽指示之故,云何耶。此为现证次第,分分少亦未得者之说也。故未示教彼宗义别。略显所缘及行相及如何所作等,词句颂文之义,皆如其相抽说也。是见道趣入中(修道)先头提起修道名诠之所作也。是中名诠所作者,少许与调伏果顺业开发,致力容易趣入故,时相应故。

   诸相自静寂 敬师克烦恼 非人障等除 菩提供赞依

   如是所云者,一心於种种一切行相自在能作,二於善知识等士夫一切恭敬,三贪等烦恼荣耀能克制压伏,四他方所作之患害随行成就违境能灭除,五正等圆满菩提修行实行,六於所依境借事所作能作,如是所作能作六种是也。

   由此能作以下之修道,是曰胜解者也。此中分别有漏无漏二种。有漏者,俱有胜解、回向、与随喜之自意能作。如是所作等,即内心胜解此修道。初道胜解能作所作云何?

   胜解者自利 自他利唯他 应知此三种 各有小中大

   许各各又三 如小小等别 彼复又三分 说二十有七

   如是等云者,自利及二利及唯利他,於此所缘性相,如何胜解。如其所见之善根,依止修道之法自在所作。而初业者,现不全能作故,差别能作自性,分为三种胜解也。如是各各体上小中大等分别有三种,其中彼彼各各又小中大等分辨又复三种。如是九个三种胜解者,成为二十七…

《能海上师全集(第五辑)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