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心七义教授 第四讲▪P2

  ..续本文上一页些来伤害我,成了我修心的助缘,请你再来伤害,我会供朵马,要如此提起心力。

   第四、劝请护法行。许多人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供护法神,请求庇佑,如生意成功,官司不要打输了等。供护法神,一般多求今生顺缘,减少障碍。但应思惟,诸护法们,如在世尊足前所承诺,我为具足顺缘,消除逆缘而供。违缘对我们有很大帮助,希望再多一点违缘,这样祈求才对。西藏有位有名的护法神,我以前在哲蚌寺时,上师告诉我,请求护法神时应该说:「对我修行善事,如有违背心态,请处罚我,让我知道。」这对我有很大鼓励,当要违背善法时,心中就会想到誓言,如果做些或说些非善,似乎有一种干扰,或不吉祥事快要发生,我就想到这是护法在引导。我刚来辩经院时,开始三个月伙食并不好,那时有位朋友送我两块酥油,我就放置在铁柜旁边,心想留着自己吃。出去回来看到一只狗把酥油咬走,本想去追它,后来心想不对,我原先起了贪念,可能是护法处罚我,就让它吃吧!譬如对好的瓷器,我一生贪心就会打破。所以现在戴手表,一定要便宜的,否则很容易不见了。

  遇缘即修习

   我们不论遇到任何因缘,都要想这因缘是助我修习佛法。例如见到乞丐时,心想真是可怜,因为往昔悭吝心,所以今日沦为乞丐。我们应以慈悲心,把外缘转为修行的道路。遇到一位财富及智慧,都很圆满的人,我们应该思惟,他前世造了很大善业,今日感到如此圆满果报,应该随喜,以随喜转为菩提道用。见到丑陋的人,心想他很可怜,因为他前生未修忍辱。见到五官端正的人,心想前生修忍辱,今生感到这样好的果报,就要随喜。面对境相好的、欢喜的,不要用比较心,应以随喜赞叹他的善因;遇到丑的、不喜欢的境相,应以怜愍心慈悲心观待,不要存有慢心轻视他。不论面对何种境相,用这个缘修习。尤其同自己程度差不多的人,对方的智慧或经济上,忽然超越,比较心或嫉妒心很易生起,这是很危险的,正对治就是随喜。假使对着境,生起比较心或嫉妒心,应该思惟:我在修行道上,已经有很多违缘,难道我还要承受未来违缘的果报吗?他人感得善果,是前生造的善因,应该随喜才对,为何嫉妒呢!比较心和嫉妒心,对自已和他人有利吗?嫉妒他人能阻止他人富裕,使自已进步吗?乃至今日,一直嫉妒他人,对自己有好处吗?因为嫉妒让自己内心不平,并且造成日夜的痛苦,特别是依佛法而生起嫉妒和比较心,就如同要治病而服毒药。有些人说有比较心才会进步,但这是一种错误。进步是靠精进勤奋而产生,就如入中论说:「一切善随精进生。」因此,暂时依比较心可能会有一些进步,但是最终是损失和堕落的主要根源。

   如果游览遇到山明水秀,百花盛开的地方,可以将美景的意乐供养诸佛,常应思惟遇缘即能修,无论行住坐卧都在修行。供品又有属于自己及不属于自己,属于自己的如香花灯蠋等,不属自己的如大地万物,还有是意乐造成的。对着一切境能用来修行,那随时随地都是最好教授,这是遇缘即修习。

   一个人若在任何时刻都在修行,不必化很多力量做善事,自然产生更多善业。随时可以遇到缘,而不加以利用,反而修无意义的苦行。例如把小钱积集起来,也能成巨富,弃小钱而不顾,却梦想一夕成巨富,懈怠而不会进步也一样。特别是不管遇到任何违缘,都要高兴欢喜地把它转为增长修心的助缘,并希望遇到更多违缘,无此增强的心力,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能体会「遇缘即修习」这句话,对任何境均能修行。

  第四、明一生修法

  摄教授心要 应修五种力

   我们所学的教授,修心七义的心要,总摄为五种,就是五种力,五力在修持时有密切关联。(一)牵引力。(二)修习力。(三)白善种子力。(四)对治力。(五)发愿力。此是修心次第:推广白善种子力,而使牵引力增强,推广牵引力使修习力增强,由此对治力也增强,也使发愿力增强,这是因果正义次第。

   牵引力就是下定决心,有了决心,做任何事均能积极、热忱。一切众生希求离苦得乐,我应该负起这个责任;尤其为了一切众生,我要成就无上菩提的决心,这是最圆满最强烈的的牵引力。因为如虚空般的众生,我的责任是无尽的,牵引力就是要圆满众生的愿望。真正的心态是发愿成就无上菩提,发愿后要闻思修等。我今已遇大乘善知识,听闻修心七义教授,我有净信力,为一切众生努力。清晨起床思惟:世间一切都不究竟,我应该学出世法,尤其修心七义法门,尽其所有力量修此法门。这样整天做事都很圆满,不为世法所垢染。经过不断的思惟,牵引力越来越强,修心七义的修持也会越来越好。

   牵引力产生的主因,是从各个角度扩展思惟,修持修心等诸法的功德和不修的过患。宿生造了很多善业,生生串习善业,也会使牵引力越来越强大。依持续修牵引力,反复串习修习,这是真正修心的主干。假使我们没有白善种子力,不会有修习力,更不会有牵引力。因此前生种下的白善种子力是很重要的,修习力、牵引力这两种力量增强,白善种子力的力量也跟着强大。并且为了增长福德力,学十行法,已生善行使增长不退,未生善行使生起,这就是白善种子力。所以说牵引力、白善种子力及修习力是互相关联的。

   牵引力、白善种子力、修习力三个最主要的逆缘,是自性我执及我爱执,特别思惟自性我执及我爱执的过失,就是对治力。四力忏悔的对治力与这个有点不相似,这里的正对治是我执及我爱执。假如对治力到达某一程度,我爱执及我执力量会大减。好比热滚的开水,忽然加入一壶冷水一样,就会平静了。当我爱执及自性我执力量减弱,内心稳固任何违缘都不能动摇,不会困难,修心也能顺利。所以对治我爱执及自性我执,是非常重要的;对治力增强,修心的修持力也能增加。

   清晨起床,应该对治我爱执及自性我执,行住坐卧也一样,如果对治力做得很好,同一位我慢很强的人在一起时,就会发现我爱执的功能,我爱执如何作祟。。

   阿底峡尊者到西藏时,有位侍者天天说人是非,因为他瞋心蛮重的,其他弟子对尊者说:「请你把侍者赶回印度,他实在造成很多麻烦,而且也不好好服侍。」尊者不放他回去。说:「这是修忍辱的最好对象。」有时找修心对象,不但不能改变修心,反而变为修成瞋心。我们反复思惟我爱执的一切过失,他的力量就自然而然无法增强。

   当你骂一个人,对方一定会反击,甚至脸红脖子粗。但呵斥烦恼或找它过失,烦恼会不好意思消失了,甚至反而尊敬你,让你控制它,烦恼只有这点好处;当你尊敬它,它反而伤害你,所以对治力是很重要的。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缺点,看别人缺点很容易;正如看别人眼睛容易,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因为我爱执,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看到也不觉得。上师说法讲应断的过失,弟子听了都认为是自己过失,能这样思惟断除,每天都在增长资粮。有的会想我都没有过失,都是别人,就知道我爱执在作祟了。

   最后是发愿力,所积集的一切功德,回向众生,愿他们早日离苦得乐,愿我因此而早日证得无上菩提。学法能以五力行持,将迅速积集资粮,也不会有干扰或障碍,很快可以到达目的地。诸佛所演示的法,都涵摄在五力之中,因此五力是最好的修持工具。特别是依二种菩提心的一切修心,均回向无上菩提,愿生生世世不离此修心,不管遇任何违缘,愿能转为修心的助缘。

  大乘往生法 五力重威仪

   上述五力,是活着时用来修持的,大乘往生法,是将要临终时,有办法以五力来修持。死有现时根识渐渐消失,此时称粗分死心,根识完全消失,极细死心未现前时是细分死心,最后极细死心时就不能缘任何外缘。当我们活着时常常串习五力,在临终剎那,所有根识都消失,只剩细心识,如果现前好好串习,那时的心识立刻能缘五力,就会观五力,到发愿力时就能发愿,希望来世生在何方,那时发愿力很重要,决定自己去处。

   当一切根识消失之后,刚开始生起粗的心识,那个心识,决定你会不会投为人身;假使今世造恶业,那时粗心识见到的,都与业力有关的境界,结果就堕入三恶道;假使活时都是修行善业,那么临终时,粗心识所缘的都是善业。今生常观空性,以现量观空性,以三摩地观空性,如果突遭意外死亡,无法当下观空性,脑死粗识现起时,因为前世观空性,所以能立刻忆起空性,而后以现量观空性,剎那证得阿罗汉果。也有粗识生时,虽然是观空三摩地,无法证得阿罗汉果,直到中阴身时证果。临终时心识是很重要的,所以好好串习五力,到临终粗识生时,能见到净土,可以发愿往生。今生努力串习五力,就有办法控制自己投生何处。

   修行五力往生法之理总略是,接近死亡或说死有现前之时,应如是想:直至今日来千辛万苦所积累的一切财物、亲友、眷属、仆人等不用说,就连俱生以来的身命也将要分离无疑,因此要断除这一切的贪着,并把自己所拥有的这一切都唯独施给三宝和利他的事业。如此想的同时,想我要增强修心之力而使牵引力增强,然后不让内心散于外境,集中于修心的修持而尽力去修,这就是增强修习力,与此相顺努力对上供养,施赠下者,皈依并回向十法行,这就是增强白善种子力。继续往下想:自己得到如此的暇满人身,但也造了很多恶业,无益之事,忆起这一切,猛力忏悔,这就是对治力。并且发愿祈祷,从今直至未证得菩提之前,愿不离二菩提心的修持,愿由大乘善知识欢喜的摄受门中行佛子之行。如此猛力发愿就是特殊的发愿力。

  

《修心七义教授 第四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