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道资粮颂讲记▪P22

  ..续本文上一页中途出家或者年轻出家,那前面二十来年的时间,已经耽搁了。出了家之后,是不是一下子进道?他有的时候还要东转西转的,他也进不了门,又耽搁了很多年。假使你即使进了门,能修行,但是每天要睡眠,还要吃饭,大小便等等,夏天还要沐浴。还有一些人情的往来,有的时候害病,要睡在床上,这些要耽搁很多时间。等到老朽,学也学不进,修也修不动,这又耽搁了很多时间。真正能修能学的时间加起来并不多,一生里面没有多少年。如果你浑浑噩噩地混过去,等到年纪大之后,要学也学不进了。很多人就是年轻的时候不学,儒家也有,“老大徒伤悲”,老了之后,你再要学,学不进去了。

  修也一样的,某些祖师说,要修禅定,要精力充沛的时候修。等到老朽气衰,气脉要通就很困难。当然也不是绝对,胁尊者他八十岁能够证阿罗汉,三明六通,精通三藏,什么都完备。但是这样的人,历史上只有这么一个,这是他示现给我们看的,就是说老人不要灰心。真正能够做到这样的人,恐怕历史上很少很少,除了胁尊者之外,也没有听说第二个,八十岁出家能够证阿罗汉,三明六通,尽通三藏,这样的人,还没听说过。那就是说,要珍惜这有限的时间,抓紧时间修,不要再去混了。东混西混的话,错过了好的时候,以后再悔也来不及了。

  这个经常这样修,精进的心就会起来,同时不会退转。那么不是知道就算数,知道很简单,这个道理也不深,你去给一个老婆婆她讲,她也听得懂。但是要起作用,就是要经常思惟经常修。

  第一科把禅的种类分了一下。第二科,修禅的发心要辨正,邪的要去掉,正的要修起来。第三科,你要修定,要有圆满——内有圆满的身,外有圆满的环境。

  四 决定出离心资粮

  甲一 自求出离成就解脱

  这些都有了,真正要修禅定,决定要出离心的。没有出离心的,世间禅。世间禅跟出世禅的分别就在于你有没有菩提心、出离心。有菩提心、出离心,修什么禅都是出世间的无漏的。如果没有出离心、菩提心,那你修什么禅,你就是依了佛法禅修,也感的是世间禅的果。

  念佛也一样的,念佛本来生西方是无漏的,但是你求人天福报,你念了佛之后,求自己这辈子福气大、有钱、财多、长寿、身体健康、儿孙满堂。就是你求到,这个对生死有什么关系?这一辈子过了,下辈子又没有了。

  要知道,财就是毒蛇,财来了之后,有很多的麻烦事情要来。盗贼要来偷,要来抢,人家亲戚朋友要来借,自己要挥霍乱用,碰到一些王难的时候还要把你没收,自己经常要花工夫去理财,做生意的更要花很大功夫去料理他的这些业务。那都是辛苦的事情,对修行不利。这样子去搞了你还修什么行呢?

  有一个居士给我写信,他说他本来是上班的,现在有一个工作,就是推销什么,他说他有路,问我好不好。我说你自己看么,你看对修行有利就好,不利就不好了。他说怎么不利?我说你上班,八小时回来就没有事,你搞你的。你要推销的话,你晚上还要动脑筋,哪个人可以卖出去,什么货,什么时候跟哪个联系,你一天到晚动脑筋,你还能修了?钱多了没有用,钱多了你能干啥呢?结果他说懂了懂了。懂了嘛看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放下了。

  反正现在的人都是看钱,你只要有钱给他,什么都不怕,拼命也敢的。是不是对修行有利?要重视这一点,就要把前面的内外资粮圆满经常修,不要问的,自己就放下了。这个钱有什么可贵呢?人身得到,佛法的中国也生到,业障也没有,信心也有,生活的条件也有,你还不修你干啥?所以这就要有一点道心了。有些问题也不要问的。没有道心,就是这个问题给你指好,你其他问题又犹豫不决,又来了。有了道心之后,一切从道的利益出发,就不要问人家,自己可以决定的。

  乙一 标涅槃为上

  决定出离心 涅槃为上首 不因引他信 远利养名称

  前面的一些修行条件有了之后,真正修定,那一定要有出离心,最起码要有出离心。出离心感声闻果,菩提心感佛果。出离心是基本的,菩提心也是建筑在出离心上面的;个人出离三界的苦是出离心,要度尽一切众生都出三界的苦,这就是菩提心了。所以说,离开出离心也就谈不上菩提心,有了出离心,菩提心也能够容易地生起来。

  “决定出离心,涅槃为上首”。我们要求出离,出离什么?出离三恶道,这是最初的出离。出离人天,往色无色界去,也是个出离。色无色界也不安稳,再要往上出离,出三界。这个是真的出离,就是说“涅槃为上首”。不以上面的人天为目的,就是前面的世间禅,忻上厌下,因为上边好,就层层往上边升,这个并不是出离的。真正的出离,“涅槃为上首”,以涅槃为我们的最终目标。这个将来是要证涅槃的,这个涅槃当然不一定是声闻涅槃,佛的无住涅槃也包在里头。以追求涅槃为最高目的,这个就是出离心。而且要生起决定的心。

  “不因引他信”,我们修定的目的,并不是说要引人家相信。很多人就是说,他对弘法感兴趣,也有这个愿,希望正法能够遍传到一切有情。但是他的方式方法,总认为要有一些惊人的、与众不同的方法,才可能起效果,所以,一般都想到神通方面去了。修定的目的,以得到一些通,以神通来引他生信。前面讲过的,发心是不正的。修的目的是为了涅槃,一切众生都要住涅槃,是这个目的。

  那么不但是这样子的,或者你是自己装模作样地修定,使人家恭敬你,那个更不好了。“远利养名称”,修定的目标,绝对不是为了名称利养。这个人得定,这个人修定的,老禅和子,大家恭敬,这是世间上的常情了。但是我们的目标不是为这个,为了人家的恭敬供养就去修定。修定的目标是涅槃。这个前面就给你指出,不能要下边的那一些。

  乙二 根本乘五道

  那么如何是走向涅槃的道路呢?一般就是五道。

  丙一 资粮道

  知世苦无常 满欲溺更深 远离众愦闹 障盖恶寻思

  此等善思惟 得思所成智 由此殷重行 得修所成智

  “知世苦无常”,最起码的要知道这个世间是苦的,无常的。四谛是不能离开的,四谛里边,苦谛就是无常、苦、空、无我,空、无我是高一点,一般人还不能达到这个高度。假使说无常跟苦,一般是能够理解的。尤其是无常,你懂一点科学常识的都能知道,一切法都在转变,不断地在转化,无常的。

  那么无常,就是苦了。世间上的事情,人都希望能够常驻,那就是得到快乐永远。像秦始皇一样,妄想皇帝做一万世,他自己要长寿不死,要求灵芝草。他这个愿望是好,但这个是达不到的,总是要无常的。你越是要追求常,无常还快一些,因为你手腕不正当了。秦始皇四十多岁就死掉了。一般人,像他那么色力强的,应当是活长寿,可是他杀生太多,四十多岁就死在路上,车子里死掉了。因为他死掉,关系很大,不敢报丧,结果里边发臭,烂掉了还没有下葬。那就是果报的问题,他做的恶事太多。那么无常。

  这些知道之后,那么你出离心的气味就有了。如果你对世间感到不是苦,也感到可以长久,那么保证你出离心生不起的。

  “满欲溺更深”,一般人对世界上的苦苦是认得到的,贫穷,疾病,短命,或者遭人家轻贱,那么他感到是苦了。但是你满足,又长寿,又健康,发财又多,地位又高,名声又大,这个就认为是快乐,他对这个不厌离。对这方面要特别注意。“满欲溺更深”,你满欲的话,就是满足你的欲望的话,“溺”,就是说,堕落下去,“更深”。“世间满足深险罪业坑”,就是《五字真言》那句话。世间上你满了愿,一般人就是很满足,他信佛的目的就是为这个,世间满愿。但是不知道这是很深的、很险的一个坑,欲满了之后决定要造罪,你要享受,哪有不造罪的?你造了很多罪,将来的果报还是得你自己受了。 穷人要造罪,他一个是条件不够,再一个,他也胆小一点。那么几方面来说,他造不了大罪,除非是亡命之徒,杀人放火,抢东西,这个是另外的了。一般安分守己的穷人,他的能力有限,大罪造不出来。他因为没有地位,害怕,不敢做坏事,那么造罪也少一些。有钱有财有势的,胆子又大,条件又好,要做坏事都很容易,那么他堕落就很容易了。那些做大官的,开始的时候,在奋斗的时候,没有上高位子的时候,都兢兢业业地为这个事业而奋斗,等到位子一高了之后,地位高了,他的权利大了,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会做。

  “远离众愦闹”,心里边的不清静,就是“愦”;外境的不清静,“闹”。内的外的这两个都要远离。内就是五盖那些烦恼;外边的,五欲,闹市里面的色声香味触。

  我们在澳洲的时候,有个地方他们叫红灯区,红灯嘛就是禁,禁区了。说禁区,实际上是故意拿禁区来引诱人进去的,里边都是那个下流不堪的事情,做那些事情的,这个在海外好象是很公开。我们国内,毕竟不能公开这么做了。所以说中国人,不管你是怎么样,总之精神文明,是高于海外的。这个我们倒是看了感到确实有我们的胜处。

  “障盖恶寻思”,“盖”,是五盖。“障”是业障、烦恼障、所知障、报障。

  报障就是前面的这个不圆满:生在盲聋喑哑(残废、根支不具),生在边地,等等。蔑戾车,一般说是边地下贱。实际上蔑戾车是印度的一种外道,这个外道,他的教条极严格,邪见极深,不可引转的,就是不容易把他们劝回来的。他们教条严格,把他紧紧地箍在他们的外道里边。你想要劝他,劝不出来的。我们说“一贯道”也是的。“一贯道”他们一般是在进道之前要发誓的,假使你说把他的秘密泄漏了之后,就要五雷轰身,天上的雷把自己炸死的。他发了这个愿,所以他什么话都不泄漏的,保密的。像这些人就不可引转,不可教化。这是“障”。

  “盖”就是五盖,欲贪(欲界的贪欲,就是男女之贪),还有瞋恚、昏沉掉举、睡眠恶作、疑,这五个盖。这五盖是把我们盖住,不能得到上面的清净的。把“五盖”除掉,才能证初禅。五盖不除,永远…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