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道资粮颂讲记▪P56

  ..续本文上一页也不一定为了他恭敬而去。这样子,“安住惭愧”,自己经常住在惭愧之中。“远离憍慢”,有了惭愧心就不会憍慢,反过来,有了憍慢心就没有惭愧。那么我们就是要住在惭愧之中,不要起憍慢心。“不自高举,不轻蔑他”。不要自己以为了不得,认为什么都是我行,我的功德大,我的什么什么什么,人家都不如我等等。不要起这个心,不要自己高举。“如自获得所有利养心生喜悦”,自己假使得到利养,这是施主的慈悲,要起高兴心,那么假使他得到利养,我没有得到,也要生高兴心。为什么?他得到了嘛,他可以修梵行,总有一个人修梵行就是好事。

  又应如是自持其心往施主家。岂有出家往诣他所,要望他施,非不惠施;要望他敬,非不恭敬;要多非少;要妙非粗;要当速疾而非迟缓。

  应作是心往施主家。设不惠施,终不于彼起怨害心,及瞋恚心,而相嫌恨。勿我由此起怨害心及瞋恚心增上缘力,身坏已后,生诸恶趣,多受困厄。设不恭敬而非恭敬;设少非多;设粗非妙;设复迟缓而非速疾;亦不于彼起怨害心,及瞋恚心,而相嫌恨。如前广说。

  “又应如是自持其心”,自己要这样子地掌握自己的心。到施主家去的时候,“要望他施,非不惠施”,不能说一定要他布施,不能不布施;要他恭敬,不能不恭敬;而且布施的要多,不能少;要好,不能要粗的;要很快地拿给我,不要慢吞吞地。就是说去的时候不要想这些,又要恭敬地拿给我,又要好的,又要多的,又要是很快地很恭敬地拿出来,不是拖拖拉拉地,那么这个心不要想。

  那么要这样想,到施主家的时候,假使他不布施我,也不要起对他起怨害的心,有瞋恨的心,不要嫌恨他,“勿我由此”,不要我这个因为要乞食,没有乞到,就起了瞋恚心,起了这个怨恨的心,这个烦恼一起之后,将来身坏命终要生恶道去的,多受苦恼的。所以说管他恭敬也好,不恭敬也好,供养也好,不供养也好,都不能起怨恨心,不能起瞋恚心。因为起这个心对自己不利嘛,你起了烦恼心之后将要生恶趣,生恶趣之后受大的苦恼。所以说即使他不恭敬,即使他供养的很少,即使他供养的很粗、很下劣--就是不好,或者他供养时非常漫不经心--就是不当一回事情,他干他的事,不睬你,搞了半天,他空下来,才给你拿一点点最差的东西给你。即使这样子,也不对他起不好的心,(14B)瞋恨心等等,因为起了不好的心,将来自己会受苦,恶趣受苦。

  又我应依所食段食,发起如是如是正行;及于其量如实了达。谓我命根由此不灭,又于此食不苦耽着,纔能随顺摄受梵行;如是我今住沙门性,住出家性,受用饮食,如法清净,远离众罪。

  由是诸相,以正思择食于所食。

  “又我应依所食段食,发起如是如是正行”。那么这个坏的心不起,吃了饭之后,要起正行。“及于其量如实了达”。吃多少,不要吃太多,“谓我命根由此不灭”,我吃了饮食,只要把我的命维持到就行了。“又于此食不苦耽着,才能随顺摄受梵行”。吃了这个饭,不要去苦苦地耽着,坚持不舍,贪那个味道,只要这个饭吃下去,能够修梵行就行。我记得我们以前在《律海十门》讲过,饮食吃下去,等于那个车轮子的一根轴中间没有油,那推不动,那么你把油涂一点上去,车子推得动就行,这个身体没有营养,它不能活动,不能修行,那么吃一点下去,只要能够营养就行,你一定要吃好的油下去,一定要什么最高贵的香的味道,这有啥意思,涂了一点油,目的是叫它能转动就行,你高贵的油,味道再好,没啥意思了。“如是我今住沙门性”,我现在住在沙门性里边,这个沙门性嘛讲过,这里是八正道了。《俱舍》里边是无漏道,都是圣道,都是有无漏道的人叫沙门性,沙门性就是无漏道,有无漏道的人就是沙门了。出家性就是身体能够离开一切恶不善法的,就是不做坏事的,出家性。所以我住在沙门性里边,住在出家性里边来受用饮食,如法地清净地远离众罪。这样子正面、反面都想。

  云何所食?谓四种食。一者段食,二者触食,三者意等思食,四者识食。今此义中,意说段食。此复云何?谓饼麨饭,羹臛糜粥,酥油糖蜜,鱼肉葅鲊,乳酪生酥,姜盐酢等,种种品类,和杂为抟,段段吞食,故名段食。

  那么所食的东西多少呢?有四种食——段食,触食,思食,识食,这个我们讲过的。“今此义中”,我们现在说的饮食是段食。“此复云何”,那么段食分几种呢?饼,炒饭等等。

  不为倡荡

  云何名为不为倡荡?谓如有一乐受欲者,为受诸欲,食于所食,彼作是思:我食所食,令身饱满,令身充悦。过日晚时,至于夜分,当与姝妙严饰女人,共为嬉戏,欢娱受乐,倡掉纵逸。

  言倡荡者:于此圣法毗奈耶中,说受欲者,欲贪所引,淫逸所引,所有诸恶不善寻思。由此食啖所食啖时,令其诸根皆悉掉举,令意躁扰,令意不安,令意不静。若为此事食所食者,名为倡荡食于所食。

  诸有多闻圣弟子众,以思择力深见过患,善知出离而食所食,非如前说诸受欲者食于所食。是故名为不为倡荡。

  “云何名为不为倡荡”。就是前面我们开头就说的,饮食的时候不要为了倡荡而食。什么叫“倡荡”呢?“谓如有一”,假使有一个人,他“乐受欲者”,他欢喜享受的,“为受诸欲食于所食”,为了享受五欲才吃饮食,他饮食吃饱,有这个精力可以享受五欲,以这样子的目的去吃叫作“倡荡”食。比丘,我们出家人,或者是佛弟子不应当这样做。他这个“倡荡”食,这些要享受五欲的人怎么说呢?他说这个饮食,我吃下去之后“令身饱满”,身体吃得棒棒的,“令身充悦”,身体气力很大,“过日晚时”,那么到晚上的时候,到夜分的时候,与那些非常漂亮的女人一起玩乐欢娱等等,“倡掉纵逸”,这个就叫“倡荡”。

  这个就是说,“于此圣法毗奈耶中,说受欲者,欲贪所引,淫逸所引,所有诸恶不善寻思由此食啖,所食啖时令其诸根”,这个就是说什么叫倡荡呢?就是说我们这个“圣法毗奈耶”,就是律藏里边这么说的,就是说受欲的人,因为贪欲的心所引动,淫欲的心所引动,所有一切恶不善的寻思,都是在这个时候都生出来,那么吃了之后,就是诸根掉举,诸根掉举就是心不安定,“令意躁扰”,心也不定。那么“令意不安”,心也不安,要做享受的事情去,怎么安得下呢?心里就拼命地想那些享受的味道。“令意不静”,当然不会清净。“若为此事食所食者,名为倡荡食于所食”,假使为这个目的吃饮食的,就是为了“倡荡”。

  “诸有多闻”,那么佛的多闻圣弟子,这是赞叹佛的弟子,是多闻的,佛再再赞叹多闻,我们从大多数人就可以看到,如果少闻的话,很多道理不知道,闻思修就上不去,做的事情,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一定要多闻。所以说多闻的圣弟子,“以思择力深见过患”,要靠他的这个思惟的力量,深见饮食的过患。“善知出离”,善巧的知道要出离。“而食所食”,在这样子的思惟下吃东西,并不是叫你不要吃,吃的时候要观察,要抉择。那么下面,就是“非如前说诸受欲者食于所食”,不要像前面的倡荡食那样子,吃了饮食为了是享受五欲,不要。我们吃饮食,要为出离。

  不为憍逸饰好端严

  云何名为不为憍逸、不为饰好、不为端严?谓如有一乐受欲者,为受诸欲食于所食。

  彼作是思:我今宜应多食所食,饱食所食,随力随能食啖肥腻,增房补益,色香味具精妙饮食。过今夜分至于明日,于角武事,当有力能。所谓按摩,拍毱托石,跳踯蹴蹋,攘臂扼腕,挥戈击剑,伏弩控弦,投轮掷索。依如是等诸角武事,当得勇健,肤体充实,长夜无病;久时少壮,不速衰老;寿命长远。能多啖食,数数食已,能正销化,除诸疾患。如是为于无病憍逸,少壮憍逸,长寿憍逸,而食所食。

  第二种,“云何名为不为憍逸,不为饰好,不为端严”,“谓如有一乐受欲者”,反正这一类都是贪五欲的人。“为受诸欲食于所食”,为了享受就吃饮食。

  “彼作是思”,他吃得时候这么想:“我今宜应多食所食”,我要吃得多,“饱食所食”,吃得饱一点。“随力随能,食啖肥腻,增房补益,色香味具,精妙饮食。”他说我就要多吃一点,吃得好一点,吃得饱饱的,要吃的肥一点,油腻多一点,这样补益身体。吃的东西要色香味都要好。“过今夜分,至于明日”,他倒不是男女的享受,他说我吃了这个东西之后,“角武”就是说,吃了这个东西之后,今天晚上过了到明天之后,“于角武事”,去跟人家比武去,“当有力能”,或者是拳击,或者是什么,我气力大,对方可以打胜。“所谓按摩,拍毱托石,跳踯蹴蹋,攘臂扼腕,挥戈击剑,伏弩控弦,投轮掷索”。反正这些武艺的表现,他要,这些要取胜,“当得勇健”,去搞体育,“肤体充实”,就是肌肉棒棒的,“长夜无病”,同时么也不要害病,“久时少壮”,能够永久得维持年轻力壮的状态,“不速衰老”,不要赶快老。我们看到很多的药,说是防衰老药,长葆青春等等,都是世间上的人的世俗的要求的表现,吃了之后嘛就是最好不要老,不要死。“寿命长远,能多啖食”,能够活得长嘛,也吃得多。“数数食已,能正销化”,要多吃,吃了嘛要消化,就是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他说吃嘛要吃得多,多了之后嘛不要不消化,要能够消化,病嘛不要生等等。这样子“少壮憍逸,长寿憍逸,而食所食”。

  既角武已,复作是思:我应沐浴。便以种种清净香水沐浴其身。沐浴身已,梳理其发。梳理发已,种种妙香用涂其身。既涂身已,复以种种上妙衣服,种种华鬘,种种严具,庄饰其身。此中沐浴理发涂香,名为饰好。既饰好已,复以种种上妙衣服,华鬘严具,庄饰其身,名为端严。如是总名为饰好故,为端严故,食于所食。

  “既角武已,复作是思”,这个身体好了之后,其他事情又来,身体好了之后,疲劳了要洗澡,“便以种种清净香水”,一般的自来水…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