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事情,造了罪,隐藏起来,不给人知道,不发露忏悔,这叫做「覆」。
五「诳」:欺骗人的意思,把自己的罪过隐藏起来,表现於外的是有道德的样子,为什麽这样子呢?自己为了名闻利养的关系就欺诳人,这叫做「诳」。
六「谄」:「谄」和「诳」在成唯识论或其他书上的解释没有什麽不同。诳和谄的意思是一样的。
七「骄」:就是「骄慢」,根本烦恼里有个「慢」。「骄」就是「慢」的等流,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己有什麽长处时他就「骄」,就感觉自己了不起。
八「害」:和前面的忿、恨、恼不同。忿、恨、恼是前面有不饶益他的事情,他才忿、恨、恼。「害」是表示这个人没有慈悲心,对於伤害别人不当作一回事。
九「嫉」:就是嫉妒,嫉妒的意思就是「不耐他荣」,别人有什麽荣耀的事情,如学校里他考试考第一名,我就不欢喜了,或是其他,人有种种优点,我就不舒服,想办法破坏,像刚才讲的故事,等於这个意思。
十「悭」:就是悭吝。自己有什麽资财,对於贫苦的人,困难的人,不肯帮助他,自己舍不得,这是「财悭」。「法悭」,自己学了很多佛法,不肯讲给别人听,也不肯开示别人,这叫「法悭」。「财悭」自己有财富,不肯救济别人,将来容易受「贫穷」的果报。「法悭」容易受愚痴果报,将来没有智慧、没有记忆力,不能学习佛法。
有这麽多烦恼,根本烦恼、随烦恼,所有的凡夫,乃至到还没入圣位之前,都有烦恼的。入了圣位以後,还是有烦恼,但轻了一点。最究竟一点烦恼也没有,那唯有佛。
在我们出家人来说,这是个问题,因为我们出了家,就不是在家人,要是和在家人一样,常有烦恼的发作这是不应该的,所以我们要常常的修学戒、定、慧。这个烦恼就逐渐的,逐渐的调伏了,就虽然没有断除,但他有若无,不那麽明显,心里面比较太平一点,那也是好一点。
自己要多学静坐,修奢摩他、毘婆舍那。修我空观、法空观、不净观、数息观、慈悲观。就是佛说的一切法门的确是灵验的,你常常的训练自己就会有效。要是不能修观,怎麽办呢?发了烦恼时,自己到大殿向佛忏悔,它也能有效。
满州国时,道德会有个人叫王善人,他不是讲什麽大道理,但非常实际,尤其是乡村里,年老的夫妇,年轻的夫妇,家里有很多问题就找他去,他就说出很有用的办法,你要肯做,就会有效,其中有一样就是发脾气,人知道自己不应该发脾气,但做不了主,境界一出现就是忿怒,就去问他怎麽办,王善人就说出办法。他说:你到一个空旷的地方,不要叫别人看见,也不要叫别人听见,你自己呵斥自己,你自己打自己,一天做两、三次。做三天到七天就会有效,自己就不发脾气了,性格就调柔很多。
我们出家人如果肯这样做,也是可以,不然的话,不妨就观一切法空,自己也是空的,对方也是空的,那麽向谁发脾气呢?那麽也就没有事了,还是佛法的方法是最彻底的,最究竟的。道德会这个王善人的办法,虽然不彻底,但能治标,也不妨识一识。
这是「相应心所五十一」小随烦恼十,解释完了。
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这是说什麽呢?说第六意识究竟有什麽作用,说这个问题。它的作用就是造业、招感果报。造了业以後就享受它的果报。或者是苦、或者是乐。造业是它,享受果报也是它,自作自受。
动身发语独为最:第六意识的意业是造业的根本,动身就是身业,发语就是语业,发出种种语言。「动身」身体发出种种动作,或者是善、或者是恶。身体本身,语言本身都不能造业,都要谁来动这个身,发这个语呢?就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来动身发语才能造业,这个时候,这个身语也就造业了。
这麽说,真正的造业者,也就是第六意识。身、语只是造业的一个工具,如果有人拿刀去杀人,刀它自己不会杀人,是人用刀去杀人,刀是杀人的一个器具。身、语它不能造业,但它是第六意识造业的具,一个工具。
独为最:造业这件事,只有第六意识是最殊胜,最强的。前五识随顺第六意识也是造业,但它只是次要的、间接的。它不能自主的去造业,阿赖耶识和第七识是不造业,不能去杀盗婬妄,不能做这些事情,不能做善,也不能做恶,所以末那识和第八识是不造业。
但在阿赖耶识和末那识本身来说,它也有多少业,第八识能够持种,能够摄持无量无边善恶种子,这就是它的作用。第七识能够执着有我,这也是它的一种作用,所以也是造业,但是动身发语来说,第六识是最强胜的。
引满能招业力牵:造了业,这个业又有「引业」、「满业」的不同。引业也叫做总业,满业也叫做别业,有总别的不同。引业就是第六意识所造的业里边,最强有力的业,这业能引导这个人到天上去,力量不够就到不了。
如造罪来说,譬如造了杀业,多数能引众生到地狱去。「盗业」,偷盗的罪业能引导这个众生,多数到饿鬼道去。婬欲的罪业,多数引导众生到畜生的世界去,受畜生的果报。就是「业」,它非常有力量,能引导你到天上,人间或三恶道去,我们要是能修五戒十善,当然就在人间或欲界天,要是修四禅八定,就引导你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去。这叫做「引业」。
「满业」就是「别业」。它能够把「引业」引导众生到人间来受人的果报。受人的果报,有各式各样不同的情况,都是满业招感的。比如大家都是人,而这个人寿命长,那个人寿命短,这个果报是由谁做的呢?是由满业来的。如这个人很富贵,那个人很贫贱,是怎麽回事呢?也是由「满业」来的,有的人相貌美一点,有的人相貌丑陋一点,这是怎麽来的呢?也是由「满业」来的,这些不同情况,都是由满业造成的。
成唯识论上说一个譬喻,说引业就像师傅做一个模型,或画图,画一个大概轮廓,徒弟就在轮廓上加上颜色。如画人,则眼、耳、鼻、身相都很明显的画出,徒弟用种种颜色涂上,这就比喻「满业」。师傅画个模型,就比喻「引业」。
「引业」和「满业」比较起来,引业的力量强,满业的力量比较弱,虽然较弱,也是有力量得果报,这是引业和满业的不同。要是到天上去,和人间是不同,也有引、满的不同,同样是天,他们的福报也有大小的不同。就是到地狱、饿鬼、畜生的世界,其苦恼也有轻重的不同,时间也有长短的不同,所以也有引、满的不同,引业和满业能招感六道轮回的果报。这种果报,这种业力就是第六意识造的。
业力牵:众生在六道轮回时,究竟是怎麽回事呢?就是你的业力,牵引你到这里,到那里去的,如果没有这个业力,就没有这件事,这是说第六意识有这种作用,第六意识也有了别、观察的作用。得果报、受苦、受乐也是第六意识。前五识也随着受苦受乐,但前五识的时间短,一刹那就过去,还是第六意识受苦受乐的时间久。
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前已说过的两个颂,是说第六意识在有漏的世界,染污的境界,现在这个颂说第六意识修学佛法了,他相信佛法,用功修学圣道,修学圣道以後的情形是怎样呢?是「发起初心欢喜地」,他相信了佛法,就有「资粮位」、「加行位」,就到了「见道位」。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2)》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