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法法师讲《安乐集》▪P5

  ..续本文上一页

  如实地面对这个如幻的世间就是菩提心。以无对心、无得失心念佛就是菩提心。一切众生都能往生就是菩提心。

  用后有心念佛得以后利益,用菩提心念佛得现前利益,清净安住。

  能听闻信受净土法门,就是已在恒河沙那样多的佛前发过菩提心,就是善根成熟,切不可自轻自贱。已发菩提心的,切不可忘失,自昧功德,枉受多苦。

  之四:净土法门行人如何发菩提心

  5月29日

  佛的威德在自己身上展现出来,磨难就会褪失。要不然就不相应,相信业力不相信佛力。一切众生就象佛一样自性光明,没有得失。我们本来没有善恶、罪和痛苦,但我们染著于过去的业力时就会有业力带来的痛苦,而如果我们用法无自性的心来念佛的时候就会得到佛清净光明的安慰和庄严,如是因如是果,念佛成佛,心中念苦念业力口中念佛是无意义的。此处要确定决定下来。

  有的人说我没得到念佛三昧,这一句话就把凡夫众生抹煞掉了,为什么呢?我没得三昧。所以心念不乱,一念最重要,佛的功德我们心念就生起喜悦,这一点上我觉得藕益大师他老人家是最不可思议的,“一切众生能往生的心就是大菩提心”藕益大师这句话特别贴切,一直震撼着我。有人说坏人不能往生,那是他心中有众生相,有众生相就不能往生。愿一切众生往生是清净的无上菩提心。“一切众生咸得往生,”这是净土法门历代祖师的清净传承,你千万不能小看这句话,你说我念佛没念到三昧不能往生,就是谤佛。能往生心就是菩提心,一切众生能往生就是大菩提心无上菩提心,这是历代祖师给我们的清净加持,亲证功德。善导大师说:“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这个同字了不起,这个同字太了不起了,消了我们的凡心凡业,同是智慧,就是无对。有对就是与佛作对,就落到分别上去了,会危害我们的。以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的心为恼害我们的有情念佛就欢喜啦。一切众生咸得往生,这样信佛念佛就是正信法界信,一般人会在此生怖畏心,认为我不相应,没有工夫,没有成片,没有一心不乱,我还有很多业障很多烦恼,这样念的不是佛,不是皆共成佛道,念的是不能同生极乐国。不发菩提心念佛,念的是颠倒,尤其是那些恶愿的心,尤其是说不如何如何便不能往生。用不能往生的心先遮蔽自己再来念佛,这样的人是无信的人,无信人靠什么行愿呢?

  要知道一个祖师清净的法义有别人不能描述的东西,这是他现量的亲证,无机不收就是菩提心,就是咸得往生,就是愿一切众生往生的心,这看着很容易,但在这个地方真正确定下来,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传承力,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是古人印证下来的东西。深信切愿是愿往生之心,是不会动摇的,是确定的,它是顺性而发的,是顺佛的成就、果德而发的,这就是传承,怎么能说是生灭的呢,一会信一会又疑了那不是信,不是一心。。。

  守护佛法,戒律本身就是守护,守护的本身就是智慧。你能清净守护佛法,你就不会假设、有对。你在清净守护过程中本来就贴切地相应了。

  之五:净土是报土还是化土?

  净土是化土还是报土,这个问题可能是古来以久的问题,争论很多。我们不被一个东西惑乱时,法性就认准了。“净土若也是应化土,佛以何土安住?”——通过如理思维,依据经典,我们就知道了,一切诸佛净土皆是报土,净土就是佛的报德报土,报身示现即是应化,顺应众生业缘而表现出的种种业相。示现成佛就有取灭相,浊土示现成佛皆是化身佛,在此问题上明确下来,我们就不再徘徊了。

  学习佛法,徘徊的危害是最大的,因为有疑惑就会有取舍,有取舍就会有期盼、有对,在此处要认识清晰。学佛最让人担心、不安心的地方就是似是而非,没有出处,就会说“大概、也许、我想是什么样”——下面就无所依从了。

  往生阿弥陀佛国,一生补处,当成佛者,亦是报身佛。所以,现在我们可以乘借阿弥陀佛的报德来转化自己的现缘,虽身在婆娑,心已是极乐中人。用自己的心智来转化自己的现业,弥陀报德的不可思议功德利益就在现前展现。我们当往生者也在享受弥陀报德的加持。

  净土就是佛的报土,在秽土中成佛者示现者皆是化身。虽然佛法不能执一法做定法、定说,但在教化因缘上还是要做这种舍妄念方便——这种决定随顺教化方便。佛是实语者、如语者,这种决定说可以消除我们的妄思、妄虑。因为在这个思想、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有一个决定消归自性的依止。在网上论坛上,大家谈论佛法的时候,也需要一个清净的依止,不然就说我想、我感觉、我认为。。。

  所以必须要依传承来正确安心,传承即为依止处、安立处。传承有一个经典的来源,有一代一代祖师清晰修证的过程、内涵和脉络。作为末世有情,我们依据祖师修证,依据教典来印证自己的现量、现景,就有一个真实的依靠。所以,法要消归自性。息灭你的妄想,这就是清净传承的利益处。

  不依经典,佛法就不是佛法成猜法了。猜,就是没有传承。依经教传承,得有出处。君子所言,都依据典籍,皆有出处,我们学佛人更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我们所依凭的一切法,所转向教化、提携、乃至和人对答都要有出处。没有出处,你就要有一个现量的亲证,现量的亲证也需要有出处的认证的。这样,我们就会安稳踏实,没有妄取妄认的份了,也不会误导别人,自己有一个清净真实的法益可依靠。不然,则成妄想、暗证、自许的法了,就会丧失无量佛法清净功德利益的,只剩妄想自大了。

  之六:本起清净,未来庄严

  有愿就能往生。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这个授记的力量是很大很大的,它召唤着我们。

  本起清净,未来庄严,一时得见。诸佛如来亲证这样的智慧,清净安乐,平等安乐,妙观察安乐,法界清净安乐,乃至大圆满安乐,清净无畏的法身展现二十九种庄严的内涵,遍布于法界,以种种庄严利益世间。

  闻大乘经典不起怖畏,是因为曾经在半恒河沙诸佛面前发过菩提心的善根。在畏惧不畏惧处,常常是一带而过,如果深刻思维是多有怖畏有疑。能不能心生欢喜、能不如法修持、能不能传播给他人呢?我们可以摸摸自己的善根脉搏,能不能都消归到自性清净中。如果我们这样天天念佛忆佛,如实具足思维,文殊师利菩萨就会来给我们作证。

  阿弥陀佛就是妙思维妙观察,用四十二劫去观察诸佛国土的庄严,观察诸佛国土的差别,把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溶入一切众生心中,一切众生在听闻、思忆之时消融自己的一切心知,归入无所得清净无量寿无量光,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大愿。阿弥陀佛把智慧观察融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从我们耳根、直接融化了我们整个的生命与意识,把我们无始以来生命意识的缠缚、妄想一起消融。十方诸佛一时出广长舌相皆称赞此不可思议功德,穷未来际而不能穷尽。

  一个法门的传播和听闻是大福慧。你如果说识得这个法则了、却不运用就无意义。依法就会护法,见法就会用法,法无自性却能广泛传播于世间,做一个守法者、修法者、传法者、利益者,入世间出世间,出入世间自在安立,因为实无出者与入者而不妨出入,出功德入功德,往返二种回向。

  不一不异,只说一会昧失因果,因顽空寂灭生起怖畏,所以佛为我们设立了一个方便句、名字句:方便法身,让我们通过方便展现因果,缘方便法身回入寂灭清净法身。若说异者不能成佛,若同者因果毁灭。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性空法性法身,缘起方便法身,清净运用而了无所得。说一是有所得,说异也是有所得。生死涅槃实戏论,以此因缘假于涅槃使一切消归于自性。以生死展现一切诸佛威德善巧慈悲饶益,不一不异,不坏因果不毁性空。一者毁灭因果使众生无有趣入,异者众生虽有趣入方便,却不能成就阿辱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为有生灭,不能彻还本原。所以诸佛示如来藏,非是生灭安立,如来藏是清净的,只有清净、和安乐,清净无为不断灭,何以故?一切业障为无常相,不可取、有尚不取,何况于无。如来随顺觉性无知而正遍知,含纳十法界,非世间聪明。净土法门历代祖师都希望我们上辈往生,现前即身即此离娑婆,即身即得往生,即生即此无生。。。

  之七:一门深入

  。。。南传和藏传佛教地区的塔庙大都是金碧辉煌的,他们把最庄严尊贵的东西都镶嵌在表现智慧、慈悲的佛像塔庙上了。这种根本的依止缘起是对智慧与慈悲的渴望。在汉地,一般的学佛人首先庄严的通常是自己,其次庄严的可能是自己的眷属,对佛法菩提心(无我、拨众生苦)的向往往往退到次要的位置上了。

  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如果不愿意往生,也决不能往生,因为没有往生的理由。净土法门的纲领是与其它教化不共的。不要被异教异解所迷惑,在凡夫地的有情常常为异教异解所晃动。一门深入,在佛教中是普遍的要求。

  娑婆世界的众生很苦,善根薄少。我们在无常生死中,能否往生呢,过去的祖师对此有评判,你就是念佛念得风雨不透,念到一心,如果没有往生之愿还是不能往生。

  深入修一门法,比较踏实,念阿弥陀佛就是在用智慧的眼看世界,就是在用名号表心,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心里就特别平安,坦荡,没有挂碍。如果平时多念佛,即使没有真正歇心,感情、慈悲也会在生命中流露出来。慈悲即具智慧善巧方便。很多教法是因为感人,大家才愿意去接近它、实践它,它感动了大家,大家才去向往,听闻。。。

  之八:发无上菩提心念佛

  。。。从法性上谈我们要顺性发心,我们的生命就有一个清净的依止,圆满的开端。从报德上谈,我们的生命还有理事二障,依正二报不圆满,在世间承受着三途八苦、身障业障的遮蔽、冲击…

《慈法法师讲《安乐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