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法法师讲《安乐集》▪P6

  ..续本文上一页、困扰。我们能否真发心往生,能否真正安住于往生的利益之中呢?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若顺应法性我们每个人现世就可接受、体会、运用阿弥陀佛清净圆满的报德,使我们现世就有一个智慧展现的人生。因为无始以来在六道轮回中,无有慧目生活在三界火宅中。现世的安乐来自于阿弥陀佛的教诲、阿弥陀佛恩德的庄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摄化和回施,来自于菩提心的熏习。

  发菩提心让我们破除邪见、疑见,不然疑见、疑知、疑法就会让我们动摇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往生的信心。三辈往生莫不以菩提心为根,声闻有声闻的菩提心,菩萨有菩萨的菩提心,诸佛有诸佛的菩提心,在念佛法门中,唯择无上的菩提心,即成佛与成佛的回施这样的大菩提心。念声闻念菩萨的心都不是念佛的心。

  发心最为重要,学一个法则,要有一个系统的熏习、思维、修持、行证。愿往生的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愿成佛的心,因为能往生就能成佛,愿一切众生都能成佛就是无上的菩提心,藕益大师这样的说法非常亲切清净,这样就在净土法门中的法则上有别于其他法门的教化,容易让大家区分而不至于混淆,因为各宗各派对菩提心的立意是一样的,表述则有别。“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在净土一法中,发菩提心是发无上菩提心,即发使一切众生都往生的心,决定使一切众生成佛的心。若离开这种心智,想学习、修证净土法门,便成空中楼阁。菩提心是决断生死的心,决断轮回的心,不愿沉沦愿往生的心。菩提心广大、方便、究竟、长远。离二乘障,若为自力熏习归于寂灭亲证有余、无余涅槃,慈悲心就无从 展现了,退失菩提心,行持一切法、行一切善业亦成魔业,昧失菩提心,打着佛教的旗号,念着佛名,或做所谓种种相似佛法,若非为发菩提心为本、为观照,所行皆为魔业轮回之业。一切法随顺无上菩提心的行持,则一切法皆是佛法。

  净土一法是因赅果海、果彻因源的,因果同时,以佛的果地觉,即以阿弥陀佛已经成佛的果地觉悟的内涵回施给我们,使我们有情当下安住于此因缘为起步,或者说用这种生命意识,用佛的报德来启发自己未来的生命和修持、展现未来的修德。性德本具,是清净的本源,可以通过报德彰显,就其本质而言是不假修证的,非因果法所摄。非因非果第一义谛,空净不增不减故。报身菩提为修德,性德与修德的串习,需经常的如理思维,有正思维才会有正行,佛因地立大愿,以修德彰显清净国土,用报土摄化这类惧空有情,这样就不会为第一义谛空怖畏,不落断灭。也不会为修德的漫长而怖畏,漫长者,法益日日增新、日日增上。愿生者必生,报德可以使我们消归自性不生怖畏,得现前清净安乐。这样就可做一个无挂无碍心志清明的学佛者。。。

  之九:以三种清净心入无上菩提门

  “有其二义,一者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先离是指忏悔、改过或舍离违菩提门的心法和心智,象往生论这样的论著是对法的论述或称法卷,法是可以运用的法则,不是现代通常所认为的一种知识理论,是通过提示给你一个运用的法则。

  “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种依智慧门,不求自乐。云离我心贪著自身故。”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法无自性,自然超出了我和我所的染著,得见或得入智慧门。诸有情因有我执和我所执而造轮回业,所以称违菩提。现在学法的人中,一发心就违菩提,为自己的安乐贪著自身,在我、我所上强化自己,产生骄慢、伤害、诋毁,违背了智慧门,所以要返照自己,是不是心无污染,是不是真正运用了法无自性,明白了智慧门,就会平等地感知世间,在法无自性上生决定的依止,依清净、平等的自性,就会远离骄慢、下劣、伤害自他的业缘。

  拔一切众生苦是真正的慈悲心,用一颗无自性、无对的、无有善恶择取的心智来面对一切苦恼众生。一切有情,在我知、我见、我所上纠缠与强化是很痛苦的,犯过错的人本身就很痛苦,更应该给予帮助,而不应该去残害和诋毁他们,或者是侮辱、甚至厌弃他们。通常会厌弃那些恶孩子、恶有情或者无缘有情,背离了慈悲门。在声闻教中,远离心和出离心是第一位的,在波罗蜜乘的教法中,智慧和慈悲则是应该等持的,要在善恶、亲疏两种因缘中平等对待,没有智慧的慈悲没有广大究竟的利益,会堕入人情知见。

  有三种清净心,一是无染清净心,无染清净心就是智慧门,二是安清净心,安清净心是拔一切众生苦,就是大悲心。三是乐清净心,就是令一切众生成就阿辱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菩提心,乐就是清净快乐,毕竟解脱。这三种心在佛法中应该经常地思维、交流。这里明白了,对菩提心就会有一个透视,对菩提心的相、菩提心的功德、菩提内涵有整体认识。有智、有悲、有愿才能饶益世间。才能真正认识菩提心的圆满心智。所以用清净心念佛就是用菩提心念佛。什么也不想不是清净心,这种知见是对清净心的认识不够清晰,这种心是无记心、断灭心、无想天心、木头心、石头心,没有正思维,没有正观察。

  于人不说究竟法,使人坏失诸佛心智,即给人说法说得似是而非,让人求人天福报,反遭堕落,不能给众生带来究竟安乐,这是伪菩提心。依大义门。大义门就是令一切众生毕竟得无上菩提,毕竟大乐。

  之十:不堕空见,深信因果

  。。。遇到疑见、疑解若不能对答,则心生疑。很多人并不是不相信或不愿意学习净土法门,而是被一些疑难所遮蔽心生困惑,心生疑则对往生不能生决定,现前即被疑虑所困。

  若起空见,破丧因果,则不受佛化,即佛的教化对他们是无意义的。不深信因果心存侥幸的人,佛的教化他是不会信解应用的,最多只会拿佛法搪塞别人,学了很多佛教知识,徒增谈资,说起佛法来滔滔不绝,喜欢谈空论道,不惧因果。这种空见是不信因果的断灭见。观善恶如梦如幻非是不信因果。佛法不坏俗谛,不坏世间,若无世间安立,佛法也失去依止。所以虽知性空不坏因果。往生通途中不要生断灭空想,因为断灭空想会阻碍我们生起往生的愿望。

  知诸法空相而誓断一切恶、誓行一切善,安乐于世间饶益有情拔众生苦,二谛融通真正的善巧,随顺空建立诸佛净土,随顺性空远离地狱恶道等诸恶业。若有近缘,亦拔脱此类有情,摄此类有情往生净土。现在造业就是这幻化世间的未来相。此处要有清晰正确的认识,不要以为一切毕竟空就可以不担因果。这种侥幸心、诡诈心,不能如实面对的心,会使我们生生世世堕入恶道无有出期,因果丝毫不爽。证得无相与口说无相心行贪嗔痴是不一样的,佛言口中说空行在有中。多行贪欲,此类人必受地狱苦。

  凡夫的作为有得失心、或者择法求某种果报的心。而在菩萨受身中,则是无作无受的,但以清净愿力来受身,来度化安立世间,心无所染,行一切善法安乐饶益世间,不然我们世间的人会无所依从,无以审视世间。众生所有的行法都有所起行,有所起行是污染心,掠夺占有的心,多是恶业,非是真正心中无染的出世间行人。还在贪嗔痴慢疑邪见中沉沦的时候,对在家没有弃欲者,学习护持五戒、活命八戒、优婆塞戒,用戒来保护自己,作一个出离的正因,一个生存的安乐。戒律不是束缚我们的,戒法是佛法藏,它给我们带来的是现在和未来的善良、安乐、增上。犯戒即是未来的地狱、现世的苦报。。。

  之十一:真信切愿方为真念佛。。。学佛的人如果没有或不接受这样正知见: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咸得往生,则无法与佛相应。很多学佛者,把“闻我名号、俱来我刹,把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当成是贱卖佛法的奇谈怪论,不信佛的愿力只信的自己的知见、自己的功夫,把清净的缘起,正知见、正思维、正发心当作仇敌怨对。这是当前学净土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令人费解的一个现状。认为大家都不能往生,都是坏人,都该落地狱饿鬼畜生道,说念佛者多生西者少。你若说愿诸众生往生安乐国,他反而认为是狂话。用自己的知见,自己的见思二惑惑乱自己惑乱别人。说往生没份,这样的说法传播似乎很贴切,很合大家的心,因为大家都会考察嘛!眼见为实,谁谁没往生,这样相续入火坑,以盲导众盲,不用佛法,却用自己的知见导引众生,丢失清净圆满的本起。

  正知见、慈悲心、智慧心没有生起,往下就没有智慧慈悲的心来修证自己的现业,被五浊恶世所转、所染、所淹没,然后说念佛不得力。这实在是每个学佛人该反思的,从依正二报上认真的反思,然后才懂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很多人先不要菩提心一向专念,先弄出一个自己想象的该达到的什么功夫来。没有菩提心如何能专念呢?怎样念都是念自己的业,自己的景,念五浊恶世自己的沉沦、罪业的荡漾。

  没有这样的愿望,没有这样的大地,你修的是什么法呢?愿人往生的愿望都没有,认为一切众生咸得往生是虚妄语。佛菩萨都要立清净大愿,无信愿何以行呢?

  信愿行的信,信没有清净安立,没有正信,切愿、正行实在无从谈起。一切众生咸得往生即是空性,如梦如幻的众生本来往生,本无所来去。把这种真正的智慧回施给一切有情,拔一切众生幻化之苦,是为大悲,大悲方便传播十方。做为一个念佛人在尘染、五浊恶世中,若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样的如来决定说的观察力、般若力来透视这个梦幻世界,有无俱舍,有无二边可以用之不可取之,则尘染与我等无缘,以如此空慧般若生存世间、修正佛法即是以般若智安立生命。比如动不动说:“哎呀,我忏悔,我过去有很多罪啊,我做的不好。。。”这样好象很谦虚,说的很好,其实已经染著上了。这样不是忏悔,而是染著于过去,忏悔是不回头,后不复做,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沾无染是为真忏悔。古人云:罪由心生将心忏,心若空时罪亦亡。

  知一切众生虽无得失、生灭,但为悯众生故,不取涅…

《慈法法师讲《安乐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