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依《十住毗婆沙论》——谈念佛与般舟三昧修持(1)▪P4

  ..续本文上一页根。

  得味味相具足寂灭味。有人喝水都能长胖,有人喝水是苦的,有人喝是甜的,这是果报之差异,因果不虚,我们应当尊重。

  方身相破生死畏。肉髻相头未尝低敬。独觉辟支佛是有肉髻的,皆因甚深禅定而得。在我们这个凡圣杂居的世间,若以凡心则见凡浊类有情,若以禅定或持咒等净业心智则能见圣类有情。

  舌大相色如真珊瑚能自覆面。三世不说妄语的人就可以舌舔鼻尖,在出家人中,许多善讲法者还是有此相的。

  梵音相身相至梵天。梵音,是八不音。一般人不是男音就是女音,不是高音就是低音,不是清音就是浊音,不是大音就是小音,而佛之梵音远离此八音,广传天地之间,于远处和近处听是一样的。有人念佛会念出梵音,此时他方国土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因此很容易受到相应的加持。

  师子颊车相肩广相能破外道。齿齐相行清白禅。齿平等相平等心于一切众生。齿密致相离诸贪着。四十齿相具足四十不共法。牙齿稀疏,是贪图口味,不持过午戒的果报。

  绀青眼相慈心视众生。牛王睫相睫长不乱。得希有色乐见无厌。眼睫比较长的人,一般多为人喜见。

  以此三十二相庄严其身。八十种好间错映发。以上是讲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基础,以下是八十随形。

  戒香涂身世法所不动。诸烦恼所不染。恶言所不污。游戏诸神通。诸佛如是威力猛盛无敢当者。以慧说法如师子吼如意自在。以精进力破诸痴暗。以大光明普照天地。诸问答中最无有上。一切仰瞻无下观者。常以慈心观察众生。念如大海。定如须弥。忍辱如地。增长众主所种福德如水滋润。能生众生诸善根力如风开发。成就众生如火熟物。智慧无边犹如虚空。普雨大法如大密云。不染世法犹如莲华。破外道师如师子搏鹿。能举重担如大象王。能导大众如大牛王。眷属清净如转轮王。世间最上如大梵王。可爱可乐如清天明月。普照能然犹如朗日。与诸众生安乐因缘。犹如仁父。怜愍众生随宜将护犹如慈母。所行清净如天真金。有大势力如天帝释。勤利世间如护世主。治烦恼病犹如医王。救诸衰患犹如亲族。积诸功德如大库藏。其戒无量。其定无边。其慧无称。解脱无等解脱知见无等等。于一切事最无有比。一切世间最无上故名第一人。成大法故名为大人。

  福德具足威力殊绝名闻流布。戒香涂身世法所不动。诸烦恼所不染。恶言所不污。游戏诸神通。诸佛如是威力猛盛无敢当者。

  以慧说法如师子吼如意自在。以精进力破诸痴闇。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多缺乏精进力,究其原因,一是福德因缘不足,力不够;一是悲愿不足,没有真正利人利世、令佛法住世之心。

  以大光明普照天地。诸问答中最有无上。一切仰瞻无下观者。常以慈心观察众生。为自己一个人修法实际是很无力的,我们需常视世间之需求,而不是光看自己,故说慈心观察众生。

  念如大海。定如须弥。忍辱如地。增长众主所种福德如水滋润。能生众生诸善根力如风开发。成就众生如火熟物。智慧无边犹如虚空。善雨大法如大密云。不染世法犹如莲花。

  破外道师如师子搏鹿。能举重担如大象王。能导大众如大牛王。狮子、象、牛,都象征力量。象有四种:我们一般见到的是灰象;白法成就之善士所乘是白象,如普贤菩萨所乘之象;人王所乘是青象,玄奘法师在印度时,王者就送其七头青象,象征荣耀和尊严;还有就是香象,世人难见,有一定成就者才可见到,香象巨大,有香象过河、横断河流之说。

  眷属清净如转轮王。转轮王也有四类:金轮王,一出生时,七宝随身,天下太平,自然之象,一切国土莫不臣服;银轮王出生时,珠宝次之,还稍需言语,即还需要说法来引导世间归顺;铜王需军队威慑世间,令众臣服;铁王则靠打仗,战火纷飞,征服世间。

  世间最上如大梵王。可爱可乐如清天明月。普照能然犹如朗日。与诸众生安乐因缘。犹如仁父。怜悯众生随宜将护犹如慈母。

  所行清净如天真金。我们人类的金子,在鬼神道看来是光。所谓天金,我们看到的实际都是光相,这是业报上的差异。

  有大势力如天帝释。帝释天出巡时,仪仗非常庞大,显其威势,我们若清净斋天,也是可以得见的。

  勤利世间如护世主。治烦恼病犹如医王。救诸衰患犹如亲族。积诸功德如大库藏。

  其戒无量。其定无边。其慧无称。即戒定慧三学。现在人多怕谈戒,其实戒是无为法之表露。人往往不知道自己造业有多苦,还以之为好,而我们持戒时就会无为、无着、无漏、守护清净。

  解脱无等解脱知见无等等。于一切事最无有比。在佛教中,“无有比”是一个特殊的名词,我们称佛法是未曾有法,远离对待与识心。

  一切世间最无上故名第一人。成大法故名为大法人。以上是观佛道德内涵的文字。

  如是菩萨以大人相念观诸佛。是诸佛者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不可思议不可计劫修习功德。善能守护身口意业。于过去未来现在无为不可说五藏法中悉断诸疑。定答分别答反问答置答。于四问答无有错谬。善说根力觉道念处正勤如意三十七助道法。善能分别无明诸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因果。于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无所系着。善说九部经法。所谓修多罗岐夜授记伽陀忧陀那尼陀那毗佛略未曾有议论如是诸经。不为贪欲瞋恚愚痴憍慢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疑诸使所使。不为无信无惭愧谄曲戏调放逸懈怠睡眠瞋恨悭嫉诸恼所侵。知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可去已去。可见已见。所作已办。尽破怨贼。具足诸愿。是世间尊是世间父是世间主。是善来善去善意善寂善灭善解脱者。在无量无边十方恒河沙等世间中住。

  如是菩萨以大人相念观诸佛。是诸佛者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不可思议不可称计劫修习功德。现在人修行比较急于求成,而诸佛菩萨的修德都是以不可称计的年劫计算的,许多经文中,佛菩萨们都有“我于恒河沙劫前”接受授教、进行修行实践的表述。而我们能记忆的修行有多长时间?几天?几月?几年?所以我们往往不知诸佛之修行功德。对于这种广大修德,我们若不知感恩,不知随顺,不知观想,难免就有点邪慢与骄狂,就会丢失念佛的大功德利益。

  善能守护身口意业。于过去未来现在无为不可说无藏法中悉断诸疑。远离一切对待心智和尘染,就会断诸疑。若能于一切作业中断诸疑,真是心智畅明,无挂无碍!

  定答分别答反问答置答。于四问答无有错谬。世尊做四种答于有情:定答、分别答、反问答、置答,无疑抉择一切有情的疑虑,令一切众生心智康乐、无有挂碍。

  善说根力觉道念处正勤如意三十七助道法。在佛法中,从声闻乘到密乘都要学三十七道品;《华严经》中,从信位一直到等觉位菩萨也都要学三十七道品。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在这三十七道品中,过去人一出家就要修四念处,而四念处的前提是五停心,所以过去又有“五停不修,无以出家”之规定。五停心是其首之初,即下手的方便。现在人经常是被别人一骂,马上就起嗔心;看到好东西,马上就起贪心;看人不如我,马上就起慢心;看事不如意,马上就睡觉昏沉去了。凡夫具足贪嗔痴慢疑,此处太需要修持了。若五停心得力,人就会具足许多善巧,消除许多固执己见,何以故?知诸法根本,真正抉择法无自性了。故以五停心心智,入三十七道品四念处法,是很容易成就的。

  善能分别无明诸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因果。三十七道品与十二因缘的次第修法,是佛教的基础修法。若不能善了解十二因缘,人不知道断处、灭处,是无力修法的。例如,在受爱处,若不去延续它,就会断爱有,而出离生死。我们感受的机会很多,但可以不用爱与取的法则,可以置之于当下,这样修持就很有力。

  于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无所系着。能否对色声香味触法无所系着,我们可以来观察自己。

  善说九部经法。所谓修多罗岐夜授记伽陀忧陀那尼陀那毗佛略未曾有论议如是诸经。九部经法是最早的译法,所谓“五百结集,九部经法”,现在我们讲十二部经,但南传佛教中还是讲九部经法。

  不为贪欲嗔恚愚痴骄慢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疑诸使所使。见思二惑中,思惑之贪嗔痴慢疑,我们平时关注得比较多。而见惑,也称五利使,是驱使奴役我们最厉害的东西,但也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所谓身见,实以为有我;所谓边见,如有无、善恶、凡圣、对错、你我,一切对待都可以产生边见;所谓邪见,如断见、染见;所谓见见,即见取见,迷执前三见为正见;所谓戒见,即戒禁取见,迷执现在苦身作种种邪戒苦行,为生于人天乐处,这在印度是非常多的,如有人说持牛戒、狗戒可以生天,但持戒若不管别人善恶,不管别人得失,一样会产生恶效应。

  不为无信无惭愧谄曲戏调放逸懈怠睡眠嗔恨悭嫉诸恼所侵。知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可去已去。可见已见。所作已办。尽破怨贼。具足诸愿。是世间尊是世间父是世间主。是善来善去善意善寂善灭善解脱者。在无量无边十方恒河沙等世间中住。

  如现在前菩萨。又应以八十种好念观诸佛。甲色鲜赤行清白法。甲隆而大生在大家。甲色润泽深爱众生。指圆纤长其行深远。指肉充满善根充满。指渐次而长次第集诸佛法。脉覆不见不覆身口意念脉。无粗结破烦恼结。踝平不现不隐藏法。足不邪曲度脱邪众。行如师子是人中师子。行如象王是人象王。行如鹅王。高飞如鸿。行如牛王人中最尊。行时右旋善说正道。身不偻曲心常不曲。身坚而直赞坚牢戒。身渐次大次第说法。普身诸分大而端严。善能解说大妙功德。身相具足具足法者。足步间等等心众生。其身净洁三业清净。身肤细软心性自软。身离尘垢善见离垢。身不缩没心常不没。身无边量善根无量。肌肉紧密永断后身。支节分明善说十二因缘分别明了。身色无暗知见无暗。腹圆周满弟子行具。腹净鲜洁善能了知生死过恶。腹不高出破憍慢。腹平不现说平等法。脐圆…

《依《十住毗婆沙论》——谈念佛与般舟三昧修持(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