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根。
得味味相具足寂滅味。有人喝水都能長胖,有人喝水是苦的,有人喝是甜的,這是果報之差異,因果不虛,我們應當尊重。
方身相破生死畏。肉髻相頭未嘗低敬。獨覺辟支佛是有肉髻的,皆因甚深禅定而得。在我們這個凡聖雜居的世間,若以凡心則見凡濁類有情,若以禅定或持咒等淨業心智則能見聖類有情。
舌大相色如真珊瑚能自覆面。叁世不說妄語的人就可以舌舔鼻尖,在出家人中,許多善講法者還是有此相的。
梵音相身相至梵天。梵音,是八不音。一般人不是男音就是女音,不是高音就是低音,不是清音就是濁音,不是大音就是小音,而佛之梵音遠離此八音,廣傳天地之間,于遠處和近處聽是一樣的。有人念佛會念出梵音,此時他方國土都可以聽得清清楚楚,因此很容易受到相應的加持。
師子頰車相肩廣相能破外道。齒齊相行清白禅。齒平等相平等心于一切衆生。齒密致相離諸貪著。四十齒相具足四十不共法。牙齒稀疏,是貪圖口味,不持過午戒的果報。
绀青眼相慈心視衆生。牛王睫相睫長不亂。得希有色樂見無厭。眼睫比較長的人,一般多爲人喜見。
以此叁十二相莊嚴其身。八十種好間錯映發。以上是講叁十二相,叁十二相是基礎,以下是八十隨形。
戒香塗身世法所不動。諸煩惱所不染。惡言所不汙。遊戲諸神通。諸佛如是威力猛盛無敢當者。以慧說法如師子吼如意自在。以精進力破諸癡暗。以大光明普照天地。諸問答中最無有上。一切仰瞻無下觀者。常以慈心觀察衆生。念如大海。定如須彌。忍辱如地。增長衆主所種福德如水滋潤。能生衆生諸善根力如風開發。成就衆生如火熟物。智慧無邊猶如虛空。普雨大法如大密雲。不染世法猶如蓮華。破外道師如師子搏鹿。能舉重擔如大象王。能導大衆如大牛王。眷屬清淨如轉輪王。世間最上如大梵王。可愛可樂如清天明月。普照能然猶如朗日。與諸衆生安樂因緣。猶如仁父。憐愍衆生隨宜將護猶如慈母。所行清淨如天真金。有大勢力如天帝釋。勤利世間如護世主。治煩惱病猶如醫王。救諸衰患猶如親族。積諸功德如大庫藏。其戒無量。其定無邊。其慧無稱。解脫無等解脫知見無等等。于一切事最無有比。一切世間最無上故名第一人。成大法故名爲大人。
福德具足威力殊絕名聞流布。戒香塗身世法所不動。諸煩惱所不染。惡言所不汙。遊戲諸神通。諸佛如是威力猛盛無敢當者。
以慧說法如師子吼如意自在。以精進力破諸癡闇。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多缺乏精進力,究其原因,一是福德因緣不足,力不夠;一是悲願不足,沒有真正利人利世、令佛法住世之心。
以大光明普照天地。諸問答中最有無上。一切仰瞻無下觀者。常以慈心觀察衆生。爲自己一個人修法實際是很無力的,我們需常視世間之需求,而不是光看自己,故說慈心觀察衆生。
念如大海。定如須彌。忍辱如地。增長衆主所種福德如水滋潤。能生衆生諸善根力如風開發。成就衆生如火熟物。智慧無邊猶如虛空。善雨大法如大密雲。不染世法猶如蓮花。
破外道師如師子搏鹿。能舉重擔如大象王。能導大衆如大牛王。獅子、象、牛,都象征力量。象有四種:我們一般見到的是灰象;白法成就之善士所乘是白象,如普賢菩薩所乘之象;人王所乘是青象,玄奘法師在印度時,王者就送其七頭青象,象征榮耀和尊嚴;還有就是香象,世人難見,有一定成就者才可見到,香象巨大,有香象過河、橫斷河流之說。
眷屬清淨如轉輪王。轉輪王也有四類:金輪王,一出生時,七寶隨身,天下太平,自然之象,一切國土莫不臣服;銀輪王出生時,珠寶次之,還稍需言語,即還需要說法來引導世間歸順;銅王需軍隊威懾世間,令衆臣服;鐵王則靠打仗,戰火紛飛,征服世間。
世間最上如大梵王。可愛可樂如清天明月。普照能然猶如朗日。與諸衆生安樂因緣。猶如仁父。憐憫衆生隨宜將護猶如慈母。
所行清淨如天真金。我們人類的金子,在鬼神道看來是光。所謂天金,我們看到的實際都是光相,這是業報上的差異。
有大勢力如天帝釋。帝釋天出巡時,儀仗非常龐大,顯其威勢,我們若清淨齋天,也是可以得見的。
勤利世間如護世主。治煩惱病猶如醫王。救諸衰患猶如親族。積諸功德如大庫藏。
其戒無量。其定無邊。其慧無稱。即戒定慧叁學。現在人多怕談戒,其實戒是無爲法之表露。人往往不知道自己造業有多苦,還以之爲好,而我們持戒時就會無爲、無著、無漏、守護清淨。
解脫無等解脫知見無等等。于一切事最無有比。在佛教中,“無有比”是一個特殊的名詞,我們稱佛法是未曾有法,遠離對待與識心。
一切世間最無上故名第一人。成大法故名爲大法人。以上是觀佛道德內涵的文字。
如是菩薩以大人相念觀諸佛。是諸佛者于無量無邊百千萬億不可思議不可計劫修習功德。善能守護身口意業。于過去未來現在無爲不可說五藏法中悉斷諸疑。定答分別答反問答置答。于四問答無有錯謬。善說根力覺道念處正勤如意叁十七助道法。善能分別無明諸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因果。于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無所系著。善說九部經法。所謂修多羅岐夜授記伽陀憂陀那尼陀那毗佛略未曾有議論如是諸經。不爲貪欲瞋恚愚癡憍慢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疑諸使所使。不爲無信無慚愧谄曲戲調放逸懈怠睡眠瞋恨悭嫉諸惱所侵。知見苦斷集證滅修道。可去已去。可見已見。所作已辦。盡破怨賊。具足諸願。是世間尊是世間父是世間主。是善來善去善意善寂善滅善解脫者。在無量無邊十方恒河沙等世間中住。
如是菩薩以大人相念觀諸佛。是諸佛者于無量無邊百千萬億不可思議不可稱計劫修習功德。現在人修行比較急于求成,而諸佛菩薩的修德都是以不可稱計的年劫計算的,許多經文中,佛菩薩們都有“我于恒河沙劫前”接受授教、進行修行實踐的表述。而我們能記憶的修行有多長時間?幾天?幾月?幾年?所以我們往往不知諸佛之修行功德。對于這種廣大修德,我們若不知感恩,不知隨順,不知觀想,難免就有點邪慢與驕狂,就會丟失念佛的大功德利益。
善能守護身口意業。于過去未來現在無爲不可說無藏法中悉斷諸疑。遠離一切對待心智和塵染,就會斷諸疑。若能于一切作業中斷諸疑,真是心智暢明,無挂無礙!
定答分別答反問答置答。于四問答無有錯謬。世尊做四種答于有情:定答、分別答、反問答、置答,無疑抉擇一切有情的疑慮,令一切衆生心智康樂、無有挂礙。
善說根力覺道念處正勤如意叁十七助道法。在佛法中,從聲聞乘到密乘都要學叁十七道品;《華嚴經》中,從信位一直到等覺位菩薩也都要學叁十七道品。
“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在這叁十七道品中,過去人一出家就要修四念處,而四念處的前提是五停心,所以過去又有“五停不修,無以出家”之規定。五停心是其首之初,即下手的方便。現在人經常是被別人一罵,馬上就起嗔心;看到好東西,馬上就起貪心;看人不如我,馬上就起慢心;看事不如意,馬上就睡覺昏沈去了。凡夫具足貪嗔癡慢疑,此處太需要修持了。若五停心得力,人就會具足許多善巧,消除許多固執己見,何以故?知諸法根本,真正抉擇法無自性了。故以五停心心智,入叁十七道品四念處法,是很容易成就的。
善能分別無明諸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因果。叁十七道品與十二因緣的次第修法,是佛教的基礎修法。若不能善了解十二因緣,人不知道斷處、滅處,是無力修法的。例如,在受愛處,若不去延續它,就會斷愛有,而出離生死。我們感受的機會很多,但可以不用愛與取的法則,可以置之于當下,這樣修持就很有力。
于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無所系著。能否對色聲香味觸法無所系著,我們可以來觀察自己。
善說九部經法。所謂修多羅岐夜授記伽陀憂陀那尼陀那毗佛略未曾有論議如是諸經。九部經法是最早的譯法,所謂“五百結集,九部經法”,現在我們講十二部經,但南傳佛教中還是講九部經法。
不爲貪欲嗔恚愚癡驕慢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疑諸使所使。見思二惑中,思惑之貪嗔癡慢疑,我們平時關注得比較多。而見惑,也稱五利使,是驅使奴役我們最厲害的東西,但也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所謂身見,實以爲有我;所謂邊見,如有無、善惡、凡聖、對錯、你我,一切對待都可以産生邊見;所謂邪見,如斷見、染見;所謂見見,即見取見,迷執前叁見爲正見;所謂戒見,即戒禁取見,迷執現在苦身作種種邪戒苦行,爲生于人天樂處,這在印度是非常多的,如有人說持牛戒、狗戒可以生天,但持戒若不管別人善惡,不管別人得失,一樣會産生惡效應。
不爲無信無慚愧谄曲戲調放逸懈怠睡眠嗔恨悭嫉諸惱所侵。知見苦斷集證滅修道。可去已去。可見已見。所作已辦。盡破怨賊。具足諸願。是世間尊是世間父是世間主。是善來善去善意善寂善滅善解脫者。在無量無邊十方恒河沙等世間中住。
如現在前菩薩。又應以八十種好念觀諸佛。甲色鮮赤行清白法。甲隆而大生在大家。甲色潤澤深愛衆生。指圓纖長其行深遠。指肉充滿善根充滿。指漸次而長次第集諸佛法。脈覆不見不覆身口意念脈。無粗結破煩惱結。踝平不現不隱藏法。足不邪曲度脫邪衆。行如師子是人中師子。行如象王是人象王。行如鵝王。高飛如鴻。行如牛王人中最尊。行時右旋善說正道。身不偻曲心常不曲。身堅而直贊堅牢戒。身漸次大次第說法。普身諸分大而端嚴。善能解說大妙功德。身相具足具足法者。足步間等等心衆生。其身淨潔叁業清淨。身膚細軟心性自軟。身離塵垢善見離垢。身不縮沒心常不沒。身無邊量善根無量。肌肉緊密永斷後身。支節分明善說十二因緣分別明了。身色無暗知見無暗。腹圓周滿弟子行具。腹淨鮮潔善能了知生死過惡。腹不高出破憍慢。腹平不現說平等法。臍圓…
《依《十住毗婆沙論》——談念佛與般舟叁昧修持(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