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灵成长·事事本无碍(三)

  《心灵成长·事事本无碍》 (三)

  空海(惟传法师)

  但是你还是在自我的苦海里面浮浮沉沉,而且如果错用功夫的话,则会形成:你是你,外境是外境。会觉得:我的六根与六尘接触的当下,怎样去看?怎样去觉受?怎样去体悟?你跟这整个境界还是没有溶为一体,甚至有的还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外界种种是敌人,如果我的六根没有守护好,就是「六根漏」,觉得现在六根漏掉了,又不断的在谴责自己。这样你与整个外面的环境是怎么样呢?因为我们自己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与外境的六尘--色、身、香、味、触、法,你的心还是在跟六尘接触,但是常常会认为这些六尘境界,处处都是你的敌对,因此称之为「有漏」。

  为什么会「有漏」?因为你的「自我」跟外面的境界还没有统合,认为外面的境界还是你的敌人,也就是「心」与「境」分离,一边是能观,一边就是所观,能、所都还对立的。慢慢要能够来到统合而超越这条界线,你当然必须要吃过很多的苦,知道在这五蕴身心里面怎么绕,还是绕不出来,我这“一”还是不知归何处。

  纵使修行的境界功夫再怎么高超,再怎么用功,仍然是在苦海里面,内心还是存在苦及不安,总认为外面的境界处处都是导致让我「有漏」,六根在那里收不完,这样要断除我的贪、瞋、痴,还是永远断不完。如果你没有跳脱,就会在那里白白耗费一辈子的时间,没完没了,如此下去十年算是很短了,连廿、卅年都可能一直在那里耗费着,这都是很正常的。

  如果你听得懂上述这一席话,真的可以减少廿、卅年生命的浪费,此话绝对不夸大,要不然你光是在这个关卡里面,有得让你修、让你绕卅年。虽然你来到身心统合,但是跟境界还是一样一直在拉扯厮杀。由于你的「自我」还是不敢放开,还没有决心要大死一番,还想要有所成就,还要怎么样…。

  为什么这一条界线不容易超越?因为你还有很多想要的梦幻世界,不愿意真正来到与外境溶为一体。有的修行人甚至会认为只要在五蕴身心上面修练即可,修行跟外境、法界及大自然是无关的,假如你认为是无关的,你的生命就继续用「自我」的金钟罩保护起来,就继续跟整个法界再隔离起来,继续再构筑你的梦幻世界吧!

  所以,身、心跟外境要能够统合,要撤离消失这一条界线,你一定要吃过很多的苦,才会真的愿意放下,身、心才会真的柔软下来,才会打开智慧眼慢慢去看到整个法界,这时才能够真的见法,身、心才会柔软而才会来到「超人格的层次」。

  「超人格的层次」就是佛教所讲的证初果、二果、三果层次阶段,如果身、心没有统合,你休想谈证果,证果不是比(拼)功夫、不是练功夫,不是我是、我能,越标榜「我是」、「我能」,你离证果越远。你必须要让这个有机生命体跟整个外界(境)溶为一体,身、心越来越柔软,去体悟法界对我们生命的重要,并体会法界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无我、无私特质。

  「我见」、「身见」的破除,不是在禅修的禅相里面,而是要你慢慢从「自我」的世界走出来,然后去看到外界环境,包括一切的人、事、物都是,你的心跟众生的心才会真的在交流,你也才会真心真诚的善待一切众生。你那个「我」跟「非我」的界线才会慢慢的破除。如果这一个层面没有突破掉(当然要突破、完全断除,那是证果的证量,现阶段你只要慢慢的这样连结起来、慢慢去体悟;如果你没有突破,这个界线还很严),你看不到这整个法界外面的这些,你连初果都绝对证不到,因为我慢、身见是不会断除的。

  在修行上,如果四念住的内身、外身没办法统合,于是我还是我、众生还是众生,以一个修行很厉害的我,去看凡夫、去看到别人,以一个修行很厉害的我背着一把剑去“砍”别人,跟别人较量功夫。

  必须要慢慢去看到你跟众生、跟法界是一体的,就会愿意去打开你的心量慢慢与众生交流,你的身、心就会柔软下来,这时候才能够来到「超人格的层面」。真正的慈悲、四无量心也是在「超人格层次」所展现出来的,我们以前所自以为的这些慈悲心,还是在「自我、我是、我能」的世界里面所展现出来的慈悲,当你慢慢去体悟到整个法界跟我们生命是有重要的连贯性时,这时候所展现出来的慈悲,才会是渐渐学习到无条件、无所求、无我、无我所、没有我慢的那种慈悲及爱心,才算是开始迈向「超人格层次」,亦即佛陀所称为的「入圣者之流」亦即向初果、证初果、二果、三果阶段层次。

  当心灵层次慢慢再成长、慢慢再酝酿,因为这时候你的心量能够真正展现出四无量心出来,是真正展现无条件、无所求的慈悲心出来,你是会超越宗派、超越宗教、超越种族及超越国家,逐渐破除掉种种界线。所以前面这一关很重要,如果有机生命体跟外面这些环境的界线没有慢慢破除,你心中所设定之宗派、种族、宗教及国家的种种界线,都是很分明的。

  如果你的界线能够破除掉,才能够来到像德雷沙修女所展现出来的,没有宗教的色彩、没有宗派的色彩、没有种族的色彩,这才是真正「四无量心」的展现。包括孔子所主张的「有教无类」,也都是来到「超人格的层次」,孔子的心量是来到「超人格的层面」,德雷沙修女也是来到「超人格的层面」,我们能不能问自己真的有这种心量?有没有真的展现四无量心?无条件、无所求超越宗派、宗教,如果没有超越宗派、宗教的界线,你想要寻求究竟解脱,要到达涅槃彼岸,那是痴人说梦话,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为心灵的成长都有一个次第顺序,有深、有浅,有一个必经的层次过程,你要这样有次第逐步的提升上来,才会来到真正四无量心的展现。这时候你会把你的解、行实际应用、展现出来。当你闻思精进之后,慢慢要应证在生活的历缘对境中,处处都要去应用、去展现,这样才能够慢慢去淡化我们的贪、瞋、痴。「身见」的破除是来自于你跟外境、外界环境的慢慢融合,外界环境就是我们的外身,更深入的诠释「外境」就是我们的法身。真正的包容及慈悲是要有智慧,不是长养众生欲贪「滥慈悲」,这两者是不一样的。我们所处的外界环境,就是「四念住」所讲的内身、外身的外身,外身、外受、外心、外法讲的就是整个外界的环境、大自然法界。当界线慢慢的淡化掉之后,你才会慢慢的去体会到「法身」,也才会展现出来,你必须有这样的突破及超越,才能够来到「超人格层次」。

  「法身」就是「自我」跟整个法界慢慢融合了,这时候你才会真正展现「法身」,「身见」也才会破除,不然你的「身见」要怎么破除?!不是在那里一直经行…,然后一直修、收摄六根、修四念处,修练种种功夫…,然后一直在「自我」的世界里面修行,修练到后来自以为「我的『身见』已经破除了」。你认为你的「身见破」,事实上却不知道你的「我慢」很大啊!真正「身见的破除」是身、心来到很柔软,对法界种种越来越臣服,而且对众生--外面的外身、外受、外心、外法,「身见」就是我,你跟众生的界线慢慢的模糊掉了,这不是禅相!也不是想象!而是你真正体会到我跟一切众生,原来与我们都是同一体。

  对「一体意识」有所体会到之后,你的「身见」慢慢跟众生的隔阂才会渐渐的减少,这时候也才会真正展现出四无量心,不然以前所谓的「慈悲心」都是想象、造作、作意的,以前的慈悲也不是真正由衷流露出来的,还是矫柔造作而不是发自于内心的,现在慢慢来到无造作、自然流露,这时候你的人格才会一直的提升上来,这就是佛陀所谓的「入圣者之流」,亦即来到「证初果」阶段。

  如此继续不断的跟整个法界慢慢一直再融入、再去体会,当你体会越深,四无量心就会越具体展现,你的证量就会越来越提高。而所谓的「结缚」也就是那个界线,会越来越少、越来越淡,之后来到「证悟三果」阶段,然后继续迈向「四果阿罗汉果」境界。

  「超人格」跟「一体意识」的区别,就在于「超人格」层次还是有「自我」。以孔子为例,孔子当然是非常伟大,也值得我们尊敬,但是我们如果以修行层次及整个心灵成长的层面来论断,可以暂时做这样的一个界定,也就是孔子是属于「有为法」世界里面的至圣先师,孔子所讲述的是可以协助你来到德行很有修养,亦即「超人格」的层次,但是孔子所讲述的这些,还是没有超越二元对立,诸如:君君、臣臣、忠、孝、仁、爱、礼、智、信…。

  以「忠」为论,历史上记载关公是一个忠臣,很忠心于刘备,但是若以老子的观点来讲,关公却是杀人无数,你自认是一个忠臣,但还是没有跳脱二元对立,还是属于「超人格层次」方面。当然,这是一个心灵成长必经的过程,当最后真的跟整个宇宙及整个法界溶为一体的时候,你真的来到前面所讲的「法身」展现,慢慢的去体悟到了、慢慢的去溶合了,这就是体证的过程。

  当你慢慢越来越深入之后,就是来到真正的「无修」阶段。前面的层次还是属于「有修」阶段,是属于初果、二果、三果的阶段过程,还是有修、有为。「一体世界」就是「自我」完全消失(消融),五蕴身心完全统合,来到真正的「无我」。前面的阶段都还是头脑知见所理解的「无我」,还没有办法真正做到,唯有来到真正的「无我」,跟整个法界、宇宙溶为一体,你的「法身」即遍一切处,就是「法身具足」,此时就是真正来到不生不死的涅槃境界。

  「虽然超人格经验与一体意识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两者仍不可混为一谈」意思就是一个是有「自我」,一个是「无我」;一个是「有为」,一个是「无为」的世界。历史上的那些英雄、伟人、圣者,他们可以来到「超人格层次」,就像佛陀所讲的「初果、二果、三果」世界。但是「一体意识」讲的是阿罗汉的世界,亦即【心经】所指称的境界,是「无我」的世界,是佛陀、老子及…

《心灵成长·事事本无碍(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