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个修行人的「角色」,要扮演的就是人天师表的角色、人家的模范。在此不要以为好像是在讲别人,这里所解析的是每个人都是如此!你都还有很多你所要的角色,就会设法去维护你所要的这个角色,而你所不要的角色呢?当它出现的时候,就将它强力压抑下去,这样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人。如果你的内心无法统合,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人。这是20页《意识层次图》的第一个层面。
如果你的内心没办法统合,绝对无法跟身体认同。因此我们必须在第一个阶段有所突破,「角色」跟「阴影」方面能够合一。当你内心的心灵世界能够统合之后,才能够提升到第二个层次--「自我层次」。当自我内心里面有所统合时,自我意识就会强烈展现,诸如一些艺术家、雕刻家、美术家等,他们都有那种满重视特质率性的发挥,我个人要怎样就怎样,不管你欣赏不欣赏,我随性要怎样就怎样。有时候会表现出很酷的那一面:我的胡子要怎么留就怎么留,你管我!
这就是「自我层次」的展现,就像有一位歌手伍佰,就有这种强烈的自我主意、自我主张,满不错的,在此所评述的不是说他不好,而是说:他就满敢于展现自我--不管你欣赏不欣赏,我就是很…。如果你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也要有这种魂力、气魄。像以前有个演艺人员孙越也是满不错的,也是展现出满完整的一个自我。
真的要成为艺术家,就要敢如实的展现自我,这就是展现「自我层次」方面的。但是他对身体还没有真正整合,也就是他所重视的是心灵感受,亦即Feeling方面,但对身体方面呢?如果修行人能够渐渐来到:在内心的世界里面能够接受自己丑陋的一面。
在「角色」的第一个层次,他是不会接受自己丑陋的一面。如果还不接受自己丑陋的一面,你就不会爱护这个身体,也就不会跟这个身体统合。当你愿意如实的面对自己,接受自己丑陋的一面,这样你的内心世界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太极出来,这只是一部分而已,还要继续来到跟这个身体的整合。
这张图表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冲突不断,不愿意接受丑陋的自己,认为你要的是一个完整圣人的模样、框框,于是生命会有很多的责备、很多的谴责、很多的不要,一直削掉你所不要的。而你所不要的,其实未必是不好的!你只是觉得说:这样不是人家所订出来圣人的模范框架,不是人家所认为、赞同的,这样得不到掌声、得不到肯定,于是就在那里一直的不要…,砍掉你所不要的,包括认为「修行人不可以笑」、「修行人不可生气」…。常常在修行一段时间之后,就变得很拘谨,把自己绷得很紧,误认为收摄六根就是不可以看、不可以接触…。
因为你一直巩固你要的,这个都是还在「角色的层次」,于是你就一直排斥你所不要的,所以你的内心摆不平,必须要照见到这方面,你的界线才能够有所突破、消失。当你的内在能够统合起来,此时才能够来到一个完整的自我,自我意识就会强烈展现。自我主张、自我表现就是:我要怎么样做,觉得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做,这样就好!所作所为都是比较率性的,所以艺术家、美术家、雕刻家他们比较是在这种自我的意识层面。但是对身体方面,还是有很多没有统合,尤其很多的修行人厌恶自己的身体。因为界线以外的,还是没有统合,所以对这个身体充满着罪恶感,会觉得它是一种业报、业障,充满着污垢、充满着污秽。
佛陀所讲的「破身见」,事实上是要破除我们的「我见」、「抓取」,这些本来是一种药方,结果众生却常常把这种药吞习惯了,就误解成一直在否定这个身体。试想:没有了这个身体,我们怎么修行呢?要知道这个身体是法界的缘起甚深啊!你不珍惜这个身体,你的心跟身是分裂的,当你的身、心分裂,你的人格怎么健全呢?
如果你的人格不健全,怎么为人师表呢?所以,你不接受、不珍惜这个身体,身、心是不会健全的,你的身、心、灵也就不会统合。我们身、心的统合,身、口、意讲的就是我们对外的一种展现。有机生命体就是要把自我的这个心跟身体,慢慢的去认同。在禅修的时候曾经阐述:身与心是有交集的部分,也有先后的作用。「心」是意识在前引导,身体才会有动作,但是现在当下都是一体的,你必须要让它统合之后,才会来到有机生命体,这时候你的生命才会真的活起来。
身、心、灵讲的是我们身心的一个统合,当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身、心、灵统合之后,就会对自我负责,你的生命、有机生命体也会发挥出来。当你的生命潜能到达此一层次,有机生命体完整的时候,你的生命潜能才会真正发挥出来。如果你的内心世界仍是如前面所叙述的一直在互相厮杀,或仍是在否定、排斥你这个身体,你的内心里面摆不平、充满着矛盾不安,则你的生命能量就是白白消耗掉,被你把生命的能量挫折掉、把它浪费压抑掉的,生命的潜能就没办法真正发挥出来。所以,你必须在身、心统合之后,拥有一个完整的有机生命体,这时候你的生命潜能才会真正发挥出来,人格就渐渐的健全起来。
具备健全的人格之后,你跟整个外界环境还是不认同。心灵层次来到这个阶段,是在个人的「五蕴」身心上面,就是色、受、想、行、识,还是在「五阴」的世界里面。如果以四念处的禅修方面,就是在内身、内受、内心、内法,现阶段你还是体悟不到外身、外受、外心、外法,你只看到「五阴」,却看不到整个法界。你不觉得法界对我们的重要,不觉得法界跟我们是一体的,所以你的生命还是跟这个法界是分开的,这时候虽然你的修行功夫是很厉害了,「五阴」都很会观察了,也很会收摄六根了,很会观察当下的起心动念,很会觉知四念住…。
《心灵成长·事事本无碍(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