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称霸台湾第一富豪好几年,但是纵然有这么多的钱,钱就能够解决内心的忧悲苦恼吗?纵使开设了台湾非常庞大的医疗集团,这些医疗设备就能够解决你内心的痛苦不安吗?纵使你有再多的名、再多的利,生为世界权位最高的总统,那又怎么样?!你得到世界最高的财富,或是得到世界第一的权力、权位,又怎么样呢?!能够解决掉你内心的苦恼、烦恼、不安吗?而佛教所要追求的,就是真正让我们的忧悲苦恼消失、止息,真正能够快乐、安详、解脱、自在,这方面不是以任何金银钱财所能换取的。所以,【金刚经】也讲用很多金银财宝去布施、护持,顶多也是在培养善根福德因缘、种植福田,这样而已,你的忧悲苦恼还是存在,还是没有出离苦海,不是说布施不重要,是可以种种福田,培养善根福德因缘,但是你的忧悲苦海还是存在。
如果没有走上解脱道,累积很多的福田、福报,顶多是累积生天的福报,还是有可能福尽又还堕,因此佛教所讲的得、失方面,不是世间所认为的得、失,修行想证到什么果,所谓的“证悟”,正是让你的忧悲苦恼慢慢减少,内心所得到的是无形的,是内心的安详、快乐,越来越自在,所得到的是妙智慧,代之而起的是慈悲的心、感恩的心,你的生命会放光芒,像这些是无所得吗?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得到非常多,你所得的这些,纵使王永庆用所有财产来购买,也买不到。如果经过闻思的打基础,然后一期禅修下来,真正能够安祥快乐、解脱自在,这些你的所得,不是几千亿、几千万能够换算的。
你所得的是无形的智慧之财,如果你很高兴、很快乐的回去跟家人讲说“我真的我得到很多,好安详、很快乐自在!这一期禅修我真的收获很多、得到很多……”家人可能会打开你的皮包,看你到底得到什么?“你到底拿多少钱回来?得到多少珠宝?你得到什么?拿来给我看啊!”如果他要你拿出所得给他看,你拿得出来吗?“糟糕!”你就会“唉!到底得到什么?要我拿出所得出来证明,有形方面、我是无所得,但是我整个人生观、整个心态改变了,从此我的体悟、我的所得,可以用具体的事实展现出来,回馈家人、回馈世间,虽然以后我可能不会那么积极去赚钱,以前一直还想赚很多钱,但是可能参加禅修之后,我的生命体悟更深,以后对家里回馈的实质金钱没有那么多啦!甚至会渐渐减少了,但是这一方面不是用金钱所能买来、所能换得的,这些我会回馈更多……”。
你说你的禅修到底有所得、还是无所得?从某个层面来讲是“无所得”,但是从某个层面来讲,你是得到很多。所谓的得、失观念,不要用世间人势利眼的角度来衡量;同样的,你的修行证果也是这样,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都是如此,不能用世间的势利眼或是用比功夫说 “我现在是柔道几段,你才是初段,我已经是七段了……”你自以为是七段,比初段的还厉害,结果后来有一个“臭段”的,你就被打败了,世间的有为法,可以界定你得到几段、几段,像柔道、剑道或是跆拳道,都可以比高下,看谁得的多。但是“出世间法”的思维角度与世间不一样,那一种“得”、证果,不可以用世间的衡量去认为证到二果的人比初果的人厉害。其实,没有所谓的厉害,是“我慢”反而越少,贪、嗔越淡薄,内心越安详、越是无诤。真正证到四果阿罗汉的人,是来到无诤的世界,意即“离欲”,没有那些欲望,不跟世间人争什么,或是争名夺利、见诤,所谓“入空戏论灭 ”。
很多人对阿罗汉的“无生”,一样都是错误的解读,因为在【阿含经】讲到证阿罗汉的人,会有共同的宣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含意实在很深!解脱者他们共有的心境,描述出离生死轮回苦海,而且“自我 ”完全消失、粉碎。然而众生又会从有限的理解能力来理解,结果“我生已尽”,一样啊!那些“无生 ”的人“我生已尽”,同一个名词就是“无生”,“证悟到无生的人,这样 “无生”啊!他的生命就断灭掉了,对众生、对世间就没有帮助啦!……”因此,有很多的宗教师就劝大家“不要证阿罗汉、不要去修那些,否则走到后来是“无生”,这样没有慈悲心啊!不会来这世间 ……,不会再倒驾慈航啊!……”这些完全是错误的解读,不了解何谓“ 无生”。
永嘉大师补充得非常好,所谓“若时无生无不生”,“无生”、出离六道轮回,绝对不是断灭空,不是用一个超高级、超厉害的火箭,把你一直送、送、送……,送到宇宙的最边缘去,然后冲出宇宙,不是这样啦!“无生 ”就是超越六道生死轮回。永嘉大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空空无大千” 就是超越六道轮回,不要以为说“他都没有生命啦!都断灭掉啦!生命都不存在,没有在六道里面……” 这些都不是正确的。事实上,他的人还是一样在三界里面,如果他在世间成就阿罗汉果,证悟到“无生”的世界,他的生命一样行云流水的运作,但是他的心境是不一样,在一般人的世界中、理解中,是有六道、有各种的道。但是,对他而言,六道众生都是平等的,他以“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来善待六道的一切众生,他的生命也是一样来到“无生无不生”,前面的“阿那含”已经是“不来而实无不来”,因此他没有这种断灭,没有那种不慈悲、不倒驾慈航的问题,有的只是众生要不要解脱而已。
真正的觉悟者,他们想讲真话,众生却不喜欢听;一般众生总是喜欢喝迷魂汤,喜欢被灌迷魂药,讲一些好听的、好言的,让你的尾巴翘得很高,让你这样茫舒舒,让你这样“哇!好高兴、好快乐!”但是很多类似这一种灌众生迷魂汤的药,真正的觉悟者是不会讲、也不想讲,变成了悟真理实相的人,他想讲的,一般众生不喜欢听;而众生喜欢听的,他不想讲,因此不容易有交集,你认为他不慈悲,但是他认为你所要的慈悲反而是在害你,真正对你慈悲的,是希望拉拔你出离苦海,但是你却不要。当你在责怪他不慈悲,你的内心是有你欲求、预定的框框,认为他应该怎样才算是慈悲,就像说你好赌如命、喜欢赌博,现在“跑路”、在欠钱,觉得“你有钱,怎么不把钱给我?你把钱给我,就是不慈悲;如果现在给我钱,我就很快乐、很高兴啊!……”他虽然有钱,但是拿钱给你,你认为是慈悲,事实上是害了你,会让你越陷越深。
所以,为什么有的小孩子会杀了自己的父母亲?因为他们向父母拿钱去买毒品,要去网咖打电动玩具,如果不能满足他们欲望,就嗔恨父母说“你不慈悲啊!”我们很多在责怪阿罗汉的心态,认为他们不慈悲,这是错误啊!因为众生是用你的所要来要求他,但是他知道说如果符合你的所要,照你的意思去做,满足你的欲求,很多是害了你,造成你想听的,他不太想讲,不会刻意讲一些很好听的话,让你们听了很爽,你们就会大笔大笔的布施,他不会这样啊!名利对他来讲真是如浮云,他想讲的是真正能够唤醒你远离颠倒梦想,除非你的苦真的吃够、受够了,真正想要出离苦海、想要解脱,你就会珍惜。如果你还想在梦幻世界里面继续沉沦,构筑你的梦想,他想要唤醒你,你就是不愿意。
比如你吸毒上瘾,他一直希望你戒毒,在你还没下决心戒毒之前,如果硬性要帮你戒毒,你会跟他拚命,认为“这是大坏人!我需要毒品,我吸了毒之后,才快乐啊!不给我毒品就算了,还要强迫我戒毒……”如果你的苦吃得还不够,没有决心、没有魄力,真正要迈向究竟解脱,他也没办法跟你宣讲究竟法。所以,绝对不是阿罗汉不慈悲,而是我们众生有没有真正要解脱?如果你真正要解脱,会散发出一种磁场、一种频率,不管你在哪里,会“千处祈求千处应”,不管你在哪里,只要你真正想要解脱,解脱法就会出现。如果没有真正要解脱,就算在你身边流过,因为频率、磁场不一样,还是不会相应。【金刚经】很多都是在颠覆我们的传统思想,真是要从我们自己开始做起。
庄严净土 第十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这个“则非”,有的经典是“即非”,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这一段经文满重要的。“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上一节讲过的得,有所得、无所得,不要以一般的观念理解,是真正了悟真理实相,来到大彻大悟。“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这句话也是很有意思,为什么说“庄严者,则非庄严?”一般众生所认为的庄严,不是真正的庄严;那些智慧者、解脱者真正所讲的庄严,一般众生却不认为是庄严。这几天有因缘,可以到法界体悟更深的活生生佛法,如果我说:“ 法界、大自然真的很庄严,看到日出、看到日落,哇!叹为观止啊!法界之庄严……”但是如果你的智慧眼没打开,就说“没什么啊!哪里有什么?!”你认为没有什么庄严,认为“我应该要来参加盛会或是禅修,要来庄严道场嘛!是不是应该再戴个头冠、戴著耳环、化妆啊?戴著一些装饰品、珞璎,以及坠子……?我应该戴著那些,一些菩萨画像… …,这样不是更庄严吗?才庄严啊!……”你认为这样很庄严。
事实上,你是浪费了很多的时间、生命,你的心不清净、不宁静。再者你自认为很重视禅修,认为…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1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