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8▪P3

  ..续本文上一页,而是用嘴巴讲,在向人家炫耀,不愿意脚踏实地的修行,于是要找一个借口跳过去,然而只是跳到另一边。

  没有经过脚踏实地的修行,没有真正深度的闻、思、修,没有办法体悟何谓“见山又是山”;没有深度去体悟界分析、无常、无我,是没办法来到第三个阶段。有的人自认为来到“常乐我净”的世界,但是你的“常乐我净”,跟一般众生所在抓取的“常”是一样的,你没有比别人高啦!解脱者体悟“常乐我净”的那种常,不是一般众生所理解的常。如果没有溶入无常法流,真正彻证无常法印,无法了解、体会解脱者所描述的永恒、常,你是用二元对立的观念去了解,当我们讲到本体、一体世界,很多人听闻之后,就认为“空海又在讲一体、讲本体,我们佛教不讲本体啊!那是落入本体思想……”真是很冤枉啊!你根本不了解什么叫作一体,不了解什么叫作本体,用你现在的知见观念下论断,只会自误误人、误导自己而已。佛陀宣讲涅槃彼岸,一定是要溶入一体的世界、体悟到“道”,否则不知道真正的涅槃世界在哪里。【金刚经】就是要破除我们狭窄的观念知见,不断在唤醒我们,因此从头到尾很多都是在讲“说……,即非……”,都是在破除我们错误的观念知见。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金刚经】是针对闻、思、修、证各方面都有相当基础,然后来到破除你的我执,破除深层的“自我”、法执,都是很高的阶段,一般人都是听不懂,不然就像小孩子紧紧抱著一个法门,如果他对奶嘴很有依赖性,现在【金刚经】就是要拔掉他的奶嘴,于是他会哭泣、又吵又闹,一定会惊慌恐怖。如果众生对某种法门很执著,或是对一个概念、理念很执著,包括把【金刚经】当作是你的精神寄托所在、至高无上,没有人能够毁谤它,没有人能够动摇它,如果有人要破除你对相的执著,就会很恐慌、很害怕。就像一个吸毒习惯的人,你想要帮他戒毒,他会很惧怕、很恐慌,也会很厌恶你。

  当一个人迷执某方面,叫他不要迷执,他会很惧怕、很恐慌,而且会很反感,【金刚经】就是要扫除这些相、这些执著,如果你对某个法门、某个宗派、某个理念,一直紧抓著不放,当它要扫除这些,你就会惧怕。当你不知道它正在扫除,或是你不了解、不知道,当然你一样在念、在念、在念,一样会继续念,因为你没有真正了解它里面的深义。所以,在执著各种相的人,一样会诵读【金刚经】,为什么却不会惊恐、惧怕、排斥呢?因为还没有了解【金刚经】里面的意思,还停留在 “见山是山”第一个阶段,还没有来到【金刚经】所要破除的“见山不是山”阶段。空海是真实讲出来,要扫除一切相,如果有人很执著某种法门观念,他就会惧怕。

  【金刚经】是要扫除人我相、众生相,深入就是要破除山头主义、宗派色彩,如果你真正依教奉行,体悟【金刚经】的世界,会来到无我、无我所。虽然你在讲经说法,但是不会以收信徒为荣,以聚众建立一个庞大的山头为荣,不会这样的。如果你没有真正懂【金刚经】里面所要破除的,“哇!我现在是在构筑我要的一个山头耶!我以前所理解的【金刚经】不是这样,空海(惟传)那个人,竟然用这样的角度在解释,那是错误的,离经一字、等同魔说,这是魔在说,不对、不对!是曲解佛意的……”真的!如果你是越大山头的大师,想要创立宗教事业王国,当你听闻空海(惟传)在宣讲【金刚经】,你不会高兴的。而且你不高兴在心里,又会用另外一个角度来否定它,因为你的内心里面,事实上是惧怕“无我”,惧怕你的山头被动摇,惧怕你的理想破灭,但是他自己却没有去照见这方面,然后会用很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掩饰自己,假藉自己才是正法、正义之师,我们要护持正法,然后把这些设法否定掉。

  所以,听闻【金刚经】能够不惊、不怖、不畏惧,而且听得很法喜,“当知是人,甚为稀有”为什么要补充后面这句话?因为有的人听闻【金刚经】,一样是不惊、不怖、不畏,虽然他有心想要听闻,但是他也听不懂,因此一样不畏、不怖、不惧,却不是“甚为稀有”后面还要补充一句“充满法喜”,当你真的不畏、不怖、不惧,而且体悟到里面的深义,又充满法喜,像这一种人是“甚为稀有”。所以,你的不畏、不怖、不惧,是真、是假?这是骗不了的,“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第一波罗密”是用以前的语言,佛陀说让你最快到达彼岸的法门。“如来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金刚经】是很重要,“第一波罗密”就是最快、最高、最好,让你能够最快到达彼岸的经典。但是,讲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不要认为这是最高、最好、最快,然后又紧抓著这个法门不放。就像告诉你【金刚经】是很重要、很神圣,但是不要变成又紧抓个【金刚经】不放,又换去抓住另外一条船,“即非第一波罗密”就是要去破除掉以上的情况。

  说【金刚经】很重要,不要又去抓它,是要去体会里面的深义、去做到、来到“无为”,这样才是正确,“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所谓“第一”,也只是一个权说,就像解脱的人说上到彼岸,但是“ 说彼岸,即非彼岸,是名彼岸”,说一个“彼岸”,“彼岸”也是一个权说,没有使用这个名相、名词,大家无法了解自己在苦海里面浮沉,还在“见山是山”的阶段,却都不知道,还狂傲的认为自己已经解脱,不是啊!所以,就要设法说出一个不一样的名相、境界,但是我说个“彼岸”,结果大家又把“此岸”跟彼岸的距离又拉开,于是慢慢的拉、慢慢的推,把彼岸又推离开了地球,而到他方世界去,或是到遥远的未来,都是在错误理解“彼岸”。

  所以,这里一样宣说快速到达彼岸的一个开示方法,但是不要又把“彼岸”抓住,众生所理解的“此岸”与 “彼岸”是有距离感,是有时空的隔阂,因为你的起点与终点还是分开,没有溶为一体,解脱者他们所叙述的“彼岸 ”,是透过大家比较容易了解的名相向大家讲述,但是在他们的心境里面,彼岸就是此岸,但是众生在不了解、无法体会的情况之下,不得已用个 “彼岸”,协助大家如何从“此岸”到达“彼岸”,这是明眼人在引导,才能够快速协助你从“此岸”到达“彼岸”,因此佛陀讲“不出七年”,就真正会有很大的突破。然而,如果你没有透过实修实证,不知道“彼岸”与“此岸”是一体,就很糟糕了!因为你所认知的 “彼岸”,是在遥远的未来;你所认知的“此岸”,是在遥远的他方世界,你要牵引著众生到哪里去找 “彼岸”?!【金刚经】讲“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意即“我说彼岸,即非彼岸,是名彼岸”。

   “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何以故?”后面是叙述佛陀的修行,大家参考参考,这是一些形容。

  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心生,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这一段经文很重要、很深奥,佛陀讲的“忍辱波罗密”,“如来说忍辱波罗密,即非忍辱波罗密”含意又很深,佛陀以前“修忍辱波罗密”时,就算遭受人家“节节肢解”他各方面都没有嗔心,当一个人在遭受各种攻击、批判、围剿、毁谤、不谅解、误解……,这时候能够真正没有任何嗔心吗?一般说来,用说的很容易,真正要做到不容易,像苏东坡讲说“稽首天中天,毫光照万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这一位大文豪真是豪气万千,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自认为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来!来!来!把焦聚都照过来、照过来,看看我苏东坡的厉害!……”。

  结果佛印在上面批个“屁”字,哇!他就气得要死,认为“我是一代大文豪,我的修行境界这么高,我这么聪明 ……,你竟然在上面批个“屁”字,这个“老秃驴”实在是有眼无珠,非去找你算帐不可……”所以,当他要渡江,哇!佛印早就算好了,于是挂个长长布条,然后在江边摇、让他看,一屁就把你打过江,你还八风吹不动?!

  所以,修行、闻思修证的成果检验,境界不是在禅修禅相里面,而是在历缘对境的检验,你自认为是八风吹不动,真的吗?真的是要经过各种历缘对境、滚滚红尘的检验,才能够证明真是八风吹不动?你不碰触到钱,不代表能够来到“不住”,而是真正能够有触、无触,对你来讲都无所谓,你不沾染、没有黏著,才是真正来到“无住”。佛陀叙述他以前经历过很多的忍辱修行,证明佛陀是来到对任何众生都不嗔恨,对各种境界都没有嗔心。佛陀就跟我们讲,我修的忍辱行,我所讲的“忍辱”,跟你所理解的“忍辱”不一样, “说忍辱,即非忍辱”两者有何不一样呢?我说“忍辱波罗密”,里面是没有一个“我 ”在忍,一般众生说要忍、忍……,布袋戏里面也有说要忍、忍……,结果,没多久!如果人家惹到他生气,就说“我要开杀戒啊!”当你忍、忍……到一个情况,就会大开杀戒、爆发出来。你的“忍”,是有一个“我”在忍,你对那些“八风”,对那些不可意境,没有真正消化,而是用一个“我”在修、在忍。

  “我现在是修行人!先生责骂我,我不要去回嘴;小孩子吵我,我不要去生气;婆婆责骂我,我还是笑脸对她……,因为我现在是修行人……”但是在你的内心里面,如果没有真正消化,对于这些逆境表面上好像相安无事,然而却一直在累积、积压,有一天一定会爆发出来。就像男人常常夹在妈妈与太太之间,假设媳妇在表面上很孝顺婆婆,但是婆婆会怒骂她、指责她,表面上媳妇不敢跟婆婆顶嘴、不敢反抗,但是她会把心里面的抱怨、不满加以转移,不是向小孩子发泄,不然就是转移向先生发泄,表面上跟婆婆是相安无事,但是却不是真正有智慧去面对、去处理,没有真正消化那些境界,因此你这时候的忍,不是佛陀所讲的“无我”,能够消化一切境界的一种忍。

  因此,佛陀讲说“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不是你现在所理解的,用一个“自我”去忍耐的一种境界,而是要做到真正的“无我”。唯有真正做到“无我”,在历经“八风”吹袭之时,遭受到人家的攻击、批判、毁谤……,都能够用无量的“空”来消融,以慈悲心善待一切众生,无论别人怎么责备你、谩骂你、毁谤你、批判你,指责你是乱说、胡说八道,认为你在谤佛、谤法,以经典来打压你,认为你没有依照经典,离经一字、等同魔说,外界如此在批评你、攻击你……,你真的不会有任何嗔心吗?一样慈悲善待一切众生吗?这些都不是用嘴巴讲讲而已,而是你要真正做到、真正做出来。如果真正了悟这些真理实相,对任何众生都没有嗔心,到达嗔心的消失、止息,是真正没有了,而不是用忍、忍、压抑下来。如果你是用忍、忍、压抑下来,能量在里面酝酿,没多久一定会爆发出来,嗔心还是存在。因此,所谓的“忍”,不是一般众生所认为的,用 “自我”在强压的一种忍,也不是说“这样我就不要忍啦!反正我不高兴,不高兴我就爆发,就霹哩啪啦的发泄出来啊! ”不是说叫你不要忍,而是我们的心境各方面都要成长,身心要柔软,越来越有智慧,处处去见法。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8》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