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9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9)

  空海(惟传法师)

  婆婆为什么会这样对你?有可能是我们真的有错,而不知道,还有可能是因为她的内心很苦,无处发泄而相当委屈,因此需要让她有“倾倒垃圾 ”的一些方式,如果你的心量不宽大,当她的“垃圾”倾倒过来,你不是把“垃圾”倒回去,不然就是又倾倒给别人,你没办法消化它。如果你具有智慧,走在正确的闻、思、修、证的解脱道上,当她把这些垃圾倾倒过来给你,你就可以消化这些垃圾,而把那些垃圾变成可用的资源,变成为有机肥料,反而助长你开出美丽的莲花。如果你真正听得懂以上这些观念来修行,一样啊!你的人际关系、人缘方面,都会越来越改善。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真正到“无我”的境界,“离一切相”就是要放下自我,以“无我”之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时候是朝向 “无我”,而你还没有真正做到,因此这是一种劝导,菩萨应该……,然后你要发怎么样的心,劝导大家朝向正确的角度,才会真正找到解脱的核心。“不应住色心生,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前面已经讲过了,就不再重复讲述,重点在后面的“若心有住,则为非住”这句话的含意很深,“住”就是抓取、执著,一般众生处处都在 “住”、执著的境界,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你说要放下、放下,还是只能放下你所能够放下的;你很多放不下的,还是放不下。

  包括你说“我厌恶这个世间,我要厌离这个世间,我看破红尘,我要出家修行……”你自以为离开了滚滚红尘,事实上你来到佛寺、修行道场,虽然你的身是离开了凡尘,但是你的心有没有离开?还是没有离开,你以为佛寺里面就没有人我是非吗?一样啊!统统有啊!因此不要以为住在寺庙里面,就是离开了滚滚红尘,我就“不住”,不是啦!还没有啦!于是你又说“好!我现在选择一个专修的道场,在此清修、专修,他们所做的种种,我不跟著去做,因为我在专修,好好的闻、思、修,然后抱著法门好好认真用功… …”如果你欠缺正确的观念知见,整个闻思修证的观念都不正确,你一直修、修、修……,以为 “那些凡夫都有所执著,我没有啊!我是走在解脱道上,我是修行梵行清净者,我是走在很崇高的解脱道上…… ”你以为别人有“住”、有执著,却以为自己没有,事实上有没有?还是有啊!

  你执著在那些法门、法执上面,还是会执著在我的宗派才是最好,我的宗教才是最好,我的上师才是最高、最厉害,你这样吹、吹、吹、吹到后面,以为往后当他死掉之后,就可以换你成为最高、最厉害。当然,这是讲得比较夸大一点,因为要把它放大一点来看,大家才看得比较清楚,很多当他们实际在展现之时,都是很隐性、很幽微,你不容易看到,不是没有,真正没有的,一定是四果阿罗汉,才能够做到真的没有,我们没有否定有这样的人存在,是有!但是,毕竟能够来到阿罗汉世界,还是很少、很少!只是要协助大家去看到,因为很多人还是一样走在解脱道上,你们无意中落入法执、见诤不断,却不知道。因此,现在就要讲明,我们把地图画得清清楚楚,当你有一天来到法执,产生门派之争、见诤,这时候就拿来对照,我们这里面有一面镜子,让你知道哪里是正确、哪里是错误,就可以很快的超越,不然你还是一样以为“我无所住啊!我没有那些啊!”不知道什么叫作“法执不断”。

  真正证到三果的人,法执、我执还是存在。只要“五上分结”存在,我执、自我、法执都还是存在,只要你有自我、还有我执,法执就一定存在。有一天,当你真正来到“无我”的世界,法执才会全然没有,因此“若心有住,则为非住”,这是非常高的标准,只要你还有“住”、还有抓取、还有执著,佛陀说就是错误的“住”,还没有来到究竟、 “无住”,还没有来到正确的“不住”。如果真正来到正确的“不住”,这里讲说 “非住”,还可以权说解脱者是来到正确的住,在还没有解脱之前,你是处在“非住”的境界,亦即错误的黏著、错误的执取。但是,又不要理解为这样的解脱者,就是正确的黏著、正确的执取,不是这样啦!那只是一个形容,让你了解现在的情况,不要以为自己已经来到解脱自在,而是说我们随时要校正。只要你有所执著,包括“四念处”也是一样,“四念住”的法门,是一个渡河的竹筏,它是帮助我们的药物,没有透过身、受、心、法的修行,就免谈后面的“无住”,你只是用“我慢 ”在讲而已,要脚踏实地透过“四念住”修行,设若到后来你还是执著不放,虽然你是在修习“四念住 ”,这时候还是处于“非住”,错误的“住”的情况,没有真正上到彼岸,还是有法执。以上所讲的,都是要破除三果的一些微细抓取,协助三果迈向四果的阶段,大家先把宝藏图清清楚楚了解,当你来到这里,就可以很快跳脱。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这里所讲的“菩萨心”,是指一个真正想要迈向究竟解脱的人, “不应住色布施”做到“三轮体空”的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在学习的阶段也是一样,学著「三轮体空”的布施,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到后来真正全然的“无所住”,而又能够生其心。“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这是真正的真人啊!他是说真理实相、说真话,说真话跟说好听的话,不一样啊!说好听的话,众生都会很喜欢、很高兴,很乐啊!很爽啊!但是,你没多久还是一样会苦啊!不安啊!因为好听的话里面无法透露真理实相,如果你喜欢听好话,不容易来到听真话。

  以前跟大家勉励过“美言不真,真言不美”,忠言通常是逆耳的,好听的话听起来都是很顺耳,如果你喜欢听顺耳语,就不喜欢听逆耳的忠言,但是我们的解脱法、解脱道,很多就是要破除你原来的思想框框,都是让你180度的转变,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顺著你的习性在运转,你还是不喜欢听那些真言,佛陀真正要协助我们解脱,佛陀讲真话、讲实话,但是你不喜欢听。所以,我们要成为真人,真诚、如实的面对我们自己,一方面学习著真诚、真实,也要学习著听真话,这样才能够慢慢的迈向真人、成为真人。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所谓“得”,我们前面也有分解过了,“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一般众生都是从二元对立的得与失,来理解得、失,这是错误的,为什么“无实无虚”呢?如果佛陀说 “我成佛啦!我得道啦!我大彻大悟啦!”众生会很好奇问说“你得到了什么?你在雪山里面,是不是有人送你一部葵花宝典或是一把倚天屠龙剑,你得到那个啦?”众生会用你的“得”来衡量,因为你的“得”里面,是要得到实质的东西,才认为是“得”,于是佛陀才讲以众生所认为的“得”,我是无所得,就是这里所讲的 “无实”。如果我跟大家讲说“我得到道、我开悟、我成佛!”但是用你们的理解观念,来理解他的 “得”,因为你的观念里面,是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得”,佛陀所谓的“得”,事实上这方面的“得”,我是无所得、也没什么钱,我是解脱自在、快快乐乐,不要看到我这么快乐、潇洒、解脱自在,以为我是金玉满堂、有很多的钱财,我是不是暴发户、中乐透,才那么快乐,于是你会来向我要钱、来分一杯羹,你以为自己得到实质的东西,但是佛陀说:这方面我是无所得,就是这里的“无实”,没有得到实际形相的“得”。

  众生一定要看到这个月的薪水十万块进帐进来,看到钱的数目,才认为我得到了十万块。众生的“得”,是有实质的东西可抓、可看,你才认为是“得”,但是你要佛陀、开悟者拿出一个实质的东西,他拿不出来,没办法拿钱给你,也没有得到什么钻石,没有得到什么葵花宝典,没有得到什么东方之珠,真正实质的没有。所以,六祖惠能无法拿出实质的东西给你,没有!但是,所谓“无虚”,也不要认为说这样的修行解脱就没有意义,“既然你没有得到什么,我修行干嘛!我头壳坏去……”佛陀又跟我们讲 “无虚”,虽然这里面说无所得,实际上它是有所得,但那一种“得”,我得的是什么?内心的安祥、快乐、自在,身心的柔软、慈悲,到哪里都是大安心、大自在,到哪里都没有界线隔阂,跟众生都是一体的,内心里面充满了慈悲,没有任何的嗔恨,我虽然无家,所谓 “无家”就是无所得,但是我又可以处处家,所谓“处处家”就是“无虚”。

  我没有一个固定的道场、固定的山头,但是到哪里,都是我的道场,我不会去抓这个是我的、我的,这方面的“得”,我是没有,但是我到哪里都是道场,处处无家、处处家,“处处无家”就是“无实”,“处处家” 就是“无虚”,他们所得到的,是真正的安心自在,这方面的所得,是用世间的任何金银财宝都买不到。纵使是王永庆倾家荡产,要跟空海交换这些,好!我可以接受你的所有财产,来回馈世间,但是你却没办法把我所体悟的COPY传真给你、拷贝过去,没办法!所以,纵使你倾家荡产,【金刚经】所讲三千大千世界的布施,虽然可以无藏私、无保留的给你,还是无法说坐在冷气房,然后空海给我一个加持、灌顶,全部就这样传真、灌输进来。比如在电脑收取讯息,只要一上网打开网站,就从美国灌进来,我就得到,实际上真正的安心自在是没办法如此,纵使倾家荡产去换取,还是换不来,你顶多只是跟惟传、空海结个缘,把他所知道的这些跟你分享,但是你能不能真正得到他所得的那些?能不能也真正来到安心自在?就要看你愿不愿意真正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去修、去做。所以,无所得、也无所失,这个“得”,我们说来到无所得,但是却来到“无实无虚”。

  “须菩…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