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这里讲的“菩萨心”,一样还是在学习、有学位的阶段,各位修行者、各位菩萨,如果你的心“住于法”,还有我是、我能、我慢、自我,或是贪功德的心态,叫作“ 住于法”,这样在做布施,表示还没有真正见法,没有真正体会“无上甚深微妙法”,还没有真正了解法,还是处在 “无明”的世界,叫作“如人入闇,则无所见”。虽然你积极在布施,但还是见不到法。有的人亲近佛寺或是到某个寺院,已经亲近很久,常常初一、十五都来膜拜,常常亲近道场,却只是形式上的接触,没有真正了解佛陀所讲的法义,没有宁静下来闻法,你只是来这里拜一拜,上个香、拿一些水果来供养,当然这是不错,也是一种布施,然而如果你拜一拜,告诉你“来!来!来!我们来上课、观看解脱道的VCD”你却回答“啊!我没时间啦!”“什么?你来到寺里面拜拜,你有在行善、布施,很好!你们这些菩萨,一起到玉佛殿来上课、闻法、听闻解脱道,好吗?”“解脱道?那是小乘的,我不要上课,我没时间、没时间!… …”。
结果你还是一样来拜一拜,然后就下去了,像这样纵使你亲近再久,也只是结一些缘而已,无法真正了解佛法,你这时候的行善布施,还是一样“如人入闇,则无所见”来到佛寺里面这么久,有廿、卅年了,还是体悟不到法,还是没办法见法。如果你们能够听闻佛法,慢慢去体悟、了解真理实相, “若菩萨心不住法”要来到“不住”,一定是经过相当长久的闻、思、修、证,但是也不一定要很久啦!半年或是一年,已经很不错了,如果你真的很认真,经过一段期间的闻、思、修、证之后,就能够来到“不住法,而行布施”,体会到 “三轮体空”的布施。如果真正能够做到“不住法,而行布施”来到“三轮体空” 的布施,这是“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因为打开法眼、打开智慧眼,因此处处都见法,这时候所做出来的,虽然还没有真正的究竟解脱,但是在做的过程,都是“三轮体空”,处处都在见法。来到“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的情况,必须要有前面闻、思、修、证的基础。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当然这是一个鼓励,也是一个勉励,就算我佛陀在这世间不存在,已经大般涅槃,但是佛法、佛经、佛典,还会继续再流传下去。只要真正体悟到 “无上甚深微妙法”,一样可以体悟到佛心,可以触到佛心,“若见缘起,则见如来”见到“缘起”,就看到如来;当你看到如来,如来也会看到你。当你的心来到“见山又是山”,跟法界是一体,这是一个形容、一个描述,不管时空再怎么隔阂,依法去体会、去修行,然后去体悟、真正见法,会来到佛佛道同。所以,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可以见法,我们现在一样可以见法;当你真正见法,就会跟佛陀心心相印,真正会体悟到。“若见缘起,则见如来”当你体悟到“三法印”,一方面会感念佛陀,一方面觉得佛陀法身遍虚空一切,这时候所讲的“法身”,不是你以前所理解的“法身”,你就溶入在整个法界,真正来到这种情况、境界,都是“无实无虚”,可修、可证、可达。
如果你是错误解读,积极精进用功的念佛、念佛,或是在打坐、打坐,一直在那里定、定……,到后来在定坐、定静之中,出现佛陀的相为你讲经说法,就以为“我见到了佛,我见到了……”其实这是你的禅相,当你在禅坐里面所看到的相,前面是有一个银幕,很多都是你的内心里面欲望投射出去,你是一个投射器,如果没觉察到,就会出现危险的情况,很容易以幻为真,然后就在那里贪著、执著,很容易走火入魔。所以,佛陀就跟我们讲:当你看到一切相,“诸相非相”所有相皆是虚幻,因此不要在打坐、禅坐,或是在某一个法门里面,然后要求一个相,当这可以是一个摄心、方便法的过程,但是一定要有正知正见,才会知道当自己来到这个阶段,要如何再深入,要如何再超越。如果没有闻思基础,在这个地方就卡住了,就迷路了。所以,真正的见法、真正的见佛,是来到“花开见佛”,心花朵朵开、法喜充满,你到哪里都是处处见法,也就能够处处见佛。【金刚经】里面有很多非常珍贵的宝藏,如果能够得到这些珍宝,比你得到几百万的钻石,都更有价值。
由于各种因缘慢慢在形成,各种条件慢慢在具足,单单靠惟传、空海一个人,是不可能。因此,真是需要众因缘,加上大家的努力、积极、精进,能够为法作见证、走在解脱道上,诸般因缘就会具足,您们的精进就是在为法作见证,各方面的因缘就会越来越具足。未来有因缘计画筹办专修班,以四个月为一期,如果顺利运作上轨道,国内的解脱道方面,就会逐渐扎实生根,渐渐开花结果。解脱道学苑一方面提供环境,让真正有心要解脱、实修实证的人,有一个环境让大家能够好好专心用功,如果没有具足正确的知见,就算你躲在深山里面,表面上好像很用功,但是心态却是越来越狭窄,走上只是为自己,这是不正确的。当你具有正确的闻思观念,当你在走解脱道的同时,也一定会具足菩萨道的慈悲精神,你不是为修行而修行,你是为解脱而修行。当你真正的解脱了,也必然是解脱道与菩萨道并行,两足尊没有具足,是没办法来到解脱自在的世界。
当你走在解脱道上,大慈大悲之心很自然就会流露,绝对不用担心走上解脱道的人,只是自私的自了汉、只为自己,反而要担心没有足够的环境、条件、空间,让有心要修行的人来用功,才是最大的问题,不是怕别人走上解脱道只为自己,绝对不会这样。所以,我们是要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环境,让大家用功,闻思修证、脚踏实地的消化,要把口号式的名词名相,落实为具体的体证,要真正为法作见证。解脱道学苑方面,就是培植真正有心要解脱的人,真正为法作见证的人,另一方面也是慢慢培植真正能够为法作见证,本身就是法身具足,就能够出来弘法,这样才是真正的弘法人才。不是训练你懂得一些佛学名相,在佛学院几年之后毕业了,就可以上台讲经说法,我们不希望走上学术化的途径,只是用嘴巴在讲经说法。将来真正能够上台讲经说法,一定是来自于实修实证、你的亲证,因此将来的解脱道学苑,也将是国内唯一第一所,真正能够把闻思修证做完整结合,让大家实际去体证的一个园地,带动整个佛教界素质水平的提升。当然,这些表面上好像是 “有为法”,但是我们都是用无为、无条件、无所求的心在做,能为这世间回馈什么,我们就默默的做。
【金刚经】里面处处都在否定我们原来的观念知见,常常“说……即非……,是名……”,现在先来做一个归纳,让大家能够了解原则核心,说X即非X、是名X,这个X是一个代数、一个代表,你用什么代表都可以,大家先了解一个公式。比如“X是由非X所组合而成”,现在【金刚经】里面一样整理出一个法则,大家慢慢去推论其他,一样可以一一去检验。所以,【金刚经】里面的核心,就在于这一句“说X即非X,是名X”。举例【老子道德经】里面也有提到“道可道,非常道”,“道”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实相,实际存在的东西,“可道”就是【金刚经】里面所讲的“说X”,我说出它是什么,叫做“可道”,老子讲“非常道”,佛陀讲“即非X”,意思都是一样,“是名X”。
从老子的立场来讲,老子说实际存在的东西,因为“道本无名”,只是老子勉强用一个名称贴上去,称它为“道 ”,佛陀有佛陀的表达方式,佛陀把它称为法界,耶稣有耶稣的表达方式,于是老子称为一个“道”,但是它本来没有名称。“可道”是我老子把它贴上一个名称,然后再加以叙述、诠说、解析,让众生来了解,但是我从嘴巴讲出来的“可道 ”、“非常道”,不是真正实际的实体,不是真正的存在,真正的存在是不可言说的,你只要去看,实际去品尝、去体悟,就可以来到无言说的世界。像你站在微风吹拂过来的地方,不必要我再告诉你说“喔!这个风一直吹拂过来,叫做“微”、叫做“风”……”不必有那些名相,只要带你到风口,然后在那里吹拂,微风吹拂过我们的脸,是可以不必言说。
所以,实相是可以不必言说的,所有的语言名相都只是一个工具,只是“指月的手指”而已,都是协助你要去看到实相,不要落入语言名相上面,叫做“道”。虽然“可道”,但却是“非常道”,不是真正存在的实相。佛陀一样告诉我们,我说X,讲出来的语言名相,即非X,有两个意义,不是真正存在的东西,说X即非X,就是“可道”,“非常道”就是这里的“说X,即非X”,我讲得出来的,就不是真正存在的实相,“是名X”,只是一个名词、名相、代名词而已,一个指月的指标工具而已,这是【金刚经】里面的第一个意义。其次,“说X,即非X”,那些智慧者、解脱者,用他们所了解、体悟的语言勉强讲出来,然而众生却用有限的智慧、知见,去理解佛陀、解脱者他们所讲的内容,你以为懂了,你以为就是这样了,但是佛陀却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提醒你不是现在你所理解的内容。
佛陀我说出X的名相,但是所要指的内容,不是你现在所理解的内容;佛陀说无常,也不是你很粗浅、很粗陋的观念所体会的无常;佛陀说出一个涅槃、说出“空 ”、说出“无”,一般众生只是用头脑在解析、思维、推理、推敲,来找寻逻辑、来推理推算,或是运用最高级的数学公式推算,都没办法真正理解他们所讲的内容,意即“说X即非X,是名X到”。现在先讲个原理、总则,当大家慢慢了解之后,就可以推理到其他一切,于是你对事情的判断就会稍加保留,就不会那么主观、那么武断,因此【金刚经】讲 “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