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63 《金刚经》的研究(沈家桢)▪P30

  ..续本文上一页愿以其所花费修复古观音鼻子的材料费二、三百元卖给我。当时曾以美国佛教会名义寄一正式收购函给他,然始终未获回音。直至三个月后,其妻前来告知Wr.Rudin已于月前过世。临终时交代将此由他保管了六十二年之东方佛像捐赠给庄严寺。此佛像后由Washington D.C. Smith Sonian Institute鉴定为一千多年之珍贵古佛像,约造于中国长安、洛阳一带。

  从古观音殊胜来历的故事中,我体会到两点很重要的佛理,特此供养诸位。其一,凡事均为因缘和合而生,若逢不如意时,就要忍耐。你想观世音菩萨都可等六十二年,为何我不能忍耐呢?因缘之微妙不可思议,可由此唐朝古观音之获而得知。倘若当年丹麦人找的是一位四、五十岁已成名之艺术家,依其技艺必能修复此佛像并转售给博物馆收藏。如果不然,将它束之高阁,俟庄严寺兴建时,其必已是百岁人瑞,根本来不了庄严寺。又Mr.Rudin当年仅有二十九岁,大有可能再去进修东方艺术,为何他始终没有行动,而只是将它束之高阁,等待有缘去处?又Mr.Rudin出现于庄严寺的时机,正好是在大佛造好之后。若是早来了,佛像尚未拆除石模,他就不可能心生欢喜而来接洽。再者,替古观音修复的陈长庚教授,如果不来美探亲,或是没有发生「六四」事件,就不会滞留美国来替庄严寺修造佛像。而古观音自古以来历经多少战争灾难破坏,由中国辗转至欧洲复至美国,终极又回归于中国人之手,替它修复,并供奉于中国人的庙里,受多人亲近礼拜。

  由上可知,所有的缘都是何等巧妙,万缘必须配合。

  第二点体认是,不如意的事往往是好事的开端。《金刚经》云;「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故,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为人经贱,广义地说即为一切不如意事,包括被人批评、中伤、生病、破财、辱骂(如丁先生挨丁太太骂)等等。而今世会逢此逆境,泰半先世种有许多恶因,于今世成熟。遭逢此境时,要受持《金刚经》的道理,把握这难得消除恶业的机会(如《华严经》云;「将善恶业境界作稀有观」。),不要去怪罪别人,反而要心存感激其替你消业,千万不要怨嗔相对,否则他没功德,你也种了恶因。我们念《金刚经》,如能将之运用在日常生活上,一定会得大利益的。

  演讲至此,沈博士预留时间,让听得津津有味的听众自由发问,场面踊跃,感谢沈博士不忍台湾佛子们求法若渴之心,慈悲地一一解惑,特此将问答摘述如下:

  问:《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沈博士在所著《金刚经的研究》一书内提及「铲除与建立」,是否可详加说明之?

  答:《金刚经》里的这二句话,相当重要。人所想到、看到与听到的相,都不是真确实有的。假如我是色盲,则你我所见东西之颜色必是不同,反之亦然。究竟是你对还是我对?非常难说。眼睛仅是工具,会改变的(会老、会花、需戴眼镜)。而人眼有好坏之别,较之于狗,又下如之。再与鹰比,更加不如。故我们的肉眼,实在靠不住。同理推演,我们的耳朵、鼻子、脑筋等等,也是如此不可靠,但人往往将之当为实有,若失去,即生烦恼,得到则高兴无比。而此烦恼与喜悦全是经由不正确的感官思想所生,我们生而为人,当然不可能不用眼睛,建议不妨先将此道理放在心上,遭逢顺境或逆境时再静思之,或许会因而心宽。例如内人往生时,我觉得仿彿失去一无价宝,于是告诉自己,世间一切事物仅是「虚妄非为实有」,犹若《金刚经》内云「如梦如幻,」。今日的演讲会亦是如此,纵使不是梦,也是「如露如电」,三十分钟后,就人去厅空了。再进一步想,诸位坻入此会场时,与现在情形是不一样的。因每个人分秒都在改变,是故世间无恒常不变之事。人应活得轻松自在,勿为境转而生烦恼。烦恼与忧虑令人伤身,希望诸位多加保重,透透彻彻地去观你所拥有的人事物,悉为非实有,若能不受外境干扰,如此本性即可缓现。再以自身为例,若能心空则见诸相非相。我因心空,本性显露,故能看见《金刚经》本,而发出宏愿(不是三年或五年,而是没有时间之限,是生生世世),每天持诵《金刚经》。希望大家都能发大心发大愿,少嗔少取少批评,甚至少骂孩子等,如此心胸才能愈来愈开阔。

  问:您说「心空才能有所接受」,而要如何才能达到心空的境界?

  答:所谓心空,就是任何时候都是三摩地,也就是本性都在大定之中,这是成佛境界,我们凡夫很难臻至,但可以慢慢地尽量将心空出,减少我相,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想到佛与众生平等,尽力助人,如此心自然而然为之而宽。心空了,本身的智慧即可彰显出来。

  问:持诵《金刚经》是否应该吃斋?

  答:吃斋若为自身健康故,则与《金刚经》无关。持诵《金刚经》,悲心会愈来愈大,自然不想杀生,因了知所有众生与我无二无别。除却不杀生外,也应珍惜福报,不要随意浪费可用物资。

  问:何谓「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系梵文音译。阿耨多罗是无上之意,三是正,藐为等(平等),菩提为觉(智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唯佛能达无上正等正觉,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发希望学佛成佛之心。

  问:《金刚经》中有许多四句偈,其中沈博士觉得最受用的是什么?

  答:个人觉得句句都受用,但看个人根器。只要能与之相应,即可得到好随,一如六祖惠能大师之听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大彻大悟了。

  问:沈博士修习《金刚经》这么多年,感应必多,是否可叙述些以激励大家去修持《金刚经》?

  答:诸如前言,古观音像历经六十二载,辗转由中国至丹麦到美国纽约庄严寺,以及庄严寺之兴建,均为不可思议的感应。

  问:唐朝德山禅师毕生研究《金刚经》,并著有其研究心得《青龙书钞》,为何会不了解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的道理?他到底应用什么心去吃那卖点心老太婆的点心?

  答:现在心、未来心与过去心全是妄心,非清净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事实上,过去心已灭,现在心不停,未来心未生,所以根本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心,也就是无心可得,若有心可得,就非大德。只要德山禅师本性显露,即可了解。

  问:《金刚经》中有许多三联句「佛说……即非……是名……」若懂得三联句的意思,对《金刚经》大概就能了解,烦请沈博士举例说明,让大家开悟一下。

  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譬如有人叫我沈家桢,有的人又称为C.T.Shen,有的人说我是八十三岁的人,又有人说我是六十岁,实际上都不是,因为这是在本性里今逢此因缘所显现之相。事实上,无论东西大如世界或小若微尘都是虚妄,绝对没有此物。只因我们眼睛看到这些东西,为方便称呼故,给予名字,而这些名称都是人给的。此即经上所云「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等等许多三联句之义。人生并不长久,应珍惜做人的时间,充分利用,少有分别心,广结善缘,尽力助人,培养悲心,自然而然会走上善途。

  问:请解释什么样的人是有非法相的众生?如何度他入佛门?

  答:《金刚经》内有法相非法相一说。非法相实际上即是空相。有些人觉得什么都是空,故很消极,不信因果,胡作非为,此即非法。而度之并无定法,需下功夫去了解其环境、背景、善巧方便,慢慢引入佛门。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

  问:波罗蜜,唐译到彼岸。此岸系相对时空,即生死轮回。彼岸系绝对时空,即真知佛性。从相对时空超越绝对时空之境界如何?

  答:因个人仍在此岸,故难以回答此一问题。实际上,此岸彼岸都是人相对的观念。若到了对岸,就无所谓此岸彼岸。故《金刚经》云:「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若已上岸,船桨及划船方法就用不上了。所谓相对时空,我们现所处的即是,人因受眼睛、耳朵等种种感觉的限制,只能体会到时间、空间等四度空间,因而有种种痛苦与烦恼。实际上并非如此。《华严经》上,佛在成佛后,已感到宇宙有多重空间。倘发问的大德想研究相对时空与绝对时空等问题,可去研究现代物理学。

  问:鄙人未念过《金刚经》,但听完沈博士的开示咯有感触。《金刚经》的菁华,似乎是让人修持,去除「我相」,但执意去除我相,这种修持法就已著了相。听沈博士讲到佛陀,对于「去我」都相当不易,更遑论常人如我等,是否因缘未到,难达「无我」之境,只有平日修行得法,因缘成熟了,才有可能修到「无我」之境?

  答:能有此问即非凡夫。实际上,成佛并非易事,不可一蹴可几,成佛虽是我相,但却是方向。不用怕难,只要常常保有佛心,尽力而为,我相即可减低,朝此方向去努力,成佛自是指日可待。

  (三十六)《金刚经》的日用

  一九九五年五月在台湾四次讲演纪要

  我觉得各位的福报实在很大,了不起!今天下午我去了一个地方,回来的感觉就像《金刚经》上面所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为什么会这样讲呢?因为今天下午去的地方,把我带回一千多年前,看到唐、宋时代的许多佛菩萨像。我看到这许多佛菩萨像,就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庄严美丽,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感动,又像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大陆。今天非常高兴,跟各位介绍这个地方,不晓得各位去过没有?那就是善导寺。善导寺上面有一所佛教美术馆,里面有许多佛教的宝物,都是很难看得到的,希望大家去看一看,结个善缘。

  我们再想一想,各位!台湾的同胞,你们的福报真是不错。这三、四十年来,一直都是很不错的经济繁荣盛世,这并不容易,中国人有三、四十年平安富…

《63 《金刚经》的研究(沈家桢)》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