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止与观:大师们怎么说?▪P2

  ..续本文上一页间。

  

  因此,行者或准行者不要误会刹那定是弱的、无效用的。诚然,在它尚未完全发展,它是弱的,但是一旦瞬间崛起它会变得非常强大,得以能够克服诸盖障。事实上,在《清净道论注》里,强调刹那定强大的潜能,说明可以随着目标产生绵密不间断的刹那定,“住心不动就像是入定一样”,完全克服五盖,这就是内观必需培养的定力。当五盖被克服,清净心取代了它,用这清净的心,行者能够修习而获得全部的内观智,提升到阿罗汉辈,如同《中部》《七车经》(译按:略等于《中阿含》《七车经》)显示的。就像这样,行者可以选择透过三种定修内观:一、刹那定。二、近行定。三、安止定。行者使用禅定初获禅定力,而后抽离禅境,去修内观,观察禅定精神成份(禅支)或发生的任何其他的精神状态或生理现象。

  

  近行定是接近或邻近禅定,这种定的形成,是当注意力固定住一个奢摩他目标,而达到定境,因此,这定力会得到禅定。然而,行者可用近行定去修内观,不必等待达成或发展禅定。一旦他达到近行定的水准时,他就可以开始观察内观的目标,不用到达定境。  

  

  纯内观行者,当刹那定形成时,相当于近行定的强度,但是技术上称为近行定并不恰当,因为近行定是取一固定住的奢摩他目标,是为了入禅那的基础。另一方面,刹那定是内观行者取内观目标,不是为了入禅那的基础。这就是为何有不同的用词。然而,在论注里,内观行者的刹那定,有时候也解释成近行定,在这种情形,算是应用名词,就是说,名义上的近行定,而不是相等的近行定,因为技术上,近行定是取一个固定不动的奢摩他目标。我们已经详细的解释刹那定的主要内容,为了给较有学术倾向的行者作参考。大多数的行者是不关心这么仔细的剖析。

  

  马塔拉.斯里.尼纳拉玛法师(Matara Sri Nanarama Mahathera)

  

  以上我们已经解释了包括诸位禅修大师们一致的见解,像是缅甸的马哈希法师、锡兰的尼纳拉玛法师(1901--1992),这些有天份的比丘众,不仅有良好的修行,也是学者,例如尼纳拉玛法师是锡兰禅风严格的密菲雷加拉出离园道场的首席比丘,他同时精通巴利文和梵文,自从1951年他已经是锡兰Srikalyani Yogashramiya Samstha的首席教诫师及教师,这是一个禅修教师的组织,

  

  由吉纳凡沙法师所创办,这个组织在锡兰有超过50个分支中心。尼纳拉玛法师不仅教内观,也教奢摩他禅定,在他的书《七清净与内观智》由锡兰佛教出版社发行,尼纳拉玛法师解释禅定与内观都是依据他自己的实际经验,并与巴利经典和释论内容一致。在解释三种定,他说:“心清净可以分类为三种定,近行定、安止定和刹那定。前两种定是透过宁静的方法,后一种是透过内观方法来完成。刹那定具有像近行定一样强的精神单一化,因为它制伏五盖,帮助达成内观智。然而,因为它不是直接作为禅定的基础,所以不叫近行定。”

  

  (大约30年前,在锡兰三个和尚批评马哈希法师所教导的纯内观禅,后来,其中一位著文在1966年的“世界佛教杂志”再非难这禅修法,并推介定禅是内观所必需的。缅甸的无上智法师(Sayadaw U Nyanuttara)依照圣典和译论的证据,在一系列的反驳中解释,为什么禅定是不需要的,最后马哈希的出版组织出版《四念处内观:批评与反驳》一书,以利益后世学者。

  

  雷迪法师 孙伦法师及其他法师(Ledi Sayadaw,Sunlun Sayadaw and others)

  

  在缅甸,事实是存在两种内观法门,就是既经过奢摩他,也通过内观,并不曾被质疑。在缅甸有许多禅修中心教纯内观的同时也教禅定,像是孙伦法师(Sunlun Sayadaw,1877-1952)、莫哥法师(Mogok Sayadaw,1899-1962)、乌巴庆(U BaKhin,1899-1971),他们的中心教出入息念,但是三位大师全都不强调入禅定,在出入息念的基础上,达到足够的定力后,他们的禅修者就被要求转换去修内观。

  

  雷迪法师(1846-1923)晚年敬重纯内观禅修法,并曾经详细解释,在他的著作《八正道手册》里,他解释:在遵守戒律后(就是八正道中的三个戒因子:正语、正业、正命),行者能够开始内观,修习八正道中两个慧群成分(正见、正思惟)。像这种例子,定是伴随内观的修习而发展。雷迪法师说:八正道里的三个定群因子(正精进、正念、正定)和慧群中的两个因子(正见、正思惟)是聚在一起的,因此两个慧群因子和定群因子有时候被特别称做五道支或八正道的五个因子。

  

  雷迪法师的解释与巴利圣典及释论一致,值得参考,他不仅在缅甸深受尊敬,同时也受到西方学者的尊重,像是雷斯

  大卫斯女士(Mrs.Rhys Davis)和伦敦巴利圣典协会的其他先进们。此外,他在三藏经典的学识渊博并且有许多著作,特别擅长内观;他也修习且教导出入息念,在缅甸他的名字是传奇的,许多有关他的禅定妙法被记录在他的自传里,他的《佛教手册》译本已经由曼谷的摩诃摩窟

  拉加维第拉雅出版社重印出版,另外也由锡兰佛教出版社选录出版《三十七道品》一书。雷迪法师曾明确的说明,纯内观行者,不必分开修奢摩他,而能在建立戒律后,开始做内观,就如经中所述那样。

  

  目前马哈希法师和乌巴庆的内观技巧,已经在西方国家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内观禅修圈内流行。有一位乌巴庆晚年最得意的门生葛印卡(S.N.Goenka),他现在是自己设立的大禅修中心的老师,根本道场在印度,也在西方国家有分院。 

  

  葛印卡和他的助教们定期的指导一期十天的密集内观修习,强调重点在受念处,明显地在十天的密集修习中,透过出入息念,达成足够定力,然后转换到内观,这样可排除瞄准禅定的难题,也不偏离修习的目的。

  

  西方人的教师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 1945年生)是一位西方成功的内观禅教师,他与约瑟夫.葛斯登(Joseph Goldstein)在美国麻塞州巴尔的地方,合伙创办了内观禅修社(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他们合著了一本书《寻找智慧的心》,它以纯内观为基础。康菲尔德现今在加州建立一座400英亩的禅修中心,他和葛斯登及一个团队的教师们整年都在指导内观密集修习,两人都有十年以上的内观教导经验,已在美国、欧洲、澳洲广泛教授。康菲尔德学习过阿姜查及马哈希法师的方法。他与人合编了一本阿姜查的《森林中的宁静水池》,这是一本禅修者之间特别普遍流传的书,他不单是学佛法多年的学者,也曾在泰国出家当一位比丘,追随阿姜查好几年。他也具有西方心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他自己已经修习多年,并寻求各种禅修大师们的方法,他也曾经解释直接内观和奢摩他两种方法。在他的书《活法》里,他指出两种方法都有效并力劝不应执著哪一种方法才对。在他的书第12页中说道:“佛陀在不同时间,依照他的学生们的需要,两种方法都教导。虽然人们不同意各种入手方法都有优点,我们必需记住这些仅是被利用的工具,而后要抛弃的。事实上,若以戒律,诚实、坚忍地修习,几乎所有禅修是好的,也以此去修其他方法,否则比较这个那个只会另加执著,而引起更多的苦恼。”说得好!善巧地提醒我们,让我们知道两种入手方法,而且不要坚持仅仅那一种才是正确的。

  

  约瑟夫.葛斯登在印度阿那葛雷卡.穆宁大(Anagarika Munindra)指导下,学习马哈希的禅修技巧,也向缅甸另一位著名的内观教师班迪达法师(Sayadaw U Pandita)学习,他的第一本书《内观体验》是值得一读的;除了内观之外,葛斯登和一群成功的西方教师们,像是雪蓉.沙柏和史蒂芬.史密斯在班迪达法师的指导下也学习奢摩他禅定。

  

  事实上,班迪达法师也教导奢摩他或纯禅定,诸如遍处观(Kasinas)和慈心观,且都具有很强的底子,只是不广泛被人知道罢了。这是因为班迪达法师强调纯内观,因为他感觉这是比较适合现代的行者,这些人只能在短期密集精进。法师平常也对有潜能的禅修教师,在他们经历了一段长时间密集的纯内观禅修之后,指导他们修奢摩他。

  

  班迪达法师(Sayadaw U Pandita)

  

  班迪达法师(1921年生),曾经受教于马哈希法师座下,至今已经教导内观达30年之久;他除了在缅甸积极的教导之外,自从1984年起,也在美国指导过好几次2至3个月的密集禅修,他也在欧洲、澳洲和亚洲指导。班迪达法师严谨且正确的指导,备受尊敬,如今已年届七十,仍然诲人不倦。

  

  罗摩.达斯(Ram Dass),一位美国宗教教师,前哈佛大学教授,他在1985年的美国内观杂志”心的探索”里,发表一篇文章,对班迪达法师的教导技巧,给予一个有趣的评价。罗摩

  达斯在美国定期指导心灵研习会及密集禅修,也参加班迪达法师在美国及缅甸指导的密集禅修。

  

  他的经验在《心的探索》中透露:“而后,我所看到的班迪达法师真是一位大师,心的分析师,心的科学家!我真的感到他是一位大师,他已经听心达35年之久。我看到他了解我的内心就像一部电脑把心列印出来。他看到我的心走向哪里——记忆、幻想、计划——整个结构,看见整个方法(如:内观)是如此绝妙——如此绝对地灿烂。我所看见的是,它给我首次机会开始去看…

《止与观:大师们怎么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