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近三十年大藏经价值▪P4

  ..续本文上一页细介绍了这32册《元官藏》的状况,论文附有录文和照片。三位学者根据该藏经的性质,将之命名为《元官藏》。1986年,三位学者在《世界宗教研究》第3期上又发表了《元代官刻大藏经考证》,对有关版本问题做了考证研究。方广锠在《文史》第二十九辑上撰写了《元史考证两篇》,对元代官版大藏经的历史背影等相关问题作了考辨。对云南图书馆收藏品的公布和研究,至少在下述方面促进了《元官藏》研究:(一)、云南图书馆于乃义先生将之"暂定名为《弘法藏》",上述文章从文物实证角度,认定这批云南收藏品本共一批两部为元代官方刊印的大藏经。(二)、第一次在学术界提出并命名为《元官藏》。这部大藏的发现,填补了大藏经史的空白。(三)、首次确认《元官藏》一版七半叶、半叶六行十七字、上下双边栏的标准版式。(四)、根据太皇太后发愿文及刊经衔名、又参考历史文献,对《元官藏》的刊刻缘起作了探讨,对《元官藏》的刊刻时间做了探讨,提出其"雕造上线定在文宗天历三年(1330)","雕造下限不会迟至至元五年(1345)年",可能"在至元二年(1336)"。(五)、首先在弘法藏依据《元官藏》的结构特点,在做了推论。

  2003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李富华、何梅着《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其第八章第三节《元官版大藏经》,在上述资料和研究的基础上,做了新的探讨,作者提出"《元官藏》是一部据元《至元录》编目的刻本大藏经。[24]"

  近年随着古籍拍卖市场的活跃,在民间出现过二十余册(卷)《元官藏》。以下逐册介绍:

  (1)、《大智度论》卷第三十二释初品中四缘义第四十九

  1998年,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收到。本件残缺严重,帙号佚失。经折装,纸张棕褐色,纸质坚韧粗厚,首尾残,上下边被裁剪,已看不出原开本状况,但从版式尚可辨为《元官藏》。归属未详。

  (2)、《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六

  2003年,私人持询国图,一卷。2006年春季,嘉德拍卖公司上拍。2007年德宝拍卖公司再次上拍。本件原为经折装,后改装成卷轴。从卷端所标帙号"体"可以推知,此经为"臣伏戎羌遐迩壹体"八字。卷首配明本扉画佛说法图,卷尾有明代补抄。纸色黄褐,纸质薄脆。

  (3)、《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卷五

  2005年夏,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收藏到,千字文号"父五",经折装,首尾完整,白皮纸,未染潢,纸张厚薄均匀,颇有韧性,书品亦好,每版接纸,首尾加装橘红色厚纸封皮。藏书家韦力先生收藏。

  (4)、《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卷四

  2005年秋,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售出一册,千字文号"父四"。经折装,白皮纸,版式特点、纸张风格皆与上述同,书品状况稍好,当为同一批物。归属不详。

  (5)、《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二

  2006年秋,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拍卖,一册,千字文号"圣二"。本册保存完整,白皮纸印刷,上下装橘红色夹板,当为原装。与上述同批。归属不详。

  (6)、《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卷三

  2006年秋,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上拍一册,千字文号"父三",版式、纸张、装潢与上述者全同,当为同一批物。上海龙华古寺收购。

  (7)、《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一

  2006年12月4日,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一册,千字文"作肆"。该件纸张、字体、版式风格、装潢等均同上述五件,上海龙华古寺收购。

  (8)、《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上

  《佛说尊那经》、《佛说布施经》、《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三经合卷)

  2007年9月15日,北京中安太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上拍。《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上帙号"宝一",卷首有至元二年太皇太后发愿文,卷尾存刊经官员和僧人衔名。本件发愿文及衔名,与云南图书馆藏品、小野玄妙公布品相同,与国图稍异。《佛说尊那经》、《佛说布施经》、《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三经合卷),帙号"念四"。两册纸张、版式、装潢一同上述。

  (9)、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不空罥索毗卢遮那大灌顶光真言一卷(两经合卷)

  2008年秋,北京德宝拍卖有限公司拍出。

  (10)、九册

  2006年3月,国家图书馆收购:

  1、念一大法鼓经卷上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2、念五宝授菩萨菩提行经宋法贤译

  3、作伍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二宋施护等译

  4、作六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三宋施护等译

  5、作柒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四宋施护等译

  6、作八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五宋施护等译

  7、作玖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六宋施护等译

  8、宝六一字佛顶轮王经卷第三唐菩提流志译

  9、君三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三宋天息灾奉译

  上述十批二十册,除1998年海王村拍卖公司所出《大智度论》卷第三十二释初品中四缘义第四十九和2003年私人所属《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六两件以外,近年陆续面世的其他十八册《元官藏》,纸张形态一样,版式风格相同,装潢一致,我们可以认定,它们的来源相同,应为同一批发现者。

  国家图书馆的收藏品中,保留了一份太皇太后发愿文及组织刊雕大藏经的官员和僧人衔名,《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六还保留了该经的宋代译场列位。

  (11)、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九

  2007年11月,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出。该本与第(2)号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卷第七十六相同,首配明本扉画佛说法图,纸色黄褐,纸质薄脆。

  目前,国内收藏的《元官藏》约有近六十件,千字文编号大体分布均匀,由此可以对该藏经的目录结构做初步探讨。笔者经过研究认为,《元官藏》的目录结构,受到《至元录》的深刻影响,并依照其框架组织《元官藏》的目录结构。在各部经典的具体组织上,《元官藏》并非严格按照《至元录》的次序组织入藏目录,而是有调整,甚至在部分部类有重大调整。《元官藏》的经典来源,除传统大藏经收录者以外,也受到《至元录》的深刻影,特别是宋元以后新译经典,《元官藏》给予了高度重视。《元官藏》也受到《金藏》的影响,不少经典,可能甚至直接来源于《金藏》。另外,《元官藏》可能吸收了部分辽代译经和北方地区流传的经典[25]。

  9、毗陵藏

  2007年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的国际佛教大藏经研讨会上,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方广锠先生做了报告《<毗陵藏>初探》,介绍了新发现的《毗陵藏》。笔者在辽宁省图书馆也见到了几册《毗陵藏》,卷尾题记中有 "江苏毗陵居士盛宣怀施洋六百"字样。方先生从下面几个方面揭示了该藏的基本情况:

  (1)、《毗陵藏》为方册线装,该藏的刊刻地点在常州天宁寺,主持僧人为清镕,主要工作由惟宽显彻等人承担。

  (2)、《毗陵藏》刊经应该起于清代末年,详细说应该开始于1904年到1911年之间,不超过1927年。

  (3)、《毗陵藏》的目录依据,以《武进天宁寺志》卷四所附"天宁寺佛经流通处已刻书目(以下简称《书目》)"与《清龙藏目录》(以《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二卷所载《大清三藏圣教目录》为依据)比较,两者的相同之处如下:

  (一)、虽然《书目》仅逐部著录佛典,没有标示它们的结构与分类,但如与《清龙藏》对照,可以发现《书目》诸佛典安全按照《清龙藏》结构组合,与《清龙藏》分类完全一致。

  (二)、虽然《书目》没有标注千字文函号,但是,如与《清龙藏》对照,可以发现,如果按照《清龙藏》给号法,对《书目》中的佛典一一加上千字文函号,则两个目录诸佛典的函号完全相同。

  (三)、《书目》中佛典加上千字文函号后,大部分函内佛典具足,也有部分函内佛典不具足。但无论具足还是不具足,除了两个特例外,所收佛典、每种佛典的分卷、不同佛典的合卷等等,均皆相同。

  《书目》与实物相结合考察说明,该藏目录依据《清龙藏》组织,并在《清龙藏》的基础上略有增加。千字文祑号与《清龙藏》全同,经文曾据《永乐南藏》做过校勘,共刻成佛典978部,3016卷。

  冶开成立毗陵刻经处刊刻大藏经的最初宗旨,原本是襄赞金陵刻经处,共同完成刊刻大藏经的伟业。但后来两者的合作产生问题,便转而改为独立刻藏。后因客观形势变化而停顿,全藏未能最终完成[26]。

  三、新资料与新问题

  (1)、"武林藏"问题

  "武林藏"一词,最早出现在《嘉兴藏·刻藏缘起》道开所撰《募刻大藏文》:"……太祖高皇帝既刻全藏于金陵,太宗文皇帝复镂善梓于北平,盖圣人弘法之愿惟期于普。故大藏行世之刻,不厌于再也。后浙之武林仰承风德,更造方册。历岁即久,其刻遂湮。"这是关于"武林藏"最早最原始的论述,也是传统判断"武林藏"的基本依据。

  1988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有"武林藏"辞条[27],认为1982年北京市文物局在修缮某寺庙的时候,发现残存9种17卷明永乐末年在杭州刻印的大藏经,千字文编次,折装本。版式为每版30行,折为5个半叶,每半叶6行,每行17字。其中两卷卷末刻有韦陀像,右下角镌有"永乐二十年六月"小字一行;一卷还附粘"释迦说法图"扉画一幅,近似南宋刻本《碛砂藏》所附扉画。卷末还印有"杭州在城大街众安桥北杨家经坊印行"长方形牌子。此外,有12卷的卷末,盖有宣德已酉岁(1429)北京居民王真全家施经一藏奉福安寺传供的6行112字愿文。另…

《近三十年大藏经价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