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48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郢说(清.徐发)▪P7

  ..续本文上一页存己不施 防求于异事

  现在福,为自身所受;未来福,为报恩所感,皆法相外异相之事,言不求此二种果报,但勤一念行施而已。此正诠应如所教住住字义。旧说谓单释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两句,谬。]

  [复次,近说作复位解,大穿凿。]

  【「须菩提!(初断行施住相疑)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应空生所称如来)】

  此一节,正答如来法也。

  盖空生首问如来善护念付嘱,其意本问佛法。特以佛因地有如来之号,故称如来。佛亦即因地如来法应之。故全经所称如来,皆属过去之化身。佛乃如来之应身,属现在。现在有身相,过去无身相,其理甚易晓。佛正欲于浅近处引入妙义,乃即境而呼空生以问之曰:可以身相见如来不?身相,化身之相也,过去即灭。故空生遂以实对,而却引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为证。则空生意中,亦自有别领会矣。故佛亦乘机而正告之耳。如来所说,意是当时有此传习之说,空生引以为证,若谓如来即佛不必分别,则此经专以三世异相之疑,统归一相,皆无从领会矣。观此则空生意中亦未常(编者注:「常」疑是「尝」)以佛与如来混作一人。此章为泛问因地如来法,不必疑矣。

  凡所有相,皆属虚妄,此正空相之实理,佛法之大源也。盖佛法以一心之灵,不生不灭,恒古不断,故百年旦暮,形骸如寄,凡所有相,皆六根六尘,为无明识蕴所熏染,则今现在虽有身有相,与过去之无身无相,讫何异乎?故曰,皆是虚妄。然而形骸尘识之外,自有真性,乃实相也。实相无相,即为法相。但凡人执相,故不能见法相。若能空诸相,则法相见矣。故又曰: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眼前浅近引入深义,以究无相宗旨,而即以完空生发问之意,正佛机之妙,文义双绝者也。故偈曰:分别有为体,防彼成就得,三相异体故,离彼是如来。三相,应身、化身、法身也。有为,即指身相。须菩提谓不可以身相见,犹有过去现在之见。故曰三相异体故,若泯三相之异,则见非相之相,即见如来。故曰离彼是如来。偈语甚明,今人多误解。

  此经一章,言如来法也。无相为心法,布施为行法。若见非相之相,为如来实法也。

  发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目,本佛所自名,经文可见。然方在演说之始,而遂谓此经,于理未合,故先德多疑之,讫无定论。予观楞严论诸实义尽,文殊亦请如何奉持,佛遂唱经目;后又言天狱诸趣,及奢摩他魔事,皆推广余义,故温陵以结经分助道分别之。今此首三节,实尽宗旨,末后说出见如来,尤有祖述宪章之意;以后反覆辨论,总不出此,故称是经,显有了义。予因分此为经,亦温陵之意也。

  [(昭明)如理实见分第五

  如如之理,有法相,无身相,能见如理,即是实法。]

  [(弥勒)调伏彼事中 远离取相心 及断种种疑 亦防生成心 分别有为体 防彼成就得 三相异体故 离彼是如来

  调伏,用功夫也;彼事,总指降住。此以后每不由空生问而佛自反问空生,故曰断种种疑,总防其著相生成心也。天亲菩萨二十七疑之分,实本此一句,乃为平常人推求疑窦,当有此二十七种,原非文义浅深段落只各从上文生出,不必远求,故附本文,有为体是身相。三相化身应身法身,正三世因缘要处,不可不分别,故曰异体故。离彼有为之色身相,便得见如来法身相矣。前四句偈,旧说亦谓诠注布施不住相云,谬甚。]

  [金光明经曰:云何化身?如来昔在修行地中,为诸众生修种种法,现种种身,是名化身。云何应身?谓诸如来,为诸菩萨为无边佛法,而作本故,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名应身。云何法身?为具诸善法故,唯有如如,如如智,是名法身。按此化身是过去,应身是现在,法身兼三世。]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二断因果俱深难信疑):「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须菩提!于意云何?(三断无相云何得说疑)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此一语是下章四果佛菩萨伏脉)】

  此一节,言信心以不取为实也。

  言说章句,总指经文。然空生意自偏在非相之相即见如来上,盖犹恐众生疑不能见也;实信,深信此般若可以见如来也。

  后五百岁,据梵义有五五百岁。此后五百岁,乃末世法坏之际,故偈曰恶世,持戒,修福,与信心为实,有戒定慧三意,其次序如是耳。善根,不贪不嗔不痴也。净信,清净无相之信也。悉知悉见,佛心感通也。

  佛答之意,谓此法之实,岂难信乎。?虽彼恶世,尚有信者。但此信者,必种善根已久,故能清净其信,有无量福德。何也?盖信以不取相为实也。无相,不惟无四相,而且无法相,无非法相。盖法即四相,四相即法,原无二体,故有法即有四相,若曰无法则四相之障,更何尽乎?所以法与非法,皆不应取。譬如渡者舍筏,法之所以应舍也。然非筏何以得渡,则非法又岂可取乎?此信心之所以清净为实也。

  一切贤圣,学佛已到未到之谓,即下四果及佛与菩萨,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言贤圣差别,等级虽多,而总不出无为法。佛意又谓,信心者何以不应取法乎?盖法本无有定名也。何不即思如来之所得,与所说安在乎?须菩提乃以佛所说之义推之,而知如来法果不可取,不可说,且原无法,原无非法,且不惟如来为然,而一切贤圣,高高下下皆然,则信心者以不取为实,又何疑乎?

  [(昭明)正信希有分第六

  「何况非法」止。]

  [(昭明)无得无说分第七

  正信,清净信也,此二意虽两层,不必分,盖无得无说,正是净信所以然。]

  [(弥勒)说因果深义 于彼恶世时 不空以有实 菩萨三德备 修戒于过去 及种诸善根 戒具于诸佛 亦说功德满

  降住是因,福德是果。身相是如来之因,非相即如来之果。三德,持戒,修,信心也。]

  [(弥勒)佛不见果知 愿智力现见 求供养恭敬 彼人不能说 彼寿者及法 远离于取相 亦说知彼相 依八八义则 差别相续体 不断至命住 复趣于异道 是我相四种 一切空无物 实有不可说 依言辞而说 是法相四种 彼人依信心 恭敬生实相 闻声不正取 正说如是取 彼不住随顺 于法中证智 如人舍筏船 法中义亦然 应化非真佛 亦非说法者 说法不二取 无说离言相

  佛未见其果而先知有福德,以众生愿信智力发现而见之也,不能说因恭敬无相不自觉也。寿者指四相,法是法相,说是取相两项各四相,故曰八。则下文即是。差别是我相,相续体是人相,不断至命任是寿者相,异道众生相,一切空无物,无法相,实有无非法相。旧本下又有「无相亦非无相」六字,故又曰,不可说无相也。依言词而说非无相也。不住随顺,正指不取相。如来在因地为化身,说法为应身,非法,非非法,为二。]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此一节,言不取之报。

  三千大千,言世界之多。七宝,谓金、银、琉璃、珊瑚、码瑙、真珠、玻黎;然释迦谱所谓七宝具足,又一金轮,二白象,三绀马,四神珠,五玉女,六主藏臣,七主兵臣,不必泥也。上言不取信心,乃贪绝也。故以七宝布施之福较量,从其类如无相,不住福报,以虚空较量,各有深意。是福德即非福德性,言本无求福之心,亦不取意。如来说福德多,就世人所见言。然不贪能舍福德报之,原是实理,诸经说因果,皆是此意。但佛语不著一边,此经,指前问答如来法一章,盖佛因过去逢事如来,今为弟子演说者,实如来法也,故尊而名之为经。前此须菩提只认是佛说,故但曰章句。自此以后,须菩提亦称经矣。曰:当何名此经?曰:甚深经典。语气可见。

  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四句也。此偈实该佛法之全体,相传古偈,人人稔知,故特于末后出之。乃至四句偈等,分明自首至尾之谓。一切诸佛,即一切贤圣之意。要见一切贤圣,皆以无为为体,而皆从此经出,则此经以非法为法,其理贯矣。佛语前后照应,脉络分明,但萦回纡折,出没无迹,故不易晓耳。

  [(昭明)依法出生分第八

  依即皈依之依,言能皈依此实法。则诸菩提法,皆佛法矣,故曰皆从此出。]

  [(弥勒)受持法及说 不空于福德 福不趣菩提 二能趣菩提 于实名了因 亦为余生因 唯独诸佛法 福成第一体

  二即持法,说法。持法,自了因也;说法,了众生因也。唯独,非唯如来法为然,乃诸佛法皆从此经出,其福德皆成第一体也。]

  [集解:受持,是自利行;为人解说,是利他行。菩萨从利他发心为大乘。]

  【「须菩…

《48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郢说(清.徐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