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3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空论(明.智旭)▪P4

  ..续本文上一页,理无不显。体即非破非显。以般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非别有法名般若故。一切诸法皆般若故。如是奉持,能于世出世法,究竟达其本末边际,名波罗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论曰:此即彼义无上也。以般若波罗蜜中,文字性离,不可以文字而说取故。故云四十九年不说一字。所谓终日说而无说,非以默然,为不说也。若不了无上义,即彼默然,亦意言故。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论曰:此即越内外多也。微尘,指依报言;世界,指众生言。微尘非微尘,则微尘不多,而持经福多,名越外多。世界非世界,则众生不多,而持经福多,名越内多。复次,凡愚不了诸法惟心。谓微尘积为世界,世界析为微尘。不知微尘非微尘,云何可积为世界?世界非世界,云何可析为微尘?惟般若菩萨,了知微尘、世界无实性故,故云即非微尘、世界。了知无性之性,即是微尘、世界之实性故,故云是名微尘世界。斯则空有双明,遮照不二,所以福德超胜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论曰:此即胜佛色因也。若据藏佛三十二相,积百福成一相。治大千盲人愈为一福等。则以积福为因。然使不达法身应本,不达性具相好,则应化身相,终归无常,岂可以此见如来耶!般若菩萨,深知法身非相,具一切相,随拈一相,皆即刹尘相海,不可思议,安得定作相解!故云即是非相。是名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相相皆法界也。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论曰:此即超内施福也,七宝乃至国城妻子,名为外施。今施身命,名为内施。内施福德,虽复倍多,以格持经,终不能及。以施身未必永断身因;持经法施,能断自他生死因故。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论曰:此即同佛出现也。佛兴于世,薄福难逢。此经亦然,预闻者少。须菩提随佛觉悟,于此正法,昔尚不闻,是故希有,同于佛现。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论曰:此即希能信解也。闻慧清净,登圆五品,名为得闻。思慧清净,垢落根净,名信心清净。修慧成就,分破分显,名生实相。任运决至大菩提果,名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实相无生,而言生者,犹大品所明,诸法不生,而般若生。盖解诸法本自不生,即是无生观智现前,说名为生也。实相即是非相者,非有相,非无相,非亦有亦无相,非非有非无相。以要言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故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

  论曰:此即难有修行也。末世障深,故信解受持,倍为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论曰:此即信修果大也。设复计有少许我人等相,决不能信此经。设于此经信解受持,决能了达我人等相,当体即是无相。如翳尽华亡,华处即是空处,非灭华而取空也。是故离一切华相,亦离别取空相,即名诸佛证大果矣。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论曰:此即信解成就也。疏云,一往怛愕名惊,心胆怯弱名怖,深恶前事名畏。又惊是始行,怖是二乘,畏是外道。又初闻经不惊,次思议不怖,后修行不畏。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论曰:此即威力无上也。据功德施论云,经曰: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须菩提!此第一波罗蜜,如来说,彼无量诸佛亦如是说。释曰:云何名第一,无与等者故。云何无与等,一切佛法中威力最胜故,一切诸佛同演说故。今经无诸佛同说之文,直云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当知第一波罗蜜,统一切法。无有一法独是第一,亦无一法而非第一。如转轮王之所统御,一切皆是轮王境界,设无轮王,则无所统。设无所统,亦不名轮王也。齐此是明十三种因,持经之福,多于宝施。以颂摄曰:

  处尊人重经同佛  一切胜因义无上

  越内外多胜色因  超内施福同佛现

  希能信解难修行  果大成就威无上

  是故受持说此经  沙界宝施福非类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忍即般若离四相  三施六度亦复然

  是故应生无住心  利益一切如幻众

  论曰:若佛法中惟般若第一,何必更修余行?为遣此疑,故言忍辱即非忍辱等。以般若摄一切行,一切行皆是般若故也。遂引往昔妙行为证。言无我相等者,直是了达生空。不起我人等想,亦非顽然无想。设使顽无分别,则是愚痴。痴心作因,嗔念还起。纵令竟同木石,终非般若妙智。今以正慧观察,了知人我本空。故于恶王起大慈悲,兴大誓愿,乃至成佛最先度之。须知五百世中为忍辱仙,修持般若,其来久矣。是故一切菩萨,皆应如此离相发心。言离相者,即是不住六尘等相;言生心者,即是常发大菩提心。若心有住,即为非所应住。既达无住,应行三檀妙行。盖不可因于布施,而遂取著六尘;尤不可希心无住,而遂息其三施。以菩萨之法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故也。又恐人生于空见,谓:「既云离一切相,如何行施利生?」故释之曰:如来说一切诸相,当体即是非相,不是拨相而别求非相。又恐人生于有见,谓:「既云利益众生,如何无众生相?」故释之曰: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此正欲人行即相离相之施,利无生幻生之众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不伪无虚必当理  非妄始终能具照

  证法无实亦无虚  以是因缘应谛信

  论曰:若诸佛离一切想,证法无性,世间以何相故而信知耶?为断此疑,故言是真语等。真是不伪。譬如世人,为名利故,未证言证,即是伪语。如来不尔,现证无上大菩提故。实是无虚。譬如世人,贪鄙矫妄,虽曾获通,自知已失。有人来问,但云先得,即是虚语。如来不尔,于大菩提无退失故。如者当理。譬如世人,修得四禅,心暂不生,相同寂灭。便向人说,我证涅槃,名不当理。如来不尔,真实证于大涅槃故。不诳者非是幻妄。譬如愚夫,于干城、幻事、镜像、水月及阳焰等,非有计有,妄生取著,种种言说,名为诳语。如来不尔,证法实相,是第一义真现量故。不异者始终无二。譬如术士,于过未事,以其伎能,悬远推测,或然不然,或应不应,则有异语。如来不尔,大圆镜智,普照三世,洞悉始末,无有遗余,观彼久远,犹若今日;尽未来际,悉见悉知,所说事理,皆无异故。复次,如来所得法,即是一切法之实性。实性无性,无性之性,乃为实性。设于一切法有所取著,则实语是虚语,以其生语见、法见,不知实性本无性故。若于一切法无所取著,则虚语是实语,以其不生语见、法见,了知无性即实性故。故云此法无实、无虚。如此五语,如此妙法,应谛信也。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发心修行及慧照  三事互资无先后

  如日与色及光明  展转相资成见义

  论曰:若法无生无性,非实非妄,即是诸佛第一义身,何故菩萨须行施等?既已炽然行施,云何复云不住法耶?为遣此疑,遂说明闇二喻。取相则闇,达理则明。此以目喻所发之心,种种色喻三施万行,日光喻般若妙慧也。推此喻意,若不发心,则虽常居般若万行光明境中,亦无所见。譬如日光明照诸色,而无目者终无所见。又无万行,则发心般若亦为虚设。譬如无种种色,用目与日何为?今为行施菩萨而说,故但举二喻耳。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空论(明.智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