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2 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唐.道氤)▪P21

  ..续本文上一页颠倒义故。又如是说时不求信敬等,亦为无染说法。

  ﹝演曰﹞(一)无可言说体,故名不演说;(二)不求信敬等,无染说,故亦名不说。彼论颂云:

  诸佛说法时  不言是化身

  以不如是说  是故彼说正

  释云:若化身诸佛说法时,不言我是化身,是故彼所说是正说。若不如是说者,可化众生,不生敬心,何以故?不能利益众生故,即说彼是不正说,是故不说我是化佛。

  ﹝演曰﹞释经意不言我是化佛故,名而不演说;是故彼说正故,是名为说。问曰:诸小乘经不说是化;然大乘经,佛皆自说我是化佛,如何不言?答:虽说是化,不言离真,迥然别有,皆是真说,是故为正。又解对不生敬信者言非化身,若生敬信亦说我化。梁本亦有如如不动,谓不取实能所诠相,心如真如而不动故,名为不染,而是正说。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演曰﹞言何以故者,准此论生下经文,何以说法能不染者,以诸有为如幻等故,非如所见有自性故,故说法时能不染也。

  非但说法不染,亦即是流转不染。彼论答征意以诸有为如幻等故,即真而说,不言化相离真而有也。准彼论疑即何以故释九喻,略以七门分别:一说意,二开合,三次第,四属当法喻,五建立,六问答:七说喻胜益。

  初说意者,此论流转不染,明佛示现,受于生死,常在三界,化利众生,以了有为如幻等故,不为所染,故有此文。彼论为断二十八佛涅槃疑。

  论云:若诸佛如来常为众生说法,云何言如来入涅槃?为断此疑,是故说彼偈,此义云何?偈言:

  非有为非离  诸如来涅槃

  九种有为法  妙智正观故

  上二句明无住道以答前疑;下二句释此所由,正观故示初文。论云:以诸佛得涅槃,化身说法示现世间行,为利益众生故。此明诸佛以不住涅槃,不住世间故。此意非有为故不住生死,不离有为故不住涅槃。何故能示耶?以观有为如幻等故。

  疑意以佛受生说法,应拘生死,云何言佛入涅槃耶?若入涅槃,应同二乘如何复言受生说法?答以佛般涅槃非有为法,亦不离有为法,何故能然,得无住道。由何得无住道?以正观有为故。

  二开合者,总名有为由滞三相表是有为缘起之法。此论为四:(一)自性相,谓初三喻;(二)著所住味相,谓次一喻;(三)随顺过失相,谓露泡二喻;(四)随顺出离相,谓后三喻。

  彼论为三:(一)观相谓初三,(二)观受用谓次三,(三)观三世事谓后三。故颂云:

  观相及受用  观于三世事

  合此第二第三为观受用,彼以能受身及能受用并所用境,能受所受同名受故,此以能所性别,故离为二,亦不相违故。彼长行云:(一)观有为法,以观见相识;(二)者观受用,以观器世间等,以何处住,以何等身,受用何等。(三)者观有为行,以何等法三世差别转。

  三次第者,且自性相总谈世间外道邪妄,所执能执一切自性及二所依;次明由有自性而生味著,次明由味著故过失随起,后明除彼过失而修出离。

  彼论为三开合虽异,义与此同。就初自性相中有其三喻:一星二翳三灯。此论初相如星,次见如翳;彼论初见,次喻于相。何故尔耶?法喻义多,而作论者所取意别,谓此论中境心次第,先相后见,是故第二著所住味以境为初,方说能受,彼论生起次第见为根本,依心变境故相为后。

  问:法中可尔,在喻如何?答:喻亦多义,且星在夜中为他所见,亦能明照,昼则俱无,此论取为他所见义,彼论取能照明义,俱有隐显。

  翳有二义:一者由翳体故实无见有,此喻于见;(二)者由翳见毛轮等,彼喻于相。若尔,彼相应喻毛轮?答:毛轮无体,不离于翳,故但喻翳。

  四属当法喻者,论云:于中自性相者共相见识。

  ﹝演曰﹞此为总标三喻所喻:一共相,二见,三识。

  一星,论云:此相如星,无智闇中有彼光故,有智明中无彼光故。

  ﹝演曰﹞未见真如,彼相可有真智,既起都不现前。彼论云:譬如星宿,为日所映,有而不现,能见心法,亦复如是。

  二翳,此论云:人法我见如翳,以取无义故。彼论云:如目有翳,则见毛轮等色,观有为法亦复如是,以颠倒见故。

  三灯,此论云:识如灯,以渴爱润取缘故炽然。彼论亦云:依止贪爱法住故。

  ﹝演曰﹞此明报识,由业所引爱润炽然而生。

  四幻,此论云:于中著所住味者,味著颠倒境界故,以颠倒见故。彼论云:又如幻,所住处亦复如是,以器世间种种差别,无一体实故。问:彼论如幻,唯器世间,此论境界,与相何别?答:相通一切染净俱论,此中境界唯颠倒境。

  五露,此论云:于中随顺过失相者,无常等随顺故,彼露譬喻者,显示相体无有,以随顺无常故。彼论云:又如露,身亦如是,以少时住故。

  ﹝演曰﹞彼论唯身,此论通喻有为无常。

  六泡,此云显示随顺苦体,以受如泡故,若有受皆是苦故,随有应知:彼苦生故是苦苦,破灭故是坏苦,不相舍离故是行苦。复于第四禅及无色中,立不苦不乐受以胜故。

  ﹝演曰﹞彼释行苦,由与生灭不相离故,又依舍立四禅以上,依增胜故,理实舍受亦通,下有问:若尔,无漏智应名行苦,由有生灭及舍受故?答:性非顺染,故不立苦,由有生灭,有漏性者顺于染著,方立苦故。彼论云:又如泡,所受用事亦如是,以受想因三法不定故。

  ﹝演曰﹞以假者能受故说受体名所受事,所言三法谓根境识,由三易脱,速起速灭,受亦如是。

  七梦,此论云:于中随顺出离相者,随顺人法无我,以攀缘故,得其出离故,说无我以为出离。

  ﹝演曰﹞攀缘者作意义者,此言属下意观三世迁流不定,除人法执而得出离,此总释也。论文云:彼过去行,以所念处故如梦。

  ﹝演曰﹞过去无体如梦所见,唯有其念,而无实法,唯自心故。

  八电,论云:现在者不久时住故。

  九云,论云:未来者彼粗恶种子,似虚空引心出,故如云。

  ﹝演曰﹞种子在识,但是功能而无体相,故喻虚空,所生现行,即有相状,故喻于云,彼论云:以于子时阿梨耶识?与一切法为种子根本故,亦与此同。空本无云,云在来设至现在,须臾变灭,观未来法亦复如是。有云:云能含雨,雨在未来者,若尔,即应举雨为喻,故为不可。

  五建立者。问:何故唯立九种譬喻,不减不增?答:由法有九,故唯九喻,何者依此论说自性有三,谓相见识,著所住味有一;谓颠倒境界,随顺过失有二;谓无常苦随顺,出离有三。谓即三世,是为九法。若依彼论,观相有三,谓见、相、识;受用有三:一器,二身,三能受用;约世有三。论总名为九种境界,颂云:

  见相及于识  器身受用事

  过去现在法  亦观未来世

  功德施论观察有为九种体相,颂云:

  观自在境物  迁动及体性

  少盛寿作者  观心并有无

  观察自在,譬如星等,著像于空,随方运行,光色炽盛,假令久住终随劫尽;如是人天受诸福报,丰财重位众所瞻仰,虽久自在会亦归空。

  观察境物如翳,譬如翳目于净空中见有毛轮、飞花、二月,无明翳识,亦复如是,于真实理无物之处,而见内外世出世间种种诸法。

  观察迁动如灯,譬如灯焰,即生处灭,不至余处,然因此焰,余处焰生,如有迁动,诸蕴亦尔。

  观察体性如幻,变作女人容貌,可观体性非有,不了之者取为真实,诸法亦尔。

  观察少盛如露,露见日晞,盛年容色,一遇无常已从迁谢。

  观察寿如泡,譬如水泡,或有始生未成体相,或才生已或暂停住,即归坏灭,寿生亦尔,始生胎藏乃至衰老归于灭坏。

  观作者如梦,梦中随先见闻,忆念分别熏习住故,虽无作者诸境现前,无始时来诸烦恼业熏习住故,虽无有我是能作者,而现无涯生死等事。

  观心如电,生时即灭,刹那必谢。

  观有无如云,如空中云,先无后有须臾变灭,有为亦尔,体性本空,从妄缘有,有缘既散,还复归无。功德更有多复次释,烦不具引。

  六问答者。问:遍计等三性之中。此喻何性?答:此喻依他,言有为故。由观依他如幻等故,能除遍计执实有心,所显真理即圆成实故,由此观悟入三无性。问:亦有经中色如聚沫,乃至识如幻化,与此何殊?答:法有多途,喻亦多义,随举为喻,不可一准,亦有水月光影谷响变化,或总喻有为,或别喻诸法,此中所举是其别喻,然据二论说,九喻为正,此经阙四,星翳灯云,而加影喻;梁本阙星,而加于暗,彼以星光暗中现故。或译者意别,或梵本殊,不可和会。

  七说喻胜益者,依此论说,作是观故,于有为流转生死,而无染著,故得出离。若尔,九观皆得出离,何故后三独名出离?答:理实俱能得于出离,然于前喻别显余义,此无人法出离义增,又顺灭谛,即彼所观出离相故,是故言之。彼论颂云:

  观相及受用  观于三世事

  于有为法中  得无垢自在

  上料简讫。

  次释经文者,初一句法,次二句喻,后一句劝。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演曰﹞流通分有三:初标佛化毕,次明众同闻,后欢喜信奉。优婆塞等义如常说,准魏周经有菩萨摩诃萨,贞观具引八部,此中文略。此论颂云:

  若闻如是法  于大乘无觉

  我念过于石  究竟无因故

  下人于此深大法  不能觉知及信向

  世间众生多如此  是以此法成荒废

  ﹝演曰﹞初偈明不悟解者无菩提因,后偈明不信向故法成湮灭。前令人发心,后希法久住。彼论颂云:

  诸佛希有总持法  不可称量深句义

  从尊者闻及广说  回此福德施群生

  上二句叹佛法殊妙,次一句继轨传灯,下一句发愿回施。欢喜奉行者,智度论云:为生智也。文殊师利所问经云:有三种义欢喜奉行,有云伽耶山顶经亦同,此说应检之。一说者清净,以于诸法得自在故,意明不为取执利养所染。二所说清净,以如实知清净法体故,意明说彼所证实理,离虚妄执,说教理根性皆相应故,又初中后善等十种净胜故。三得清净果,意明受者随所闻说境行果三,起行得果,证彼境故。所以欢喜,以其听者根器宜闻佛正为说,无不信悟,领纳在心,敬顺修学,由斯故说欢喜奉行。

  妙理非愚测  凭论略敷宣

  福善共含生  速证无所证

  建中四年年正月二十日僧义琳写勘记

  

《22 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唐.道氤)》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