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论讲记▪P8

  ..续本文上一页迦罗,依彼造业受果,业果决定不乱,且能增长,未作不得,已作不失。极重之业,如五无间,现生必受。次重如杀盗等,多次生受广乃至极轻之业,后后生中,因缘会遇,亦决受报。众生各由引业所牵,往善恶趣。同生一趣者,引力决定相同,然由余满业差别,同一趣之有情,各有苦乐悬殊。如是业果之例,广如经说。

  不见能取离所取,通达三有唯是识,故此菩萨住般若,通达唯识真实性。

  此下三颂总出唯识宗。唯识宗云:六地菩萨所圆满造般若,即是通达唯识真实性。唯识真实性,即是离能取识无所取境,离所取境无能取心,三界生死唯识所变。

  犹如因风鼓大海,便有无量波涛生,从一切种阿赖耶,以自功能生唯识。

  如海本无波,然有生无量波涛功能,囚风鼓,动,则生波涛。从含藏一切种子之阿赖耶识,因业力风之鼓动,有前七识生起,亦犹如是;以无实所缘境,七识唯由自种子功能生,非依境生,故名唯识。《解深密经》、《摄大乘论》、《楞伽经》,俱如是说。

  是故依他起自性,是假有法所依因,无外所取而生起,实有及非戏论境。依他起自性,实无异体能取所取,为现似能取所取所依之因。无外所取自能生起,体是实有,为假所依故;非戏论境,非言说戏论所缘故。

  无外境心有何喻?若答如梦当思择,若时我说梦无心,尔时汝喻即非有。

  初句此宗征问:汝说无外境可有内心,此无境心,以何为喻

  汝若答云:如梦见山河大地,实无其境,而有心生。若我云:梦中之心有无,尚当思择。若梦境非有,梦中之心亦可云非有。梦中心无故,汝所云无境之心,即无同喻。

  若以觉时忆念梦,证有意者境亦尔,如汝忆念是我见,如是外境亦应有。

  汝若救云:因觉时尚能忆念梦,云我梦见山 -河大地,证有梦中意识。我云:汝所忆念梦见之山河大地,亦应是有。同为觉后所忆念故。若梦中境有,汝梦中心,即非无境之心。

  设曰睡中无眼识,故色非有唯意识,执彼行相以为外,如于梦中此亦尔。

  设汝又救云,梦中共许无眼识,故所见色非有。唯由意识,执彼自起影象,以为外境。梦中如是,醒时由意识执有外境亦如是。

  如汝外境梦不生,如是意识亦不生,眼与眼根生眼识,三法一切皆虚妄,

  余耳等三亦不生。如于梦中觉亦尔,诸法皆妄心非有,行境无故根亦无。

  我谓,如汝所说识外之境,梦中不生:无法尘故,梦中意识亦应不生。梦中根境识三者,皆是虚妄,观待假立。待所见境,说有能见识,亦待能见识,说有所见境。梦中如是,醒时亦如是。所缘境无故;根亦无,根境无故,识亦无,根境识诸法,皆虚妄观待假立也。

  此中犹如已觉位,乃至未觉三皆有,如巳觉后三非有,痴睡尽后亦如是。

  如已觉之位,在无明痴睡中,根境识三,皆觉为有,如是梦未觉时,梦中根境识三亦皆有。如睡觉后梦中根境识三皆无,如是无明梦觉,三者亦无。故曰诸法皆虚妄也。

  由有翳根所生识,由翳力故见毛等,观待彼识二俱实,待明见境二俱妄。

  此破伏救也。彼若救云:若拾梦喻,以翳眼为喻。如翳眼见毛蝇等,应是境无识有。此破彼云:病眼见毛蝇等,由于翳力,生如是识,非由识力。待彼翳眼,所见毛蝇,境识俱实。待无翳眼,所见毛蝇,境识俱妄。

  若无所知而有心,则于发处眼相随,无翳亦应起发心,然不如是故非有。

  此进破彼本计无外境有心也。初句牒彼计,后二句出过,第四句结破。若如汝计,无所知境而有心生,则于翳眼见毛发处,令无翳眼随其处观,亦应起见毛发等识。然于毛发处,净眼不见毛发,故无外境之心非有。

  若谓净见识功能,未成熟故识不生,非是由离所知法,彼能非有此不成。

  上三句出彼救,下一句破救。彼若救云:净眼由见毛发错乱识之功能未成熟,故见毛发识不生,非因无所见毛发境也。此破彼云:汝所谓彼功能,我尚不许有,云何以彼为因

  此有能立不极成之过也。此所谓功能,即唯识说种子。

  已生功能则非有,未生体中亦无能,非离能别有所别,或石女儿亦有彼。

  此以三世推其功能不可得。谓汝所说生识功能,若识已生,何用功能

  故功能非有。若识未生识体未生,亦无生此识之功能。如人有子,方能说为此子之父。要有此识,方能简别,此是生此识之功能。无能简别之识,则无所简别之功能。若许有离能别之所别,亦应许有生石女儿之功能,二者同是毕竟无故。

  若想当生而说者,既无功能无当生。

  上句牒彼救,下句出彼过。彼若救云:虽识尚未生,以当生识故,说名生识功能,如煮饭未熟,不说煮米,而说煮饭,织布未成,不说织线,而说织布,以当成饭、当成布故。此破彼云,以米与线有,当成饭与布,故假说饭布。汝所说功能,尚未成立,依何物说,彼物当有识生

  若谓饭布假有方可为喻,若谓饭布实有,则喻亦不成。我说汝识非有,汝说有功能能生识。我说汝功能非有,汝又说,以当生识故有功能。说识时以功能为证,说功能时又以识为证,二者之因俱不极成,均不能成立也。

  若互相依而成者,诸善士说即不成。

  若汝谓待能生之功能,有所生识,待所生识,有能生功能,二者互相观待而成。龙树提婆诸善、士,即说互相观待成者,即是自性不成。汝所谓成,即我所说不成,汝与我说相符,更无争论之处矣。

  若灭功能成熟生,从他功能亦生他。

  此破过去识功能,上句牒彼计,下句出彼过。若,汝谓有种现熏生之理,前识灭后有熏成之功能,此功能成熟,能生后识,则仍是从他生他,如是眼识灭之功能,亦应生耳识,张三识灭,亦应生李四之识。

  诸有相续互异故,一切应从一切生。

  此破伏救也。有相续者,对相续而立名,如一串珠,名一相续。此中一一之珠,名有相续。彼救者云:已灭眼识功能与眼识同一相续,故前识灭能生后识。眼识与耳识,张三之识、与李四之识,非一相续,故此灭不能生彼。此破彼云:纵许汝前识后识同一相续,然前念后念之心,正同粒粒之珠,各各互异,,前识生后识仍是从他生他,有前破他生所出一切生一切等过也,

  彼诸刹那虽互异,相续无异故无过。此待成立仍不成,相续不异非理故。

  上二句出彼救,下二句破。彼救云:一相续中,诸刹那念念之心,虽互异,然相续是一,无有异性,故无从他生之过。此破彼云:所谓相续,尚待成立,以彼为因,仍不能成立汝宗。以相续与有相续,若各有体,应如贯珠,离珠有绳可得,离“有相续”,应有“相续”,独立可得。今离念念各别之心,无一独立相续之心,敢汝所谓相续,应唯许仍与念念之心不异。若许与念念之心不异,即一相续人之前刹那,仍与后刹那异体,不兔他生之过,故非理也。

  如依慈氏近密法,由是他故非一续,所有自相各异法,是一相续不应理。

  此以喻显不成一相续。慈氏与近密,是二人名,如云张三李四。如慈氏所有色蕴,与近密所有色蕴,由所依处不同故,非一相续,如是汝计前念识与后念识,自相各异,非同一时,而言是一相续,不应道理。

  能生眼识自功能,从此无间有识生,即此内识依功能,妄执名为色根眼。

  此下三颂,唯识重申彼宗,此一颂显无离识之根。谓阿赖耶识中,有生眼识功能。若依此功能成熟,于一刹那顷有眼识生起,即此内心识起时所依之功能,不知者即妄执为以净色为体之眼根,实无离识之眼根也。眼如是,耳等亦然。

  此中从根所生识,无外所取由自种,变似青等愚不了,凡夫执为外所取,

  如梦实无余外色,由功能熟生彼心,如是于彼醒觉位,虽无外境意得有。

  此二颂显无离识境。此中,谓于唯识宗中。从眼根所生识,无有处境,但由自种子变似青黄赤白长短方圆等相,愚夫不知唯识所变,执为外境,如于梦中,实无山河大地,由功能成熟,生似见山河大地之心,如是于醒时,虽无外境,意识得有似外境现。此因上文多方征难,彼往复设救不成,故言汝未达我唯识宗义,重申其说。第一显无根可有识生,次二显无境亦有识生也。

  如于梦中无眼根,有似青等意心生,无眼唯由自种熟,此间盲人何不生。

  此下四颂重破彼所申义。上三句牒彼计,第四句难彼。若如梦中无眼根,但由自种熟故,有,似青等外境意识生起:此醒时盲人亦无眼根,何不能生眼识乎

  

  若如汝说梦乃有、第六能熟醒非有,如此无第六能熟,说梦亦无何非理

  

  上一句牒彼救,下一句难。汝谓睡时无眼根,然有第六意识功能成熟,故有梦中所见外境,盲人无眼根,醒时亦无第六意识成熟功能,故不见外境。若醒时无第六意识功能成熟,何故睡时有第六意识功能成熟

  既俱同无因,我说睡时亦无第六意识成熟功能。亦何不可

  若梦中有,醒亦应有也。

  如说无眼非此因,亦说梦中睡非因,是故梦中亦应许,彼法眼为妄识因。

  上句牒彼计,下三句破。汝能谓醒时无眼,非此第六意识功能成熟之因,梦中睡眠力,乃第六意识功能成熟之因,何故睡眠能为第六意识功能成熟之因乎

  若汝不能说明何故睡眠为意识功能成熟之因,则睡眠非彼成熟因也。若汝无因而说睡眠为梦中意识因,何不许彼梦中所见山河大地等法,及眼根,为虚妄意识因乎

  亦可许有虚妄根境为梦中妄识因也。

  随此如如而答辩,即见彼彼等同宗,如是能除此妄诤,诸佛未说有实法。

  此总斥其非也,随此唯识宗人,如何如何答辩,总见彼所举一切因喻,等同彼所立宗,均尚待成立。以唯识说有实法,空宗一切不许是实法,故对空宗决无极成因喻可得,故所举因喻,均尚未成立也。以因喻无故,所立宗决不能成,故应息此无境唯心之妄诤。且不唯空宗说一切法不实,诸佛亦未说有实法,如佛说三界唯识,亦据十二有支无明缘行,行缘识故。以识为三界生死之因,故说三界唯识,亦未说唯识是实法也。

  诸瑜伽师依师教,所见大地骨充满;见彼三法亦无生,说是颠倒作意故。

  …

《入中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