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宝鬘论颂显明要义释
明增上生决定善各各因果品第一释科判
甲操杰大师释
解释前导分二:
一、造论者的殊胜:
二、所造论的建立:
解释正体分四:
一、题义:
二、翻译敬礼:
三、释论文义:
A、 释论前行:
1、 礼赞:
(一)、所为义:
(二)、略义:
①、赞叹:
a、自利圆满:
b、利他圆满:
②、敬礼:
(三)、文义:
2、 造释宗旨:
(一)、正明:
①、所为和联系等的建立:
②、文义:
(二)、对机说法的因由:
B、 释论正行:
1、 总明增上生和决定善的因果:
(一)、别释增上生和决定善的因果:
①、安立解释时处:
a、增上生和决定善二法的次第:
b、明辨因果:
c、二因的主次差别:
d、明成就法器众生的相:
②、正释论文:
a) 释增上生的因果:
⑴、广释:
一、释增上生法:
Ⅰ、释增上生十六法:
甲、应遮止的十三法:
甲一、遮止十不善业:
甲二、遮止其他过失:
乙、应行持的三法:
丙、略义:
Ⅱ、示离此正教法外别宗无如是善法:
甲、由入歧途损害自他:
乙、示入歧途的补特伽罗:
丙、明入歧途的过失:
Ⅲ、倒行彼法的果:
甲、不善业感寿命短促等等流果:
乙、感恶趣异熟果:
丙、善业招感与彼相反的果:
Ⅳ、别释善不善因果:
二、如何受持的轨则:
三、受持的果:
⑵、略义:
b) 释决定善的因果:
⑴、经中所说的轨则:
一、略示佛说的轨则:
Ⅰ、明如何说:
Ⅱ、示智愚对甚深义生不生怖畏的差别:
Ⅲ、佛说此怖畏亦从我执生:
二、广释经义:
Ⅰ、成立我及我所执是虚妄:
甲、正释:
乙、示断尽我及我所执当得解脱:
丙、以影像喻而释彼义:
丙一、由通达补特伽罗和蕴无自性则灭尽苦集的顺行法喻:
丙二、逆行法喻:
丁、示通达空性为解脱因:
Ⅱ、破系缚解脱有自性:
甲、示生死流转的次第:
甲一、明生死的根本:
甲二、明依彼而有生死的喻:
乙、示还灭的次第:
丙、示通达空性的胜利:
丁、示解脱的体:
丁一、入无余涅槃时永尽实执不应怖畏:
丁二、示断尽一切实执名为解脱:
子、无体法实有不应为解脱:
丑、解脱不应为有体法:
寅、正义:
丁三、邪见与正见的差别:
丁四、示有余涅槃时亦以实执断尽名为解脱:
Ⅲ、示诸法离断常边:
甲、广释:
甲一、破因果有自性:
子、示因果离有无边:
丑、破有自性:
甲二、断与世间共许相违过:
甲三、由通达无二义故得解脱:
甲四、示引证的喻:
子、通不通达诸法真实性的喻:
丑、破蕴有自性:
寅、不断有无见则不得解脱:
乙、此中无有断灭的过失:
乙一、示得解脱必须通达无二义:
乙二、牒通达离边即成有无见者之诤
乙三、示通达离戏论者无有断灭过:
丙、示离边是佛的不共特法:
丁、破有为法实有分四:
丁一、破去来有自性:
丁二、破生住灭三有为相有自性:
丁三、兼破别宗所许:
子、破胜论师许极微是常:
丑、破遍入者许神我是常:
丁四、破刹那有自性:
子、示刹那决定是有分:
丑、破有分有自性:
寅、以离一多因破有为有自性:
卯、不说世间有边的理由:
三、略义:
Ⅰ、示甚深法是佛所说:
Ⅱ、明怖畏甚深法的过失:
Ⅲ、教诫国王亦要通达甚深法义:
⑵、教诫王亦应于彼深义修学:
一、所为:
二、释二无我:
Ⅰ、释补特伽罗无我:
甲、略示:
乙、别释文义:
乙一、六界不应为补特伽罗:
乙二、由五种观察门破补特伽罗有自性:
Ⅱ、释法无我:
甲、破色蕴有自性:
甲一、破所依大种有自性:
子、一与多无自性:
丑、是故大种无自性:
寅、和合无自性:
寅一、若是观待则与和合有自性相违:
寅二、破彼所答:
寅三、断诤:
卯、破其能立(因):
甲二、破能依大种所造有自性:
甲三、类推余法:
子、正说:
丑、自性空之引证:
丑一、示诸法自性空之义:
丑二、广释:
丑三、安立能立(因):
丑四、无有成断灭的过失:
甲四、破虚空有自性:
乙、类推其余诸蕴:
《诫王宝鬘论颂.明增上生和决定善各各因果第一品》释竟
中观宝鬘论颂显明要义释
龙树菩萨造颂
甲操杰大师释
观空法师讲授并校正修改
仁光听受译颂
任杰听受译释
顶礼至尊诸上师
明增上生决定善品第一
明增上生决定善各各因果品第一释
悲心根固“慧”阴凉,增上意乐“贤”园住,
“名称”威光无边际,正法枝繁花茂盛;
善妙事业殊胜果,能满一切众生愿,
吉祥上师如意树,恒礼智者中智者。
既证诸法无去来,亦明众生成佛道,
虽住远离戏论中,由悲消除众生暗,
通达无边教藏海,现知唯一心要义,
龙树盛名遍大地,敬礼佛陀第二尊。
大士言教净无垢,所说一切皆殊胜;
由诸正士常劝请,略为分析我心喜。
我的诸大善知识,对于善逝的教法,极其尊重和爱护,由于讲说和修证圆满的诸功德聚不断地向上增长,尤其是对于无怙众生特别悲愍的诸位善知识常说:我们得到殊胜暇满人身的时候,如果不知成办二世以后的殊胜义利,那就太可惜了,因此对于难得的暇满之身,必须善取心要。这就是诸位善知识所说:对于诸佛菩萨正士所说的经论教典,皆见为是修行的教授,并依彼义专心修习,即是诸佛最欢喜的殊胜供养。
此中所要解释的《中观宝鬘论》,是显示趣入增上生和决定善位的殊胜妙道。此分两段解释,第一是解释前导;第二是解释正体。
(甲)一 解释前导分二:一、造论者的殊胜;二、所造论的建立。
(乙)一 造论者的殊胜
至尊圣龙树菩萨的名号,在《楞伽经》、《大云经》、《大法鼓经》、,《文殊根本经》中,佛曾授记,佛涅槃后有龙树菩萨住持如来圣教。特别是《楞伽经>中授记龙树广弘能仁圣教,现生即登初地,后往生极乐国云。《显明灯》并说:“龙树阿阇黎,由修无上瑜伽道,即身现证持金刚(佛)位”。这是就密教而言。前面《楞伽经》的记别,是就与显教波罗蜜多乘共义而说,二者并不相违。
(乙)二 所造论的建立
在龙树阿阇黎著的《百剂配合论》等中,有许多是共同明处的论典:在内明方面,作了许多有关密教和波罗蜜多乘的论典;又为成立开示甚深中观道的经为了义经和成立究竟一乘等广示道的建立,著有《集经论》。关于以正理成立甚深中观道的,著有《中论》、《六十正理论》、《回诤论》、《七十空性论》、《精研论》,以及在此论等中广为抉择。建立世俗谛方面,在莲花戒的《中观庄严释》中,除仅仅引了一些颂文外,西藏没有完全翻译。有些赞颂里虽说空性,但是,以正理成立空性的并不多。若把显示正理聚集的论典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即是:主要显示缘起性空和主要显示由于通达离边的中道,以解脱生死轮回。第一主要显示缘起性空的,即是《中论》,破除诸实事师所立的补特伽罗和蕴有自性。破除实事师的能立量等,相似精密的十六分别句义,即是《精研论》。《回诤论》和《七十空性论》者,仅仅是《中论》中开出来的支分,不是圆满显示中观正身的论。首先是《回诤论》中说:“若一切无体”等颂,即是说若一切法自性空,就不应有立、破等作用的诤辩。这是《中论》的第一品“如诸法自性”一颂开出来的。其次《七十空性论》是《中论》第七品的“如幻亦如梦”颂开出来的。如有人问:“若破生住灭三有自性,那经说生住灭则不合理”。为答彼问,而造该论。
第二主要显示由于通达离边的中道,以解脱生死轮回的,如《六十正理论》中说,得阿罗汉果,亦须通达缘起性空;由此因缘,小乘藏中也很明显地说微细二无我;若不通达蕴法自性空,即不能证涅槃,故造此论以广破有无二边。不象其余二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仅是《中论》开出的支分,而是很圆满的论身。
此《宝鬘论》中虽然广说增上生因果法,但最主要的是:广为抉择趣入大小乘道后,必须通达补特伽罗和蕴自性空,方能得解脱。以上是就抉择中最主要的而说,否则,《入中论》中亦曾成立《中论》也是广显大乘道的次第故。
(甲)二 解释正体分四:一、题义;二、翻译敬礼;三、释论文义;四、结尾义。
(乙)一 题义
梵语阿杂巴日迦塔阿纳玛纳。梵语阿杂,此…
《中观宝鬘论颂显明要义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