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宝鬘论讲义▪P6

  ..续本文上一页,从不会吃青稞粉到年老,最后才了解空性。我(DL喇嘛)以前也不会吃青稞粉,吃青稞粉需要搓和揉才会结成一块块,有一次在典礼,我吃的满脸都是青稞粉。前面说宗喀巴大师有天梦见龙树菩萨等五尊,给他很大的加持力,因而了解最深奥的缘起性空道理,并作了《缘起赞》称赞世尊善说缘起理。这时宗大师说:“有智慧的中观论师所讲的空性道理,是依缘起而成立的,这种甚深正理只有中观应成了解,所以他们敢在大众面前大声的说:“性空的道理是缘起。””宗大师所说的这句意义深远的话,给我的感触很深刻,而且在我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量。

   佛教传到各国,不同国土有不同的习俗,学佛与唱诵方式也各异;但是佛教徒内部关系不太良好,我觉得应该改进,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和谐、更密切。以我们西藏人而言,若要他们作仪轨或修法,都做得很好,但是却不注重三学(戒、定、慧)及三藏(经、律、论)的内涵。也许在场的法友们也有如此的现象,这些都是需要改善的。

   有关僧服方面,我认为越朴素越好,也不一定要上等衣料。我到印度后,学下密院穿一件黄色上衣(短背心式,不是长长那件),所有下密院的学生和格西都可以穿,但是现在好像不是格西和学生也在争取穿黄色上衣的权利。

   以下是讲法无我,三大皆无自性。

  

  83三大非地界,非彼亦非无,一一亦如斯,诸大如我虚。

  84地水及火风,一一悉无性,离三亦无一,离一亦无三。

  85若离三无一,离一亦无三,各别既非有,云何和合成?

  86但若各自有,离薪应有火,动礙与相聚,如彼水风地。

  87火大若无性,三大岂有性?三大缘所生,诸法悉相顺。

  88以彼各自成,云何更互有?若各自不成,云何相互有?

  89若谓各自无,一无况余三,若非杂非一,离亦各自无。

  90诸大非自有,自相云何有?各无多亦无,故相世俗说。

  91色声香味触,实义亦如斯,眼识及诸色,无明业与生,

  92作者业及事,因果及时际,短长等诸法,名名者亦然。

  93地水及火风,长短及粗细,善等于圣智,佛说悉遮灭。

   诸法在未观察时,以世俗而言都会看到实有,但如果再仔细观察诸法的究竟性质,无法找到任何的世俗。因此观察诸法的究竟性质的这种“圣智”,称为观察胜义的智慧。无论地水火风、长短、粗细、善恶,在观察胜义智慧当下,看不到任何世俗法,因此佛说以圣智来看都是遮灭。

  94识无形无边,诸法之主者,地水及火大,风等实不见。

   “诸法之主者”并非说空性是创世主,可以遍满一切;而是指诸法本性是自性空,以空的性质来讲,诸法皆一致,所以称空性为“诸法之主者”。在观察胜义智慧当下,地水火风这些世俗相都看不到。

  95此中长与短,粗细善不善,各及色等法,一切皆寂灭。

  96圣识因无明,昔有诸真义,为知于圣识,是后皆遮除。

  97识如火之薪,诸法皆如是,于诸如实择,具光燃烧尽。

  98由痴昔执有,而后观实义,寻有既不得,无事何可得!

   “执有”是执取有,在此时的“痴”不是无明,是一种正量。所谓世俗谛这种未观察当下因由实执(自性有的无明执著)所感受到的世俗意识,都会认为这一切是真实有。但是观察当下所看到却是完全不同,不是从它那方面有,是无自性。观察时,一切“有法”(无常法、有事)都看不到,无事法(常法)又怎么看得到!

  99色法唯假名,虚空亦如是,离种宁有色,唯名亦无性。

  100受想行及识,大种等诸法,应勤如是思,故六界无我。

   色法是有形状、有颜色的物质。在未观察当下寻找是实有,在观察当下却又消失找不到,所以色法是假名。去除色法的是遮分(无为虚空),不会碰触到的称为虚空

  ,虚空是由色法来安立,没有色法无法安立虚空,色法既是唯假名,虚空当然也是假名而已。同理,“离种”是离开自性唯名的四大,四大既是唯有名而已,色法当然也是唯有名相,而且是无自性。藏文另有一译本只有“唯名”没有“亦无性”,但皆同义,因为唯名本身也是无自性。

   第二品 杂品

  1如剥芭蕉树,无余尽无实;从六界寻思,士夫亦如是;

  2是故佛正说,一切法无我,六界皆无我,向王宣此义。

  3我无我二义,如实无有缘,是故如来遮,我见无我见。

  4见闻觉知言,佛说无虚实,二者相待成,此二如实无。

  5如实寻世间,离实亦离虚,此于胜义中,不许计有无。

  6任遍一切法,有无遍智说。有边及无边,二者皆非无。

  7过去佛无量,现在亦如是,众生亦无边,为此住三世。

  8尽住于三世,世间无增因,由此一切智,云何佛记边?

  9由此法甚深,于凡秘不宣,说世如幻化,是佛甘露教。

  10譬如幻化象,生灭虽可见;此象及生灭,如实寻不得。

   一切法就像幻化的大象,幻化的大象本身没有作用,唯有看到而已;以法(遮挡)而已。但真正的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是讲到性空时,心里马上想到缘起有,并非什么都没有。宗喀巴大师说:“欲了解性空的最主要道理,必须讲性空时能联想到缘起。”中观应成派的缘起性空观也是必须透过这种方式来安立,要得到这种决定和把握,才是真正了解宗大师所讲的中观正见。中论云:“一切虚空、地水火风、梦境所见的幻化,寻找时都是找不到,但找不到当下所得的名言有,却是同。”梦中所见的梦境去寻找假义(胜义观察),的确找不到,诸法去寻找也是找不到。但是寻找后所得到的,和在未观察时所看到,一者没有,一者有。

   第二品主要大意讲:(一)空性难了难知,为能了解空性需要积集资粮,所以学佛很重要。(二)教导我们学佛的次第。(三)做人的道理和止恶行善。(四)对国王说,所有世间的权利、地位和荣华富贵,皆如梦幻泡影转眼成空,学佛法才是最究竟。(五)诸行无常,应常念死无常。(六)今生毕竟短暂,何必贪著今生的欲望。(七)喝酒的过患,酒会使人的心智错乱,散失意识。(八)过份享乐的过患。(九)贪五欲(色声香味触)的过患。(十)邪淫和不净行的过患。(十一)对国王说,女身不净有过患。同理,在家女居士也可观男身不净。接著说:“如搔痒谓乐,不痒最安光;如贪世间乐,无欲人最乐。”还有学佛者不要打猎,打猎有许多祸患。“从猎感短寿,怖苦重逼恼,难忍地狱因,恒应断杀行。”也不应该去钓鱼,纵使没有杀它,仍然损恼到它,虽然不杀最好,但不杀又不损恼更好。又说:“如夏月大云,田夫见欲雨,何人若见他,安乐即善人。”夏月大云块下雨,农夫看到很高兴,同样的国王您要做到人人都欢喜您,才能成就一切。之后讲到修习菩提心以及如何修习佛菩提的资粮。自己所作所为,都要使自己和他人欢喜。若要真正圆满自己和他人的事业,欲求佛果,必须有菩提心的修持,因此修行的根本,以菩提心为主。第七十二像到第九十五偈讲如何修佛的三十二庄严相及八十种随行好。

  11此幻化世间,虽有见生灭,但于胜义中,悉无生灭性。

  12幻明无从来,亦无有去处,若除众生迷,实义无有住。

  13如同幻世间,无去说无来,若除众生迷,实义无所住。

  14世体过三世,除名言增益,先有或后灭,彼世云何实?

  15佛陀于此理,有边及无边,非有亦有四,正宣唯无记。

  16是身不净相,粗现量境界,恒数数显现,尚不入心住。

  17正法极微细,甚深无依底,非现量行境,云何可易人。

  18此正法甚深,异生实难解,故佛初成道,舍说甚深义。

  19若法非正了,即害不聪人,彼若因无执,沉没不净坑。

  20或因执邪法,愚者生智慢,谤法暴恶性,反堕无间狱。

  21譬如胜饮食,偏用遭危害;若如理量食,得寿力强乐。

  22若邪解空义,遭若亦如是;若能如理解,感乐及菩提。

  23故于有无见,悉应正断除,为遍知实义,胜持莫轻视。

  24正法不了知,随逐长我执,造诸善恶业,次生善恶道。

  25乃至执有我,遮法仍未达,当于施戒忍,恒敬起正勤。

  26作事法为先,中后法相应;行持依真理,现来无损恼。

  27因法现名乐,临终无怖畏,来生受富乐,故应恒依法。

  28唯法是正治,因法天下爱;若主感民爱,现来不被诳。

  29若非法治化,主遭民厌恶,世间憎怨故,现后不欢乐。

  30恶理越恶道,他欺诳难忍,如是邪命论,云何说为正?

  31若专诳他故,云何说正事,由此于万生,恒遭他欺诳。

  32若敌使怨尤,舍失取其德;若为得己利,亦令敌尤恼。

  33布施及爱语,利行及同利,由彼摄世间,亦摄法当行。

  34王若说实语,则民生坚信;设若汝妄语,不起他安信。

  35无欺即实语,意乐虽违实,却使他获益,翻此则不然。

  36若明舍财物,亦能隐王失,倘若王悭吝,德财尽灭失。

  37若王静诸恶,德深人爱重,由敬得威故,难近更应勤。

  38由智 难动,坚固不信他,永不遭欺诳,故应修智行。

  39依谛舍静智,王则具四善,此四德善法,天人所赞叹。

  40直言说清净,由智悲无垢,恒共同集聚,得智法增上。

  41善言人难得,听善言亦难,善教逆耳语,能疾行犹稀。

  42善言非所爱,有益应疾行;为愈疾爱己,亦服难忍药。

  43寿康及王位,恒应思无常,次生正精进,后专心行法。

  44见决定必死,死后罪为苦,见此虽现乐,罪亦不应作。

  45或有见无畏,若见后时畏,若一方心安,一方何不畏?

  46因酒遭他轻,无义财亦尽,由痴非正行,故恒应断酒。

  47赌博生贪尤,嗔谄诡诈处,诳妄恶口因,故应恒远离。

  48贪爱女身因,多由思彼净,寻思女身中,实无一毫净。

  49口出臭涎唾,齿舌集垢秽,鼻臭由涕流,目泪眼垢处。

  50腹屎尿肠器,余身骨肉聚,愚人不见身,故此作贪著。

  51或如无知者,贪美…

《宝鬘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